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4-06-23 13:27:5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着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校园新貌。

  2、师:看了片子,你想说点什么,问点什么?家乡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交流见闻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呢?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前同学们分组开展了“家乡学校变化大”的调查活动,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同学们,你们调查了哪些学校?

  学生回答,教师贴彩纸。

  1、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

  2、小组推选几个代表上台介绍交流的情况,展示新旧照片、过去与现在的师生人数、教学设施等资料,然后贴在彩纸上。

  3、师: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受到家乡学校的变化:规模变得更大、环境变得更美、设施更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其实,家乡学校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学校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呢!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看都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出现呢?

  三、解决疑问、激发情感、指导行动

  1、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问道,家乡的学校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课前,同学们当了小记者,采访了老师、领导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就请同学们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乡的学校越变越美丽,是因为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么样的设想和建议呢?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当“小小设计师”。

  (1)小组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各组的设想和建议?

  (3)采访学校的校长,请他谈谈感受,发表看法。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出11∽20各数。

  ②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大的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小的计数器(1人1个)、直尺、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它是谁?

  <鼠标指着第一场景中蓝猫头像>

  生:蓝猫!

  师:今天蓝猫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1、数鱼,复习旧知。

  师:先和蓝猫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瞧,海底世界的鱼儿多漂亮呀!你能数一数有几条鱼吗?

  (学生数)

  生: 10条。

  2、数小棒,引入1捆。

  师:10条鱼该用几根小棒表示呢?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摆一摆。

  (学生操作)

  师:你们摆了几根小棒?

  生:10根。

  <出示下一场景>

  师:刚才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一根一根数的。

  生2:我是两根两根数的。

  生3:我是5根5根数的。

  师:无论你是1根1根地数,还是2根2根地数,或者是5根5根地数,都是以根做为单位。现在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们摆了10根小棒。

  (有部分学生想到了捆成一捆,教师给予肯定。)

  师:我们看看想的办法是不是和你们一样。<出示课件>真的和你们想的一样。今后我们不仅可以用1根来数数,还可以用1捆来数数。

  2.介绍计数器。

  师:如果老师把1捆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呢?

  生:11根。

  师:对了。可见11可以用1捆加1根合起来表示。为了方便,蓝猫想给我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计数器”。

  师: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每一档上都有10个珠子。

  生2:我发现了这下面还有字,写着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

  师:嗯!小朋友在认识新事物时,都学会观察,老师很高兴。今天,我们只认识计数器最右边的两档。

  让学生理解: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认识数位。

  师:用计数器上的珠子如何表示和小棒一样的数呢?小朋友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试一试。

  (学生动手试着拨11)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拨一拨。

  (有个别孩子会在十位上拨10个珠,个位拨1个珠。教师可以有意地请这样的错例演示。)

  师:像xx同学这样拨,不是也不方便吗?

  (如果班上有孩子会拨,可以再请对的演示一遍,并追问其为什么)

  待学生演示正确后,<出示下一场景>

  师:我们的奥秘就在这两档上,你们右边的第1 档,可以用1 个珠子表示1根;这第二档也可以用1个珠子表示,但它是代表小棒中的1捆,也就是10根。好,同学们轻轻地自己说一说,第1档这个珠表示小棒中的多少,第二档这个珠表示多少。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出示: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根;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捆。

  4.认识11∽20各数。

  (1)认识11。

  师:个位上的1个珠子就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用数字符号来表示可以写作11。

  (在数位下出示11)

  师:你们看,这两个1在不同的位置上,它们就表示不同的意思。谁来说说,这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时,可以联系小棒讲,也可以联系计数器的珠子讲。)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10+1=11,1+10=11。

  (2)认识15。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试试,先拿出1捆,再拿出5根,它表示多少?(表示15)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让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师:都是这样拨的吗?用数字表示怎样写呢?

  (学生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15,再出示。)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与同桌说一说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5分别表示什么?

  (同学相互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反馈后,师出示:10+5=15,5+10=15)

  (3)

  认识19。

  师:现在老师摆小棒,你们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和老师一样多的数来。

  (老师出示摆的小棒,学生拨珠。)

  师:想知道自己拨得对吗?打开课本68页看一看。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把需要补充的补充完整。做完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4)

  认识20。

  师:现在如果在10根小棒上再加10根小棒,在计数器上该如何表示呢?

  (让学生尝试,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十位上拔10个珠子,个位上拔10个珠子;一种则在十位上拨一个珠、个位上拨十个珠;一种是在十位上拨两个珠。)

  师:对这3种不同的拨法,你有什么看法?

  生1:觉得3种都可以。

  生2:我觉得再十位上拨两个珠子更方便。

  师追问: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代表一个十,两个珠子就表示2个十)

  师:哦,原来20在计数器上只要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就行了,播放正确方法。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小朋友们都会了吗?现在,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准备好了吗?

  (播放:“我拨你说”,学生说出数字后,教师输入正确数字。)

  (“我说你拨”,由教师说数字,学生在计数器上拔出。)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10更大的数,找找看,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他们。

  生1:我在门上见过他们,是表示门牌号的。

  生2:我在汽车上见过他们,是表示车牌号的。

  生3:我在尺子上见过他们。

  师:我们的学习用品上也有这些数字吗?咱们一起拿出尺子来看一看。

  (学生拿出尺子)

  师:小朋友们把尺子上的数先从左边读到右边,再从右边读到左边,轻声地读给同桌听。

  (先组织学生同桌相互读,再请个别学生读。可鼓励孩子跟着读。)

  师:蓝猫这里也有一把尺子,但是有些数字看不清了,你能帮它补上去吗?

  (学生说,教师输入。)

  五、巩固练习。

  师:接下去,蓝猫想考考大家,看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怎么样,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1、数一数,你能行!

  2、比一比,说一说!

  3、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第3环节——算一算,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六、总结。

  1、学生互评。

  师:小朋友觉得这节课谁表现最好?

  (引导孩子对同伴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师生互评。

  (老师可以通过这节课,对一两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4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5

  基本内容:

  本次习作指导,通过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顾客”和“玩具推销员”的情境,并穿插“记者采访”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说话、写作兴趣。本次习作适合三年级学生。完成本课时大约需要60分钟。

  设计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玩具,培养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玩具(外形和玩法)。

  2、初步形成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的能力。

  设计依据: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本课教学试图将玩具的'单向介绍设计成“顾客”与“玩具推销员”的交际活动,并穿插“记者采访”等活动。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境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习惯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式教学,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教学过程:

  1、激发欲望,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拿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来参加这次玩具展销会,心情怎样?老师现在的心情是又紧张又兴奋,不过,我相信咱们这次的展销会一定会办成功。好,现在我宣布玩具展销会开幕!

  2、体察情境,指导表述。

  情境一:试当小小玩具推销员

  (1)自我设想,范例引路。

  师:小朋友,假如你是一名玩具推销员,你会怎样介绍玩具?

  生回答。

  师:假如你想要购买心爱的玩具,你又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有条理的介绍玩具呢?别急,让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优秀保健用品推销员的介绍。

  看课件(推销保健用品)。

  师:他在介绍时抓住了什么?你又受到了什启发?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手中的玩具和铅笔都是物品,在介绍、推销玩具时,我们首先必须仔细观察,然后我们就可以来说说它的外形和玩法。在说外形时,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来一一介绍。在说玩法时,我们可以有条理地说清楚玩的步骤。

  (2)自我尝试,引导评析。

  师:在优秀推销员的启发下,我们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那么,就请小朋友们到展示柜上领回自己心爱的玩具,先仔细地观察玩具,然后做一个小小推销员。

  学生自我尝试介绍玩具。

  邀请3—4名学生上台介绍、推销玩具。

  学生互评,教师随机指导、点拨。

  师:你认为他说得有条理吗?你最欣赏他哪一处的介绍?你认为怎样说可以说得更好?

  师小结:这几位小小推销员的现场推销,又使你受到了许多启发。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找小伙伴,搭起展示平台,推销我们的玩具吧!

  (3—5个学生组成一个展销台,共6个展示台,请其他小朋友先当顾客自由选购玩具。)

  情境二:记者采访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引来了我校红领巾广播台的记者,看来他要进行现场采访。

  一名学生扮记者:哎,同学,你为什么在这么多的玩具中选中它呢?参加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顾客”回答。(此时,教师亦可扮成“顾客”回答)。

  学生互换角色再次活动。

  3、练习写作,例文交流。

  师:现在,请小小推销员把刚才介绍玩具时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今天课上的活动,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把你刚才参加活动时觉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学生自由写作。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先做自我评析,再互相鉴赏。

  集体交流。

  师:请几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一下,他们是如何评析的。

  学生互评,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既学会了仔细地观察玩具,又能有条理地将玩具介绍、推销给别人,收获真不小。我宣布这次玩具展销会成功!

  特色提示:

  (一)体现生活化,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这堂课,选用了“当推销员”这样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推销员”在如今的生活中已不陌生,许多孩子都看见过,甚至接触过。本课教学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出发点,运用情景教学法,学生身临其境,细细观察,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起来,使学生习作时做到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解决了学生习作“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三个问题。

  (二)注重主体性和探究性,体现课堂生成性。本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如作为玩具推销员和作为顾客时的两种自我设想,他们不断地发现着,如范例引路时时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保健用品的。这一系列的探究、发现不是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推进及结果,更多的是有学生学的具体状态决定的。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成性是在过程中得到展现,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践的结果。

  (三)注重学生尊重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本课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是善于倾听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亦参与其中,例如“当顾客”参与其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四)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作文评价理念。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6

  学习目标

  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二、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soft/

  5、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三、总结感悟

  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1、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二、揭题讨论

  1、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三、动手习作

  1、 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 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四、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 整体评价。

  a. 习作态度。

  b. 习作内容、角度等。

  c.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 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7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整体感知全文。

  2.认识并理解词语,荷叶,小水珠,摇篮,亮晶晶,挺机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词。

  3.写两个字:是,朵。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出示课件)欣赏课文动画

  思考:这是什么?你能说说这荷花怎么样?(用上荷叶说话)。板书:荷叶圆圆。

  2.初读全文

  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看看都有些谁。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可爱吗?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指名,齐读。

  师:自个儿大声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还知道些什么?

  3.读通课文,学习词语

  指名试读。每一段2至4人,相机贴出词卡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师:我们能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相机板贴。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摇篮 停机坪 歌台 凉台

  师:我们来认认黑板上这些词好吗?

  齐声轻声读、男女生分开读、开火车读。

  师:我让这些词回到课文中,并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们会读了吗?

  学生自个儿轻声读。

  师: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开火车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词语卡片打上问号。

  师:小朋友这么多疑问,哪些小朋友们已经弄明白了。

  重点理解:透明,停机坪,蹲,摇篮,笑嘻嘻

  师:信封里是这节课学的词,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你的`同桌不会,就教他。

  4.写字:“是”、“朵”课件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范写,注意横写横中线,而且横比较长。

  5、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练习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生字卡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摘荷叶(课件)

  (1)小朋友,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2)学生练习

  (3)游戏闯关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课件)

  4、复习古诗《小池》:圆圆的荷叶绿得那么美,荷花开得那么美,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来赞美它吗?齐背古诗《小池》

  二、感情朗读、背诵,体会感悟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杨万里用诗歌展示他的才华,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展示我们小朋友的风采!展示什么呢?第一,展示我们小朋友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生回答:读准);再要把句子(生回答:读通);最后把意思(生回答:读懂)。(课件)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课件)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喜欢谁就读那部分课文。

  (1) 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伙伴

  (2) 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3) 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3、生戴上头饰表演,生评价。

  4、指导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三、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课件)。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 “美”“我”“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我会写”

  (3)作业展示,评议。

  五、作业: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

  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

  (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

  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看课件录象)

  (8)、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9)、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指导朗读: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以小猪为教学突破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小猪段落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小牛和小猴段落上。)

  4、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学生自己点击课件自学)

  汇报:

  (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

  (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3)、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4)、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见。)

  (5)、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

  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我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

  (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改的三个维度,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自己进行实践,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在学习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5、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6、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面对不同的体验、感受,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总结。

  1、让学生口述故事的内容。(课件展示全篇课文动画)

  2、学完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整体,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

  1、课前老师说这节课谁表现好,土地爷爷就送他礼物。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更聪明了,你会怎么处理你那口袋麦子呢?

  2、课后续写《三袋麦子新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让学生的心态得到开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到解放。)

  附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 小牛 小猴

  吃光 慢慢吃 种下地

  憨厚可爱 节俭 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4)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

  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

  (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1、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2、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3、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高兴的。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高兴。

  重、难点:

  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二、 新歌教学:

  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

  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 音乐剧表演:

  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举动作表演。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

  四、 小结本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高兴,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3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页,练习一第2—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课前准备:选取恰当路段拍摄路口交通情况,制作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先随老师来看一段录像。

  (截取《锦绣常熟》中的一段资料,伴随画面播音员解说:常熟招商城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类批发市场,它占地3.17平方千米,内有20000多个店铺和摊位,里面有服装、服装面料、小商品等20多个专业市场,每天进场交易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有10多万人次,一年的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2.提问:

  (1)刚才这段录像介绍的是什么地方?

  (2)通过介绍,你觉得招商城怎么样?(很热闹、很繁华……)

  (3)在介绍中通过什么来说明招商城的热闹与繁荣?(大量的数据)

  3.师述:有说服力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但是这些数据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我们自己收集和整理。

  (相应板书:数据收集整理)

  [评析:联系乡土教材,用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导入新课,增强现实感和亲切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又体现了教"书"育人。]

  二、复习静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出示停车场画面。

  提问:如果要你收集这个停车场中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你打算怎么办?

  2.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分类数(板书)。

  3.师引导用这种方法统计出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为:

  摩托车:3辆轿车:15辆

  客车:8辆货车:6辆

  根据这些数据完成第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4.学生练习,反馈校对。

  [评析:突出"分类数"的基本收集数据的方法,夯实新授基础。]

  三、学习变化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1.师:刚才同学们统计出了停车场中机动车的数量,正确率也很高。愿不愿再来试试?

  2.第一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播放录像)。

  [评析:活用教材,选择学校附近交通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题材,用录像播出,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数学现实"感。]

  (1)师不做任何指导,学生尝试。

  (2)统计正确率。

  (3)回忆刚才的统计过程。思考:为什么正确率会这么低?(估计会说出这样几种可能:什么是"机动车"没有搞清;通这一路口的车子太多,来不及看;车子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怎么数?……)

  (4)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5)学生交流,相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明确机动车的类型: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包括大、小货车)、客车(包括大、小客车和面包车)。

  ②收集的方法:可以分类数,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板书:画"正"字)

  ③合作的优势:当车子太快一个人来不及看、来不及记时,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完成。

  (6)四人小组再次展开讨论,定出一个分工合作的合理方案。

  [评析: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全体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3.第二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教师参与一个小组统计)。

  (1)再次播放录像,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合作。

  (2)小组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

  摩托车:15辆小汽车:24辆

  货车:9辆客车:10辆

  (3)统计正确率,与第一次统计结果相比较。

  (4)思考:从这次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小结:以后学习、活动时都要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正确率高。

  [评析:再次组织统计活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

  (二)数据的整理

  1.师:刚才我们收集了不少数据,但它们还只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同样需要进行整理。

  2.根据刚才收集到的'通过西门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完成统计图。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统计图中只有20个小方格,而小汽车的辆数超过了20辆,这时就用一个小格代表2辆车,再绘制统计图。

  (3)有错误的同学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3.练习:第5页练习一第3题。

  提问:

  (1)你能看出图中每格代表多少数量吗?

  (2)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吗?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统计资料?

  [评析:为加强看图教学,教者充分利用教材智力因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动手实践,再次练习(投掷硬币实验)

  1.宣布实验要求:拿出课桌中的一枚五分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课本第5页第2题中的统计表内。

  2.同桌讨论(教师与单个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确定最好的方法,完成实验填好统计表。

  3.交流统计结果。

  [评析:创设投掷硬币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概率数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相机完成板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课后以小队为单位,任选下面一项展开调查,获取相应数据后组织讨论,分析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从中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1)调查本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及平时吃蔬菜的情况。

  (3)调查全班同学放学以后最喜欢干什么。

  (4)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如果给你5元钱,你将怎么用?"

  (5)请自然教师作指导,组织一次实验,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评析:重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

  数据

  收集→原始数据→整理

  1.分类数1.统计表

  2.画"正"字2.统计图

  [总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节较为平常的课,而本课的设计颇具特色:一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意识;三、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二、教材分析:

  《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册第二课的一节歌唱课,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这首儿童寓言歌曲的情绪。

  2、处理歌曲中的修饰符号,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音程跳跃大,要求同学用听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学准备:

  1、电教平台。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听音乐进课室

  2、师生问候。

  3、发声练习,用花喜鹊和乌鸦的叫声唱下旋律。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足球教学设计教案11-07

找春天教学设计教案03-21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03-13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11-22

石榴教学教案设计03-05

小学教案设计06-11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教案08-12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案12-13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06-13

诗歌教学设计的要点关于诗歌的教案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