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激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
2、通过儿歌欣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活动分析:
重点——了解教师节的有关常识,并能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活动准备:
知识——请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讨论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物质——布置老师爱我的照片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二、利用《老师爱我》的照片展,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提问:照片上的老师在干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关心爱护小朋友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通过欣赏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激发幼儿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1、完整欣赏诗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提问:老师都教小朋友什么本领?当你的衣服扣子掉下来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四、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句祝福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学习难点 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导入 :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第⑤句进一步申说。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解说:这两道题的设计很有匠心。第1题考查归纳推理(概括能力)。第2题所用的材料曾在旧高中课本第六册选用过。摘录马南邮貌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及论据,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选这两题作为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对本课中心论点的认识,并初步培养对读书的正确态度方法。)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文章论证结构的把握、段落层次关系的分析以及典型语段的品味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我们还通过做课后第二题,达到对作者观点的进一步认识,并初步评价了作者的观点。
(解说:此小结旨在使学生明确本课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的教学目标进行的`,专心致志,决不旁鹜。作者的观点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不可拘泥,也不可不看所读对象及读书条件等刻意套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题。
2自选一个段落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即怎样运用实例充分展开证明论点的?
[课堂板书设计]
(预先写在投影塑料纸上,按授课程序逐步显示)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教后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将“活动式”教学思想体现在常规阅读教学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落入常规教学的窠臼,不过由此获得的几点感受当可作为进一步“活动式”教学实验的经验。
一、阅读课的“活动式”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否则仅仅依靠课堂的当下阅读将使讨论活动流于肤浅化和形式化。
二、每节课的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单一集中,不宜宽泛分散。应使学生思维兴奋点集中于一、二点,精心安排好活动程序,活动讨论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体现。
语文教案 篇4
《翠鸟》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第六课,课文内容如下: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分解课目内容,将课文内容划分成三个知识点。
课目内容分解表 表1
课目
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知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翠鸟1“鲜艳、小巧玲珑、注视、锐利、疾飞”等词语√
√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
3
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定下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1所示。
学习水平描述表 表2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1知识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疾飞、小巧玲珑、注视理解2知识理解指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理解指出3理解概括课文内容,说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概括说出
2、具体描写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2所示。
选用媒体情况表 表3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分)资料来源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1知识理解文字投影重点理解的词语自备在情境及语言文字中理解词语观察讲解VCD翠鸟的表态及飞的动态2知识理解文字投影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热键显示表特点的词。自制加深理解读、划
议、说电脑动画按描写顺序写出翠鸟外形各部分自制激发兴趣
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看、说3理解图画投影音乐翠鸟外形图自备展现外形
突出特点看、说VCD翠鸟飞行、等鱼、捕鱼动态自备显现动态
在情境中
理解特点看、想
说、文字投影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文字,热键显示重点词自制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读、划
议
3、媒体的选择及使用。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选择多媒体辅导教学(CAI),主要运用了图画投影、文字投影、VCD、动画设计及翠鸟标本等媒体。各种媒体共同协调,相互补充,从而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如表3所示。
4、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表4所示,在设计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时安排。为完成本课教学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导学,学习1—3节;第二课时,学习第四节,总结课文,简单运用,巩固字词。之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兴趣正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更好地突破。
(2)恰当安排媒体出现的.时机,创设出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练说翠鸟外形,并将叙说顺序同作者描写顺序比较,同时利用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的翠鸟身体各部分动画图,加深理解按顺序观察翠鸟的方法。另外,还借助动画及图像,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点词,借助重点词体会作者抓翠鸟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方法,从而使重点及难点得到突破。
5、设计形成性练习,针对知识点2、3设计两道填空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5所示。
形成性练习题 表5
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2知识理解 填空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2——5句,先总写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 ),再按( )、( )、( )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3理解 真空题:读句子,想想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飞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表4 开始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投影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方法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 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投影翠鸟外形图 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学生看图、说图 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投影文字 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 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 完成形成生习题2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文本简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
本文插图精美,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世界,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然而不可一世的恐龙却无影无踪,更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
课文共5段,生字较多,11个要求会认,5个要求会写,4个既要会认又要会写。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的9个字,积累课后词语,并有积累和运用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深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学习思路】
整合文本学习,拓展学习,实现学生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发展。
1、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2、自主读书,感受语言。
3、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4、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学习历程】
一、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把学生的视觉带入远古中生时代,拓展至恐龙生活的家族背景。一知恐龙的外部特征;二知恐龙的家族成员。)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讨论什么是“恐龙”?
2、利用媒体课件了解恐龙的特征。
3、观察恐龙家族成员,自选说句
①有的……有的……有的……②有……的;有……的;有……的
教师旁白:在距今6500万年前,庞大的恐龙家族突然灭绝。一个称霸地球上亿年的物种退出了生命舞台,成为难解的千古之谜。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了种种假设,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二、自主读书,班内交流(词中识字,句中用词),感受语言,启迪想象
1、小组自主合作,认字卡、读书
2、学习展示:
①我会读(教读17个生字),
恐、类、庞、段、避、耐、埃、萎、亡、哺、乳、偷、孵、迷、或、者、籍
②我会说(班内交流)
用“传染”变式说话;
会说出“严寒“的反义词、近义词
3、感受语言(读句说句),启迪想象
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而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但最终都躲不过灭绝的厄运。
三、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过渡语: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今日为何无影无踪?我们和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发现吧。
1、默读课文,谁最先知道课文重点介绍了几种说法
2、小组商议,选择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研究,边读边议,读懂这种说法的理由。
3、开“发布会”(小组选择科学博士向我们介绍)
①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天气骤冷说
②另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小行星撞击说
③关于其他种种说法,推选一名助手朗读给大家听(展示内容)(见附)
4、看课文第四段的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扩大篇章,了解网上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加强积累,丰富认知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强化所认汉字)
(一)、展示网上介绍关于恐龙灭绝的新说法,学生默读思考
1.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漂移的地理现象给恐龙性别造成紊乱,破坏了繁殖平衡。
2. 距今7000万年前地球表面相当活跃,大陆不停地在移动,生物会随着漂移的陆地从热带进入寒带,或从寒带进入热带。
3. 恐龙的繁殖机制与它的远亲乌龟有相似之处,乌龟的繁殖与外界温度有密切关系,外界温度超过28.5℃时,孵化出来的小乌龟大部分就是雌性,如低于这个温度则大部分是雄性小乌龟。
4. 大陆漂移使得恐龙不能按正常的性别比例繁殖,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孵出来的小恐龙或大部分都是雄性或大部分都是雌性,这种结果必然使恐龙的繁殖无法继续进行。
此外还有诸如超新星辐射说、哺乳动物竞争说、沙漠灾难说、火山爆发说、瘟疫流行说等等假说。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恐龙的.灭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师生共议结论: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至今恐龙的灭绝还是个“谜”。(练写“谜”这个生字)
(三)、启发思维,创境说话。“我想说”展示台活动。
①我想对大自然说:
②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
③我想对自己说:
(四)、师生交流:恐龙的灭绝对我们的启示。在我们的地球家园,每天都有上百个物种灭绝。这些惨痛的事实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和谐,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点评】:
童老师的《恐龙的灭绝》一课的学案设计以生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情感的培植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很好地整合了三维目标。通过自主读书——召开科学发布会等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感悟文本,整合读说,培养语感;通过透视“了望台”——发现“新大陆”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探究科学的实践氛围。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共同生成学习智慧的过程。(张巧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精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