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

时间:2024-08-04 10:41: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论语》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论语》教案15篇

《论语》教案1

  [教例简述]

  教师第一次定向:

  同学们,我们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诵读课文,分“则”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1.诵读。

  2.逐“则”落实,教师顺势将六则语录按内容分类,将“而”的例句按用法分类。

  3.自由背诵。

  4.分“则”背诵。

  5.背诵比赛。

  6.全班齐背。

  教师第二次定向:

  请同学们拿出活页式分类笔记,用10多分钟的时间,整理课堂笔记。

  同学们进行操作,撷取课文内容,分类做好笔记。大体有――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文言虚词”类记下:

  4.在“名言警旬”类记下: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课堂学习笔记。

  [评析]

  这个教例的“眼”,在指导学生做“分类式课堂笔记”。

  如何指导学生做笔记,是学法研究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亟需我们用创造性的作法去填补。

  “分类式课堂笔记”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优点在于:

  1.变单课式笔记为知识块式笔记,眉目清晰,知识量充沛。

  2.变学生在单课笔记中的“记录员”身份为分类整理的“操作员”身份,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质的变化。

  3.变单一利用课文材料为多角度利用课文材料,课文材料因此而增值。

  4.培养了学生积累资料、研究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检索能力。

  5.有利于单元小结、综合复习乃至毕业、升学考试的`总复习。只要坚持分类积累,复习课中这些资料会令人爱不释手。

  说的好处愈多,作教师的我们就会愈感到不安,我们反思:

  在传统的作法中,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在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上,其利用价值到底如何?

  学习笔记,这块在教学中永远占有相当地位的有利于学生一生的知识天地,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得不到开发性的研究?

《论语》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

  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 :论( )语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罔()殆(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女”通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

  “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明确: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⑤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精读品味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

  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五)讨论交流

  1、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六)总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2.背诵课文。

  (八)板书

  《论语八则》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

《论语》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你们了解他吗?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派一个代表吧。(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全班齐读。

  三、读懂人物

  1.明确《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大家读后一定发现了,很多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十则都是孔子说的话吗?曾子和子贡是谁?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有关孔子的五则吧。2.自主学习,疏通五则①全班齐读五则②在《童趣》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疏通文言文有几种常用方法,如查看法、加字法,换字法等。今天这堂课,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们,好吗?请同学们接下来利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伴讨论互助,来疏通这5则。在疏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加点的关键词。3.指名翻译,其余同学我们应该干吗呢?(注意关键词:君子、师、知等字词的意思和深刻含义。)4.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吗?5.师出示投影: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五句结尾反复出现了这几个语气词?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些语气词呢?我们知道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是由于遥远的时空的阻隔,我们无从得知2500多年前的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会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说这几句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孔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说这几句?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然后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觉得第则应该用的语气(或情感)读,因为

  小结;通过刚才的解读,我们不仅读懂了他老人家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方法态度。我们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着,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在座的赞叹与欣赏。

  四、读出智慧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多。2.指名背诵,追问:

  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则?精妙的语言,总能流传千古,这七则中哪些作为成语被保留了下来?

  (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七则分别是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品行的)3.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种个性呢?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启迪,也可以联想曾有的经历。

  五、总结

  今天在这堂课上,我们是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对面的交流,真是不亦乐乎。这堂课要结束了,老师送给同学们三句话作为临别的礼物吧:“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六、作业:

  1、背诵五则

  2、课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论语》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言常用词语,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关键词等类型的词语解释。

  2、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型的翻译。

  3、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常识和中心。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积累:

  篇名选自文 化 知识《论语》八则《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论”:论撰;“语”:言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语录体的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味和启发性。

  3、“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末期齐相晏婴思想言行的著作。晏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政治家。《晏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内篇》、《外篇》。

  二、梳理加点词: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是知也

  3、无欲速

  4、缚者曷为者也

  (二)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知知之为知之而

  人不知而不愠是知也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欲速,则不达之则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以为以思,无益可以为师矣晏子将使楚使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楚王闻之之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何为者也

  为生于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

  (三)古今异义:

  1、寡人反取病焉

  2、其实味不同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是知也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何坐

  (四)、词性活用: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关键词: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吾尝终日不食6、终夜不寝

  7、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

  9、无益

  10、温故而知新

  11、齐之习辞者也

  12、今方来

  13、酒酣

  14、齐人固善盗乎

  15、晏子避席对曰

  16、叶徒相似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8、吏二缚一人诣王

  三、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翻译时要加“是”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教案《《论语八则》《橘逾淮为枳》复习教案》。

  (二)、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部分还原如:可以(之)为师矣

  (三)、宾语前置:

  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到后面如:何为者也=为何者也

  四、梳理两文:

  (一)《论语》八则所阐述的观点:分别阐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第一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乐趣和态度。

  2、第二则阐述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3、第三则阐述了学习由浅入深的`境界,以学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4、第四则阐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即学习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

  5、第五则阐述了成为老师的窍门,间接点明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

  6、第六则阐述了为学为人的道理,处境艰难方显为人的品德。

  7、第七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做事要目光远大才能达到目标。

  8、第八则阐述了学习中“思”和“学”的关系:学习比无益的思考来得重要。

  (二)、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

  (三)、《橘逾淮为枳》用类比法来阐明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 生淮北为枳生活环境影响人的成长齐人生长于齐不盗齐人入楚则 盗

  (四)、《橘逾淮为枳》中人物性格分析:

  1、楚王:“欲辱”“视晏子曰”(得意洋洋,胸有成竹,轻视晏子)“笑”(无可奈何,认输了,苦笑)

  2、晏子:“避席”(当时很愤怒,但是有君子风度,有理有节)由此可见,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镇定从容,热爱祖国的人。

《论语》教案5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⑴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⑵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

  ⑶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 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活。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曾(zēng)子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

  2.读出味道

  温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3.指名读,正音。

  4.配古典音乐读。

  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词,逐词展开。

  (2)根据语境,组词猜词。

  (3)结合注释,记词说意。

  (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

  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五、结合自身经历说感受

  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2.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灵活运用:

  ⑴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 。”

  ⑵“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 ?”】

  六、小结,背诵

  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为学之道

  修身之法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

  2.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

  二、学习《论语》后六章

  1.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分类,归纳总结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六、课下作业

  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

《论语》教案6

  学习目标 1.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堂核心 核心

  知识 《论语》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

  能力 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核心

  方法 1.知人论世。

  2. 反复诵读。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译文:

  (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论语》十则复习试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在内心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二)过程及方法目标

  诵读理解 交流质疑 教师点评 全文背诵 学以致用 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

  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

  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

  (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语

  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

  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读)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

  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

  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

  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

  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解)

  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

  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

  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

  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三部分:练)

  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

  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

  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

  (3)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结课文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归纳总结文中成语、警句

  (2)针对内容进行讨论思辩

  (3)感受孔子伟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总结概括成语、名言警句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 (生:成语。)

  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 (明确如:温知知新、见贤思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师:《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幻灯片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最好能谈谈你的感受。(如:(1)生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生背诵“岁寒”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松柏”理解为一个人,意思是说“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现在请你按照上节课提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类进行分类摘抄。(学生在可讨论的情况下进行摘抄)(幻灯片:分类的名言警句)

  三、拓展思辩,读出个性思想光芒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上节课我们留了作业,请大家找出最喜欢的二到三则,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生再读背课文。)(生一般说来可谈出自己的看法,如) 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学生可能会谈出父母不顾孩子心理强迫孩子做某事等等。针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可能谈出和进步、思想、成绩、积累等有关的认识。如有必要,教师可在这里提出“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也希望大家学以致用,用到自己的提高修养和学习上来,见贤思齐,近朱者赤,只要大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一定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四、教师小结及作业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谈谈你的感受。

  五、阅读推荐(幻灯片:《论语心得》封面)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论语心得》,谈了《论语》和人生、交友、人的内心等方面的关系,通俗易懂而且见解独到,推荐大家读一下。

  六、结束语(幻灯片:孔子半身铜像,题目:永远的孔子)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每次看到孔子的图像,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大师的只言片语来感受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先师的图像,深深的鞠上一躬,说一声:“谢谢老师”。(仪式进行)

  结束(背景音乐)。

《论语》教案8

  《〈论语〉十二则》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

  重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 探究法 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通过熟读,明白其内涵,通过讨论,掌握其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誉为中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内容提要

  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读书做学问的,二是修身养性的,三是关于立志与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问题设计

  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2.《论语》篇名的由来

  提示:《论语》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这种形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选取每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头两三个字来命名的,如《学而》、《为政》等,都是篇名。《论语》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

  提示: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4.孔子关于读书的论述对我们有何启发?

  提示:关于读书,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独到见解,并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来进行论证。这些对于我们科学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学习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出镜”率最高,约一百多次。孔子认为君子除了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与人和睦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他应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义”。

  (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和警句等。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3.谈修身做人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论语》

  一个时期以来,孔子及其《论语》似乎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但这并不等于说,《论语》就是中国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教学反思

《论语》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听录音范读,学生在音乐中初读课文

  (四)、学习前六章内容

  (五)、分类归纳前六章内容

  四、课堂小结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方面对前六章进行知识点小结

  作业布置:

  1.有哪些成语出自刚才学习的这六章当中?

  2.我们称二十岁为“及冠”,称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耳顺”(也称为“花甲”),那么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乃至一百岁又分别称为什么呢?

  3.背诵前六章,熟读并自行翻译后六章。

《论语》教案10

  知识和能力:

  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像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查阅资料:

  孔子的有关资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一则,你们还记得《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

  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片)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27、《论语》二则。

  二、学习课文:

  (一)小声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

  教师检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指导句子间的停顿。

  (二)引导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

  1、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学:1、运用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如果你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画下来。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汇报: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儿再向全班同学询问。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1、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交流时一人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他说完后提出来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来全班交流。

  2、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故: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字典中还可以解释为:老的、旧的、过去的。想一想:以前认识的人、老朋友我们可以称为什么?(“故人”),你还能用这个意思组个词吗?(故事、故书、故宫……)板书:故

  从书上找找与“故”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新)板书:新

  或从书上找找与“新”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故)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添加板书:温故知新

  (四)读文,想一想,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练习背一背。

  四、拓展

  你还知道其它论语吗?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把论语改写成白话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论语的意思。

《论语》教案11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读yuè,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不亦乐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七、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为故事穿插法。《论语》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读过程中若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穿插有关故事,对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保护文言文阅读兴趣也会大有作用。

  教学步骤:

  一、由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导入。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三、对照注释逐则翻译,理解大意,不好翻译和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可补充说话背景,可穿插相关故事,可引用《论语》中相近的观点,也可要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谈认识。

  四、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孔子及《论语》简介见教师用书。

  ②《论语》的几个“最”:

  《论语》共20篇,492章,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是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书中记录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

  2.课文扩读材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综合性学习指导】

  漫游语文世界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对“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切己的认识。

  2.要能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根据搜集来的素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

  二、活动策划

  课前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完成选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搜集和调查、小组合作编册等工作。

  课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动感受、活动成果、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指导。课后总结和评价。

  三、活动指导

  1.明确活动目的、活动整体安排。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学语文/整体安排(见策划)

  2.选题。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或师生共同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若干,请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题。

  3.分组。根据选题或调查途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时间表及活动具体方略,小组要进行细分工,成员之间注意联络合作。特殊情况可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对搜集的材料做好选材取舍,科学分类,精当说明(点评),整齐誊抄,汇编成册、冠名,使之成为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

  5.课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组召集人向全班口头汇报活动情况,“推销”小组成果。

  体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具体生动地口头陈述活动见闻。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生活中语文现象的思考。

  6.作文。两类作文题,任选一题:

  ①结合这次语文调查的经历,以“从生活中学语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

  不纯净的语文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

  写法指导:①选准切入点。一般来说,切入点要小一点、新一点,要用别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实”和“新”上有过人之处。

  ②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写记叙文,要侧重于生动描写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③注重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可根据所选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作文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论语》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了解孔子的价值取向;

  2、引导学生以现代观念理解、评价孔子并获得生活启示。

  一、导入新课

  说到孔子,你们的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形象?他的身份是什么?

  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历史上头号教书匠,他教育出了许多在当时和后来纵横各国政坛的学生,比如打仗专家子路,道德完人颜渊,赚钱专家子贡,理财专家冉有,那么,他本人是不是政治家呢?

  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呢?

  可能有三类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做,像庄子钓于濮水,谢绝了楚王的卿相之位,追求绝对的人生自由;二是客观上没法做,缺乏行政所必须的能力,或者像赵括一样,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干实事;三是事实上没机会做,才能像美玉被石头包住,不被世人所知。那么,孔子是哪一种情况呢?

  二、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粗通文意。如有不解之处,对照译文加以理解。

  2、分组讨论:A、孔子是否有从政热情?B、孔子是否有行政能力?C、孔子是否有施政机会?

  3、解答疑问:

  A、孔子的政治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是以天赋使命自居

  二是疾没世而名不称

  三是对待贾而沽的自我表白:

  中国古人向来有“比德于玉”的传统,文人怀瑾握瑜,既是品格的写照,又是才能的隐寓,更是德才兼备者的自况。但遗憾的是买家只有一个,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每一个中国人生来就是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只有出仕才能带领百姓谋幸福,才是文人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补充:除此之外,论语里边还有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也能让我们窥见孔子的政治热情。

  朱熹形容孔子“三月无君则吊”,意思是闲居三个月,孔子就心神不宁,寂寞难耐。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听到国君召唤,没等车准备好,就急冲冲出门。

  上朝表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与与如也。

  你看,上朝时,他温和欢悦,中和正直;国君在朝时,恭敬谨慎,郑重其事。

  从这些句子里,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又读出了哪些意味?

  对理想的执着,对政治的狂热,自我实现的急切心理。

  B、孔子是否有足够的行政能力?那些话有没有吹捧和吹牛之嫌?)

  一是仪封人的评价(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木铎,金属铃铛中间的那个木舌,官员用它来宣达政令。仪封人认为某子有着某种神圣而伟大的使命,这可以理解为外界对孔子的社会认同。

  二是夫子自道(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除了这句明白表示自己有能力在短期内让一个国家蒸蒸日上之外,另外还有比较含蓄的表白,如刚才提到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明自己是上天文治与德治的代言人.

  孔子做官到底行不行,事实胜于雄辩。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提到这样几件事:

  链接文字:①孔子在鲁国的政绩: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定公十三年……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妇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②孔子弟子的能力:

  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无有。

  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无有。

  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无有。

  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无有。(楚令尹子西与楚王的对话)

  小结:孔子曾经是一个颇为杰出的公务员,称得上政绩卓著,一度官至鲁国代理宰相;他还是一个懂得“文事者武备,武事者文备”的颇有侠义风采的外交官;一个激进的、动真格的改革派;一个直接指挥过战斗,并取得战场胜利的前线指战员。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施政能力的各国抢手的官员学生。

  C、那么,到底在那个时代有没有人用他?读本课7/8/12章,哪些执政者聘请过孔子?最终为什么没去成?

  鲁国的公山弗扰,晋国的佛肸,鲁国的大夫阳货都曾向孔子发出邀请函。前两次邀请,孔子都动了心。“召,子欲往”,但最终为什么没去成?

  被忠勇耿直的子路拦阻了。事后孔子说,哼,只要有人用我,我一定不让他失望,我定能帮他搞得像周朝一样。多像梦话。“佛肸以中牟畔”。当时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的流亡途中,听说佛肸想叫自己过去帮手,居然又动了心,结果还是被子路给搅黄了。这回老夫子很有些情绪,冲子路说,他是反贼怕什么?不是有种坚固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碎吗?不是有种洁白,怎么染也染不黑吗?难道我就合该像只匏瓜,光挂着,不能吃?活脱脱一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模样。

  当然,他还有把持得住的时候,读第十二章,当阳货送给孔子蒸熟的小猪时,孔子为什么偏要趁他不在的时候去回礼?不是冤家不聚首,孔子想逃偏偏逃不开,路上还是遇见了阳货。阳货一番话似乎说动了孔子,孔子也在口头上答应了“诺,吾将仕矣”。那么他出仕了吗?

  落实“畔”字和“待”字。

  D(待定环节)孔子的想法是否自相矛盾?

  三、延伸讨论

  打不开的政治情结,实现不了的'政治理想,对孔子来说,是应该悲哀,还是值得庆幸呢?

  学生可能认为很不幸,理由如:一颗富于激情的心灵永久处于痛苦之,并导致长达十四年的漂泊劳顿;

  鲁国更加衰落;标志着以仁爱之心构建和谐的人文理想终告破灭;春秋之后是战国,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更黑暗、更荒诞的时代等等。

  也可能有学生认为值得庆幸,并摆出诸如这些理由:

  政治理想破灭的孔子,走出了另外的人生之路,取得了更大的人生成就:

  文化上: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历史)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音乐)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教育上: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精干者甚众。

  影响: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天子,可谓至圣矣。

  四、总结全文

  综观孔子的求仕之路和人生之路,真是成就因为政治,困窘也因政治;喜悦因为政治,忧伤更因政治。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读到了孔子丰富而矛盾的内心世界,看到他的雄心,也看出他的气节;看到他的激情,也看出他的颓废;看到他的原则,也看出他某种程度的妥协,但终究,在那个动荡变化的时代,他选择了“君子固穷”,而不是“苟且取容”。他留给我们闪耀光辉的思想和黯然神伤的背影,也给我们留下一个真实自在的、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论语》教案13

  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

  四、学习小结

  1、请学生归类,文中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文中其它话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明确:其它话说的是人的修养、精神境界。

  3、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出现的“而”字的几种用法?(具体见补充练习)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

  (2)转接

  五、总结

  六、补充练习

  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问题。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辨正关系的句子的哪句?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根据是什么?

  2、《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

  3、“而”字的两种用法

  (1)学而时习之(顺)

  (2)人不知而不愠(转)

  (3)温故而知新(顺)

  (4)学而不思则罔(转)

  (5)默而识之(顺)

  (6)学而不厌(转)

  (7)择其善者而从之(顺)

  4、背诵五则

  【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论语》教案14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二、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

  三、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教学方法]

  在学生反复诵读、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提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朗读、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论语》的选段,此外,大家还通过书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还能背诵《论语》中的不少经典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还可以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学生发言。教师可让同学们放开讲,不必作过多评论。

  教师归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XX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二、阅读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分别找不同同学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1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jǔ),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hāo,不读cháo),早晨。

  莫能兴:兴,起来。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2 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3 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

  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三、课文探究:

  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

  第三节主要内容:

  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

  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

  2第二段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第三段话

  (“巧言、令色”),是从反面告诫(“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忠恕”的内涵。

  4第四段话

  (“人而无信”),是讲“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5第五段话

  (“以德报怨”),主张公正平等。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时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第四节主要内容: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质胜文则野”)是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即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直到今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第二段话

  (“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泰”与“骄”似乎只是一种表象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内在本质的不同。

  “泰”,即平和、安适的样子,表明君子的旷达,虚怀若谷,胸有成竹;

  “骄”是骄狂,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但其内心却很空洞,很虚弱。

  所以,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常常显得很平静,甚至“大智若愚”;而愈是表面张狂、骄纵的人,愈是无知浅薄的人。

  3第三段话

  (“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君子胸怀宽广,无所掩饰,不追求虚名富贵,因而是坦荡的,豁达的;小人总是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言行不一,心胸狭隘,因而总是忧愁、悲观的。

  4第四段话

  (“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

  “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

  “与人忠”,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

  “虽之夷狄,不可弃。”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

  “不可弃”三个字,表现出孔子对信念、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5第五段话

  (“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三变”,表明孔子在弟子心目中的印象:他既是温和的,又是严肃的;他既充满情感,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这是一个令人可亲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长者形象。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应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鼓励发表独到的有深度的见解,可就某段话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不要求全面)。

  四、当堂练习:“之”的用法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五、作业思考

  同学们,在这短短的语录中你悟出人生的启示了吗?请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以“走近孔子”或“孔子我想对您说”为题,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论语》教案15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

  2.学习在翻译文言句子时适当补充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语录,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和为人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内容简介

  《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尤其侧重于以“言”来体现思想,按内容分为20篇,每篇含有数则(章),每篇和每则的内容相对独立。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两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自主学习

  1.《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合称“四书”。

  2.孔子,名( ),字( )。( )国陬邑人,( )末期( )家、( )家。

  3.注音 说 愠 罔 殆 诲 知 好 省

  内容点拨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拓展延伸

  了解出自《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并积累掌握,学会运用。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

  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

  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

  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

  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

  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论语〉八则》。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论语〉八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论语》教案】相关文章:

《论语》教案02-12

《论语》教案08-04

论语教案04-09

论语教案范文07-26

《论语》优秀教案03-13

论语教案设计06-29

《论语》教案15篇02-17

《论语》的教案(通用19篇)06-29

论语十二章教案02-24

论语十二章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