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2 09:43: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习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2.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我的舞台。(生齐读课题)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吧,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除了娘胎里,哪些地方也是我的舞台呢?据生回答,板书:娘胎,小床,剧院,院子。

  二、初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在这些舞台上,作者是怎样表演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完成这张表格。

  1、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2、交流汇报

  同学们任务已经完成了,谁先来展示一下。好,这位女生。其他同学呢,认真听,学会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谁还有补充吗?从刚才大家交流的这些词语中,我们知道——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出示齐读)

  师:是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是舞台炼就了一个出色的吴霜。

  2、简介作者无霜

  吴霜到底是谁呢?出示吴霜资料。(指名读)

  三、研读重点句子,感受舞台对我的神奇吸引力。

  这么出色的吴霜都是源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学习以下几个句子。

  (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特别有趣。

  师:你能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份趣味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2)出示“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

  师:这位同学把大闹天宫这个词特别强调,能听听你的理由吗?

  或“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评:很好,你不仅找出了重点句,还能抓住重点词来谈,真不错,如果让你给这句话写批注,你会怎么写呢?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只写一个字“神”,指名读,评:神,真神

  (3)“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会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

  师:指名读词“过足了瘾”(点红)

  有点过瘾的感觉。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喜欢喝酒的人犯的瘾叫——酒瘾。

  师:喜欢踢球的人犯的瘾叫——球瘾。

  师:吴霜在娘肚子里就犯了——唱瘾。戏瘾。

  师:有同学说唱瘾。有同学说戏瘾。同学们,这两个词在这里,哪一个更合适?(戏瘾)。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同学们,不管是在娘胎里登台唱戏也好,还是一出世就过足戏瘾也罢,这一段经历跟我的母亲新凤霞有什么关系呢?你们了解新凤霞吗?

  大家来看看,新凤霞的。

  生看大屏幕。

  师:母亲新凤霞学戏唱戏非常刻苦,以至于在怀胎七个月的`时候还在——

  生:唱戏。

  师:这是一段艰辛的经历。可是,在吴霜的笔下,我们感受到的却是——

  轻松。幽默。风趣。愉快。

  师:是呀,同学们,拿起课文,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感受感受这一份轻松、风趣、幽默吧。(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确实——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我们继续欣赏课文,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呢?对,读读课文,用“﹏”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并在旁边写出批注,批注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开始。(生自学。)

  好,同学们,写完一处的请举手,来,这位男生,来说说看。指名交流。

  (1)出示:“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

  师: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那种趣味了吗?生读句子。

  (2)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请融入你的感受读一读。

  (3)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

  a、你是从哪个个词感受到的?像这样的动词,句子里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句子,把它标出来。指名读动词,学习生字“周”“抻”,理解词义。

  b、我被黑脸大汉一会儿——引读动词,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奶奶看我被整得满脸泪水和汗水,都目不忍视地躲到了里屋,如果叫奶奶来读,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一练。生练习。读出了那份疼爱。谁再来试试。

  c、可是这么难的动作,吴霜却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来,谁能用小吴霜的语气读读。生读句子。

  师:有点轻松的感觉,谁再来试试看。

  再指名读。

  师:更轻松了,不过我建议啊,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如果加一点节奏,可能更轻松,你再来试试,好吧。生再读

  同样的一个句子,同样的描写,不同的人物,可以读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女生用小吴霜的语气读一读,男生用奶奶的语气来试一试。

  3、课外延伸,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

  同学们,刚才这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划重点句,标重点词,然后写批注,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用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写出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其实,这样的写法,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也见到过,能回忆起来吗?

  师:回忆不起来,很正常。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想不想看?

  师: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多媒体。播放音乐。

  师:《夜莺的歌声》。

  生默默地看。

  师: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生:“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师:再一次感受了夜莺幽默、风趣,同时,机智勇敢的形象。再看——《窃读记》

  生默默地看。

  师: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生:“大些!再大些!”

  师:她的经历跟我们小吴霜的经历有些相似。再来看——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这是课文当中的。课外的就更多了。同学们,风趣、幽默、快乐,这些都源于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起

  出示齐读: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泪花,让我们一起坦然面对,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过。

  师:让我们一起去阅历吧,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四、积累。

  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永不言弃,百炼成钢。——老师

语文教案 篇3

  [预习提示]

  1、你能写出多少有关哭或笑的成语吗?(至少3个)

  2、文中“人类所有的表情”是指:哭、笑、 、 、 、 、 。

  [基础训练]

  一、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一副( f’ f” ) 磨杖( m? m? ) 拽住( zhu?i zu?i )

  嘟囔( d‘ d?u ) 撒谎( s? s? ) 笑嘻嘻( x? x‰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ABCC式:可怜巴巴

  2、AABB式:笑嘻嘻

  3、AABB式:嘟嘟嚷嚷

  三、读课文,积累好词。

  1、摘抄描写动作的词:

  2、摘抄描写语气的词:

  四、不改变意思,将句子换一种说法。

  1、要是不会笑,怎么能过快乐的日子呢?

  2、你怎么能总是笑嘻嘻的.呢?

  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的词。

  例: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童话按 顺序,先写 ;接着写小木偶因为 ,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不可 。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一个儿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上完网球课,回来后才发现少算了一个孩子,把她留在了网球场,赶快跑回球场寻找。那个孩子一个人留在网球场,大概吓坏了,哭得十分伤心,这时妈妈来接孩子回家,看到这一情景,一点儿都没有责怪工作人员,只是马上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女儿:“没事,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孩子乐意地照妈妈的话去做了,并轻轻安慰那个姐姐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1、给文章放个合适的题目。

  2、给加点字注音。

  脸颊( ) 蹲下( )

  3、假如你是文中那个小朋友,妈妈的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4、从妈妈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

  [拓展运用]

  有了表情后的小木偶,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继续编下去。(字数不少于250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6.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同学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同学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身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

  第二组:“加一笔”

  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

  “厂”翘舌,后鼻音

  “申”翘舌,前鼻音

  “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同学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⑵ 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⑶ 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⑷ 齐读词语。

  2、我会连:

  ⑴ 出示三组字和其拼音,自身练习读字。

  ⑵ 指名认读,并连线。

  ⑶ 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⑴ 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⑵ 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⑶ 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身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一:

  ⑴ 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 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二:

  ⑴ 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同学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同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⑵ 说说自身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顾问顾问,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⑴ 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⑵ 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同学“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⑶ “识字角”展示自身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⑷ 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二、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⑴ 介绍字典。

  ⑵ 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⑶ 引导同学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⑷ 同学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⑴ 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⑵ 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竞赛查字典:

  ⑴ 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⑵ 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乐园》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