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回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童年絮味》题解
本文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童年絮味》导读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历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2、重点难点解读。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她今后有何影响?
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3、综合研讨,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现象。
(1)为了贪吃灶糖就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的老头儿(《拣麦穗》),小小年纪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还是挺可爱?或是二者兼有?为什么?
明确:这两位小女孩当然是挺可爱的。首先,为了贪吃灶糖就决计嫁给卖糖老汉,这在实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无价值的。但是小女孩对此完全无知。正是这个无知衬托出了心灵的纯洁。这样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灵是可爱可贵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个“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妈们看到后差点背过气去,说明在实用性上无可取之处,甚至适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是真诚的,纯洁的,也是幼稚的,她以为自己美极了,她并不知道这个后果。这样,相反的实用效果却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爱美心灵和幼稚可爱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词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贬词,而在这特定表现儿童心灵的情境里,正是这“不知羞”才显出她们心灵的纯洁和心地的坦然。她们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人笑话,这是多么的纯洁无邪!再次,为吃灶糖而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老汉,从理性讲,绝对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从效果讲也是可笑的。所以,两篇作品中周围的人们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读者看后想来也是开怀大笑。但这笑声是善意的、宽容的、充分理解对象的,因为这里更多是令人可爱的纯洁、幼稚、天真无邪。如果由此认为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爱”兼而有之,那也应属于幽默谐趣的表现效果问题,也就是说,幽默常常把优点和缺点集于一身。换言之,这不是令人讨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爱的“不知羞”。
(2)“我”的乐园——百草园,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却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类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请具体指出。交代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原本的“简陋”,不会煞风景吗?为什么?
明确:《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台”、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为玩乐对象、场所都属于类似的描述。描述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的“简陋”,并不会使文章逊色,相反,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审美的重点感——
其一,荒芜的园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这些都是真实的。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大约都成不了他们的乐园和爱物。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成年后,就买过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经》,而原先长妈妈送的那本早不知丢到那里去了。但在生活经验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鲜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当现实的儿童的心灵世界里,这些荒园陋物却可能成为他们心灵上有着无限趣味的乐园,成为满足他们童心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成为他们童年游戏的大好场所。物不择好坏,事不计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为他们心灵上的乐园,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实的特点,这是几乎所有人的童年时代都有过的“过家家”体验。所以,无论是原始素材的实录还是文学创作的编造,描述这些童年心爱之物、欢乐之所的“简陋”,恰恰更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其二,心灵上的乐园却是简陋之物。这一反差,突显了审美的重点不在实用而在情感、情趣。“我”怀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在乎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读书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过“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我”动情地忆起这部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不在于书本质量如此粗劣,而在于这里寄寓了一个人道关怀的动人故事。“我”的童年引“我”无限眷恋,不是“我”拥有过奢侈的玩具、豪华的游乐场,而是破桌破椅都记录着“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导读
1、默读《生命》,体会文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明确: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尊贵的生命,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着自由的活力,要为他们(它们)自由地、充满活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3、讨论:借用《生命》中“老师”所领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赏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义?
《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师”一样,以对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围的生活,以升华了的理性认识去照看具体的感性生活。《童年絮昧》就像“老师”在足球场上看到的孩子们“找乐子”情景的翻版。《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更具体一点,就是“老师”最后说的“生命的实质”,也是“老师”在本段文字开头说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现着这充满自由活力的鲜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们也是在到处“找乐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钻防空洞、捧着大词典大声唱读、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与同学打架、自编自演戏剧、泡海水、过春节、秋游野餐运动会……,所有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着的生命的趣味。
4、写作特色:
(1)语调诙谐,充满童趣。
(2)以比鲜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词句品味积累”。
2、完成《伴你学》中相关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词语
2、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3、结合语境、理解感悟
重点:
1、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2、探究性、多角度阅读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总难免有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哪?或许你会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抱怨上天,其实,这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二、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的表达出语气
2、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疏通字词,把握要点,特别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把握好阅读的速度
a、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的一个闷热的天气)
c、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5个、内德和杰利)
d、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高20米,约7米)
e、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f、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g、“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h、“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i、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三、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参考:
1、无论怎样的危险和苦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苦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4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四、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得到的一种经验,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生整理。
我的祈祷
印度(泰戈尔)
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但祈祷能无畏地面对它们,
让我不乞求我的痛苦会静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让我的生命在战场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让我不在忧虑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坚忍来获得我的自由。
允准我,我虽是一个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觉到你的仁慈,
但让我在失败中找到你手握紧。
作业:用两百字左右写下你的一次冒险经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
一、导入: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
1、 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
2、 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
3、 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
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
五、让学生复习,自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到文章题眼:“善”
一、复习字词,引出新课
二、整体把握
1、 学生齐读文章后讨论口技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哪些词语来判断故事情
节的发展?
明确: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
2、 让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写了哪些声音,声音的变化,及宾客的反应。 明确:声音由少到多而杂,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的变化是:小——大——小——大 (具体声响、宾客反应略)
4、 问题探讨
1、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并说说从哪些方面来阐释这个词的。(讨
论再回答)
明确:善 道具简单、正面描写场景的精彩、宾客反应侧面烘托
5、 复习字词,尝试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细究,讨论文章各部分的描写手法。
一、复习词句
二、问题研讨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 是按怎样的声音变化顺序来写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声音?这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开头用一个“忽”字,连用三个“大呼”,表现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紧接着连用三个“百千”,极写声音之复杂。又用“中间……百千齐作”写火势凶狠,用“又夹…… 泼水声”写大火中人们的行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失火时声音之逼真。
接着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两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删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两次列出的道具虽然是一样的,第一次列出时只是简单的一个交代,为下文做铺垫,在最后再次列出时精彩演出已结束,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同时两次的工具陈列形成前后照应,让全文结构更完整。
三、小结:
本文通过简单地文字,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我们欣赏到一场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火灾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我们也应该多多的学习这样的写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组词读字。
2、会写8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4、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读字。
2、会写8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难点:
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狮子吗?谁来说说它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你们知道它们小时侯是怎么做的?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
齐读课题,认识“狮子”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想课文中讲了几只狮子?各有什么特点?
1、交流读书收获
﹙1﹚出示生字,指生读字,组词读字。
﹙2﹚交流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些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说说两只狮子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懒勤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课文,想想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2、交流:
图1、懒狮子在干什么?整天晒太阳,又不学本领又不愿吃苦。
勤狮子在干什么?滚扑撕咬
3、指生读1——2自然段,说说你不喜欢哪只狮子?为什么?
4、指名读3——7自然段,想想懒狮子为什么懒?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
5、指导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把小树的.两个疑问读出来,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懒狮子的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6、看图2,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谁能读出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那种耐心的语气呢?指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
7、交流:
﹙1﹚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2﹚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想的?
8、拓展练习。
﹙1﹚读了课文后,今后你该怎样来学本领?
﹙2﹚生交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继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指导读出角色的语气。
﹙2﹚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三、学写生字。
1、读“我会写”的字。
2、交流自己会写哪些字?说说怎样写?
3、师重点指导:“常练学”三个字
4、生写生字、组词。
5、评改。
四、完成读读写写。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预习探究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出示有关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季羡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合作交流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季羡林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季羡林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季羡林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4.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一、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季羡林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季羡林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2.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