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三教案

时间:2024-04-12 16:29:26 教案 我要投稿

应用题三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题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题三教案

应用题三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从中提炼出合理、优化的方法,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大家看看这块表,我很喜欢,它的价格是一个整十数,猜猜我花了多少钱买的?

  (学生猜完后,教师介绍买表经历,提到“优惠价”)

  师:你们有没有购物时得到优惠的经历,介绍一下。

  二、新课

  场景一:白送的书包

  1、某商场的促销活动。

  优惠政策:

  A、购物未达1000元,每买100元商品返10元现金(只计整百,对于零头不计)

  B、购物超过1000元(含1000元),不享受A政策,但是给予总价八五折的优惠。

  2、小明一家的购物经历

  (1)全家一次性购买价值950元的商品,享受哪种优惠政策?算一算,优惠后应付多少钱

  (2)准备付钱时,小明又拿了一个价值60元的书包给妈妈

  妈妈:你有书包,怎么还要买?

  小明:这可是白送的!

  教师提问:真的是白送的吗?妈妈会给他买这个书包吗?

  3、学生讨论、计算、交流后,通过与1的对比,感受到既少花钱,又能得到更大的实惠。

  师:其实呀,生活中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4、揭题《少花钱多办事》

  场景二:我们的选择

  1、师:六一就要到了,课前我已调查过很多同学都想去游乐园渡过这美好的一天。听说我们要去旅游,马上就有两家实力相当的旅游公司来联系业务。这就是他们的价目表:

  A、开心旅游公司B、快乐旅游公司

  通票车费2元/人

  成人票10元/人门票费5元/人

  学生票5元/人

  团体票(10人以上)6元/人[40人以上门票打8.5折]

  [注:通票包含车费和头道门票]

  师:我们班有()名学生,()名带队老师,共()人。在服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家旅游公司,请拿出你的付费方案。并记录下来。(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填空)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4、比较各种付费方案,找出最优选择(同学们拿出了这么多的付费方案,都是可行的,我们最终会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怎么样?我们就选快乐吧,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少花钱多办事。接下来的娱乐内容就由你们自己做主吧)

  场景三:我的娱乐我作主

  1、T:这些就是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及商品的'价目表,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决定怎样去玩,请大家商量好后,拿出你们的游玩计划,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学生活动,制订游玩计划。

  3、汇报并评价。

  [教学构想及反思]:

  1、“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只有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中能力才能得以提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现行教材虽然已没有折扣的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到处可见这种折扣优惠问题,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预设新教材可能会出现这部分内容。

  2、现在的孩子很多只顾着自己的喜好去消费,但是对于如何消费更合理、更省钱的思考比较欠缺。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此课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讲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及策略性。

  3、具体到本节课来说,结合生活我们预设了课前谈话及三个场景,即:《白送的书包》、《我们的选择》、《我的娱乐我作主》。课前谈话主要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同时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生活经历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然后从已有的经历出发,通过对优惠方案的解读提炼出“少花钱多办事”这一主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制定的多种方案中进行思考、学会选择,达到策略的最优化。最后,利用“少花钱多办事”这一原则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应用题三教案2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应用题三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初步认识这样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

  (1)做复习题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要列成x+43=857

  指出:这道题的未知数是x,要先按照题目的意思列出等式,再求出工的值。

  (2)做复习题第(2)题。

  提问:解这道题要先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然后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这道题,要先用工表示要求的数,再按照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今天这节课,就按照这样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 出示例3。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结合提问画出线段图。

  运来?本

  卖出350本 还剩100本

  (2)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怎样解答?(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提问:根据线段图表示的.题意,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就能得到剩下的本数100本?

  (板书:运来的本数一卖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

  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要求的?

  如果运来的本数用j表示(把线段图中“运来?本”中的“?”改成“x”),联系刚才复习题里求未知数j的知识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根据这道题目的意思,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等式?

  追问:为什么省减350等于1007

  (4)讲解解题方法。

  按照上面的分析,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呢?我们现在就来做一做。

  因为要求的数用j表示,所以第一步先设运来的这种书有x本。(板书,并强调先写“解”)

  第二步要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谁来说一说,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怎样列等式?(板书:x一350=100)

  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

  强调:在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时,一定要根据题意,想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第三步要求出j的值,就是求题目里的结果。你能求出x的值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说明:在求出的x=450后面不要写单位名称,因为x只表示有多少本的数。所以要十分注意,这是和过去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它不需要写单位名称。

  请你按题意口算一下,求出的450对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答案)

  (5)谁来说一说,刚才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分几步解答?哪三步?第二步要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先设题里未知的数为x,再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1)读题。,提问:根据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书写格式)

  提问:为什么要列成12+省=557

  强调: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题意

  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现在看下面的题里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怎样的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练习十二第1题。

  (1)读第(1)题。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口答,老师板追问:121+x=132表示题里的什么意思?

  (2)读第(2)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

  追问:你为什么要列成x一14=267

  (3)提问:从刚才两题的练习可以看到,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应用题要按哪几步来做?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

应用题三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应用题。

  (1)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多少米?

  (2)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问:

  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答的?(板书:剩下的米数=水渠全长的米数一已挖的米数)

  说明:根据挖了5天和每天挖65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数,再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的米数,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数。

  第(2)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板书: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

  说明: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根据剩下的米数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答许多应用题,解答应用题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呢,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并且要

  总结、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题,弄清题意。现在请大家找一找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老师。

  根据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呢?(老师画出线段图)

  谁能看着线段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弄清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就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问:从线段图上看,题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样想?

  指出:因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数。

  提问:剩下的米数要怎样求?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是不是这样想的,刚才说的三步对不对。

  3.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计算了。解答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解答过程,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应用题,知道列式计算后还要做什么?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进行检验,证明解答正确了,就写出答案。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的应用题的检验,有哪几种方法?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应用题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检验。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85米当作已知数来检验例4时,可以怎样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确,这样算出的结果应该和哪个数相同?

  请大家按课本上的这种方法检验例4的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说明:这里的检验,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数,再算后5天挖的.米数,加起来正好是题里的全长580米,说明上面

  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写出答案。请大家在书上填写答案。

  5.提问: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数的?为什么前两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

  说明:如果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草稿纸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

  2.做练习七第8题。

  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

  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应用题可以怎样检验?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家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应用题三教案5

  教学内容: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18-19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五1-2题。

  教学目的:

  1.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复习题: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转板改复习题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6.小结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只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而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发展

  1.做一做第2题、第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只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

应用题三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1~17题

  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并通过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或条件,研究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归总问题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改变条件或问题使其成为三步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书第49页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求现在几天修完,必须要先算什么?怎样算?然后再算什么?

  强调:要求现在几天修完,必须要先知道这条路长多少米和现在每天修多少米。“现在每天修15米”这个条件直接给了,而“这条路长多少米”题中没有给,必须要先算出来,才能算出现在几天修完。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第49页)

  指名读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小组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学生口述

  教师:由此可知,例3的数量关系和复习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要求现在几天修完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这道题要用三步才能计算出结果。

  (2)完成例3的解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集体订正,并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检验的。同桌检查。

  2、改变应用题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师:现在我把复习题的问题改一下,谁还会解答?

  板书: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并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

  指名说说。

  教师:这就是说,当我们弄清了条件和问题以后,可以从问题出发倒推,找齐必须要知道的条件,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也可以从条件出发,依次算出可以求出的结果,再和问题联系起来,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50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12、13题,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1、14、15、16、17题

  六、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

  线段图解题过程

  检验过程改编应用题

  七、教后感:

应用题三教案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归一应用题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规律。

  (二)使学生扩展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用除法先求单一量)。

  难点:列综合算式时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我们学习了连乘、连除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首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练习题(投影)

  口答下面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3个书架75元,每个书架多少元?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

  〔75÷3=25(元)数量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

  〔25×5=125(元)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把这两问的应用题,去掉一问,还是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这样的题怎样分析,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要去掉一问,还求买5个同样的书架用多少元,怎样叙述这道题。(学生思考老师板书例题)然后问学生,这样叙述可以吗?

  例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是学校买3个书架用75元,买5个书架。问题是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

  摘录:3个——75元

  5个——?元

  师:请想一想,题目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互相说一说)

  〔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按照买3个书架用75元计算,也就是总价÷数量=单价,按每个书架的钱数去计算。它(单价)是不变的〕

  师:为了进一步理解题意,我们用直观的线段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同学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

  师:根据我们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线段图,请同学自己分析这道题,先组织一下语言,然后讲给同桌同学听。(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回答:

  要求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必须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要求每个书架多少元,必须知道买几个(数量),和用多少钱(总价)。这两个条件是已知,根据3个书架75元可以求出每个书架多少元。再根据每个书架多少元(单价),和买5个书架(数量),可以求出买5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下面请同学按上面分析的思路,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做完后、订正,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讲一讲每一步的意思是什么。

  (1)每个书架多少元?综合算式:

  75÷3=25(元)75÷3×5

  (2)5个书架多少元?=25×5

  25×5=125(元)=125(元)

  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

  做一做:

  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请按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己独立把这题完成)

  70÷2=35(千米)

  35×7=245(千米)

  70÷2×7

  =35×7

  =245(千米)

  答:7小时行245千米。

  同桌同学交换检查。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例1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改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2.

  出示例2: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读题、审题,独立分析思考:

  (1)“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计算”?

  (2)要求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后,请同学打开书,把小标题写在书上,并列出综合算式。

  订正时,老师板书。

  (1)每个书架多少元?综合列式:

  75÷3=25(元)200÷(75÷3)

  (2)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200÷25

  200÷25=8(个)=8(个)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师:75÷3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加小括号是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

  师:我们学习了例1、例2.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两道题前两个已知条件完全相同,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是,要求5个书架多少元和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第一步都要先求每个书架多少元,也就是书架的单价)

  下面我们看一组练习,再比较一下。

  1.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

  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A.250÷5×1750 B.1750÷(250÷5)

  C.1750÷250÷5 D.1750÷250×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例1、例2,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结构上的特点。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请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一班同学上体育课,18人排成2行,照这样计算,全班54人排几行?

  小资料〔归一问题〕

  这里的“归一”,是指一种解题方法,即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然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的数量。能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归一问题。

  在归一问题中,由于有一个单位数量保持不变(常用“照这样计算”,“同样的”等语句来说明)。因此,题里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使归一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事实上,即使用算术方法解答,有时也可以根据题中数量成倍数扩大(或缩小)的特点来列式。这种解法习惯上称作“倍比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复习准备设计了从连续两问应用题去掉第一问,改编成两步应用题,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讲授新课重点抓住“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始终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归一问题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例1、例2的相同点、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应用题三教案8

  教学内容:第84、85页练习十八第11-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2、出示:

  停车场原来有15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开走9辆,还有多少辆?

  ①让学生列式解答

  ②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和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84页第11题

  ①学生读题

  ②同桌互说怎样解答?

  ③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为什么可以用连加?

  2、讨论练习十八第12题

  ①读题

  ②这道题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

  ③要求两天共织布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④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十八第13题

  ①学生读题

  ②思考:

  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讨论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1)讨论练习十八第16题

  ①读题

  ②讨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芸芸有邮票的张数做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三、开放题

  出示练习十八第17题:

  (1)有165人

  (2)30个座位的面包车

  (3)45个座位的中巴车

  ①学生说出图意

  ②讨论:各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2、15题。

应用题三教案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不计算

  ①修路队5天修路400米,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②一个篮球场,长24米,宽45米,面积是多少?

  ③ 汽艇每分钟行驶84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帆船每分钟刑事多少米?

  ④一个生产小组每天生产个零件,要生产6400个零件需要多少天?

  2.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在解答出来

  24乘什么数得960?

  什么数除以38得50?

  提问:你解答这两个题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实际应用.

  板书课题:应用题.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7: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面积是420平方米.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出示图片“例7”)

  教师提问:

  (1)题目中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出结果?

  教师板书:420÷28=15(米)

  (2)你是怎么想的?

  (3)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呢?根据是什么?

  教师板书:设篮球场的宽是 米.

  28× =420

  =420÷28

  =15

  2.练习

  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浇树活动,平均每人浇树12棵,一共浇了468棵.四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浇树?

  教师提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谁能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的等式?

  全班同学一起解答,教师请同学板书:

  设四年级有 名同学参加浇树.

  12× =468

  =468÷12

  =39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1.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小时能生产10000个?等式,

  2.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华年龄的9倍.小华今年多少岁?

  3.一座电视塔高120米,是电视台大楼高度的4倍.电视台大楼高多少米?(两种方法解答)

  四、: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以前有什么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四年级同学去植树.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8个小队,结果每个小队分到16棵.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2.新星小学修建了一个长方形体育场,面积是4平方米.长是100米,宽是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三教案10

  敏学内容:教科书第133-134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求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已学过的求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块写好应用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出示小黑板(写好教科书第133页上的复习题和例2,例2先用纸盖住)。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解答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2。

  教师揭开盖在例2上的纸,出示例2。并出示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1)这遭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

  (2)这道题求每天一共有多少人,必须要先知道哪两个条件?

  讨论完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比较例2和复习题的.异同。

  学生讨论:比较例2和复习题,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汇报:它们的前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只是第二个条件改变了。所以,在例2中要先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样检验的。

  学生完成例2的不同解答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34页上面”做一做“的第1、2题,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只是在以前学过乘加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遇到没有做过的题目,只要我们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经过认真思考,就可以解答出来。

  2,作业:练习三十二的第1-3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

  例2: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

  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

  40×4=160(人)

  (2)――――――――――

  38×3=114(人)

  (3)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

  综合算式:40×4+38×3

  课后附记:

应用题三教案11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2)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梨比苹果少30千克,橘子的重是梨的2倍,橘子多少千克?

  (3)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和120千克梨,香蕉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70千克,香蕉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天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应用题三教案12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材第20-21页练习五3-8题与1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4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计算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法都对不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如果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找出另一种解法,集体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5题。

  先请一位学生读题,说一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平均每人做几朵花,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能不能直接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二班做花的朵数。)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想出的不同解法。

  3.做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可出示第6题的挂图: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借助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是什么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接着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甲、乙2小时后各行了多少千米。)

  能不能直接求出?(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那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0×3×2-20×2=80)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问: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引导学生想出可以先算出甲、乙二人每小时相距多少千米,再算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计算。(20×3-20)×2=80

  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呢?(第二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二、增加条件的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7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计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是一道需要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

  你能改变题里的条件,使它变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引导学生想出只要把原题中的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就可以了。(例如:把“五月份生产了2199件”改为“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359件”或者把“四月份生产了1840件”改为“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产359件”。)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改成的三步题,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解答出来。解答之后,可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做练习五的第8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可出示这一题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这是一道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想求出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应该先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长和宽;要想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只要用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减去扩建以前的操场面积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编题、改题。首先编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法、改变问题等,把这道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编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如两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三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4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三、作业

  练习五的第3题。

应用题三教案13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有关求速度、时间等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出示复习题:一列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快车相遇慢车

  每小时79千米每小时40千米

  天津济南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79+40)×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79×3+40×3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求速度或时间等问题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5: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例5的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快车所行的路程+慢车所行的路程=天津到济南的铁路全长

  3.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

  答: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

  4.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5,并把教材上的解答填写完整。

  三、应用

  1.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列出两种方程,如:

  8x+23×10=430,430-8x=23×10

  2.把题目中”共重430千克“改为”梨比苹果多30千克“,再让学生解答。

  四、体验

  相遇问题中求速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列方程解求速度、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5~8题。

应用题三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应用题三教案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六册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两种解法解答连乘应用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瞧、大自然到处是桃红柳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呀?

  2、大家想干的事情那么多啊!老师听说,今天,我们育红小学三年级要去郊外活动呢!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兴吗?

  3、三年级都去,有几个班呢?老师了解到,平均每班有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根据这些,可以知道什么呀?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你把算式也说出来了,回答地很完整。)

  4、哦,一共有2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呢!同学们,我们整好队伍出发吧!

  二、解决问题

  1、来到停车场,我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以求什么呢?

  3、(走到屏幕前)这个问题(指题目)可以怎么解答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汇报。

  (1)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有几组同学(指一指)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们选这一组,先来听听他们讨论的结果吧!他说的解法你们听清楚了吗?奖他们一颗合作星。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板书)怎么列式?(板书)

  再根据什么,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指的是几排车的座位数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能把这种解法说完整?说的真好,奖你一颗星。

  (2)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想说说?你来试试。真会动脑筋,奖你一颗智慧星。

  这种解法又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怎么列式?(板书)再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求的是几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来把这种解法完整地说一说?说的真好,也奖你一颗表达星。

  5、还有别的想法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会用两种不同的解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下面,就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两种解法,并试着口头给它们列综合算式吧!

  6、(指第一种解法)谁会说这一个综合算式?(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等于?(板书。)第二步又是求什么?(指算式)两排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板书。)

  7、(指第二种解法)这一个综合算式谁也来说说?(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第二步呢?(指算式)

  8、这道应用题的两种解法都是几步计算,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有不同(指两种解法)的解法,我们就可以(指中间)用其中的一种解答,再用另一种来检验,结果一样(指两个结果),就能写答了:一共有240个座位。(板书。)

  9、我们能全部上车吗?为什么?(座位正好。)

  10、乘上了汽车,我们就向第一个活动地点进发吧!

  三、巩固新知?

  (一)茶场

  1、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啊?(青山茶场)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采茶叶好吗?

  2、采茶结束时,每个小队都采到了许多茶叶。谁来读一读。

  3、一共采了多少呢?(想)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吧。

  4、一种解法算好的同学,可以用另一种解法来检验。两种解法都做好的可以跟同桌说说两种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实物投影仪展示两种解法。

  (指解法一)请你说说这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的'什么?

  (指解法二)这种解法谁来说说?

  6、两种解法都做出来的同学,举手。真棒。好,我们赶快去第二个活动地点吧!

  (二)乘船

  1、 哟,有条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没有桥,怎么过河呢?

  2、 瞧,船开来了。有几条?每条有几层?(分别指两层)

  3、 根据这两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4、 还需要知道什么?

  5、 老师了解到每层可以乘25人。

  6、 现在可以算了吧?和你的同桌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列综合算式。

  7、 谁来说给大家听?这里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 另一种解法呢?这里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9、 240人,能全部过河吗?为什么?(可以乘的人数大于我们去的人数)

  (三)植树

  1、 乘上船,我们就可以到对岸去植树了!

  2、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碰到这样一个难题。每班有40人,每人种桃树4棵,李树2棵,6个班一共种桃树多少棵?

  3、 这些算式,哪些对,哪些错,一起来判断,好吗?

  (4046)这个算式对吗?你说,你说,都认为对的啊,那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呢?

  (4064)这个算式对不对,你说,你说,也是对的啊,那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4026)这一个呢?错在哪儿?(求的是李树。)

  (406(4+2))最后一个呢?它又错在哪?(求的是所有树。)

  4、 看来,解决问题时必须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四、 拓展延伸

  1、 种完树,大家都很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借这个时间,大家来说说前面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呢?

  2、 我们先乘车去茶园采了茶,接着又乘船过河去植树,

  3、 根据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这儿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行吗?下面,每个小组就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选一个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在横线上,最后列式解答吧!都听清楚了吗?开始活动吧。

  4、汇报:

  (1)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小组举手。一起来看看这个小组的解答。

  谁来说说他们选了哪些条件?这个算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这里的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呢,他们算的对吗?

  (2)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小组举手。谁第一个跑上来展示。你真勇敢,奖你一颗勇敢星。大家检查一下,条件选对了吗?为什么选这个条件(指李树)呢?再看看他们解答对了吗?

  是啊,只有仔细审题,才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3)剩下的小组肯定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

  还有哪个小组有其他的解法啊。也上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可以这样选呢?大家听清楚了吗?

  对呀,前面,我们通过计算知道车的座位数和我们的人数是相等的,因此也可以选择这几个条件来解决问题。看来,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呢!这才是真正地学数学,用数学啊?

  今天,我们不但活动地很愉快,还掌握了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高兴吗?看到同学们能选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啊!好,谢谢同学,下课!

【应用题三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应用题教案10-16

数学《相差关系应用题》教案04-10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04-04

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04-19

幼小衔接应用题教案(精选5篇)11-27

自编加法应用题大班教案(精选9篇)04-2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01-08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04-09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