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时间:2024-07-14 21:10:12 海洁 教案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统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通用1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

  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师:同学们完成的可真棒!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

  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1.统计项目都一样的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教师讲解活动、人数、性别以及项目。

  2.引导学生对照三张统计表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讨论并交流后汇报。

  3.师根据生汇报后(归纳):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个表,从一个表中就能看到两个(或多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三)运用统计表。

  1.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例1第(1)、(2)题。

  2.课件出示: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先独立思考、观察,再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发现有对爱好喜欢度较高的也有喜欢度较低的,对此要分析原因,开拓自己的思维。

  (3)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5.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思维训练。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三、教具学具

  课件一张统计表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看书,诵读经典,在国学中感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与精深。你喜欢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师点评。

  2、师:猜猜看,我们班男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会是什么?女生呢?(学生汇报,师点评)

  3、师:我们猜的正确吗?这要验证一下,下面我们班的小统计员帮老师完成了三年级男、女生最喜欢课外活动的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4、播放课件。师:你们能将他们的统计结果汇总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请同学完成统计表一和二。

  要求:两人一小组,一人完成一项并检查自己同伴的结果。

  5、学生汇报。师根据汇报完成课件空白处,并小结。

  (二)感受复式统计的必要性。

  1、仔细观察这两张表,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我们把这种反映单一情况的统计表称为单式统计表,像这两种单式统计表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统计表。

  3、小组合作讨论合并方法。

  这一张统计表里都应该有哪些项目呢?

  4、学生汇报合并结果。投影演示。

  (三)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合并、及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1、师揭题:孩子们,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就叫它复式统计表。师板书:复式。学生读课题。

  2、介绍复式统计表。在这张统计表中,我们最大的创新在哪里?(在第一个格子)这个格子啊!在数学上我们叫它表头。右上部分表示的是横栏的类别即:活动。左下部分表示的是竖栏的类别,即性别。中间是我们填写的数据,即人数。

  3、根据统计表完成问题。

  (1)参加统计的女生共有多少人?男生呢?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男生喜欢踢踢球的比女生喜欢踢球的多几人?

  (四)解读统计表并思想教育

  师: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五)生活运用,巩固新知

  1、师: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的祖国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体育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以体育为例,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近五届比赛中,中国的奖牌数都在世界前三。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体育健儿的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吧!

  课件出示。第29——31届奥运会金牌统计。

  2、统计表的项目有哪些?

  3、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下面哪些说些是正确的?

  中国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最多?(正确)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错误)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错误)

  4、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人的体育素养也在一天一天的改变,中国在进步,世界也在进步,所以每一块金牌的获得都来之不易,运动健儿们付出了许多的汗水。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我们新疆也是一个中国体育强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一路追赶,超过美国。同学们,希望在你们!

  (六)知识检测

  1、出示学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男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女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4、你们对统计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5、统计表完成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女生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男生呢?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欢的节目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七)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复式统计表有哪些优点呢?板书:便于比较、简洁。

  (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5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 课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啊?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下。学生发言。看来大家的课下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师:我的小助手在课余时间也帮老师做了一份光明小学三(1)班的课下活动调查,请看:

  出示图表,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应问题。

  从上面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答: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答:两个表中调查的项目都是一样的。

  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怎么合成一个呢?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教师讲解并演示合并过程,首先这两个统计表,有相同的部分,他们分别是活动和人数,那么我们把两行活动栏合并成一栏,然后第二个人数这一行上移,给统计表填上标题。一个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就完成了。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统计表表达的并不太准确,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点子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完整复式统计表:课件展示,因为调查项目相同,所以第一行不用变,第一行用来统计男生的数据,第二行用来统计女生的数据。整个表的左上角第一格叫表头,用来说明横竖栏的内容,以及右下方表格中要填的数据。把原来男生女生分开来调查的表合并成一个表,这样的表就叫复式统计表。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问题:

  这个表包含了哪几项内容?(表头、横栏、竖栏)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多?女生呢?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2+4+1+1+3+4=15(人) 女生:3+1+1+4+2+1=12(人) 共有15+12=27(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建议男生少玩会电子游戏,多看书。女生多参加体育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关于下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下面是英才小学三(1)班体育成绩单

  男生体育成绩单

  男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女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四、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罗素说:符号+逻辑=数学

  爱迪生说: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

  我们来说: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只 能表示一组数据。

  复式统计表

  可以表示多组数据

  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

  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小结:本次教学效果成效颇大,师生互动较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模式新颖;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课件上面的字样较小,部分学生看不清。我今后的课件制作将会更

  加仔细、认真,顾及到全班同学的感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除法,那今天我们换换思维,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出示课题,板书)

  (2)阅读并了解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教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看一看下面几个活动利有你喜欢的活动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学生举手回答。

  1、引入统计表

  提问:这么多人,我怎么才能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清楚的知道每种活动喜欢的人数?

  想一想,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清楚的知道喜欢每种活动的人数。

  2、出示单式统计表

  老师通过课前对同学们的调查,填好了这2张统计表。

  (1)第一张男生最喜欢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2)第二张女生最喜欢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3、提出疑问,引出合并。

  提问:(1)男生喜欢玩儿游戏的人多还是女生喜欢玩儿游戏的人多?

  (2)喜欢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怎么才能快速准确的回答出这类问题?

  学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教师出示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放在一个页面上,是不是能更好的进行比较。

  4、合并统计表

  (1)提出问题:这样感觉还是有点繁琐,能不能更简洁一点?

  提示:像这样的统计表合成一个,看怎么合?

  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合并

  (3)复式统计表概念

  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4)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①表头:用斜线分为3格,为什么分为3格?

  ②横栏:表示活动。

  ③竖栏:表示性别。

  ④中间表格填写需要统计的人数。

  5、复式统计表特点

  (1)简洁

  (2)易于比较

  (3)内容丰富

  三、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

  (8+3+2+7)÷5(2+3+6+7)÷3

  88÷8 279÷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看图,了解图意。

  (2)出示统计表,了解信息。

  欢乐队

  单位:厘米

  王强 谢明 李雷 王小飞 刘思

  148 142 139 141 140

  开心队

  单位:厘米

  杨阳 周小杰 陶晓 卢浩 蔡志

  144 146 142 145 143

  ⑶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王强最高,李雷最矮。

  ⑷怎样比量队身高?

  先求出两个球队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比较。

  ⑸计算:

  快乐队:(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开心队:(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

  142<144,所以开心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明确: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地总体情况。

  三、巩固练习

  第44页练习十一第4题。

  尝试解答,交流解答过程。

  四、作业设计。

  第44页练习十一第3、5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0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朋友的体重情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怎么统计?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

  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

  3.制作复式统计表。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

  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新做好的统计表,比较一下16-20千克范围内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几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呢?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 )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呢?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1

  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

  3、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4、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5、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6、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7、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50 90 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5 20 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0 12 6 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8、能否根据统计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数量?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人数(人) 65 40 95 30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根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汇报:

  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喜欢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欢足球运动的有30人。

  五组:……

  集体评议。

  2.复习根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行分析,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欢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现班级里喜欢足球的人数不多。

  生3:……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

  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四、自主练习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统计班上男女生喜爱的术科的科目,完成统计表)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吗?中国有多少人吗?我们柳州有多少人吗?要知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有到少人就要通过人口普查来了解。前不久我国刚刚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你们都知道了吗?

  出示例1统计表。

  师:我们来看看某地区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统计表。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这个统计表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

  像这种可以显示几个方面内容的统计表是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城乡人口的数量,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画统计图)

  画条形统计图是我们学过的知识,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时候要求根据统计表来画统计图,都画好了吗?谁想给我们看看?

  反馈:展示1-2名学生作品。(及时评价)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切换回课件,放两个统计图)

  师:如果老师想研究同一年的城镇和乡村人口情况要看两个表,这样比较麻烦,要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使我们不用这么麻烦呢?谁有什么大胆的`建议?

  能不能像合并统计表那样把两个统计图也合并起来呢?怎样合并呢?(出示统计图纸)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答:

  师:为什么能把它们画在一起呢?(它们都是表示同一年的人口数量)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师边问边示范)

  在横轴上标年份,1985年,把格子分两份,表示一半是画城镇,一半画乡村。

  3、介绍图例

  师:现在又有新的问题了,在同一年上要画两条,我们怎么区分哪条是表示城镇,哪条是表示乡村呢?那该怎么办?(可能会有学生说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那这个办法很好,但可能只有画图的人知道,别人可能不明白。所以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归纳总结,想出的办法就是在统计图右上角画上一个小方形,标明表示的是什么,我们就把这个叫做统计图的图例,图例是我们看懂这种统计图的关键。现在我们先来制定一下图例,示范标图例。

  师:现在我们可以画了。(示范画法)

  4、揭题

  师:这样我们这个统计图里不仅能显示城镇的人口数量,还能同时显示乡村的人口数量,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画了1985年的统计情况,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呢?请你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用①号作业纸)

  反馈:展示1-2名学生作品,及时评价

  6、回答问题(思考课本P100上的问题)

  (1)哪一年城镇人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2)哪一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3)哪一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答: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城乡人口变化也是有联系的,乡村人口越来越少了,是不是说这些人都不见了呢?他们都跑到城镇居住了,所以城镇人口就增加了。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总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多的。)

  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答把数都加起来)

  师:你真能干。前面我们发现城镇人口人数增加,乡村人口人数减少,这种情况我们单看城镇人口的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的统计图也能发现,但是却不容易发现总人口数量也在增加。现在我们通过复式统计图上的对比,就很容易发现了。

  那你们来估一估,这个地区到2005年可能会有多少人?到了2010年呢?

  7、探讨复式统计图的优势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哪个更方便?为什么?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汇报:单式条形统计图记载则是一个方面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记载的不是一个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课前我们调查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兴趣小组,现在一起来根据这个统计表画统计图,你们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统计图?(学生可能会说复式统计图)为什么?(因为记录的是男生和女生分别喜欢的小组的人数,同时记录两种画复式统计图更方便。)

  教师示范,边画边讲解。(画坐标轴)

  (1)、先画坐标,横轴表示什么?(小组)有几个小组?(4个)

  纵轴表示什么?(人数)观察数据,一格表示几比较合适?(一格表示2)

  (2)、师:我们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分两条)一条表示男生,一条表示女生,要用不同颜色。要先规定图例。

  学生动手用②号绘图纸画统计图。

  展示1-2名学生作品。

  回答下面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老师,只能办两个兴趣小组,你会怎么办?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使学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教学用具:

  小棒、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式计算。

  把24名学生平均排成4队,每队有多少人?

  2、导入

  刚才我们把24名同学平均排成4队,每队有6人,这个"6人"是每队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4队一共有24人,平均每队有6人,这个"6人"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队都有6人,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是"平均分"的问题,而后者是"平均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情况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讲述平均数的含义。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

  2、出示挂图。

  (1)看懂图意。问: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自己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3)怎样才能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4)动手操作。

  (5)用小棒摆一摆。

  汇报:

  生1、我先数出共有多少根小棒,共52根,再把52平均分成4份,52÷4=13根,就得出每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是13个。

  生2、运用移多补少方法,从小红的14个里取出1个给小兰,从小明的15个里取2个给小亮,就可以直接得到4个人都相等的`瓶子个数。

  (6)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

  (7)指导列式计算。

  (14+12+11+15)÷4

  =52÷4

  =13(个)

  3、得出:

  公式: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

  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收集各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的原始数据。

  (2)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设计。

  第44页练习十一第2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两个单式统计表、黑板磁铁等。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设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请孩子当调查员现场统计人数。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尝试探究,点拨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三)、反馈展示,归纳提升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训练巩固,达标测评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

  (2)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五)、再设疑激趣,预习初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直观反映数据情况、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1、《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几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基于真实体验逐步建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表”。看到课题,你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些什么?

  生1:复式统计表应该是另外一种。

  师:你是说,复式统计表与以往的统计表会长得不一样?

  生1:嗯!

  师:其他同学的想法呢?

  生2:我想知道复式统计表是什么?

  生3:我还想知道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师:好的。看来大家最关心的是复式统计表长什么样子以及它有什么作用。那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反思】儿童关于认识某一新事物的本源问题,首先指向该事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也不例外。让学生主动讲诉心中的学习期待,提出问题,既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又可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二、情景导入,引发内需

  1.简单统计表引入。

  师:课前,朱老师调查了我们梅岭小学北校区五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老师执教的五(3)班“男生18人,女生19人”,其他三个班的人数情况如下。

  师:你能把我们调查的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教师行间巡视。

  集体核对,反馈填写正确的人数。

  师:这里的合计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各个班的总人数。

  2.抢答问题,引发内需。

  师:刚才,大家用统计表清楚地描述了各班的人数情况(板书:统计表),下面看着统计表我们来抢答几个问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大声地说):敢!

  师:想到答案就直接站起来说!第一轮抢答,请听题!五(2)班女生多少人?

  生:17人!

  师:五(3)班男生多少人?

  生:18人!

  师:五(1)班共多少人?

  生:37人!

  师:速度真是够快的!做好准备。第二轮抢答,请听题!哪个班男生最多?

  生(略加思考):五(1)班。

  师:哪一班女生最少?

  生:五(2)班。

  师:四个班男生一共多少人?

  生(累加出错):73人!

  生(速度滞后):不对,71人!

  师:正确答案是71人。第二轮抢答的速度明显不如第一轮,这是为什么呢?

  生1:判断哪个班男生最多和哪个班女生最少,要一张表一张表地找(数据)!

  师:找的过程确实需要一点儿时间。

  生2:求四个班男生一共多少人,需要计算。

  师:四张统计表都只是描述了各自班级的人数情况,不便于相互比较,同时也没有数据描述四个班人数的总体情况。因为要“找”要“算”,才导致抢答的速度比第一轮慢。

  【反思】让学生填写单式统计表并说说“合计数”的意思,是为认识复式统计表做好知识准备。通过两轮抢答强烈的心理对比,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所在,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创造“大表”(复式统计表)。

  三、逐步建构,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

  师: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班的人数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班人数的'总体情况呢?

  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倾听各小组的真实想法。

  2.全班交流。

  师:经过小组讨论,大家已经想到了一些方法。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们小组认为,需要把四张表格合并为一张大的表格。

  生2:四张表格合并之后,里面既有各班的人数情况,还应该有四个班的男生总数。

  生3:可以重新绘制一张统计表,它里面的数据包括四张统计表的数据!

  师:看来,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把四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老师知道有一个成语“合二为一”,说的是将两部分合为一个整体。看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生:合四为一!

  师:说得真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如何“合四为一”!

  3.合成新的统计表。

  (课件演示逐步合成的过程)

  师:把四张统计表直接合成一张统计表(见图3),这个样子行吗?

  生1:可以把表格下面的三行“性别、合计、男、女”删去!

  师:删去三行之后,拼成的大表(见图4)比原先的四张表简洁多了。还有什么建议吗?

  生2:看不出这里的数据各是哪个班级的呢?可以把每行前面的“人数”改为“班级”。

  师:很好!我们这里可以标出每行数据各自对应的班级(见图5)。

  师(手势):现在这张表格中横的表示“性别”,竖的表示“班级”,那表格左上角第一格写“性别”显然不够准确。(课件演示隐去)

  4.引导学生划分统计表的“表头”。

  师:那么这一格究竟该怎么填呢?

  生:分成两部分!

  师:想法很好!我们再来观察这张表格,红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性别。

  师:绿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班级。

  师:黄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人数。

  师:这样看来,表格被分为几部分?

  生:三部分!

  师:那么我们一般把这种表左上角的这一格分为三部分。

  (课件演示分及各部分名称,见图6及图7)。

  师:统计表的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板书:表头)

  5.聚焦合计数与总计数两栏的填写。

  师:刚才我们已经设计出“表头”,现在看这张表格,能一眼看出五年级男生有多少人吗?(不能),那怎么办?

  生1:可以添加一行,表示男生的总人数。

  师:我们在制作这种表格时一般会直接在表头的下面加上一行“总计”。(课件演示)这里的总计数你会算吗?

  生2:男生总计数是80-9=71.80表示4个20,9表示把四个班男生都看成20一共多算了9个人。

  师:把四个班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可以得到合计数。具体算的时候可以像他这样灵活计算。那女生总计数怎么算?

  生3:求女生总计数,可以都看成20,然后用80-8=72。

  师:很好!计算总计数,可以直接列竖式进行笔算,也可以运用简便方法快速地口算。

  师:还有一格,怎么填写?

  生4:71+72=143。

  师:这一格可以表示男生总数与女生总数的“合计”。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5:老师,我是把37、34、37、35加起来的,结果也是143!

  师:大家的表现非常的棒!这一格数据表示五年级的学生总数,既可以看作是男生总数与女生总数的“合计”,也可以看作是各班总人数的“总计”。

  6.添加标题和日期。

  师: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统计的是什么内容,一般还要在统计表(见图8)的上方添加标题和日期(课件演示)。

  7.分析表格。

  师:从现在这张统计表中,你又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

  生1:我知道了四个班男生一共有71人,女生一共有72人。

  生2:我还知道了四个班一共有143人。

  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抢答,好不好!

  师:请听题--哪个班男生最多?

  生:五(1)班。

  师:哪个班女生最少?

  生:五(2)班。

  师:五年级男生共有多少人?

  生:71人。

  师: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生:143人!

  师:为什么现在的回答速度比刚才第二轮抢答快多了?

  生:现在的数据比较全面,既有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还有整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

  师:呵呵,看来“一表在手,抢答无忧”啊!

  8.对比小结。

  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生: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班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而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个班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

  9.认识统计表名称及组成结构。

  介绍:前面四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今天学习的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由表内和表外两大部分组成。表外包括标题、日期,表内包括表头、横栏、竖栏、数据。(边说边板书)

  【反思】建构复式统计表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因为学生对“大表”的创造与认识,有一个逐步清晰、细化、完善“慢速生长”的过程。由朴素想法“合四为一”,到创生“表头”,再到添加“总计数”,最后完善“标题”“日期”,复式统计表可谓“瓜熟蒂落”“呼之即出”。教学环节“分析表格”和“对比小结”旨在基于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统计表名称及组成结构”则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理性认识。整个教学板块渐次推进,逐步建构,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四、应用巩固,深化认识

  1.填写梅岭小学北校区学生人数的横表

  师:现在你会填写这样的复式统计表吗?如果把这张统计表的横栏和竖栏调换位置,这张统计表应该是怎样的呢?想一想。(留出十几秒让学生想象)

  教师课件出示另一种设计样式(见图9),学生一起动手试一试。

  图9

  师:谁带着你的统计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填写的?

  生1:我是先填写出各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人数,然后算出每个班的合计数,接着算出男生总计数和女生总计数,最后算出四个班的总人数。

  全班反馈填写正确的情况,提醒制表日期填写完整。

  2.看借书情况表分析

  师:看来,根据数据填表对大家而言是小菜一碟,那如果面对一张新的统计表(见图10)你能看懂它吗?一起来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图10

  生1:我知道了7天共计借阅428本书。

  生2:童话书借阅176本,科普书借阅151本。

  生3:18日借阅了151本。

  师: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很多信息。比如,老师发现,连环画有一天没有小朋友借阅,是哪一天?

  生4:14日。

  师:对的。大家注意观察,统计表中空缺了两个数据,你有办法计算出来吗?

  生5:428-(176+151)=101,连环画合计101本!

  生6:15+13+8=36,12日这一天总计借阅36本!

  师:两位同学的方法合理,计算准确。值得点赞!根据统计的结果,假如学校想添置一些新的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图12

  学生推荐数学课代表主持统计工作,教师做助手在黑板上记录相关数据。

  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数据尝试完成统计表(见图12),并核对统计表填写情况。

  师:老师从这张表格中能清楚地看出我们班男女生喜欢的活动是不同的,看了这些统计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女生怕运动。我想对她们说,可以参加一些运动类的活动,比如跳绳。

  生2:我建议男生少打游戏多看书,或者多一些运动。打游戏容易上瘾,且影响视力。

  生3:全班有20名同学喜欢看书,我觉得这很好!但是,我建议他们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运动项目。

  师:统计包括收集、整理数据以及描述和分析数据。刚才,我们进行了完整的体验。大家的建议说的都很好!

  【反思】组织学生填写梅岭小学北校区学生人数的横表,既是一次根据竖表想象与创造,熟悉复式统计表构成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根据数据独立填写统计表的模仿与迁移的练习机会;观察梅岭小学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回答问题,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合计数”“总计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现场就地取材“调查班级男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旨在让学生对统计活动以及复式统计表有一个完整的活动体验与认识,感受到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五、课堂小结,延伸话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大家对复式统计表的样子以及它的作用,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其实,描述数据的方法除了有用统计表描述,还有用统计图描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复式统计表,后面我们将会学到复式统计图。复式统计图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作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和了解一下!

  【反思】回应课前学生的学习期待与提问,聚焦描述数据的两种方法,定位复式统计表的本质,链接复式统计图,有助于改变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统计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课下我了解同学的业余活动很丰富,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张图一张图出示“他在干什么”边出示边让学生说,最后把6项活动放在一起出示)

  师: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哪项活动呢?(2男2女)请你说

  生:我喜欢电子游戏。

  师:你呢?

  生:我喜欢踢球。

  师:你也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画画。

  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看来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不同,那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种活动,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调查。

  师: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生1:用举手的方法。生2:投票的方法。

  生3: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少,今天我们就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来分别统计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二、引入新课:

  1.自主调查

  师:请看屏幕。(停顿)请同学们拿出和(师边说边贴)我一样的统计表先看一看,再注意听调查活动要求:把表贴上。

  师:我们已经清楚活动要求了,现在我要找2个女生来调查男生的情况,谁想来当小小调查员呢?

  生:调查活动现在开始!男生喜欢看书的同学请举手。(调查、记录读数)喜欢看书的人有9人,请同学们记录。

  师:我们算一算男生一共多少人?(20人)正好和在座的男生数相等,你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调查员。

  师:你们俩配合得太默契了,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下面我们再找2个男生来调查一下女生的情况,谁愿意来。(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发现重举或不举的现象,师表扬:你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调查员)

  2.分析数据,比较体验。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么快就完成了两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统计。

  (板书单式)观察这两张表,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男生喜欢看书的有2人,喜欢踢球…男生喜欢( )最多,喜欢( )最少

  生2:我知道了女生…

  生3:我知道了喜欢看书的一共( )人,喜欢踢球一共( )人。

  生4:我知道男生喜欢看书比喜欢踢球少( )人。

  生5:我知道男生喜欢画画比女生喜欢画画多( )人。

  师:那在进行对比获得信息时,我们需要观察两张(指表)表才能发现,太不方便,能不能像办法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慢)生:能。

  停顿,师:别着急,请同学们拿出填好的这两张表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动手摆一摆,改一改,现在开始吧!(师指导生活动)4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作品。

  生1:我是左右摆放的。 展示前,屏幕放大

  师:他的'作品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来评价,我觉得这样摆不方便。

  师:是呀!太长了,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生:我们组是上、下摆的。

  师:这样摆可以吗?

  预设1生:我来评价,不可以,有点乱。

  师:那你上来摆一摆吧。

  生:展示。追问:为什么挡住这部分内容,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我发现活动项目是一样的,这样更清楚。

  预设2生:我来评价,不可以。

  师:哪你觉得哪不合适呢?

  生:我觉得应该把女生的活动挡上。

  师:你快来摆一摆吧。

  师:有道理,和他摆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老师也像你这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你们是怎么修改的?

  生1:我们组觉得把下面的人数应该改成男生、女生、

  师:你来改一改。(改后)对,应该把性别标清楚。

  没有举手的情况:师问: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有举手的时候直接叫

  生2:我们小组把上面的男要改成男女生。

  师:你也来改一改。(改后)这样更准确了。(指着说,这就是统计表的标题)

  师:还有要改的地方吗?

  生3:老师我觉得这个表格里只表示活动一项内容,太少了,还应该加上性别。

  师:是这样吗?(师贴上)你想得真周到。

  师:现在我们改完了吗?

  预设1:有举手,就让他说。

  预设2:没有,引导生观察。

  师:统计表中有活动(指)、性别(指)还有什么内容?(人数)对了,所以怎样在格子里表现出来我们要在第一个格子中没体现3项内容。(贴图)

  师: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成功的把2张统计表合成了一张统计表。

  板书:合复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齐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请同学们看屏幕,红色区域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性别)蓝色区域这部分表示人数,剩下的绿色区域表示性别(生齐说)这是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表头中包含了复式统计表中3部分内容。

  师:看着统计表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提上、下对比的3个)

  生1:提问题

  师:谁能回答

  生2:提问题

  师:谁还能提问题,你自己找小伙伴来回答吧

  生3:提问题

  师:你想找谁?

  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棒,老师也提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问题: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生:... 师:真是个好建议

  师评:你的建议太棒了

  生:... 师:这个建议也不错,希望男同学能接受

  师:同学们认识了复式统计表,想一想复式统计表和没合并之前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给孩子思考时间)对了,内容更丰富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观察对比也更方便

  预设:有表头了

  师:单式和复式统计表都有表头,单式统计表有1项内容,复式有3项内容,内容有什么变化?

  生1:内容多了

  生2:我发现复式统计表更方便比较。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正式因为复式统计表的这些特点,所以它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给出足够的时间)

  三、练习:

  1、出示统计表

  师:这张表格完整吗?(不完整)谁来帮忙把这个表补充完整。(生说,屏幕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谁愿意大声读出问题,《问题与声音同事出现》,我们一起用手势来判断对和错。都读对了,你们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

  注:在回答1和3时引导学生说出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在观察复式统计表时,有时要横看,有时要竖着看来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你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能)

  (屏幕出)师:这是我们三年十班体育达标成绩,请同学们拿出和屏幕上一样的记录单(停顿)仔细观察信息,再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问题。

  生填,师:大家请坐好,谁来汇报

  生:(实物投影展示)

  师:希望我们班同学在体育达标中也能像他们取得优秀的成绩

  3、师: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不但会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还能收集数据整理成表

  师: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还满意吗?(满意)。请同学们拿出自我评价单,先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小组成员自我评价的信息等,小组共同制作出组长手中复式统计表,看那组最棒(出示表)

  师:填好了吗?(填好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1-17

《统计》单元教案11-09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1-17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11-2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7篇)09-14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1-18

《统计》单元教案(通用21篇)03-24

《第八单元统计一》教案04-1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精选23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