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教案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手段: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
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
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五、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
普通话停顿
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七、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所需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济南的冬天》教案3
一、导语设计:
北地的冬凛冽泼辣,江南的冬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会有一番怎样别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引入课文。
二、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语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师可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脑海要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映显出的画面力求清晰完整。
注意:朗读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
①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的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
(要求:初读,把握基本内容,理清结构层次;精读,理解中心意思,揣摩生动描写)。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了大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分小组通过对精彩片断的反复诵读,揣摩老舍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及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示例:
1钡2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2钡3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后的景色,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3钡4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睛”“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在这段文字中写“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4钡5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写水的“温晴”的?
四、《济南的冬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观察角度的新颖独特,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写景文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一个要点。结合本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写作技能的指导。
首先要弄清作者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在哪里。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描绘雪后山景,作者在远眺。描绘冬水,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在弄清“观察点”的基础上,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例如,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观察所得具体化,就是常用的方法。作者远眺矮松树尖顶着白雪的景象,这是矮松的形态引起作者的联想,借助“日本看护妇”的比喻把观察所得具体化了。要引导学生在体味、揣摩中学习观察的方法。
实施方案:学习了老舍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依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秋(夏、冬)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材分析】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
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看出,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
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
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
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
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深情。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大雪、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
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济南伦敦暖和着落着急髻看护妇镶薄雪水藻贮蓄澄清
(2)响晴温晴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
3、范读,要求:
(1)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2)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尽可能用原
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4、解决思考题(1)(2)。
三、美段研读(第三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布置任务: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2)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斜线划分这段的层次;
(4)结合语境说说“顶”、“镶”为什么用得好。
四、课内探究
1、通过刚才的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
(讨论作答)
归纳:
(1)、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
(2)、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
(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喜爱、赞美)
2、谁能谈谈老舍先生与济南,与济南冬天之间的一些事情吗?(适当提示)
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 (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深情。
五、拓展作业
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两百字的小片段。
(时值秋天,校园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南方温暖的气候里,秋天也有其独有的个性。这正是一次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验感悟的好机会。) 结语:法国著名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希望同学们能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开启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运用智慧,去创造生命中的美!
谢谢大家!下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5
课题: 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景物描述方法;
3.赏析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学习难点: 学习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环节:认定目标--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 梳理小结
教具:网络支持的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春》,对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了解,明白分析写景文的方法,但是对于饱含深情的句子中的“情”分析不够透彻。另外,对于济南特殊的地理位 置不是特别了解,需要借助网络了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导学策略:
导思 第二课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课文的遣词造句如何体现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第三语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2、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能分析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
二、文本分析,合作探究
1 请同学有感情地3朗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
(学法指导 :可以分析描写顺序、修辞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分析,可以回忆《春》的学习过程。不要忽略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拨:先总写“妙”。分写按空间顺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最后总写这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回答修辞方法时教师预设追问:为什么比作“看护妇”?秀气是怎样写出来的?“给山们”句子中的“们”能否去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学生分析,此环节要有朗读品味。
2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是那么的温馨、可爱、美丽,那么阳光朗照下的山、城 外的远山和冒热气的水作者写得又怎样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
例如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这句话中“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写出了作者亲身的感受。
例如2:“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 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后文的“穿”则是拟人修辞,显得山、雪、草也是有情有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你也试着分析3个这样美点吧:
教师预设:2段中学生可能分析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教师追问:a “设若------”这句话在文中作用? b句子里有许多儿化音,有何作用?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分析:4段“小村庄”“小水墨画”将小村庄,雪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村庄,雪的位置,营造了温暖、安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赞美、喜爱的心情。
5段 学生可能谈到绿、暖、 清的特点,
教师追问 a“不忍”可以去掉吗?强调水的多情。b“冒着点”中“点”多余么 为什么?强调温暖的感受。
C结尾句 和标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强调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想想作者是怎样让笔下的景物生动起来的,请同学们归纳写景方法。
(学法指导:回忆《紫藤萝瀑布》、《春》的写景方法以及精 读第三段的收获归纳。)
教师点拨:抓住景物特征;巧用修辞;有顺序;写色、态、光;写景中渗透着情感。
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 明理由。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
达标测评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朦胧(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
B.水藻(zh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
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着急(zhu ó) 温润(wēn)
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 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
第二课时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并欣赏了对比方式的开头。这样温馨的境界,作者怎样用笔墨来描写的呢?今天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优美散文。
二、认定目标2’
三齐声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 的语句。5’
四、学生思考交流三个任务。10’
五、学生展示。20’
六、梳理小结5’
七、教师小结:2’
老舍写得精彩,同学们展示得更精彩,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需要有魅力的语言,更需要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老舍在济南的一段生活,是他一生的写作鼎盛时期,
事业的收获让他更加对济南情有独钟,所以他爱济南的冬天,更爱济南,所以,课后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感受作者的情感。
提示:可以从结构、观察点、语言、体裁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1.课上得很成功。
2.预习很关键,预习的指导要具体。
3.读很重要,“薄雪覆盖的小山”反复诵读。
4.课堂评价还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
《济南的冬天》教案6
知识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会理解运用词语。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文章是写冬天的美文,但所写又不是一般人感受到的冬天,而是老舍“一些印象”中的“济南的冬天”,具有鲜明的个性:济南以泉闻名,而作者却重点写山:北方的冬天以寒冷著称,而作者却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经过艺术表现,文章就给读者写意画般的美感。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感情。
环节 和时间预设:
1、板书(5)
2、分配任务,分组研究(10)
3、展示(25)
4、巩固(5)
预习内容:
1、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 ,字 ,满族人,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 学会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 ) 镶( ) 水藻 (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理解词义
响晴: 设若:
空灵: 贮蓄
澄清: 秀气:
3、 整体感知课文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2)写“温晴”这一特点,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
如: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伦敦的( )——济南的明 热带的热——济南的( )
通过三组对比烘托出济南 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 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 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全文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 ,又寄寓对祖国河山 。
第二课时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环节预设:1、检测字词,作者(5)2、合作交流(15)
3、展示交流(20) 4、巩固积累(5)
学习过程:1、出示目标,师生共同解读目标。
2、小组长检测上节课的生字词,作者。
3、讨论以下知识点,组内形成统一的看法,准备在班内交流。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用过渡句“ ”,转到写冬天的山。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如: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 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充满温情。
用 手法:“ ”
(3)第四自然段写雪后的景色,这段的中心句是 。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青黑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树尖用“顶”
(4)第五自然段写城外的远山: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 ”,用两个“卧”字,传
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 ”。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5)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A水的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 。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B水的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如: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再举一例
好处是
比喻:举一例 好处是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课型:达标检测课
目标:1.归纳知识点 2.积累语文知识与方法 3、拓展延伸
检测过程:
一、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奇迹( ) 发髻( ) 贮( )蓄 水藻( ) 济南( ) 着落( )
二、解释词语
响晴: 空 灵: 秀气:
三、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 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林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 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 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外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21.文章题目为《白马湖之冬》,但实际上主要写的是 。
22.作者对“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是在什么时候?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白马湖的景象:
23.从文中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24.第三段中,作者把笔墨宕开,运用 的手法,突现白马湖冬天的风 的特点。
25.第四段中哪一句话交代了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天不写其他景致而单写风的原因?
26.请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27.全文主要运用 的笔法,勾勒了一 幅幅乡间冬日的写意画。
28.文中结尾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活处理。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
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
三、自由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
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
五、总结写法
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
明确: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8
一、目标
1、进一步熟悉朗读技巧和方法。
2、初步学会从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角度赏析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课文。
2、了解写景文的赏析方法,并进行课文的鉴赏。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学式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六、教学及步骤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林间,风儿在行走;枝头,花儿在微笑;原野,青春在歌唱。让我带你站在《第二起跑线》上。第三个环节现在开始,猜一座城市:它位于山东省;它的周围有一圈小山,其中最高的千佛山也只有285米;在它老城的北部有大明湖,是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它被称为"泉城"。它是哪一座城市?(生答:济南)。那么,济南的风景怎么样呢?今天,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将带我们进入《济南的冬天》。
2、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一)听读课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冬天显得太冷清凄凉,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飞雪飘飘,寒气逼人。那么,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请随音乐曼妙的足音,去领略冬天的济南风光吧!(放多媒体幻灯片)边欣赏济南的美丽风光边听读课文。要求:
⑴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⑵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
(二)男女生朗读比赛:
刚才,同学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听着老舍先生动人的解说词,欣赏了美丽的济南风光。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美妙意境。
下面进行男女同学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三)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头脑中肯定有了一幅幅美景。现在老师要求你们用最简洁的文字和最美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设计成板书。四人小组讨论完成。
同学们刚才设计出的板书相当不错,全面把握了作者描写济南冬天的思路;而且反映了同学们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了同学们阅读的能力相当不错。下一节课老师将给同学们搭建更大的舞台让你们表演。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的。
2、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1、低吟浅诵,细部赏析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反复朗读,同学们初步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同时我们还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从局部(即语言的角度),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就是赏析课文。
(一)指点迷津,豁然开朗:
本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进行。
⑴生动的词语。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的“顶”。
⑵优美的句子,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⑶巧妙的比喻和拟人,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二)展开想象,作文比赛:
请同学们对照老师刚才举的例子,自由地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凝神体会,展开想象,前后桌讨论。准备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2、看图说话,活学活用
从同学们刚才所写的赏析文字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很强,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错。下面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们想当导游吗?
(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举手。)
欣赏风光片《走进九寨》,欣赏画面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要仔细,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然后用你们在课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描绘九寨的风光。接下来请导游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美丽的九寨,好吗?。
学生活动:对照多媒体中的九寨风光,给它配上解说词解说。解说的语言要优美,声调要柔美清朗。
3、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如此温情,九寨的山水这样迷人,祖国还有多少壮丽的山河等着你去翻阅……不信,你去读读鲁迅《雪》、贾平凹的《冬景》、郁达夫《江南的雪景》吧。
《济南的冬天》教案9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五、精揣细摩,品味学习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六、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七、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配套教材──《济南的秋天》。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澄清( ) 镶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⑶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⑸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教材分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⑴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⑵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
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⑵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⑶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⑷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⑵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
⑴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⑵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⑴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⑵ 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⑵ 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⑴ 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⑵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⑶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二点补充】
〖时间安排
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山景 的
冬 ──无重雾(宝地)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济
天 南
与热带比 水色──绿。
──无毒日 城外的远山──淡雅;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教案11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重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链接: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20xx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6月6日—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三、字词处理
1.生字辨识
济(jǐ)南 奇迹(jì) 伦敦(dūn) 暖和(huò) 看(kān)护 水藻(zǎo) 贮(zhù)蓄
2.重点词语注释
[温晴] 温和晴朗。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贮蓄] 存放、储藏。
3.同义词辨析
宽敞:宽阔,宽大。本课例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宽阔:宽广空旷。查预习: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用了什么写法?
参考: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为下文铺垫。: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写什么?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鸟瞰全城,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以上两段写小雪后的山色,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远望。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清澈透明。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济南的水色。。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问题探讨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试分析本文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3.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4.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甲生: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乙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济南的雪后山景,想象一位秀美、娇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态,喜爱之情不言而明。
丁生:“古老的济南……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师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是人间的瑰宝。
5.本文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鸟瞰全城 济南全景
济南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 卧雪眠房(紧扣“暖”字)
岸边垂柳 绿萍水藻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3.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济南的冬天》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 、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② 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参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和“安静不动”、“低声”的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温情、暖和的。(用词准确)
第3自然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顶”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用词准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比喻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间斑驳的色彩,说成是“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用词准确)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拟人修辞的运用)
3、加以总结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4、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方面。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13
一、设疑导入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二、师生诵读,感知冬天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四、拓展活动,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济南的冬天》教案14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我们这儿的`冬天的特点,进而导入新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朗读感知课文生字词并考察熟练程度。
济(jǐ)南发髻(jì)镶(xiāng)
澄(chéng)清贮(zhù)蓄
2、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感情基调。
⑴学生讨论发言如何朗读课文。
⑵师生归纳:要读出喜爱之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⑶学生按照提示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自由朗读,然后然后进行朗读比赛。
A、学生互评朗读中优缺点
B、让评析较好的学生来朗读
C、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重点的字词句的朗读。
3、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体感受。
⑴齐读第1段。
⑵你从第1段捕捉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⑶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生赏析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课时]
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
1、比较感受阳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的小山。
3、美点品析
⑴美词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济南冬天的水
1、小组讨论归纳:如何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发言。
3、师生质疑。
㈢评析最后一段
1、结构上有变化(体现作者匠心)
2、冬天修饰济南,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
3、济南和开头宝地照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冬景和雪景的古诗句
2、请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点,适当运用修辞;
⑵写好后,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⑶3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识记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4、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注音: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着落(zhuó)。
(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贮蓄:储存积蓄。
2、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4)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凸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四、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11-24
济南的冬天教案12-22
济南的冬天教案05-20
《济南的冬天》教案03-29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5-17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03-14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05-15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20篇)04-03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22篇)12-23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优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