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1、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 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 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 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 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 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声中,让幼儿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感受瓶宝宝的歌声。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走迷宫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和空间智能,帮助幼儿学会整体观察、全方位思考,培养幼儿逆向思维能力及沉着冷静、敢于挑战的品质等。
我班幼儿对走迷宫有一定经验,但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幼儿能迅速判断并选择通畅的路径走出迷宫;有的幼儿很容易迷失方向,多次"碰壁"后才能走出迷宫;有的幼儿急于求成,缺乏一定的耐心,等等。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将科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感知迷宫,了解迷宫所含的基本秘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情境中,提升经验,形成策略,巩固走迷宫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感知迷宫,了解迷宫所含的基本秘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验迷宫游戏的乐趣。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自制迷宫图3副。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的游戏吗?
2、迷宫图上会有哪些标志呢?
二、分析迷宫图:
(一)出示迷宫图一,初步感知迷宫。
1、从这张迷宫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代表什么?
2、谁愿意上来走一走?
(二)出示迷宫图二,剖析迷宫图的秘密。
1、从这张迷宫图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么?
2、这两张迷宫图藏着一个共同的秘密,都有什么?
3、谁愿意大胆尝试帮小猪来搭桥?
(三)出示自制迷宫半成品图,学习摆迷宫阵。
1、走迷宫看来难不到你们,那你们玩过摆迷宫阵的游戏吗?
2、今天我们来一起布迷宫阵,怎么摆放才能使迷宫阵觉得有难度、更好玩?
3、师生共同摆迷宫阵:第一步:放石头第二步:鳄鱼第三步……三、幼儿操作1、幼儿第一次布迷宫阵,教师巡回指导,并用相机拍下幼儿摆的迷宫阵。
2、教师有针对性的多媒体展用示幼儿摆的迷宫阵,请幼儿说一说这幅迷宫图摆的好吗?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3、幼儿再次布迷宫阵,请旁边的小朋友来走迷宫阵。
四、展示幼儿设计的迷宫图教师对幼儿设计的迷宫阵进行设当点评。
五、延伸活动:
出示图四:这张迷宫图和之前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让你来走一走,你会吗?回去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布迷宫阵,走迷宫图,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教学反思
迷宫以其弯弯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战的情景性任务吸引着幼儿,能满足幼儿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将数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智能。以下几点是该活动设计的亮点: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幼儿带入“迷宫王国”闯关的游戏情境,自然地引导幼儿认识迷宫的进口和出口,学习走线条迷宫、数字迷宫,并进行自我检查。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幼儿走迷宫的欲望更强,学习也更加投入。
2、通过分组操作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分组操作中,幼儿自主选择,逐一尝试,走完一个迷宫就夹上操作单,直至闯过五关。如此形式,恰似游园活动,幼儿既能更为自由地活动,又能充分操作,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胸夹上的操作单可清晰地反映出每个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便于教师检查和幼儿互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扣数概念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儿歌提升幼儿走迷宫的经验。教师以一首自己创编的儿歌《走迷宫》,生动简洁地概括了走迷宫的要领。儿歌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幼儿乐于接受。
4、借助反向检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向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幼儿如能从小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每组提供普通白纸、卫生纸和挂历纸纸若干、用三种不同特性的纸折好的小船若干、活动记录每组一张、喷壶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通过摸、捏、折等方式感知三种不同的纸。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纸,请小朋友说出什么纸?普通的白纸、卫生纸、挂历纸。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一些东西,请小朋友来看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三种纸,老师想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这三张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小朋友通过触摸:如摸一摸、捏一捏、折一折,比较,说一说对纸的.感受。
2、猜测三种纸船的沉浮速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⑴师:这是用这三种纸折成了小船,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我们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这三种不同的纸折成的纸船遇到水会发生什么事情?
⑵请每组的男孩子将三种纸船同时放进水里,找出哪种纸做的船下沉最快,哪一种纸船下沉最慢?
⑶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幼儿比较说出:
卫生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快,白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较快,挂历纸做的小船下沉速度最慢。
⑷ 教师把实验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3、寻找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⑴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⑵请每组的女孩子操作“吸水性实验”:幼儿分别将水撒到三张纸上,观察纸的吸水速度,并与纸船实验结果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下沉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的快,谁就下沉的快。
4、延伸活动:我们平时也会用很多不同的纸,那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那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
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
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
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我们是海岛上的孩子,海和船只对于我们说已再熟悉不过。但是真正让我们说出船上有些什么,它有哪些作用,也是很困难的。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船上,渔民伯伯把鱼捕来放在哪里?”孩子们都不知道。说:“我没有上过渔船。”据了解很多孩子除了要乘坐的客船外,很少带着孩子去别的船上看一看,所以,我设计这一科学活动,意让孩子对船只的内部结构有较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对船只、对周边事物深入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一)了解船的结构,能说出船上主要部件的名称。
(二)知道目前船的主要作用是海上交通工具
三、活动准备
各种船的`图片、模型 船的大图片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船的基本结构
重点提问
“这是什么?”“船上有什么?”
“有这个,”老师根据幼儿描述告知其名称。
(二)帮助幼儿理解他们的作用。
幼儿讨论锚 甲板 驾驶室 船舱 螺旋桨等是派什么用场的?
总结
(三)讨论船的作用
重点提问
“如果没有船会怎么样?“
“船会带来什么好处?”—总结
(四)出示各种各样的船,展示
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通过本次活动的进行,孩子们对船只的结构和里面的装备产生了很浓的兴趣。纷纷向老师询问自己在船上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引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同时,这次的活动内容科学性十分的强,孩子虽然喜欢,但是,简单的看图片和模型讲述,有的还是理解不了。所以,建议教师再设计一有关于水流位置与船行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探索活动加深理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经典]科学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