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习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师:可是刚才的密码锁太简单啦,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呢!看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比一比哪个组写的最全。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
②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揭晓答案:32。
如果老师换几个数字0、2、3,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破解达人!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学的怎么样?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换位置确定十位确定个位
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但以前学生不会全面、有序地考虑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时有序与无序的特点。用数字的排列来理解不重复、不遗漏,具体、简单,效果很好。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很浓厚,合作交流积极。但要一个人说出全部的组合数仍然有困难,所以还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
预设: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 + 26 = 66 , 84-66 = 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出示微课,对连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口算大赛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议一议。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的方便,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变式训练。
(1)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三、巩固新知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学生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呢、请你们翻书整理第70到105页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什么是平均分、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你能解决哪些乘除法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翻书整理。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抽取一组全班交流。
学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2:我们学习了除法,知道除法就是平均分。
(学生只需理解除法的意义就可以了,不用很规范、严格)
学生3:我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叫什么,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学生4:我还知道除号的来历。
学生5:我知道怎样计算除法,根据除数和被除数想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6:我认识了倍,会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学生7:我还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许多平均分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很会整理知识,那你们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吗、
学生:能。
二、基础练习
1、出示106页第1题,复习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指导审题:小朋友们,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算式、
学生审题后回答: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写的除法算式、
学生1:12÷3=4。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一共有12个西瓜,平均分成3份,要求每一份是多少,所以用12除以3表示每份有几个西瓜。
学生2:12表示分的西瓜总数,3表示分成的份数,4表示每份有4个西瓜。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学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学生3:我的.算式是12÷4=3,我想一共有12个西瓜,每份4个,一共可以分成几份呢、三四十二,所以可以分成3份。
教师: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学生3: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2、完成106页第2题,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教师:48除以6为什么商8呢、
学生:48÷6等于几呢、我想几乘6等于48,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所以商为8。
再让学生说说27除以9为什么商3。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算一算。
学生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列式是24÷4=6,24代表被分的总数,4代表分的份数,6代表每份6根。
学生2:24根小棒,每8根分成一份,可以分3份。列式是24÷8=3,24代表被分的总数,8代表每份8根,3代表24里面有这样的3份。
学生3:第一排摆32根小棒,第二排摆4根小棒,第一排摆的小棒根数是第二排的8倍。因为求第一排小棒根数是第二排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4,因为四八三十二,所以32里面有8个4,所以32是4的8倍。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师:小朋友寄过信吗、今天我们要把几封信投递到对应的邮筒里。(课件展示)第一个邮筒表示什么、
学生:3的倍数。教师:第二个邮筒表示什么、
学生:8的倍数。教师:会投递信吗、自己在书上借助直尺和铅笔连一连。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
学具:三角板、白纸两张、硬纸条两根、图钉或针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班的浩浩是个小收藏家,他喜欢把自己用过的或漂亮的东西当成宝贝一样,收藏在自己的这个小宝盒里(打开电脑,出现宝盒)。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宝贝、(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盒盖打开,从盒里飞出折扇、足球、红领巾、玩具熊、三角板、杯子、易拉罐、三角旗、数学书、闹钟、光盘。(将有角的放在右边,没角的放在左边)
教师:浩浩的宝贝还真不少,他还把宝贝分成了两类,你们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分的吗、
学生:根据有没有角分的。(有角的在右边,没角的在左边)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实践探究
(一)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
多媒体课件出示刚才分类后的实物图:折扇、红领巾、三角板、三角旗、数学书、闹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实物图,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哪里是角。
(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并闪动每个图中角的部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里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扎手、痒、疼)说明这个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用纸折角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你会用纸折一个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你喜欢的一张纸,折折看。折好后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折角)
学生: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教师:谁能给我们摸到的平平的、直直的折痕起个名字、(边)
学生: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
教师:谁能给这个尖尖的很刺人的点起个名字、(顶点)
教师:看着你折的角,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教师选出钝角、直角、锐角形状的角各1个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将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备用。)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如下:
3、做活动角
教师: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两根硬纸条,你能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
教师:角有大小吗、(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游戏——变大小。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学生: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两个角,一个是边比较长,一个是边比较短,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统一,有的认为边长的角大,有的认为边短的角大,有的认为一样大。)
教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那谁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比一比,究竟谁大、(将两个角重合)结果发现它们一样大。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这是同学们刚才折的3个形状不同的角,谁能来说说这3个角中哪个、哪个最小、
4、概括角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观察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角、自己折的角、做的角,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画出来吗、试试看。板书在黑板上。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边说边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小结:通过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几道题,看谁回答得好。
5、练习电脑
出示: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二)初步认识直角
1、观察数学书的封面看看它上面有几个角。你认识这些角吗、它叫什么名字、
2、联系生活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上面有直角,并指出来。(小组互说)
学生:黑板面、五星红旗、桌子面、墙面、笔盒面上都有直角。
教师:找一找,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
教师:老师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下来,你能找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板书:教师:老师在直角处画“┐”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折直角
教师:拿出一张你喜欢的纸,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小组活动后汇报。
三、巩固深化
教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角,那么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教师:瞧,数学博士正从数学王国中赶来,他还从数学宝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你们想不想和数学博士比一比、
(电脑:出现数学王国,从里面出来一位数学博士)出现:
(1)用3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同桌互指、汇报交流)
(3)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直角、(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己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在你的家找一找角,指给你的爸爸妈妈看。还可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如装修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角,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地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你就会越变越能干。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1、完成第107页第3题
教师:一个饲养场有56只鸭,8只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
教师:那能解决自己提的问题吗、学生:用56÷8=7。
教师:怎么想的、
学生:我想求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56÷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里面有7个8,鸭的只数就是鹅的7倍。
2、练习二十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明白算式的意义。
学生:求篮球个数是足球的几倍,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8,用40÷8=5,五八四十,所以商5。
二、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完成第107页第4题
教师:咱们班进行大扫除时分组吗、怎么分的、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现有资源进行教学,也可利用书上的`数据教学)
教师:现在我们班有36人,
(1)如果只分成4组,平均每组几人、
(2)如果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练习二十一第5题
教师:“乖娃娃”童装店新进了一批商品。小朋友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袜子每双3元,棉鞋每双24元,棉衣每件36元,手套每双6元。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买7副手套,要多少钱、
(2)1双鞋的价钱是1双袜子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7题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9题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学生1:40÷5=8,40颗扣子,每5颗为一份,可以分成8份,所以可以钉8件衣服。
学生2:每5颗扣子为一份,9件衣服就有9个5颗,所以用5×9=45(颗)。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师:要过新年了,同学们布置“迎新年”会场,需要搬8套桌椅。
教师:观察图,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我发现一套桌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教师:那要一次搬完,要多少名同学呢、
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两个人搬一张桌子,一个人搬两把椅子,所以搬一套桌椅需要3个人,8套桌椅就需要8个3人,所以8×3=24(人)。
2、练习二十一思考题
教师:二(1)班小朋友排队到医务室检查视力,每批进去6人,小华排在第32位,他第几批才能进去、分小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5个6人是30人,6个6人就是36人,小华排在第32位,所以应该第6批进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对称图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我们的身边普遍存在着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下面的图形吗?下面请同学们来观察如下的图形?(课件出示幻灯片一)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观看感受。
师:观察如下图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说一说。
师:启发这些图形都能从中间分开,被称为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感受对称美:
1、猜一猜:课件展示图形。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观察两侧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图形两边是同样的。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3、探索发现。
(1)师: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都在哪些地方。、指明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在什么地方?
(2)小组交流对称轴的方法。
(3)课件展示比较各种图形的对称找的方法。
师:我们应该怎样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师: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折纸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师:我们用彩笔照画出图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学生折纸操作,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的民间剪纸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三、应用拓展练习
1、课件展示:观察生活中对称现象?
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左右、上下对称的?你能找到对称的图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①学生交流后并指名回答:门、窗户、黑板、五星红旗、五角星、火箭、正方形、长方形…
②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
3、判断并分析以下两幅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四、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
2、老师用一个字形容对称图形——美,课件出示对称的“美”字。
师:学习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它们是不是非常美丽?
观看美术字“美”字,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美”就是一个的对称图形?
3、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对称的事物?
师:学习了对称图形,你在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事物,画一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制4的乘法口诀,记住4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其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记忆、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3、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积极探求规律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难点:“数学游戏”找规律,走迷宫。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种的红果又丰收了。这一天,小熊要用红果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呢!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请客”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每4个红果做成一串糖葫芦。
师:小熊在串红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让学生读一读书上小熊的问题:“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小熊解决一下它的问题。
二、操作活动。
1、摆一摆,数一数。
(1)学生取出学具袋中的实物红果(或圆片、花朵、小棒等)边摆边数。
(2)学生介绍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
(3)对照着9串红果图,轮流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学生如果还有其他方法,也让他说一说。比如说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等等。反复数过几次后,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师:刚才同学们数得真不错。现在这里有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图),你能填一填吗?
(1)观察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2、3、……9串。
师:也就是说,第一行的数字表示“红果有几串”,对吗?
师: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几串红果4个?请完整的说一说。
那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
(2)让学生填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刚才数红果的结果,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完整吗?
(3)交流结果。
指名表格中的4提问:这是几个4?
师:那8个里面有几个4呢?
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从而加深印象。
三、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1写出乘法算式。
(1)问:1个4可以写成哪两个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来吗?
(3)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
(1)师:你能自己独立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吗?
(2)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编写的口诀,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全班齐声朗读,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诀。
四、记忆口诀。
1、自由记忆口诀。
师:大家已经编写出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你能当堂把它背诵下来吗?
2、让学生按顺序背诵4的乘法口诀。
3、倒着背。
4、开火车。(倒着背,顺着背)
5、对口令。
6、引导学生思考:有时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在计算时该怎么办?
7、说一说。
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弄清“说一说”的要求后,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同学说一说。
“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
8、全班交流。用对口令的形式。对口令时,还可交顺序打乱来说。范例如下:
师:2张桌子,
生:8条腿。
师:4张桌子,
生:16条腿。
五、综合练习。
1、连一连。
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题目的要求是连一连,你知道连什么吗?
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每只动物的身上都有数字,气球上的算式等于哪个数,那只气球就是哪个动物的。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说一说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出算式来的。
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可以再请个别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六、数学游戏
1、读题:找规律,走迷宫。
2、分析题意:
观察图,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做什么,怎么做。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图。图上有谁?它准备做什么?
再引导学生指出入口与出口(两个箭头分别所指的)。
师:你能帮助小鸟寻找走出迷宫的路线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找规律,从而寻找走出迷宫的路线。
3、独立计算,小组合作找规律,画出路线。
4、集体交流。说一说小鸟该怎样走出迷宫。请个别小组报告一下本小组的结果。
七、小结。
热心而聪明的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成功地为小熊和小鸟解决了它的问题,并且学会了4的乘法口诀。回家再把4的口诀背给家长听听。
八、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 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3. 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早点找到妈妈,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妈妈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妈妈的身边,好吗?
1. 连一连
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
2. 比一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
(1) 谈话:请观察教材中的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得到一个学习小五星,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 学生做,教师巡视
(3) 汇报订正
3. 算一算
(1)读题: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
(2)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订正
进行环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提高练习
1. 完成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 完成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有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3、5乘法口诀的巩固课,教材通过与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背下来口诀,并运用到式子中,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好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8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1-2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0-29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2-06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1-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8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2-25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