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位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在我家的房间里,放着一盆鲜花,为什么阳台的鲜花生命力强,房间的鲜花生命力弱。” 告诉他这跟水份、空气、温度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我开展了科学活动“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空瓶子幼儿人手一份,大脸盆每组一个,玻璃杯若干个,蜡烛每组一支,干毛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做深呼吸。
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1):“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捉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然后再捏紧袋口)
提问:在什么地方捉到空气?
小结: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小结
三、尝试活动(2):瓶装水
(幼儿每人一只瓶子)做实验。
问:当瓶口放入水中,瓶口会有什么变化?
(瓶口会泡泡冒出)
四、尝试活动(3):手帕的'变化
1、1——2名幼儿做实验,其余幼儿观察(杯子里空空的)
2、讨论:将干毛巾塞进玻璃杯底,再倒扣压下水下,毛巾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
3、毛巾为什么没有湿?
4、将毛巾放入杯底,倾斜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5、毛巾为什么湿了?
五、尝试活动(4):烛光的变化
延伸活动:
将一包湿豆放入密封的袋子里,观察它们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三、过程:
一、引入: 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 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 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 水果拼盘比赛
1、 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 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幼儿用刀时要小心)
3、 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 品尝水果拼盘大会 引导幼儿品尝自己 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 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春天来了,小河里也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这一切吸引着孩子们总是谈论不完的的话题:“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结合中班下册教材主题五《奇妙的动物》中的发现区《小动物怎样长大》,设计了《蝌蚪与青蛙》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名称:蝌蚪与青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1、诗画:
大脑袋,长尾巴,
变成蝌蚪小娃娃,
游来游去找妈妈。
一个桃子裂开口,
两片叶子绿油油。
再画两个小喇叭,
变只青蛙呱呱呱。
2、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的是什么?青蛙妈妈在哪个季节产卵?卵变成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要以上四个过程,从卵变成青蛙要70多天。
(2)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3)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
幼儿自由选蝌蚪或青蛙进行绘画活动。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养殖蝌蚪供幼儿观察。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的使用方位词:上、下、里;并能用完整的话说出:在……上(下、里)。
2、愿意参与游戏,从游戏中进一步熟悉方位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以某一物体为中心,正确的区分上、下、里;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相关方位词。
三、活动准备
故事PPT、故事背景图、小猫的图片、在教室布置好捉迷藏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入主题,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我的小猫在哪里”。
1、出示PPT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猫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这天猫妈妈出门去了,小猫们在家太无聊了,就玩起了捉迷藏,猫妈妈回来一看,窝里一只小猫也没有了,猫妈妈就“喵喵喵”地叫:“我的小猫都到哪去了呢?”(幼儿:出去玩了,藏起来了……)
2、请幼儿找一找,尝试说出方位词。
教师提问:小猫跑到哪里去了呢?请你们帮猫妈妈找一找吧。(这时让幼儿仔细观察PPT,找出小猫藏在哪里。)
3、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上、下、里;
教师引导语:我找到了,这只小猫藏在……(椅子下面、椅子上面、柜子里面、篮子里面、床上面;)
(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段,并带领幼儿学习方位词。
教师:原来呀,这些小猫有的藏在篮子里面(点击声音),有的藏在抽屉里面(点击声音),有的在床上(点击声音),有的'藏在椅子上面(点击声音),还有的藏在椅子下面(点击声音)。
(三)请幼儿参与帮助小花猫藏起来,进一步熟悉方位词。
1、请三名幼儿到前面来,分别帮助小猫藏起来,请其他的孩子来找。
教师:小猫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但是它玩了一次还没玩够,还想再玩,这次它想请小朋友帮助它们藏起来,让别的小朋友来猜,这几个小朋友藏的时候其他人要把小眼睛闭上,不能偷看,这是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要详细交代,后面的活动才能进行的完整、顺利)。
2、幼儿在找的时候要说出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
幼儿:我找到了,这只小猫藏在椅子下面(或椅子上面、柜子里面、篮子里面、床上面),我是在椅子下面(或椅子上面、柜子里面、篮子里面、床上面)找到的。
(四)游戏:捉迷藏
1、小猫玩累了要休息一下,不如我们大家来玩这个游戏吧!
(1)教师详细说明游戏规则: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个藏,一个找。找到的幼儿要说出,是从哪找到的小朋友的,并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教师:藏的小朋友要怎样?(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头,不能出声)找的小朋友要怎样?(幼儿:在椅子上捂住眼睛,不能偷看哦,偷看了就不能参加游戏了。)
(2)请幼儿说说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你发现他们藏在哪里?
(3)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师:游戏这么好玩,我们再玩一遍吧。刚才找的小朋友现在藏,藏的小朋友现在找(引导幼儿说出这些)。
2、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安全,藏的小朋友不能有声音。
(五)结束:游戏好玩吗?那我们是在哪里玩这个游戏的呢?(在教室里)那你们还想到哪里玩?(在外面)那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内容:科学:纸站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寻找让纸站立与叠高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主动参与讨论,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
PPT图片、数量多的纸相机、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出示刘谦的图片,这是谁呀?(刘谦)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魔术)请幼儿来说说看他所知道的`关于刘谦的事。他厉害吗?(厉害)你想和他一样厉害,变成一个出色的魔术师吗?(想)老师也想。要不今天我们也来变一变魔术,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关于纸的魔术。"让幼儿观察白纸,说出白纸的一个特点——软,立不起来,好象没力气一样的。"软软的纸站得起来吗?(站不起来的)那现在请你自己动动脑,动动手,来试一试,变一变,让纸站起来,好吗?"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教师记录幼儿将纸站立的方法。
提问:
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
②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纸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纸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④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⑤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纸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①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②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纸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纸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纸,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纸来变变变,搭房子,看看谁是神奇的魔术师,房子搭得又高又稳。
2、幼儿尝试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搭建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术师,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和刘谦一样用更多的纸来变变变,搭更高的楼房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指出脸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确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样子很可爱,大家都喜欢。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若干镜子或一面大镜子。
活动内容:
1.教师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谁嘛?小朋友请看,原来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个招呼吧!
幼:你好。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你们看一看她长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因为这个布娃娃很喜欢笑,所以它长得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个我看你们长得漂亮吗?还真漂亮,以后我们小朋友要经常笑。
你们来观察一下布娃娃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2.请幼儿照镜子并提问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镜子,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小朋友站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脸“我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扮个小鬼脸看看……”
幼:长着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师:小朋友咱们对着镜子笑一笑,笑起来这漂亮。
3.教师带宝宝做五官游戏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毛毛虫,你们伸出小指头也来变一个吧!当老师说:“毛毛虫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时,小朋友马上指导相应的位置,教师以此让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师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准确。”“其他宝宝要加油奥!”游戏反复进行。
4.引着宝宝笑一笑
教师和宝宝对着镜子笑一笑让宝宝知道笑起来很可爱,大家很喜欢。
师:“XXX小朋友笑得真可爱!”过来笑一笑让小朋友看一看,跟老师一起拍个照吧!小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拍照吗?
幼:想。
师:“来,咱们大家拍个照,笑一笑!”。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一节认识五官的课—红红的脸蛋儿,因为我认为托班孩子平时生活中对于五官较熟悉,他们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有让他们指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对于托班这个年龄来说也较感兴趣。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算不错,已达成教学目标,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较好,课堂气氛不错。部分孩子回答问题时较积极,课前我精心搜集了若干小镜子,便于幼儿在课堂上利用照镜子来认识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利用布娃娃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能够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确位置,我利用幼儿喜欢的“毛毛虫”(用食指弯起来)当毛毛虫,爬到眼睛上鼻子上……激发幼儿快速指出五官位置。
第二个教学目标是:知道笑起来的样子很可爱,大家都喜欢,我围绕跟幼儿拍照笑一笑很可爱,很漂亮来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笑得很可爱,很开心把在场的老师逗乐坏了,看到孩子们的纯真笑容真让人感到快乐。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调还是有点高,以后我要注意这一点。
2.孩子在座位时,有点松散这样老师会照顾不周的。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
科学教案 篇8
一、课题:中班科学《有趣的指纹》
二、教材见解:在活动的选材上,选择了“指纹”为整个活动的探索对象,这一活动对象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带有一定的陌生感,让幼儿从发现自身的奥秘开始,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
三、目标预设:
1、初步了解指纹的类型、特性以及指纹技术简单的应用。
2、在活动中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3、能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目标的设计上,将目标定位在观察、发现、探究、操作的这样一个活动过程,在一种宽松、自由地交流氛围中,鼓励幼儿们能大胆地探索、寻找结果,通过自身与同伴之间的一系列自主操作,体验到集体学习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
难点:了解指纹技术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利用指纹进行形象塑造。
五、设计理念:
带着“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教育理念设计了此活动,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幼儿外,还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有目的的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引导和帮助幼儿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主要以观察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活动进程。
六、设计思路:
好奇心是孩子们们与生俱来的,孩子们对于“指纹”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不过却不知道那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存在,《有趣的指纹》这个活动将幼儿的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对指纹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利用指纹进行形象塑造。
七、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有趣的指纹》
2、放大镜、印泥、透明胶带、水彩笔、橡皮泥、抹布、幼儿绘画用纸和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动画《名侦探柯南》,引出指纹话题。
导入语:大侦探柯南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把,这把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凶手呢?
1、幼儿观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抢上的指纹》片段。
2、提问:是什么帮助柯南找到了真正的凶手?(根据抢上的第三个人的指纹)。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
引导语:那么我们的指纹在哪呢?请你指给老师看看。(幼儿用手指出指纹的位置:在每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上。)
点击出现指纹图片,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①箕型纹——特征:它的中心纹理向一面开口像个簸箕;②涡型纹——特征:它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圈,一圈一圈像池塘里的小旋涡(或是小蜗牛的壳)。
师: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聚光灯观察)仔细观察涡型纹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这样的纹理像什么?
幼:像蜗牛壳、像树的年轮、像池塘里的小酒窝……(点击涡型纹图片左方出现蜗牛的图片,下方出现漩涡图片)。
师:再看箕型纹,它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什么呢?
幼:像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中心像小马的脚……(点击箕型纹下方出现簸箕的图片)。
师: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所以叫它箕型纹,有的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像一边开口较大像弓箭似的也叫弓型纹。
师:那么用什么工具才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
幼:用放大镜放大指纹可以看得更清楚。
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幼儿在自主观察中知道自己指纹的类型。)
师:涡型纹又叫螺型纹,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一首关于螺的童谣,一螺巧,二螺好,三螺四螺背稻草,五螺穷,六螺富,七螺八箩开当铺,九螺是秀才,十螺中状元。你有几个涡型纹?有几个箕型纹呢?(童谣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指纹的类型。)
(二)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1、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指纹的类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怎样印的。)
幼:用水笔涂在手指头上,在纸上印下来。
幼:手指蘸上印泥,像盖章一样盖在纸上。
幼:把手指头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就印下来了。
幼:在玻璃上哈气,手印上去就有了。
幼:面粉洒在桌子上,把手按在上面,就有手印了。
2、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师:小朋友的想法真的很不错,那么选择你所需要的材料来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方法可以最清晰的'把你的指纹印下来。
幼儿利用老师提供的胶带、橡皮泥、水彩笔、印泥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操作时有个小朋友发现胶带上的手印特别清晰,兴奋地与同伴分享,周围幼儿纷纷尝试。
师:通过尝试,小朋友们有哪些心得要告诉大家呢?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最清晰的印下自己的指纹?
幼:哈气印的指纹马上就消失了。(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幼:橡皮泥上只能印下指纹不太清楚。
幼:我看到了胶带,胶带上粘粘的,印的很清楚。(举起胶带给大家看)
幼:我用印泥印的。(展示给大家看,发现有的糊在一起,有的很清晰,有的都看不清了)
师:大家来帮忙找找原因,为什么印泥印的有的糊,有的清楚,有的很淡呢?
幼:手指上的印泥太多了,一碰就糊了。
幼:太少了就印不出指纹了。
师: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在用印泥拓印指纹时,用手指肚蘸少许印泥,把手指肚用力地按在纸上,手指肚不能移动位置,迅速的拿开,这样才能清晰地记录下你的指纹。(详解用印泥拓印指纹为最后的指纹添画作伏笔。)
(三)进一步观察比较指纹,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师:我们的指纹都一样吗?(不一样)指纹的类型不一样,指纹类型的个数不一样,那么同一类型的指纹它们的每一条纹理线都一样吗?(点击出现六个涡型纹,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是涡型纹,但是他们的纹理线或多或少的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师: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指纹,它们也存在着细小的差别。
小结:指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的纹样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改变改变。
三、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示指纹签到机)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吗?
幼:妈妈学校里有,妈妈早上去上班时用手按一下,校长就知道妈妈有没有迟到。
师:这就是指纹签到机,涵涵的妈妈学校大门口就有他,它在里面储存了学校里所有老师的指纹,每天早上老师们在签到机上按一下,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它能准确地记录下老师上班的时间。那么指纹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幼:指纹破案(柯南利用指纹破案)、电脑上的指纹开关、在银行看见爸爸盖手印……
师:因为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指纹技术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和隐私,(点击出现动感视频相册,向幼儿展示指纹锁、指纹保险柜、指纹门禁、银行卡指纹付款、汽车指纹识别、指纹鼠标等指纹技术产品。)指纹技术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四、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师师范。
师:指纹不光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还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点击出现画面:指纹,老师在指纹上师范添画,引导幼儿想像可以变成什么。)(变成小鱼、小猫、人物头像等等)
(二)幼儿在白板上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师幼互动。
师:指纹能有这么多的变化,你有更好的创意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在白板课件上尝试添画,塑造各种有趣的形象。
(三)幼儿自主创作指纹创意作品。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是太多了,白板上都画不下了,愿意把你们的奇思妙想展示在画纸上分享给大家吗?
幼儿运用已学会的方法拓印指纹,进行指纹添画。(背景音乐响起)
(四)指纹作品展示。
幼儿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老师和同伴讲解自己的创意。
结束语:小小的指纹蕴藏着大智慧,医学上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也能发现某种疾病,将来指纹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挑战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科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毅力,献身科学的伟大。“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是所有现代人的必需品格。”本次读书会要引导学生交流与科学这一话题有关的读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伟大的献身,并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准备:
读科学家的书、了解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一、会前动员
向全班同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 (号召全员参加,小组合作,准备。)
二、组建活动小组
按兴趣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
三、选择读书交流内容
有四项读书交流内容可供:
A.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B.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
C.朗读科学家所写的文章。
D.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教师不做硬性规定。
四、彩排
1、选好主持人,写好串联词。
2、组建评审小组,对各组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检查。
五、召开读书会
事先布置好会场,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可邀请家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请他们参与。观众注意倾听、积极交流、大胆发言。做好会议记录。
六、交流
会后,可引导学生谈谈参加读书会的感受,自己的发言或写一体会在班内交流。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读书会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