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09:27: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 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

  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学习5的减法,学会正确计算5的四组减法。

  2、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5的减法。

  难点:在操作中掌握5的减法运算。

  反思:幼儿知道1个实物和4个实物合起是5个实物,从5个实物中拿走1个大家也知道剩下4个,但幼儿比较难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操作幼儿能掌握5的减法。

  活动准备: 5的组成列式若干,5以内的运算列式若干,背景图一幅,1—5数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只、蝴蝶五只、小鸟五只、小鸭五只)

  反思:幼儿对抽象的减法运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如果借助一些实物,并放入常情中,幼儿能运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准备了以上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奥尔夫音乐《火车快飞》幼儿“开火车”进场。

  反思:用歌曲与数、形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律动进来,提高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开火车”复习5的组成。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中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开动火车。

  “开火车”游戏——老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5的组成列式);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点开”

  请部分积极发言幼儿上来玩“开火车”(配合音乐)教师:火车要开,请你上来。

  游戏重复玩两次,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数概念,从而提高对5组成的复习的兴趣。在玩开火车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通过幼儿自己努力终于坐上长长的火车。

  2、出示背景图

  1、老师:我们开火车来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树有花好漂亮,小朋友们看看,大树上来了几只小松鼠?(五只)五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5)这时走了几只小松鼠?(一只)一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还剩下几只松鼠?(4只)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号)我们用算式来表示:5—1=4

  2、草地上的热闹声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们看谁来了?(教师表演蝴蝶)我们数一数有几只蝴蝶飞来了采花?那里也有花,有两只蝴蝶飞走了,(以下过程同上)

  3、过了一会,小鸟也飞来玩游戏,小朋友看有几只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几只小鸟?(以下过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谁来了,(教师表演鸭子)有几只小鸭来游泳?过了一会,又有几只小鸭游走了?(以下过程同上下文)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 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1. 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

  2. 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

  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份,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份的课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4-10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07-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 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

  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学习5的减法,学会正确计算5的四组减法。

  2、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5的减法。

  难点:在操作中掌握5的减法运算。

  反思:幼儿知道1个实物和4个实物合起是5个实物,从5个实物中拿走1个大家也知道剩下4个,但幼儿比较难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操作幼儿能掌握5的减法。

  活动准备: 5的组成列式若干,5以内的运算列式若干,背景图一幅,1—5数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只、蝴蝶五只、小鸟五只、小鸭五只)

  反思:幼儿对抽象的减法运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如果借助一些实物,并放入常情中,幼儿能运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准备了以上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奥尔夫音乐《火车快飞》幼儿“开火车”进场。

  反思:用歌曲与数、形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律动进来,提高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开火车”复习5的组成。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中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开动火车。

  “开火车”游戏——老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5的组成列式);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点开”

  请部分积极发言幼儿上来玩“开火车”(配合音乐)教师:火车要开,请你上来。

  游戏重复玩两次,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数概念,从而提高对5组成的复习的兴趣。在玩开火车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通过幼儿自己努力终于坐上长长的火车。

  2、出示背景图

  1、老师:我们开火车来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树有花好漂亮,小朋友们看看,大树上来了几只小松鼠?(五只)五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5)这时走了几只小松鼠?(一只)一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还剩下几只松鼠?(4只)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号)我们用算式来表示:5—1=4

  2、草地上的热闹声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们看谁来了?(教师表演蝴蝶)我们数一数有几只蝴蝶飞来了采花?那里也有花,有两只蝴蝶飞走了,(以下过程同上)

  3、过了一会,小鸟也飞来玩游戏,小朋友看有几只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几只小鸟?(以下过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谁来了,(教师表演鸭子)有几只小鸭来游泳?过了一会,又有几只小鸭游走了?(以下过程同上下文)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 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1. 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

  2. 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

  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份,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份的课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