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6 12:39: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9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初中语文课文《小闹钟》语文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篇童话故事——《小闹钟》。童话故事是孩子乐于阅读的体裁,文中的主人公小闹钟富有爱心,热心助人,是时间的化身,同学们要树立时间意识,懂得怎样珍惜时间。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训练他们的理解、表达、想象、合作等能力,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节约时间,合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的:

  一、加强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多重对话关系,但是,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只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不是好的语文课。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如默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去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是“学习用”,而不是“用”或“能用”)的要求。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克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弊病,引导学生推敲和体会重读,使学生将童话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小闹钟悦耳的铃声,欣赏小闹钟美丽的图片,感觉猫头鹰、小兔子、小熊三种不同动物可爱的形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知识,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从而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张扬学生个性,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阅读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就更不可能对童话中的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有鉴于此,在故事快要结束时,我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和想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得到有机结合,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节约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一思想教育的目的。

  但是,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分配不尽合理, 对所教教材的内涵还挖掘不够;面对一穷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应富有感染力,这点我觉的做得还不够;再者,就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如何进行活泼有序的组织教学,我会在这一方面继续改进的。

  总之,通过这次教研会,感觉收获很大。在此,感谢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二、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4.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三、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四、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课后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③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

  ④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⑴联系上下文,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障碍。

  ⑵围绕“自学提示”展开讨论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⑶以辩论会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⑵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目标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思考: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⑵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

  方法?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六、当堂训练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七、小结: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八、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学习欣赏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用词语造句,体会字义

  查阅资料:字典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课时数: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让学生独力完成,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1.自己试着做一做。

  2.全班交流。

  3.脱离本单元的限制,看看还能组成哪些字?

  二.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自己做,可以两个人商量。

  2.全班订正。

  三.照样子组词语,然后选择一个造句。

  1.自己做,小组内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眼想像。

  3.说说自己的感受。

  4.摩仿例句,造一个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查字典、默读等形式读短文,根据问题会思考寻找答案,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默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阅读短文,

  2、按后面的要求做。

  3、阅读短文,用字典自己解决生字,快速读懂短文内容。

  4、为什么小蚂蚁的举动被称为壮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想想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质疑。

  7、阅读短文感受写法。

  口语交际:介绍一个你知道的动物的趣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可提问、解释、补充、评议。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的写我所想,叙我真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1、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闭上眼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思,随意发挥,自拟题目。

  注:当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不必给学生提示,这样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避免限制学生思维,写出千一律。可多放几首音乐,供学生自由选择。

  2、内容具体、清楚。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集体点评

  4、自己修改

  5、佳作欣赏(学生找出优点)

语文教案 篇6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 ”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 (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本课你所认识的新字是: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1)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

  (2)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三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4、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理由或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5、背诵积累。你积累的好词语和句子是:

  6、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

  你搜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

  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

  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

  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2、检查读课文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读的段落。)

  3、与同桌交流自己弄懂的词句。

  4、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反复读课文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2、弄明白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教学难点:

  弄明白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准备:

  白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看图片或录像片段,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喜爱音乐的白鲸

  “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白鲸和音乐的小故事。

  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划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交流预习成果。

  1、“你学会了哪些生词?”掌握字音,指名带读。

  召唤脊背附近成群结队

  2、记忆字形。

  寒:上下结构。中间共三个横,不要少写。

  迹: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小组学习:分段朗读课文。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鲸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记述了一次白鲸遇险又脱险的经历。

  3、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自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2、理解“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个奇迹”这个问题。

  3、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教具准备:

  收集其他动物与音乐的资料,乐曲《蓝色多瑙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自由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白鲸是如何得救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播放《蓝色多瑙河》。

  “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小组讨论。

  (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话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锺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

  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