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时间:2024-04-11 11:29:02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1

  课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除法的意义和第32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3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把第3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学习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第31页第(1)、(2)、(3)题

  2.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

  (1)这道题(1)已知条件是什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2)这道题(2)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这道题(3)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请一名同学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指名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

  3.做教科书第38页上面“做一做”。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4.做练习七的第1-4题。

  (1)第1题,提问:“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自学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检验学习情况。

  10÷1=(2)0÷5=(3)5÷0=(4)0÷0=

  31÷1=0÷25=10÷0=

  198÷1=0÷987=789÷0=

  四、作业

  练习七的第5、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懂得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技能目标:通过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

  情感目标:结合应用题的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改编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1.出示例1(1)学校把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50本。一共有故事书多少本?

  谁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板书)用加法算:50+50+50=150(本)

  用乘法算:50×3=150(本)

  问:什么是乘法?

  (生能答出。结合两道算式说明)

  (生回答不出。师引导:50×30=150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生:3个50。师: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方便一些?)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板书: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默读,理解,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2.出示例1(2)学校有150本故事书,平均借给3个班,每班得到多少本?

  例1(3)学校有150本故事书,借给每班50本,可以借给几个班?

  口头列式。板书:150÷3=50150÷50=3

  3.观察算式,发现乘法和除法各部分是什么关系?

  生: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乘法中的积,除数和商就分别是两个因数。

  根据生答板书:50×3=150150÷3=50

  150÷50=3

  所以,除法就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默读,理解。默记。

  4.自学P125---P126试一试。

  划出“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与“注意,在除法里不能用‘0’做除数。”两句。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的?

  7.练习

  (1)P126试一试,改写。

  把216×18=3888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把5200÷325=16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P127第3题文字题。

  (3)第4题应用题。

  8.课堂总结: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它们是什么关系?

  9课堂作业。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引入小数除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先让学生独立看懂图的意思,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求出11.2÷8和7.2÷5的得数.,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想出很多方法,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4、在求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引导学生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一、二、巩固与应用:

  二、第1题:注意商中间要补0;

  三、第2题:要注意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补0后再继续除;

  四、第3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要补0。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有个别同学计算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商中间要补0的题;如:7.42÷7,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4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2教时备课日期11月4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1或0在乘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1.说说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324×640×5

  2.说说口算下面各题是怎样想的。

  28÷454÷940÷8

  3.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板

  书课题)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后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5+15+15+15

  (2)想一想: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乘法的加法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乘法是怎样的简便运算?

  (4)看书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2)学生读题后,将例2与例1进行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3)仔细观察,看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

  (4)看书,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76÷19=()

  81÷3=()100÷25=()

  (6)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学习一个数是1或0的乘法计算。

  (1)口答:4×1=4×0=0×0=

  (2)一个数乘以1,得怎样的数?一个数乘0得什么数?0能作除数吗?

  1.让学生做“练以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让学生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算的,并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幅图,弄清乒乓球每袋5个,每箱200个。让学生提乘法和除法的问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抄写、背诵各概念

  课后感受

  这些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所以用自学的方法后交流,效果也不错。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5

  教学内容: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67-69页的内容,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五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和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第67页第(1)题,指名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0×4=160(人)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40和4是什么数?160呢?”教师在上面算式40和4的下面写因数,在160的下面写积。

  “结合这个例题想一想,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教师强调指出: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

  2、教师出示第67页第(2)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40(人)。

  3、教师出示第67页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0=4(班)。

  “计算第(2)题和第(3)题所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数有哪些?跟乘法的一样吗?”

  “计算第(1)题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看一看除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7页的下面关于除法概念的结语,齐读两遍。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积叫什么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什么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除法算式的160的下面写被除数,在已知的因数的.下面写除数,在所求的因数的下面写商。

  4、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刚才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一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一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和被除数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可以进行验算。)

  让学生自己验算第69页上的乘、除法。

  3、做教科书第69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强调计算之后要用两种方法进行验算。学生做完后,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验算的。

  4、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1)第1题,提问:

  “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编的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把什么作为已知的,什么作为未知的。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教学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师逐步出示下面各题。

  1、教师先让学生看第(1)题。提问:“先算出得数,再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2、再看第(2)题。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规律后,教师指出:0除以不是0的数还得0。

  3、再看第(3)题。让学生想一下,然后提问:“5除以0商几?想0和几相乘得5?”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所以5除以0得不到商。

  4、教师指第(4)题提问:“0除以0得多少?”先让学生发言,说出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0除以0不能得到确定的商。

  教师:从第(3)题看出,因为和0相乘不得0的数不存在;从第(4)题看出,0除以0找不到确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数。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6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7×5=9×6=()× 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课题下载

  (二)探求新知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例题下载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68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4)教学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

  ①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出示口算题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出示:32×27=864,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

  验算:

  或

  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

  (4)教学除法验算

  教师出示:2871÷33=87,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

  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的用乘法验算除法,就是应用被除数=商×除数,现在应用“除数=被除数÷商”也可以验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验算除法。

  3、反馈:

  试算第69页的“做一做”,并说出根据。

  计算下面各题,然后用两种方法验算。

  102×85 1794÷69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讨论、口答)

  应用除法的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用除法算。

  (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图书室有2400本图书。图书的本数正好是学生人数的4倍。光明小学有多少学生?

  2、练习十五第3,4两题。(做在本上)

  练习十五第3题。

  把3060÷85=36,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练习十五第4题。

  根据8610÷35=246,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46×35= 8610÷246=

  (四)全课小结:

  总结性提问:

  (1)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2,5,6题。

  2题、(1)一本书有95页,每页按624个安计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

  (2)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

  5题、计算下面各题,并各用两种方法验算。

  (1)325×24(2)4890÷15

  6题、 7952÷71 1634÷19 3000÷120

  2943÷27 5625÷25 20xx÷38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有余数的除法

  乘法分配律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整数大小的比较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04-08

《除法》数学教案04-02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02-06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4-0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01-17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09-28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04-09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除法04-08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案04-08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