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7 10:13:2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儿童

  认识动物简单的花纹特征。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动物图片

  向幼儿介绍图片上小动物的名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知道有的`动物身上有花纹,有的却没有。

  2、请幼儿观察图片老虎、豹、斑马的身上的花纹。

  引导幼儿观看花纹特征,说一说动物花纹的不同,如条纹和斑点。

  3、根据花纹猜测动物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纹,并猜测是哪个动物,并翻开遮盖部分确认。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光发射现象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提高反应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利用镜子的反射现象,进行追逐游戏。

  活动准备

  1.课件-活动卡:家养动物的`影子

  2.每人一面小镜子,上面各画上简单图案。

  趣味练习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追逐光的影子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有影子?

  二、展开

  (一)室内游戏

  1.每人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自由地玩。

  教师启发幼儿尝试将镜子反射到墙上,并互相介绍镜子上是什么图案。

  2.教师观察,及时把新的发现介绍给其他幼儿,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游戏《大家都来玩》。

  教师选择一处墙或一个大型玩具,请小朋友“让镜子上的小动物到滑梯上来玩“,幼儿尝试用镜子将图案反射到滑梯上。

  (上课时根据阳光的照射情况选择地点)。

  4.讨论与交流:怎样才能使图案反射到你想照的地方。

  (引导幼儿反复尝试,在操作中体验和感受)

  (二)室外游戏

  1.游戏《追逐我》。

  鼓励幼儿自由结合,做追逐光斑的游戏。

  启发幼儿,如一名幼儿跑,另一名幼儿利用镜子反射的光紧紧跟随在他身后。

  两人协商互换角色互换角色,提醒幼儿在追逐跑时,注意不要碰撞。 2.指导幼儿观摩有创意的玩法。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扞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学生:法国《人权宣言》

  教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学生: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等

  教师过渡: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一目内容—思想启蒙的火种。

  讲授新课: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8页导读框中的内容,思考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

  学生: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已经衰败,不畏权贵的伏尔泰挺身而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同情蒙冤受屈的平民百姓。

  教师: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归纳:

  教师: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的作用怎么样?

  学生: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教师: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课文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严重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师:我们的课题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那么科学和思想有何联系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技发明创造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一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走极端。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习惯。然后以浅显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布袋几个

  活动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

  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1、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那木瓜宝宝的肚子有什么?好,顾老师把它切开来看一看,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小宝宝。

  请孩子们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许多的籽宝宝,给幼儿闻一闻木瓜的香味。

  想不想吃?

  二、籽儿吐吐——说说自己的想法。

  1.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

  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重点提问:猜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

  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4、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三、说说尝尝——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复习已学过的颜色:红、黄、绿,尝试认识紫、金黄色。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各一小袋,装于大口袋。

  2、红、黄、绿、紫、金黄色宝宝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欢迎圣诞老公公

  1、教师:小朋友看谁来啦?

  2、与圣诞老公公互相问好

  二、复习红、黄、绿,学习紫、金黄色

  1、圣诞老公公派发礼物

  引导幼儿复习已学习的`颜色;红、黄、绿。

  2、圣诞老公公再次送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紫色、金黄色。

  三、游戏:颜色宝宝找朋友

  1、介绍游戏玩法:

  (1)带上头饰。

  (2)找找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朋友

  (3)一起说:我们是ⅩⅩ色宝宝,我们是好朋友。

  2、幼儿游戏,师重点指导紫色、金黄色宝宝的对话。

  四、结束

  1、送颜色宝宝回家。

  2、与圣诞老公公道别。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叙述25亿年前至今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图片,了解地球初始的模样以及在25亿年前至今地球发生的变化。通过米勒模拟实验,认识生命诞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设和其他假设,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以辨证唯物的眼光看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同学也初步形成了科学宇宙观。但是现阶段同学们还是存在着“地球的初始是怎么样的?”、“恐龙为何会从地球上消失”和“生命是怎么样诞生的?”等问题。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十分活跃,有利于开展《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这一课程。

  重点难点

  1、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程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太阳以及太阳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来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星云不停地旋转,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缩,成为原始太阳。星云周围的气体尘埃物质逐渐聚集成为太阳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

  活动2【讲授】一、地球的演化

  【讨论】我们知道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模样”吗?

  【引导】 我们可以想象,组成地球的星云物质在收缩聚集中也跟太阳一样,产生着高温,由于地球起初内核还没有完全成形,所以到处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处于一个熔融状态。

  【总结】起初地球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提问】既然地球起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那我们现在的陆地又是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比较下p12页最下面的两幅图片。并且思考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46亿——26亿年前,岩浆慢慢的收缩冷却凝固,固态地壳逐渐的形成;此间,高温岩浆不断的喷发释放出来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随着地球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原始海洋,从此地球进入了海洋时代。

  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温度下降使岩浆凝固——形成固态地壳;

  岩浆喷发释放的气体——形成原始大气;

  温度下降使水气凝结——形成原始海洋。(38亿)

  【讲述】从地壳形成到现在大陆的形成,地球有经历了那些呢,让我们回到25亿年,看看那时候的地球是怎么样的。25~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气气,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多。6亿~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2.5~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0.7亿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归纳、总结】

  时期/距今 地壳 植物 动物 25亿年~6亿年元古代 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 藻类植物 6亿年~2.5亿年古生代 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 裸蕨类植物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2.5亿年~0.7亿年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类 距今0.7亿年新生代 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被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动物

  【讨论】根据表哥你能推测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么?【阅读】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活动3【讲授】二、生命的诞生

  【讲述】小时候,常有同学问我“人从何而来?”,我会说是猩猩演变而来的,“那么猩猩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就吱吱唔唔答不上来了。

  那究竟原始的生命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原始生命在距今38亿年前在海洋中诞生。那时候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呢?【讲述】科学家米勒模拟了38亿年前地球的状态,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实验的。

  实验条件:

  1.原始大气:CH4、NH3、H2O、H2、H2S、HCN、CO、CO2 (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模拟原始大气)

  2.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主要是闪电、电极产生的电火花,模拟自然界的闪电现象)

  3.场所:原始海洋(沸水和冷凝后的水,模拟原始海洋)

  实验过程:模拟原始大气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再把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电极产生火花放电七天,最后在冷凝管冷却后的产物沉淀在最低处。

  米勒发现了沉淀物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尿素等有机物。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阅读】其他学说

  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扩展】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

《科学教案优秀(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儿童

  认识动物简单的花纹特征。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动物图片

  向幼儿介绍图片上小动物的名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知道有的`动物身上有花纹,有的却没有。

  2、请幼儿观察图片老虎、豹、斑马的身上的花纹。

  引导幼儿观看花纹特征,说一说动物花纹的不同,如条纹和斑点。

  3、根据花纹猜测动物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纹,并猜测是哪个动物,并翻开遮盖部分确认。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光发射现象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提高反应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利用镜子的反射现象,进行追逐游戏。

  活动准备

  1.课件-活动卡:家养动物的`影子

  2.每人一面小镜子,上面各画上简单图案。

  趣味练习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追逐光的影子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有影子?

  二、展开

  (一)室内游戏

  1.每人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自由地玩。

  教师启发幼儿尝试将镜子反射到墙上,并互相介绍镜子上是什么图案。

  2.教师观察,及时把新的发现介绍给其他幼儿,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游戏《大家都来玩》。

  教师选择一处墙或一个大型玩具,请小朋友“让镜子上的小动物到滑梯上来玩“,幼儿尝试用镜子将图案反射到滑梯上。

  (上课时根据阳光的照射情况选择地点)。

  4.讨论与交流:怎样才能使图案反射到你想照的地方。

  (引导幼儿反复尝试,在操作中体验和感受)

  (二)室外游戏

  1.游戏《追逐我》。

  鼓励幼儿自由结合,做追逐光斑的游戏。

  启发幼儿,如一名幼儿跑,另一名幼儿利用镜子反射的光紧紧跟随在他身后。

  两人协商互换角色互换角色,提醒幼儿在追逐跑时,注意不要碰撞。 2.指导幼儿观摩有创意的玩法。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扞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学生:法国《人权宣言》

  教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学生: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等

  教师过渡: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一目内容—思想启蒙的火种。

  讲授新课: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8页导读框中的内容,思考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

  学生: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已经衰败,不畏权贵的伏尔泰挺身而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同情蒙冤受屈的平民百姓。

  教师: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归纳:

  教师: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的作用怎么样?

  学生: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教师: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课文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严重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师:我们的课题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那么科学和思想有何联系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技发明创造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一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走极端。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习惯。然后以浅显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布袋几个

  活动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

  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1、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那木瓜宝宝的肚子有什么?好,顾老师把它切开来看一看,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小宝宝。

  请孩子们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许多的籽宝宝,给幼儿闻一闻木瓜的香味。

  想不想吃?

  二、籽儿吐吐——说说自己的想法。

  1.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

  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重点提问:猜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

  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4、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三、说说尝尝——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复习已学过的颜色:红、黄、绿,尝试认识紫、金黄色。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各一小袋,装于大口袋。

  2、红、黄、绿、紫、金黄色宝宝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欢迎圣诞老公公

  1、教师:小朋友看谁来啦?

  2、与圣诞老公公互相问好

  二、复习红、黄、绿,学习紫、金黄色

  1、圣诞老公公派发礼物

  引导幼儿复习已学习的`颜色;红、黄、绿。

  2、圣诞老公公再次送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紫色、金黄色。

  三、游戏:颜色宝宝找朋友

  1、介绍游戏玩法:

  (1)带上头饰。

  (2)找找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朋友

  (3)一起说:我们是ⅩⅩ色宝宝,我们是好朋友。

  2、幼儿游戏,师重点指导紫色、金黄色宝宝的对话。

  四、结束

  1、送颜色宝宝回家。

  2、与圣诞老公公道别。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叙述25亿年前至今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图片,了解地球初始的模样以及在25亿年前至今地球发生的变化。通过米勒模拟实验,认识生命诞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设和其他假设,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以辨证唯物的眼光看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同学也初步形成了科学宇宙观。但是现阶段同学们还是存在着“地球的初始是怎么样的?”、“恐龙为何会从地球上消失”和“生命是怎么样诞生的?”等问题。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十分活跃,有利于开展《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这一课程。

  重点难点

  1、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程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太阳以及太阳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来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星云不停地旋转,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缩,成为原始太阳。星云周围的气体尘埃物质逐渐聚集成为太阳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

  活动2【讲授】一、地球的演化

  【讨论】我们知道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模样”吗?

  【引导】 我们可以想象,组成地球的星云物质在收缩聚集中也跟太阳一样,产生着高温,由于地球起初内核还没有完全成形,所以到处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处于一个熔融状态。

  【总结】起初地球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提问】既然地球起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那我们现在的陆地又是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比较下p12页最下面的两幅图片。并且思考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46亿——26亿年前,岩浆慢慢的收缩冷却凝固,固态地壳逐渐的形成;此间,高温岩浆不断的喷发释放出来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随着地球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原始海洋,从此地球进入了海洋时代。

  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温度下降使岩浆凝固——形成固态地壳;

  岩浆喷发释放的气体——形成原始大气;

  温度下降使水气凝结——形成原始海洋。(38亿)

  【讲述】从地壳形成到现在大陆的形成,地球有经历了那些呢,让我们回到25亿年,看看那时候的地球是怎么样的。25~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气气,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多。6亿~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2.5~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0.7亿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归纳、总结】

  时期/距今 地壳 植物 动物 25亿年~6亿年元古代 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 藻类植物 6亿年~2.5亿年古生代 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 裸蕨类植物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2.5亿年~0.7亿年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类 距今0.7亿年新生代 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被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动物

  【讨论】根据表哥你能推测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么?【阅读】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活动3【讲授】二、生命的诞生

  【讲述】小时候,常有同学问我“人从何而来?”,我会说是猩猩演变而来的,“那么猩猩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就吱吱唔唔答不上来了。

  那究竟原始的生命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原始生命在距今38亿年前在海洋中诞生。那时候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呢?【讲述】科学家米勒模拟了38亿年前地球的状态,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实验的。

  实验条件:

  1.原始大气:CH4、NH3、H2O、H2、H2S、HCN、CO、CO2 (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模拟原始大气)

  2.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主要是闪电、电极产生的电火花,模拟自然界的闪电现象)

  3.场所:原始海洋(沸水和冷凝后的水,模拟原始海洋)

  实验过程:模拟原始大气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再把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电极产生火花放电七天,最后在冷凝管冷却后的产物沉淀在最低处。

  米勒发现了沉淀物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尿素等有机物。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阅读】其他学说

  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扩展】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