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8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内容及要求:
社会活动
1、医生家长进课堂
目标:了解医生看病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了解常用的.医疗器材
形式:通过谈话、操作活动来达到目标。
2、安全逃生
目标:进行安全上下楼梯的演练工作(不推不挤、不牵手,要靠右边上、下楼梯)。
形式:模拟着火时的情景,进行演习。
3、安全玩滑滑梯
目标:用剪刀剪纸,用小刀削东西时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好,不要向着同伴使用。
形式: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语言活动
1、去医院看病
目标:了解看病的主要过程,知道常用的医用工具。
形式:讲述故事和情景创设。
2、大狗医生
目标:知道要养成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生病。
形式:讲故事,情境创设。
环境创设
根据安全教育周的内容,我们创设了相应的主题墙、环境布置。
1、在主题墙上张贴了安全标志的图片,巩固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
2、让幼儿讲述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
3、通过家园共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家长工作:
1、积极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安全教育周的具体内容。
2、教育幼儿在家中自觉远离带电插座、火、热水等危险物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
1、让幼儿知道一些安全常识,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简单方法,上下楼梯不跑、不跳、乘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拿棍或锋利的东西奔跑,奔跑时在拐弯处要减速、不推撞同伴等。
2、让幼儿控制自己不靠近危险物品,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懂得安全使用玩具、用具。
3、了解在活动中掌握保护五官的方法。
4、学会一些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同伴合作在胶片上绘制连续画面,自制电影胶片。
2、尝试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为电影配音。
3、能操作自制胶片播放电影,体验自制电影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透明胶片(也可用透明玻璃纸、衬衣盒里的透明塑料板、压膜纸)、彩笔。
2、用应急灯或手电筒做光源自制电影放映箱、白布。
3、幼儿用书第1册第34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各小组自制电影画片的内容,注意画面尽量要有连续性。
2、指导幼儿参考幼儿用书,分组绘制电影胶片。
(1)讨论绘制方法:用彩笔在透明胶片上画出内容,注意线条要流畅,涂色要均匀。组内幼儿分工要明确(可以有的绘制线条,有的`涂色;也可以让每位幼儿根据设计的情节完整地绘一幅画)。
(2)分组绘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
3、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讲述排练,注意所配语言要简短生动。为自制电影配音时,可以分角色配音,也可以使每位幼儿将一幅,组内自己协商分工。
4、组织幼儿分别到台前展示自己组内的小电影画片,体验自制电影带来的成功愉悦。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交流自制电影的成功体验和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
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这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
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你们说好吗?
5、猜测活动。
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6、操作活动。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请小朋友对照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
7、师:小朋友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和物体大小没有关系。
8、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类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把垃圾打捞上来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把它们装进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两个带有上浮、下沉符号的纸箱。)
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指导幼儿认识沉浮标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箱子里,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10、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能当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帮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垃圾箱里。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吧!
四、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还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请你们回到家里仔细找一找,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记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伪装的含义。
2、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
3、加强幼儿对解放军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
1、录像带;不同颜色的衣服;油性化妆颜料;毛笔;不同颜色的染料;不同颜色的纸;国旗一面;磁带(我是一个兵)。
2、有小山坡的绿地。
活动过程:
1、欣赏录像。
教:今天,我带来一部很吸引人的录像,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提问:
在录像中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解放军,在作战。)
他们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迷彩的)
叔叔们在作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带这样的帽子呢?
(这样不易被人发现)
小结:
这种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方法我们称为——伪装。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小动物也运用了这种方法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你们知道有谁运用了这种伪装的方法吗?
(变色龙会随周围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的颜色;蛇会将自己的身体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颜色;美丽的蝴蝶躲在花丛中让我们也很难辨认)
2、探索活动。
师:一会儿,我们要到户为完成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穿越中不被敌人发现,我们须做好哪些准备?
(户外)
在这,我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多材料,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做成伪装自己的材料呢?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尝试给自己或他人伪装。
(2)幼儿选择服饰、染料、油彩进行伪装化妆,教师观察、引导。
3、穿越封锁线。
师:现在的我们一切准备就绪,看,在那边的山头上我们的国旗正随风飘扬,在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的途中,千万要小心,不要被敌人发现,战士们我们在国旗下会面。
(1)放音乐幼儿穿越封锁线,教师担当“敌人”。
(2)教师讲伪装不好的幼儿安置在身旁。
(3)幼儿欢呼。
4、小结。
师生围坐草坪上,一同随音乐,作舒展运动。
(同时)提问:为什么在穿越封锁线中,某某小朋友被“敌人”发现了呢?
幼儿讨论。
5、整理现场。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影子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亲手让影子动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新奇,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实验、记录等操作能力,这些经验、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动画游戏形式的科学活动“会跳舞的乌龟”,让幼儿通过亲历—感悟—实践来发现、获得一些有关影子的感性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单;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搭建感悟支点,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评析:这一激趣环节,旨在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会跳舞的乌龟”正是幼儿感悟的一个支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提醒幼儿把白纸的一面对着自己,手电筒放在对着乌龟的一面表演,鼓励幼儿互相表演,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你们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有光,当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3、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跳舞”。
①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②讨论:“为什么都用手电筒照了,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呢?”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小乌龟就会‘跳舞’了。”
(评析:有思才会有疑,有疑才会有动力。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发展。)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
教师进行示范“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是怎么动的,乌龟的影子又是怎么动的。”(手电筒往左,乌龟的影子就往右)出示记录表、红色和黑色箭头符号,让幼儿根据观察结果演示记录。
2、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向上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下;当手电筒向下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上;当手电筒向左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右……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探索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来突破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错误,验证错误,最终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
三、迁移经验,实践提升——动物舞会:
1、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让其他海洋动物“跳舞”,发现有关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最后集体随音乐进行欢快的动物舞会,(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亦可以结伴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评析: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经验转化为生活实践经验,这个环节的迁移实现了显性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活动反思:
一、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这么一句话:“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儿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循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战性的原则,以“会跳舞的乌龟”作为感悟的支点,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孩子们在做中思考,做中动手实验,做中创造,做中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小百科: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柏树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
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