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离不开大树。
二、材料: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三、活动流程:欣赏理解--讨论(一)欣赏和理解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
3.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小鸟吗?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帮助幼儿理解树呼出氧气,供给我们人类呼吸)(二)讨论1.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图片和有关树的资料。
2.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3.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为人类调节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改善我们的环境、能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小噪音等。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与途径。(不乱刻、乱画、浇水等)附:儿歌《留住小鸟》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
书P3:“做一做”。
书P5:1、2。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一、题目:
脸上有什么?
二、适用对象:
幼儿园小班
三、知识背景:
所谓五官指耳、目、口、鼻、身,但通常是指脸上的耳、目、口、鼻四种器官。耳是一种听觉器官,主要是用来听声音,此外还管身体平衡;目是人或动 物的视觉器官,主要是用来看物体的;口是人或动物进食的器官,包括舌头、牙齿等,它还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鼻是人或动物的嗅觉器官,主要用来闻各种气味 的。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鼻、耳、口等器官,能说出其名称,用处及它在脸上的位置。
2、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眼、鼻、耳、口。
五、纲要目标:
1、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好奇好问,积极参与活动。
2、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五官的`用途及五官的位置。
3、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听、闻、尝、看等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六、活动资源:
1、幼儿操作用:没有五官的人脸图五幅,眼睛、耳朵、鼻子、嘴的活动卡片各五套。
2、教师操作用布娃娃一个,香水等。
七、内容与过程:
1、教师安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出课题:
1)教师出示布娃娃,提问:“谁能告诉我老师的手上拿着什么?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没有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手揉眼睛,应保护好眼睛,才能看更多的东西。
2)提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旁边的小朋友,眼睛在人脸的什么地方?有几只?(小朋友看后告诉老师,老师出示人脸图,将眼睛贴在相应的部位。)
2、老师喷香水,提问:“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味道?你是怎么知道的?鼻子还能干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呼吸。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好鼻子,不能用手挖鼻孔。
提问:鼻子在人脸的什么地方?有几只?
3、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拍几下铃鼓后,提问:“老师刚才干什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耳朵是干什么的?”
小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没有耳朵,就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所以,小朋友要保护好耳朵,不挖耳朵,耳朵才能听更多的声音。
提问:耳朵在脸上的什么地方?有几只?
4、让幼儿观察人脸图,提问:“这张人脸图还缺少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在人脸的什么地方?”
小结:缺少嘴,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小朋友要保护好嘴,不将手指和脏东西放进嘴里。
5、玩游戏《贴五官》。让每一个小朋友拿一器官的卡片,当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贴眼睛时,那眼睛的幼儿就将眼睛贴在相应的部位,依次进行。
6、玩《点五官》游戏,结束。
八、活动评价:
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连看、闻、听、尝等活动中了解了五官和五官在脸上的位置,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准确地表达所了解的内容,老师准备充分,整体效果较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可以"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通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对树木有一定的认识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物质准备:PPT 记录纸 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起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二、互动学习(一)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终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来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出示PPT)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可以把周围环境打扮的非常美丽,使人们心情舒畅、愉快,所以树可以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可以净化空气,你们知道树是怎么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特别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么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来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大量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可以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通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四、拓展延伸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
(树叶可以做衣服御寒,遮体,可以做菜,可以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可以做药材;树根可以做雕刻品;树皮可以用来做地砖,中药)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呼吸的存在和不同,有进一步探索人体呼吸的兴趣。
2、知道呼吸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了解呼吸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学具:PPT、人手一张小纸条。
2、场地准备:幼儿U型围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呼吸的存在。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纸片的变化。
2、交流:小纸条怎么了?为什么小纸条会动?
二、感受交流,体验呼吸的重要。
(一)现场感受:屏住呼吸。
1、要求:幼儿捏住鼻子,闭住嘴巴,屏住呼吸。
2、交流:屏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每个人都有呼吸,呼吸对每个人很重要。
(二)交流讨论,认识呼吸。
1、出示图片,交流:哪些时候需要呼吸?
2、播放视频,对有争议的事情采用进一步事实验证。
3、小结: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
三、实验对比,感受呼吸的不同。
(一)实验对比:小呼吸和大呼吸。
1、要求:怎样的呼吸才能使小纸条飘得高,飘得时间长?
2、幼儿操作,交流实验发现。
(二)观察图片,听辨声音。
1、出示图片,引发讨论: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时候只要小小的'呼吸?什么时候需要大大的呼吸?
2、播放声音,引发猜测: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3、教师以朗诵诗歌的方式边看PPT边小结。
三、回归生活,了解呼吸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雾霾图片,引发交流:为什么会有雾霾?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蛋有多种,能区分鸡蛋、鸭蛋和鹌鹑蛋。
2、尝试剥蛋,体验动手的乐趣。
3、感受亲子互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生熟鸡蛋、鸭蛋、鹌鹑蛋若干。
2、盘子、抹布若干。
3、贴有鸡、鸭、鹌鹑图片的箩筐各一个。
4、箱子一只,方巾一块。
活动过程:
(一)箱内摸蛋,激发兴趣。
1、出示装有蛋的箱子请幼儿来摸一摸、猜一猜。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许多礼物都藏在这个箱子里,它们说先让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为什么?
2、打开箱子并请幼儿每人拿一个蛋:原来里面藏着蛋宝宝。
(二)尝试操作,大胆探索。
1、给蛋宝宝分类。
看看你拿的'是什么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出示贴有鸡、鸭、鹌鹑图片的箩筐,请幼儿给蛋分类:鸡妈妈、鸭妈妈、鹌鹑妈妈来了,小朋友们把蛋宝宝送到自己的妈妈那里去吧。(幼儿操作)
检查结果并小结。
2、认识和区分三种蛋的外在特征。
将三种蛋置于实物投影仪上:这三种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认识蛋黄和蛋清。
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兴趣:你们想知道蛋宝宝的里面有什么吗?怎样才
能看到里面呢?(鼓励幼儿交流看到里面的方法。)
打鸡蛋并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你看到了什么?(蛋黄和蛋清)
小结:蛋里面有蛋黄和蛋清,他们都很有营养,如果每天吃一个蛋有利于身体健康。
相继打开鸭蛋和鹌鹑蛋,让幼儿感知三种蛋的蛋黄大小。
(三)剥蛋、吃蛋。
1、拿一个熟的蛋作敲打状:咦,怎么没有蛋黄和蛋清流出来?
引导幼儿发现是熟的蛋,教师示范讲解剥蛋的方法。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会吃到什么蛋。
3、请幼儿把剥好的蛋送给爸爸妈妈吃,要求说清楚“请爸爸(或妈妈)吃×蛋”。
引导语:平时都是谁剥蛋给你们吃?(幼儿回答)今天我们换一下,来做一回孝顺的好儿子和好女儿,让我们来剥蛋给爸爸、妈妈吃,好吗?还有一个要求:在你送蛋给爸爸、妈妈吃的时候,要说“我请爸爸(或妈妈)吃×蛋。”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去查一查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
科学教案 篇7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我们周围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与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占重要部分。可利用的淡水有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为淡水。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一般生物水的含量为60%以上.水母98%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不同环境的生物对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如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根系发达;
3.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为我们陆地带来了充足的水
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人能控制的环节:地表径流。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南水北调
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
第二节水的组成
通直流电
1.水-----------------------氢气 + 氧气
(阴极)2 :(阳极)1
阴极: 用火柴点燃,生成淡蓝色火焰 气体体积多, 是氢气
阳极: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气体体积少, 是氧气
从该实验中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错误:水是由氢气(氢分子)和氧气(氧分子)组成的。
2.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气压下,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体积要变大。
3.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水结冰;水蒸发;冰融化;泥水沉淀;石头粉碎。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如:水电解;氢气燃烧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 = 质量/体积 ρ= m/v m =ρv v=m/ρ
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ml=1cm3 1L=1000ml=1000cm3
水的密度:1克/厘米3 或 1000千克/米3
1克/厘米3的意义:1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1克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A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恒量,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B 不同物质的密度往往不同(也有特殊)
3 同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不同的物质,当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当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小
3.一般地,固体的密度比液体大,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气体容易被压缩,所以密度容易被改变.
4.同一种物质,不论位置,形状,大小,质量如何改变,其密度都不变。可以用密度鉴别物质。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特点: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错误说法: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有时就是重力
正确说法:压力有时等于重力
2.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定量的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 F / S F= P*S S = F / P
单位:牛/米2, 帕斯卡 或 帕 Pa 1 帕 = 1 牛/米2
1帕的意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3.物体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增大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错误说法 :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条件)
注意的题型: 对物体不同的切割; 几个物体相叠的情况
4.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测量仪器:压强计 原理: 根据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高度差大,压强也大。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的重力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变大(深度从液面开始计算)
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
不同密度的液体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归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2.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 = G排 = ρ液V排g ρ表示液体密度 v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归纳: 锦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两种状态:A 漂 浮 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 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
F浮 = G物 平衡状态 V物 > V排 ρ液> ρ物
B 悬浮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 可以静止(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F浮=G物 平衡状态 V物=V排 ρ液=ρ物
两种动态:A 上浮 是不稳定状态,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B 下沉 是不稳定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会沉到底而处于静止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4.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 A 漂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
浸在液体内部分的体积
B 悬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体积
5.判断物体浮力大小的方法:A 漂浮时,看物体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B 物体浸没时,看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看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上浮;物体的
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悬浮;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下沉。
6.凡是漂浮的物体,无论如何,浮力都相等,且等于重力。如轮船,在海上和在江河里,它的浮力都相等。但在海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小,船会上浮一些
7.液体的密度可以用密度计来测量。密度计无论放在什么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相等,且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读数从下往上依次变小。液体密度大,露出液面部分长。
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吸放水)自身的重力来达到自由沉浮的 。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质:能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如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水、酒精等
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2.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一般的: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为溶质.
两中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但是有一种是水时,溶剂一定是水
3.悬浊液 :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泥水 会分层 下沉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肥皂水,牛奶。 会分层 上浮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饱和溶液: 条件 A一定温度 B 一定量的溶剂里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溶解)
如果溶液析出晶体,那么溶液一定饱和
错误: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正确: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2. 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 蒸发溶剂(减溶剂) 加溶质 饱和溶液
3.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A 饱和溶液不一定为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为稀溶液
分析: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强,尽管已经溶解了很多,却还没饱和,但浓度已经较大,是浓溶液
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弱,虽然只溶解了很少, 却达到了饱和状态,可浓度还是很小,是稀溶液。
B 同种溶液,饱和的一定比不饱和的浓
4. 溶解度: 条件 A 一定温度 B 100 克溶剂里(水)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或最多能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
注意 溶解度有单位 克
20℃时,A 的溶解度为30克,意义:30℃时,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30克A 物质(溶解30克A物质达到饱和)
6. 溶解度的计算
A 比较简单的的,直接用比例关系去求。
如某温度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10 50
100 通过比例,可以求出该温度是M 的溶解度为20克
B 比例关系不是一样就能看出来的 ,用公式
如某温度时,4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S =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得 S =100*10/40=25 克
C 当题目只给给出溶液质量时,可有两种解法
如某温度时,50克M溶液中最多溶有10克M,求M的溶解度 ?
方法一: 溶剂质量= 50 克 – 10 克 = 40 克 再用B方法求解
方法二: S /(100+S)= M质/M液 S /( 100+ S)=10/50 得 S =25 克
7. 大部分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有些随温度变化明显,如硝酸钾,对这种物质的结晶,
应用降温的方法;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如熟石灰,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同时,气体溶解度也和压强有关,压强大,溶解度也大。(如饮料开后会有气泡产生)
9.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定量地表示某种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大,浓度大
a %= M质/M液
关键:分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注意:在某些情况要考虑溶液是否已经过饱和,如果是,就要注意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没告知溶质,溶液的,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
a %= 溶解度/溶解度+100
第八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 晶体:A 规则的几何外形 B 有固定的熔点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所以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结晶方法: A 降温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明显的 如硝酸钾
B 蒸发溶剂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或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
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1. 水危机的原因:A 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少 B 人口太多 C 分布不均匀
D工业发展,水污染严重 E 浪费严重
2. 我们常用淡水资源: A 河流水 B 淡水湖泊水 C 浅层地下水
3. 水资源总量取决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四分之一
4.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空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措施 南水北调
时间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措施 兴建水库
5. 水的净化方法:
A 沉淀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分离开
B 过滤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除去。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土壤是天然的最好的过滤器
C 蒸馏法: 根据液体溶质与液体溶剂的沸点不同
优势: 最彻底,得到的是纯净的蒸馏水
6. 粗盐精制: 溶解 过滤 蒸发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 引流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①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知目标)
②能够大胆猜想尝试,观察彩虹糖溶化在水中的现象
③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情感目标)
二: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白纸盘20个,塑料杯子20个,塑料杯一个,一瓶牛奶,勺子20把
三:活动过程
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教师出示盖好布的彩虹糖盒子
①今天老师带来了个神秘的礼物,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摇晃彩虹糖盒子,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②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好, 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看一看(给上来的小朋友看一个角落,然后让他说出来刚看看到了什么)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①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带来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②那我现在把它变出来,让你们看看。
③咦!这是什么?
④你们有吃过彩虹糖吗?你们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⑤我们来看一看。彩虹糖有哪些颜色?(根据彩虹糖的颜色回答)
三、幼儿动手实验操作
①师:“彩虹糖有这么多颜色,那用什么方法能把彩红糖的颜色变没呢?” (幼儿大胆猜想,大胆表达)
②师:“我觉得呢,用水可以把彩虹糖的颜色变没,你们相不相信?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③师:“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有幼儿说白色,教师出示装牛奶,把牛奶放到塑料杯里,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我能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的。
小结:我们水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透过水来看到对方。
一、操作步骤
1、拿一颗彩虹糖放到装了水的塑料杯里
2、再拿我们的勺子轻轻的搅拌
教师提问:“我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彩虹糖的颜色怎么不见了”
小结:原来彩虹的颜色融化到了水里了
二、幼儿操作
①师 :“你们也想不想让彩虹糖变没?”
②师 :“你们看一下我们后面的桌子有什么?”
(准备操作的物品)
③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杯子,勺子,和一颗彩虹糖,还有在操作的时候我们要观察我们的彩虹糖是怎么变没的,还要注意我们的这个彩虹糖能吃吗?我们这个彩虹糖是用来做实验的”。
(讲一些注意事项)
总结:“小朋友我们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啊。让幼儿说出彩虹糖的颜色融化在水里了,那我们今天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下实验,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科学教案[优选]07-22
科学教案(必备)07-25
科学教案(精品)07-31
科学教案[优秀]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