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

时间:2022-04-22 10:17:37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 a×a×a= a3

  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 a表示3个a相加。

  拓展应用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33页8、9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 ‖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a3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精选23篇)02-1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4篇09-29

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04-06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1-18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6篇)03-22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9-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09-2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09-2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