《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时间:2024-04-03 11:34:29 文圣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精选15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

  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

  ●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义务教材在分析时,给出了条理比较清楚的分析思路(举黑兔、白兔的例子)。这样做不是不正确,但一写在教材里,容易让人误会,一些老师以为这样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条理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来,结果搞得老师、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教材不出那样的分析思路,只给出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观察得出;一种是直接列算式计算。

  ●目前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暂时编成这样,希望老师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口算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计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 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电脑出示。学生开火车练)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 87-3= 96-6=

  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 87-8=、 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进行对话。左边的小朋友在问:“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要攒多少元?”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生答师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5-2、76-4等算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说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师: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减去8,最后把8和20合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生答师板书:36 – 8 = 28

  / \

  20 16_8

  8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师:还有其它算法吗?

  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6 – 8 = 28

  / \

  26 10_8

  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独立算,最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5、6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列竖式的加法(进位)奠定基础。本课对理解“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旧知迁移,感知“进位”的必要性。借助学具操作,引导比较,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等方式。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立对进位加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 35+20= 4+7= 32+5=

  20+78= 3+9= 4+71= 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

  方法五:24加10再减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 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 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 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 P57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 30-1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5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

  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

  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

  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100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题卡:25+8、39+40、36+7、39+4、63+4、47+30、50+16、21+6、42+3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减法:12-4、80-30、34-8、17-9、79-70、99-8、26-3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4、34-8、17-9、99-8、26-3,也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了:99-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4、34-8、17-9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和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34+5=84、37-8=31、33+8=31、64+5=79、43-6=47、59-7=42、35+8=27、45-7=36、92-2=9、58+6=63看看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 35+8= 67-5= 57-8= 92-2= 29-2=

  2、填数:32比6多( ) 19比( )少59 ( )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 得数的个位是4

  8+45 50+2 79+7 90-9 68-6

  19+5 30+44 66-8 47-40 12+7

  得数比80大 得数在60~70之间 得数比20小

  4、( )里可以填哪些数?

  54-( )=4( ) 75+( )=8( )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7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8

  教学内容:

  小学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本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交流,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和复习,现在一段时间,把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且直观的动手操作入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简单的统计图中,搜集有效的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个量之间的大小。】

  (3)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设计意图:有了导入摆一摆的基础,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摆,通过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留给学生交流其它解法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拓展延伸。】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三、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地类推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在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并列的实际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解决,有利于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习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相关文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07-2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5篇11-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2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5-0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03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2-2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2篇09-2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21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