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教案1
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中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
2、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黄河录像 羊皮筏子图 艄公撑船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黄河的主人”指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板书:艄公。课文主要讲了他怎样的一件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这件事,是作者亲眼看到的。今天,让我们跟着他一起来到黄河边,看一看艄公操纵羊皮筏子的情景,体会他当时的思想感情。作者站在黄河边,首先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1、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第1自然段,齐读。
2、放录像。
三、学习2-4自然段。
过渡:正当作者看着黄河里浊浪排空,胆战心惊(板书)的时候,突然,他在河心发现了一个小东西!这小东西是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
2、交流讨论。
(1) 这小东西是什么?学生答后,板书:羊皮筏子。
(2)作者当时看到这“小东西”时,心情怎么样?范读,提问。品读有关的词、句。(板书:好奇、惊奇)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过渡:羊皮筏子越来越近了。作者终于看清了,看清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1、自由朗读。
2、交流讨论。
(1)看清了羊皮筏子。①找出句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 “很小,很轻”。②出示羊皮筏子的图。③朗读。
(2)看清了艄公。①找出句子:“他专心致志……”②品读重要的词语。③指名朗读。
(3)看清了羊皮筏子上的乘客。①“……谈笑风生……”②品读重要的词语。③指名朗读。
3、齐读。
五、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我”看着艄公驾着羊皮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把乘客安全地渡过了黄河。乘客们平安地上岸来了。“我”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于是,“我”采访了上岸的乘客。乘客们讲了些什么呢?
1、自由朗读。
2、交流讨论。(第一次乘坐要大胆和小心。)
3、指名朗读。
六、学习第8自然段。
过渡:“我”听了乘客的'话,站在那里想了些什么呢?
1、多媒体出示(最后1段话),指名朗读。
2、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更”字。体会到作者——“我”当时不仅敬佩乘客的大胆,但是更敬佩艄公。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颂艄公的句子,重点要理解“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齐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写一个令你敬佩的敢于挑战大自然的人。
黄河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2、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劈山砍石,势如破竹
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
(第一自然段)
导:作为解说词应当怎么说呢?学生齐读。
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
(1)学生写“艄公”
(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
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
3、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二自然。
(1)自由读。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
(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5、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
(2)自由读。
(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
(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
(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6、学习第6自然段。
(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怎么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
(2)经典特写:
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
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
(3)有感情地朗读。
(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
(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
(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
三、总结全文:
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
2、想象训练。
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
3、总结:
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黄河教案3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39年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8分钟)
1.教师导学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宏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他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向诗人一样热情的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2.学生A介绍《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学生B带读生字词,学生C进行抽测。
抽测题目:1.《黄河颂》是哪一篇作品第二部分?由谁作词?谁谱曲?⑵5个生字词。⑶《黄河颂》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3.学生交换批改,教师出示答案。
二、诗歌诵读(20分钟)
1.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全班齐读)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接力读)
三读:男女组合读。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研讨(15分钟)
1.教师出示题目:
问题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问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问题3:文章最后表明了歌颂黄河的原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颂黄河的原因。(黄河哺育了民族的精神,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
问题4:请在文中找出使用修辞手法的诗句,说一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2.不同组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1-3,学生D、E完成问题4,其余的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总结归纳。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美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四、小结本课(2分钟)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未强大到无人敢欺。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教案4
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4、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5、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材分析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难点(3)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具课件教案学案课时2教学补充
教学过程简记: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1、字音认读
狂澜(lán)屏障(zhàng)哺育(bǔ)体魄(pò)
2、字形辨识
障(zhàng)屏障浊(zhuó)浊流哺(bǔ)哺育湃(pài)澎湃
蟑(zhāng)蟑螂蚀(shí)腐蚀捕(bǔ)追捕拜(bài)拜年
二、内容讲解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这首诗的内容层次分明,并用“啊!黄河!”作为梳理的依据。
首先写望黄河。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色彩、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
接着颂黄河。诗人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最后写学黄河。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象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誓言。
三、句段品鉴
(1)我站在高山之巅——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品析:一个“望”字统领此节,将黄河“九曲”的.形态,金黄的色彩,水的源头,水的流向,奔腾的气势以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力度描写得酣畅淋漓,让读者也如同作者一样,亲身感受到黄河的美丽,黄河的源远,黄河的博大精深。这节为下文进入颂黄河打下坚实的根基。
(2)啊!黄河!——在你的周围扮演!
品析:这一段作者深情地歌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歌颂了中华儿女为了保卫黄河,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点也暗含着中华儿女一定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比喻修辞的运用,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摇篮”一词点明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五千年”写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扮演”小词大用。
(3)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品析: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无数的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与力量。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气势,“伸”写出了黄河的顽强生命力,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写法探究
(1)大量使用比喻修辞。
(2)突出运用象征手法。
(3)注重音韵和谐。
(4)注意形象刻画。
五、疑难题解: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水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据中国历史记载,黄帝、炎帝曾在这一片土地上激战,大禹曾治理黄河,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座在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达3300多年。“中华”就是指中原与华夏族。
五.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分层练习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iān峰( ) 流xiè( ) 狂lán( )
pínɡ障( ) 发yuán( ) wǎn转(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哺育( ) 澎湃( ) 浊流( )
劈成( ) 气魄( ) 臂膀( )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
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
4、体会诗歌用词精妙的地方,品析下面加黑词好在哪里: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黄河颂》这首诗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找出作为思路梳理依据的关键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找出描写俯瞰黄河全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尾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巅泻澜屏源宛3、⑴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⑵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⑴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8、“望”、“颂”
9、“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10、“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11、代表中华儿女要向它学习的誓言,表达作者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黄河教案5
一、教材依据: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四、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五、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
黄河的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指一学生铅笔盒,我们称这位同学是铅笔盒的——板书:主人
什么样的人被称作“主人”?
今天,我们来认识“黄河的主人”(板书:黄河的)
(二)初读全文。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2.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3.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滚滚 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第二组:艄公 凭着 竹篙 如履平地
第三组:漂 系(身系着乘客的安全)
4.交流:你了解到什么?
三、品读感悟:
1.黄河的主人是谁?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惊涛骇浪”什么意思?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吗?
2. 出示课件:“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指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指导结合词语谈,读出气势。)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带着感受再读。
【文章开篇浓墨重彩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所以对开篇的理解至关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黄河的景象,所以理解比较空洞,仅仅通过朗读文本很难想象出黄河的气势,严重地影响了对课文整体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读过课文,找到重点词语,却难以想象黄河气势的关键时刻插入黄河的一段录像,使学生在形象的画面、声音中触动心灵,豁然开朗,感受深刻,再次朗读时很容易读出黄河的气势,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
师:这汹涌的黄河,滚滚而来;这猛烈的黄河,奔腾而来;这黄河充满力量,这黄河势不可挡,面对这黄河,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过渡:但是,有人不怕,那就是——(黄河上的艄公)
3.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如履平地”什么意思?围绕这个词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出示课件:“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了解过渡句及作用,你又想提什么问题?(我为什么提心吊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联系上下文)
学习2—5自然段。小声读,边读边画令我提心吊胆的地方。
抓住以下重点词语交流体会:
②小 轻 浮 整个 吞没
③感叹号 数字 “贴”换成 (人多 危险 惊奇 担心)
⑤体积小,重量大
出示课件:“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从哪里能看到艄公的沉着?
出示课件:“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专心致志”什么意思?想象:在什么情况下,他小心?他大胆?出示课件:“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他大胆地破浪前行。”
你能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想象艄公遇到什么情况小心注视着水势,遇到什么情况又大胆地破浪前行?接着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他大胆地破浪前行。”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带入句中,再读这句话。学生想象内容丰富,朗读感情真挚,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还从哪里看到了他的沉着?(乘客表现:从容—坐在上面很舒服?--第一次坐需要足够的勇气—侧面烘托是艄公的沉着镇静给了乘客安全感)你理解“如履平地”了吗?
5.你想对艄公说些什么?出示课件:最后一段话,换成第二人称来读。
6.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他的身上还有什么精神?你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学习、生活……)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希望大家以后读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给汶川地震灾区的同学写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黄河教案6
一、教材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主题单元中拓展阅读一篇课文。
1.教材地位与作用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继学习歌颂黄河的两首古诗之后一篇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黄河的状况,了解黄河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及存在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目标:
速读课文,快速摄取信息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有关知识,体会黄河的伟大。
探究交流、品味感悟,唤起学生保护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渴望求知的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发现,树立创新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教参、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
3.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快速从文中摄取信息理清思路,从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有关知识,体会黄河的伟大。
质疑探究、品味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
依据:不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会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扑捉信息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4.教学难点:
质疑探究、品味感悟
依据: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学习,虽然经过两个多月指导,已具备一点质疑探究、品味感悟能力,但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点拨引导,使其能力逐渐提高。
二 、教材处理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我用一课时完成,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快速读课文,快速摄取信息。使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顺序。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反质疑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使学生敢说、敢于创新。
三、教法:探究、品味、感悟
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学促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学法:速读课文,快速摄取信息,发现探究法
依据:以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勇于表现,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大胆质疑为宗旨,注重对所学内容的体验、感受、领悟,学习热情高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媒体展示三幅画面并说出画面内容,使学生对黄河有直观印象,然后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使学生对黄河有了初步认识,在次基础上导入新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2.预习交流及检测。
首先,小组交流,要求把组内明确不了的`字词提出来,全班交流,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检测形式抽查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效果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3.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中反映重要信息词、句子。理清思路,明确写作顺序,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阅读,而且会去阅读,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为下步的质疑打下良好基础,长次培养下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质疑,以小组形式交流,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全班交流,这样避免了无效提问和盲目提问,这个环节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允许有争议,不求统一,但求言之有理。教师要适时引导调控,能够抓住学生“疑问”中闪亮的东西加以引导,利用反质疑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这里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品味、朗读
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
6. 学习小结: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在学习小结中我让学生谈自己本节课体会,可以从三方面谈起(1 所学内容是什么?2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悟和所学方法。3 应注意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并要求写到预习本上。也可以让学生就一方面谈起。)另外,也可以老师小结,进行强调。
7.布置作业
写倡议书,呼吁全体同学或全社会的人,携起手来保护黄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结合你所收集的资料,以“黄河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第一人称记叙文,要求资料准确中心突出语言生动。
第一项作业采取小组合作式完成。第二项作业要求每个同学都写,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去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黄河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走近光未然,了解黄河大合唱。
2。给下列生字注音
巅()哺()澎湃()澜()
3。解释词语
澎湃:
浩浩荡荡: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二)合作交流文本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1。《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为配合音乐家而创作的组诗,它共有个乐章。
2。文章用、 、 、等词语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3。在结构上,《黄河颂》是按、 、的顺序展开的。
黄河教案8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们作为“黄河的主人”的骄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播放黄河水流湍急的风光片镜头。
2. 出示课题,质疑: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读课文,初知文意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自读生字,读准“湍”、“骇”的读音。
2. 思考:谁是黄河的`主人?
3. 抽问。
三、再读课文,根据旁批学会解决疑难
1. 再默读课文,学习课文旁批,写出不明白的问题。
2. 师重点引导解决:艄公为什么被誉为“黄河的主人”?(而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则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同解决。)
3. 解决疑难。
(1)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以衬托艄公的“勇”。
(2)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轻”,以突出艄公的“智”。
(3)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乘客们的谈笑风生,以表现艄公技术高超,令人信服。
(4)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艄公驾羊皮筏子的神态、动作,体会艄公的镇静和机敏。
(5)在体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悟。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齐读最后一句。
2. 教师利用旁批,让学生自己总结。
黄河教案9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它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然后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l.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组合作,诵读课文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以本课为例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一首诗词?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明确。)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七、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3.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可以让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乐,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朗读非常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
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先介绍了写作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不会如一潭死水了。
黄河教案10
●活动目标:
1、热爱大自然,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母亲的伟大文化。
2、关注黄河的现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保卫黄河。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探究的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搜集整理筛选语文、历史故事中的黄河、文学中的`黄河以及黄河的现状的资料。
2、学生自己设计、主持、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活动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四人小组通力合作,分工协作:一人负责搜集黄河的历史资料,一人负责搜集黄河的故事、传说,一人负责搜集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诗词,一人负责搜集黄河忧患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诗朗诵《黄河颂》。
3、学唱《保卫黄河》、欣赏《黄河大合唱》。
4、精选两名主持人(一男一女)。
●活动过程:
共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1、教师公布活动计划,分配活动任务。
2、教师教给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用资料的方法。
3、各四人小组安排落实每一个组员的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咨询相关科目的老师、查阅语文历史课本、上图书馆、上网等搜集有关资料。搜集资料时间为一周。
4、主持人准备串联词、朗诵、讲故事的同学排练。
第二阶段——成果展示
整个活动由学生主持、学生表演、教师在幕后操作电脑。
成果展示分三个篇章:
一、黄河概况
1、介绍黄河的概况。
2、欣赏黄河壶口的风光影片。
二、黄河文化
1、配乐诗朗诵《黄河颂》
2、讲黄河的传说故事《黄河的故事》
3、黄河知识竞赛,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成语、俗语、诗词、音乐等方面。
三、黄河现状
1、说黄河现状,介绍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
2、男生小合唱《保卫黄河》
3、拯救黄河,加强环保意识,创作环保宣传画。
4、教师总结
黄河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合理想象的文章,要让学生充分感悟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从关键的词语去突破。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理清文章思路显得轻而易举。
我力图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感悟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推理。
其次,通过单独思考、表演、交流、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重点词语,“炙烤、扑踏扑踏、”等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表演升华、推理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文字,体味老象是如何形成化石的
学习本文合理的想象力和科学的推断力
三、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熟悉课文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黄河象骨骼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2、难点:你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
五、 教学过程
(一)开篇点题,复习导入
1、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你学习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你面对这样一具完整的骨骼,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2自然段
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点拨:大约—用词准确、严谨;碧空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天气热(炙烤、蒿草、栎树、羚羊、鸵鸟);小河:弯弯的,缓缓地)
2、学习3自然段
教师: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大象”在做什么呢?
女生读,男生思考
交流:(表演辅助理解)
评议:老年公象(权威,首领);动作:扑踏扑踏;神态:疲劳、干渴)
3、学习4自然段
男生读,女生思考
交流
4、学习5自然段
默读,思考
交流
拓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头象,你会怎样做呢?
5、带着沉重的语气读6、7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学
提示:默读
2、交流
3、点题: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在黄河边上出土,所以这头象,被命名为:黄河象
(四)讨论
1、完整的黄河象的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你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
2、点拨、交流
(五)小结:
课文可以按不同的顺序来叙述,但都必须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进行。
黄河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
关于要不要在公开课的时候讲《黄河颂》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情节,主要的就是朗读,后来问过x老师之后,x老师说这节课可以讲成一节朗读为主的公开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观摩几节公开课之后,心里有了讲课的一个大概思路:以“读”来贯穿整节课,听朗诵,自己读,展示读,分析读,齐读……这篇课文中的这种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也要通过读的过程展现出来;一想到要读,要讲课的班也就定了下来,一班有几位同学声音很洪亮,比较适合朗读,他们可以带动起班级气氛,所以定下来要在一班讲这一节课。在具体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前的时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黄河颂》?或者是放《保卫黄河》更合适一些?其次,“读”的顺序如何确定下来,是先齐读还是先范读?学生展示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小组合作着展示还是个人展示?然后还有应该在哪个过程中融入对与文章的分析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请教了x老师,x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我不确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帮我落实下来,在讲课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气。
开始讲课,学生们也很配合,他们也知道有老师听课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把学生们也带进了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很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很配合,能够看出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地浮现出来的笑意。真的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锻炼了,在讲台上的那种紧张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在展示的环节,我没有规定个人或者小组起来展示,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有些小组真的很积极,读完朗诵词之后意犹未尽,次次我找人读的时候他们都举手,还特别的积极,真的很高兴。在前几个部分都是小组展示之后,我本以为最后部分也会是小组来读,没想到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我自己读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这节课上放开了自己,平时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这次却主动表现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听课的老师陆续的走出教室,而学生们却还沉浸在《黄河颂》的激情之中,自发的吟诵起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要知道这首《将进酒》他们还没有学过,他们却已经可以自发的背诵了,我被我的学生们的表现感动了。
在评课的时候,还是张老师对我们进行的点评:我与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读,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本文应有的情感,环节的设置非常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受到了触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给予解答,“对不对”口头语太多等等。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黄河教案13
学习目标
.欣赏《黄河协奏曲》,感受黄河的恢宏气势。
.合作进行集体音乐游戏,发展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介绍黄河的影片。
.乐曲《黄河协奏曲》。
.长方形的黄色布匹。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介绍黄河的影片,告诉幼儿这是我国著名的河流,因为河水带有许多泥沙,呈黄色,所以称为黄河。
2.看完影片,请幼儿说说感受。
3.播放一段《黄河协奏曲》,请幼儿欣赏,并说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播放《黄河协奏曲》,幼儿两人一组,各自拿着布的一端,想象布是河水,跟随音乐,上下掀动布匹,表现河水流动的情景。有些幼儿可扮作小鱼,在“河流”之间游动。
活动评价
.能欣赏乐曲《黄河协奏曲》,并说出对乐曲的感觉。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备注
活动建议:
.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多搜集一些黄河的`录像资料,特别是“壶口”的影像,以便更好的表现黄河的宏伟气势。
.表演区:投放《黄河协奏曲》音乐及布匹,在游戏中,使幼儿不断感受和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黄河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湍急、浏览、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胆战心惊、谈笑风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编者的批注,准确找出最能体现课文中心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黄河的险恶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黄河的VCD、幻灯片(文字)。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欣赏美景。
2、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你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出黄河和艄公给你留下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三、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出示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3、理解后指名读、齐读。
四、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五、读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段)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读,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充分感受到。
(3)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练读第6段)
2、访。
(1)假如艄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你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2)现场采访艄公。教师或学生扮演艄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采访过程中,注意凸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
六、走进课文,再识艄公
师: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再看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你敢不敢去坐?下面请同学们充分读课文,说说你敢坐的理由,再劝劝你不敢去坐的好朋友同你一齐上船。
1、学生读课文,和好朋友商量商量,教师巡回指导。
2、艄公是如何掌舵的?为了反衬艄公,作者又写了乘客,两种乘客乘羊皮筏子又有什么不同感受?(指导朗读,学生感觉自己是哪一种乘客就读哪一种。)
3、表演:“实况转播”。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艄公说什么?
七、总结
师: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勇于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这里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
1、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2、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的智慧和精神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的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黄河教案15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巅di n:山顶。
金涛澎p ng湃p i:金黄色的波浪互相撞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 n:巨大的波浪。
宛转: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浩浩荡荡: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培养。
滋长:生长,产生。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黄河颂》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伟大坚强,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二、文章脉络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写作方法
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
这首歌词明快刚健,音节宏亮,节奏鲜明,具有音乐阳刚之美。诗行之间,讲究音组的规范,即多数为二言或三言结构.为的是使读者读来明快流畅,有如船行在浪涛起伏的感情江河中。《黄河颂》还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的丰富营养。它虽以短句为主,但章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点似唐诗、宋词,但又比唐诗、宋词自由奔放;又好似自由诗,但又比自由诗形式整齐。它隔二句或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四、重难点导析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练习解答】
一、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1、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2、黄河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黄河颂》在内容上是对黄河及民族精神的赞美,语言上更委婉,意象更丰富。《保卫黄河》是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语言更直白,诗后连用四句“保卫”更有鼓动性。
【黄河教案】相关文章:
黄河的教案12-16
《黄河的主人》教案03-02
黄河象教案01-08
《黄河象》教案08-26
关于黄河教案12-12
黄河颂教案11-14
《黄河颂》的教案09-08
《黄河颂》教案09-25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03-05
《黄河颂》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