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9 10:02: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大森林游玩,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森林的景色多美啊!那么雨后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师: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来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4、(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

  (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1)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领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拉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文的图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 思考:写了森林中哪些好吃的东西?(学生答)师板书

  2、再读(喜欢哪个就读哪句)

  3、学生汇报时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描述顺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1)红果枕着老树:枕着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理解,体会把红果比作人,把绿叶比作枕头,体现红果大而可爱。怎么读出对红果的喜爱。(学生读,指导,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蘑菇撑开小伞:通过看图理解,说蘑菇像什么?体会蘑菇的可爱。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

  (3)木耳爬满老树:爬满你知道了什么?(木耳特别多)

  (指名读,再读,分组读,齐读)

  葡萄滴着水珠:体现葡萄晶莹透亮,惹人喜爱。学生看图理解。

  (指名读,齐读)

  师: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1)师:森林这么美,这么可爱,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

  (2)师: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 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 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 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语文教案 篇3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22、《寓言二则》 23、《西门豹》

  略读课文: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实践活动6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 2课时 《寓言二则》 2课时

  《西门豹》 2课时 《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6 3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要有礼貌。

  2. 关心身边的事情,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阳光明媚,天气可真好,我们一块去公园玩玩吧!(课件演示小朋友排着队伍,高高兴兴去公园的动画。)到了,到了,小朋友,快和小伙伴商量一下,玩些什么吧?(小朋友们自由组合、讨论)。

  2.交流小朋友想玩的游戏。(捉迷藏,唱歌,丢手绢……)。可以玩的游戏真多。

  假设一:有小朋友提出在草地上踢足球。

  师: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一块儿去踢球吧!

  师:怎么不响应?有什么问题吗?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导入画面一。

  假设二:没有小朋友提出在草地上踢足球。

  师: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得特别开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画面:

  1. 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说)。

  (大姐姐在跟他们说:这样做不好)。

  2. 和同桌小朋友讨论,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交流)

  3. 四人小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我们该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友情提示:①说话要有礼貌。②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演大姐姐,三人演踢球的小朋友,可以进行对话。)

  4. 交流,点评。

  (1)、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四人小组一块儿上台交流,也可以小朋友单独上台交流。要注意小朋友之间的对话,互动。

  (2)、点评时,要特别注意礼貌用语。

  总结:看来,我们真的不能在草地上踢球,三个小朋友被大姐姐说得挺不好意思的`,他们决定向大姐姐一样为大家做点事情。正说着,一个小朋友看见了这样一幕,连忙跑过去。

  出示画面二:

  1、看到这张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2、他会怎么说呢?

  3、自己说说。

  4、交流(教师点拨)。

  5、把老师或把你的小伙伴当作那位阿姨,来劝劝。

  6、对话交流,点评。

  总结:今天郊游,小朋友的收获可真大。以后在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也要有礼貌地劝说别人。

  7.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2、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3、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

  A、体会语言的优美。

  B、学会细致观察。

  教学设想:

  (1) 教学中贯彻湛江市教委提出的“八字”要求。

  (2) 重难点的突破中结合学法指

  (3) 导进行教学。

  (4) 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

  刚才大家听到是一段夜莺的鸣叫声,好听吗?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板书课题)

  2、解题,作者介绍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叫一个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引入课文学习的目标。)《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4、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指导学生掌握词语,要字不离句,着重于运用。)

  阴霾(mi):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牙到冬季停止生长等。

  欢畅(chng)高兴;痛快。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涵(hn)养:蓄积并保持。

  恬(tin)静:安静。

  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悬挂。

  千呵(hē)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2)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圈画出生字词。教师可让学生自问自答,理清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5、新课研习

  (1)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语句,并据此概括各段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内容。

  明确: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萧条冷漠毫无生气的冬季,是鸟类的归来,唤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到处生机勃勃。大意:鸟是春的使者。

  第二自然段,先写莺之惹人喜爱之处,再说莺之多及其活动范围之广。大意:介绍莺的特性(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善叫、钟情)

  第三自然段:用简略之笔介绍莺的毛色: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大意:介绍莺的毛色。

  第四自然段:介绍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大意:介绍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莺生性胆小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展示活跃、欢快永远是它们生活的主旋律。大意:莺生性胆小。

  第六自然段:以莺家族中的黑头莺为例,写其优美动听的歌声及给人的感受。大意:黑头莺是杰出的歌唱家。

  (2)结合课后“练习二”,弄清文章抓住莺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一遍,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莺的那些特点?

  [提问1]莺有那些特点?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

  [提问2]莺的特征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活跃、爱唱歌。第2段“处处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说明其活跃,“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说明其爱唱。第4段它们“玩耍、搭窝、不停的出入”又是活跃的表现,而“总是以几支歌结束”有时爱唱的表现。第5段,一旦危险过后,“它们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这是活跃、爱唱的表现。第6段在以黑头莺为例,极力描述其叫的“最好听”,声音“最流畅”,听之使人动情,真实杰出的歌唱家。

  (5)语言积累与感知。

  提示:上课前,我们看了《大百科全书》中有关莺的介绍,“练习二”中提到课文中运用了文学的笔调来描写莺,大家怎么样来理解这种文学的笔调呢?

  明确:所谓的文学笔调,它的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事物的特征加以扩展,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以取得形象、生动的效果。为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其中优美,即那些形象、生动的句子。

  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出优美语句并加以揣摩。

  如:①、……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②、……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

  ③、他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

  6、课堂作业。

  放录像,让学生观察蜡嘴鸟的生活片断,回答问题下面问题。

  (1)下列说法对吗?

  1 蜡嘴鸟是织布鸟的一种

  2 它只用芦苇作材料搭窝。

  3 雄性蜡嘴鸟不

  4 搭窝

  5 只等雏形的蜡嘴鸟搭好再进去住。

  6 蜡嘴鸟搭的窝外形象正方形的木箱。

  7 蜡嘴鸟搭的窝顶

  8 有盖玄关提供安全仓库

  9 目的是在受到外敌攻击是以便安全逃走。

  (2)课后回去用文字生动、准确的把蜡嘴鸟这段生活片断的描述出来。

  7、教学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

  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置;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

  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

  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

  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童话角色、结构特点,理清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夏夜的公园图)请学生看图说说夏夜的.美景。

  2、夏夜真美,今天我们就学习(课件出示):

  3、过度:在这么美丽的晚上演绎了一件感人的事。是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讨论刚才的问题。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5自然段:

  ⑴ 看图说说小蚂蚁的样子。

  学习生字“趴、根”。

  设疑: 小蚂蚁为什么哭呢?

  ⑵ 同桌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并讨论以上问题。

  ⑶ 全班交流。

  ⑷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⑸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它的哭声引来了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师生讨论归纳如下:

  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五、问题探讨: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六、探究写法:

  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