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7 10:15: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2.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做,进一步巩固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的能力。

  活动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1套(幼儿活动资源包),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类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图片,请幼儿分别找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椭圆形,并鼓励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拼图形。

  (1)幼儿自由用各种图形拼摆成不同图案,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空间摆放位置的影响,说出图形名称和数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同类图形之间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成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小结:

  虽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此类推)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出来。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模仿金鱼游泳或者吃食的样子。

  3、引导幼儿愿意照料金鱼,体验饲养金鱼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装有金鱼的浴缸一个

  2、金鱼鱼食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将装有金鱼的透明玻璃缸以及鱼食投放至科学区。

  2、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进入活动区,请幼儿自由观察并畅所欲言。教师可在一旁做必要的引导。

  (1)请你们仔细看看鱼缸中的金鱼都有哪些颜色?

  (2)看看金鱼的头上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3)金鱼身上一片一片的东西叫什么?

  (4)金鱼的身体后面是什么呢?看看金鱼的尾巴像什么?

  (5)你们猜猜金鱼它是靠什么来游动的?

  (下一页:活动延伸和活动总结)

  (6)说说金鱼喜欢住在哪里?

  3、教师组织幼儿为夏金玉投掷食物,注意观察、模仿小金鱼吃食物的样子。

  (1)老师请小朋友们来模仿一下小金鱼吃食物时是什么样子的?(嘴巴一张一合)

  (2)小朋友们,小金鱼吃饭就像我们小朋友吃饭一样,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吃饱了之后老师和妈妈就不给小朋友吃了,所以小金鱼也不能频繁的给它东西吃,不然是会肚子疼得哦!

  4、请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与周围同伴自由讨论小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可在一旁倾听指导。

  四、活动延伸

  请班级幼儿轮流来做“小金鱼饲养员”,每天到自然角为金鱼投食,体验其中的快乐,获取成就感。

  五、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大,主要还是通过观察小金鱼的样子感受金鱼的可爱,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很多幼儿在观察时都能愉快回答老师提出的疑问,知道金鱼头上有两只圆圆的眼睛和一张嘴巴,金鱼和其他的鱼类都是一样靠鱼腮来呼吸的`,金鱼的身体上有鱼鳞,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通过在区角的观察中会发现,金鱼还有一条又大又长的尾巴,帮助它在游动时控制前进的方向。除了尾巴还要靠鱼鳍才能快乐生活,当然还要幼儿明白,金鱼喜欢生活在清水中,所以在家养的金鱼一定要常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金鱼才会更加的开心哦!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感知色彩的丰富,尝试将颜色标记与周围的颜色相匹配。

  (二)愿意与同伴愉快地交流生活中对色彩的发现。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有兴趣寻找身边的颜色,感知色彩的丰富性。

  (二)难点:能将颜色标记与周围的颜色进行匹配。

  三、活动准备

  (一)色彩精灵杖偶“色彩精灵妈妈”一个。

  (二)将多种颜色不干胶剪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片若干。

  (三)照相机一架。

  (四)记录表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色彩妈妈来啦。

  1、欣赏色彩精灵杖偶(上面有各色的贴纸)的对话互动,感知生活中有多种色彩。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色彩精灵妈妈,你们知道我有哪些色彩精灵宝贝?(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蓝色……)

  2、发现色彩小精灵(圆片加笑脸),进行互动打招呼。

  3、交流互动,选择色彩朋友。

  你喜欢和哪个色彩精灵宝宝做朋友?说说为什么。

  4、到教师处拿取色彩精灵图片。

  比如,幼儿说“我喜欢红色精灵”,并到教师处拿取红色精灵图片。

  5自由和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色彩精灵。、

  (设计说明:通过拟人化情境、“捉迷藏”等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并主动发现、感知身边更多的'颜色。)

  (二)贴贴色彩小精灵。

  1、互动游戏“色彩精灵躲在哪里”: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寻找和发现周围生活中的色彩,感知1颜色的匹配对应。

  色彩精灵宝宝要和你们玩捉迷藏了。如果你是红色精灵的朋友,就请你再找出一个红色精灵宝宝贴在身上。

  2、睁开眼睛,找出相同的色彩精灵,并相互检验找得对不对。

  先请你们闭上眼睛。(事先已在明显物品上贴上了对应的颜色贴纸。)它们已经藏好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都找对了。

  3、同伴互动游戏,感知不同颜色的对比。

  现在该你们藏颜色精灵了。想一想,把你的色彩精灵宝宝藏在哪里好呢?

  先请男孩子将颜色贴纸藏起来。女孩子找出两个不同的精灵贴在身上。

  4、再交换游戏一次。

  (设计意图:除了游戏,也需要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感知颜色。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自主地探索与发现,他们将获得更多的关于颜色的体验。)

  (三)找找色彩小精灵。

  1、准备更多颜色的贴纸,请幼儿到户外去找一找“色彩精灵在哪里”。

  在幼儿园里,还有更多的色彩精灵在等着你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找一找吧!

  2、尝试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发现。如:“我找到的色彩精灵是红色,它躲在大型玩具滑梯上。”

  你找到的色彩精灵是哪一种颜色?请你用好听的一句话来说说。

  3、在找到的物品上面贴上相日应的颜色贴纸,将发现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活动同时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能力强的幼儿可能认识更多颜色,因此教师需准备更多颜色的贴纸,以满足不同幼儿的能力需求。)

  五、活动延伸

  (一)请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的物品,并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里,丰富“色彩大收集”区域。

  (二)将幼儿在户外发现的颜色和做的记录表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生活中的丰富色彩。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大胆尝试和探索,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

  2.愿意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鸡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鸡蛋(教师操作用,事先装饰成蛋宝宝)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盘、小瓶、瓶盖、小碗、小塑料盒、积木、彩泥、沙包、米、报纸、卡纸条、手帕、小毛巾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说说蛋宝宝长得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讲述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

  三、借助辅助材料继续探索

  1.幼儿大胆尝试,借助各种辅助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

  2.幼儿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悦,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科学活动教学,根据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生活,据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活动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

科学教案 篇6

  幼儿园科学活动:好玩的弹性物品

  一、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人们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三、活动准备

  细铁丝、画纸、圆柱体、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会跳的小狗”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

  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开心了,你们看,它们跳得多开心呀!我们欢迎欢迎两只小狗,不过两只小狗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听听是什么问题吗?

  (汪汪,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跳起来的吗?)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好吗?(你们听好了)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身体下有弹簧,潘老师用力把我压下去,下面的弹簧变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师一松手呀,我们就跳起来,弹簧呢也就恢复原样了。”

  教师小结:听明白小狗的话了吗?噢,原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开力时,又恢复原状,这就叫物体的弹性。

  2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两只会跳的小狗还给我们带来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这些好玩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拉拉皮筋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 、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

  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

  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集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通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

  设计意图:

  在地球上,所有东西往上一抛都会落下来,这是小班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幼儿熟知的经验有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推动幼儿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探索的方法。

  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丝巾、绳子、手帕、废弃的饮料瓶、三毛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

  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这可有点不简单了。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

  (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考考你”,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

  ●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

  ●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他们记录下来。

  ●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同伴记录,提醒他们用符号进行记录。

  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教师这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幼儿记录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师:请记住我们的挑战题目是――(幼儿补充:没那么简单考考你。)

  师:(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哦!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

  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纸一同落下,进行比较观察,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一些。

  (在进行了两个环节的尝试、观察、比较和对下落相关因素的思考之后,这个环节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即如何让两张相同的纸下落速度不一样。)

  四、结束

  师:在“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中,你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努力思考和尝试,取得了胜利,为自己鼓掌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杯子、勺子幼儿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我爱你中国》。

  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栒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3.引导幼儿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几副中药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指导幼儿看懂药方并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请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小结:中草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

  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播放视频《走进大药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能团队合作,积极参与交流、竞赛。

  【活动准备】

  1、PPT《两支军队》的画面。

  2、PPT关于迷彩服产生的介绍;各种有保护色动物的图片。

  3、隐藏在背景里的动物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价值分析: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保护色的兴趣)

  师:究竟谁能取胜?为什么?

  小结:穿迷彩服的士兵隐蔽在丛林里,不容易被发现,服装的颜色掩护了他们。

  二、交流讨论。

  (价值分析: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及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1、集体讨论:

  师:迷彩服是向什么动物学习的?为什么会向它学呢?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它生活的环境很相近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人们就是学习了动物的这种特殊本领。

  2、小组闯关:

  第一关:必答题

  分两组轮流选题介绍各种动物保护色的知识。

  第二关:抢答题

  两组队长负责举牌,抢到题的队长和组员均可答题。

  第三关:眼力大比拼

  每组两张大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团队合作,比哪队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多。

  3、宣布闯关结果。

  三、迁移经验。

  (价值分析:——产生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师: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从动物的保护色中还学到了什么?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师:除了保护色的本领外,人类还学习了动物的哪些奇特本领呢?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主动探究的愿望,并从中体验快乐。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气球里的空气往外排出时会产生反作用力,探索吸管的不同与气球速度的关系。

  3、 学习做气球船,提高幼儿用透明胶固定气球和吸管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河,吹好的气球一个,气球若干,剪刀,透明胶和吸管,毛巾。

  活动过程:

  1、 小实验“气球船”。

  ——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气球)

  ——这些气球有什么不一样吗?

  ——今天老师想用这些气球小实验,看看他们在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 讨论幼儿观察的现象,教师总结。

  ——小朋友刚刚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些气球在水里,像小船一样能行驶,真好玩!老师给这些能行驶的气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气球船好吗?

  3、幼儿尝试做气球船,教师给与引导和支持。

  ——李老师做得气球船好不好玩你们想不想做个气球船在水里玩一玩呢?通过刚刚小朋友们的观察谁能告诉气球船是怎样做的?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气球船的制作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气球、吸管、透明胶、剪刀和毛巾。现在请小朋友上桌做一个漂亮的气球船放到小河里试一试。

  ——教师个别指导幼儿用胶带和放到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速度不同。

  ——刚才老师做的气球船时小朋友发现了气球船有吸管排气才能在水上行驶,现在小朋友仔细观察水池中你做的气球船和别人的.气球船有什么不同。(气球船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呢?)

  ——小朋友说的真好,吸管粗的跑得快,细的跑得慢。

  ——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说为什么气球插上吸管排气时就能在水中行驶呢?

  ——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 放录像,师幼共同寻找“气球船”的原理。

  ——刚才我们看了录像了,谁告诉我你看到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是靠向后排出气体才向前运动的。

  ——小朋友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气球船为什么能在水里行驶呢?

  ——老师告诉你们,这两种现象是一个道理叫“动量守恒”。

  5、小结:师幼共同尝试做气球火箭。

  ——嫦娥一号运载火箭起飞了,他的起飞和小朋友做得气球船是一个原理,那小朋友现在想不想让你的气球船也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呢?我们试一试好不好?

  ——请小朋友到水里拿出你刚才做的气球船给他吹满气,捏住先不发射这次我们来个飞行比赛大家一起发射。

  ——幼儿吹气球

  ——预备齐——发射。

科学教案 篇10

  有益的学习经验: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准备: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活动与指导:

  1、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粗细的概念。

  2、把3根木棒两两经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从而使幼儿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经典]科学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