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5 09:15:1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集合(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陀螺的构造,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引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能尝试说出自己的发现。

  3、幼儿在了解陀螺构造的基础上自制陀螺,锻炼幼儿的动脑、动手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陀螺若干个;

  2、各种纸片、彩笔、剪刀、圆形瓶盖(供画圆用)、短尺、小木棒、火柴棍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玩具?(出示陀螺)你们玩过什么样的陀螺?

  幼儿争着说自己玩过的陀螺。

  (玩过木陀螺 、玩过铁陀螺 、玩过塑料陀螺和纸陀螺)

  二、基本环节

  1、幼儿分组玩转陀螺,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陀螺的构造以及转动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讨论:陀螺是用一个纸片和一根小木棒制作成的,涂上颜色的陀螺转动起来后变成了一圈圈色环,很漂亮!

  3、幼儿动手制作陀螺(向幼儿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展示作品,玩自己制作的陀螺。(幼儿玩,教师细心观察)

  幼儿甲:咦,我的陀螺怎么转不起来?

  幼儿乙:我的怎么歪歪斜斜转几下就倒了?

  幼儿丙:我的.刚做好的时候就能转,现在有不能转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做的陀螺与老师带来的陀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与幼儿共同寻找原因、修改:制作陀螺的纸片太薄;圆孔不在纸片中心;小木棒转轴太长……。)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都懂得了怎样制作陀螺。下面请小朋友再去用其他材料制作陀螺,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得又稳又快,并选出转动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准备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转陀螺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的发现创造,他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才是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过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5光与热

  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红、橙、黄、绿、蓝色的认知,初步认识紫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色宝宝,初步感受七种色彩。

  通过观看课件,幼儿认识七色宝宝,初步感受七种色彩。

  师:今天,冯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他们来了!

  播放课件:七个颜色宝宝依次向大家问好,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色宝宝。”

  提问:1、一共来了几个小客人?

  2、她们都是谁?

  3、向太阳宝宝们问好。

  二、幼儿在花园里寻找颜色宝宝,进一步加深对颜色的认知。

  幼儿在花园里寻找太阳宝宝。

  幼儿说出自己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宝宝。把颜色宝宝贴到幼儿身上,幼儿变成颜色宝宝。

  师:小朋友都变成了颜色宝宝,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吧。

  三、利用课件,重点认识紫色宝宝。

  幼儿一起寻找紫色宝宝,继续播放课件,紫色宝宝出现,并提问:“我是什么颜色的宝宝?”“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紫色的?”

  教师成为紫色宝宝。

  四、七色宝宝做游戏,巩固七种颜色的认知。

  七色宝宝一起做游戏,巩固对七种颜色的认识。

  师:七种颜色的太阳宝宝都找到了,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本节课围绕颜色的认知,进行了多学科的渗透。根据小班幼儿好玩好动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我制作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整节课以课件为主线,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在活动中,教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体现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活动:水果宝宝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小结。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谢谢你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精选]科学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