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7 14: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磁性教具若干、数字积木、数字卡、数题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的叫声》复习3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动物的叫声》游戏,好吗?小鸭小鸭叫3声,我的小鸭叫1声,你的小鸭叫几声?1和2合起来是几?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叫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个奥运福娃,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福娃奖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福娃多。

  2、出示背景图:

  A、草地上有1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草地上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呢?

  a.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 为什么用加法?(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1+2=3

  b. 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1只小兔,2表示2只小兔,3表示一共有3只小兔)“+、=”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B、 池塘里有2只小鸭,又来了1只小鸭,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

  a.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2+1=3

  b.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意思?

  C、教师编加法应用题,幼儿摆算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送信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送信的游戏?请2位小朋友来扮邮箱,谁愿意?(点2名幼儿戴上邮箱头饰?)再请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谁愿意?老师发算式卡片,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小朋友把信送对了,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们。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邮箱。

  4、教师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已有了3以内分与合的基础,计算本身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要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坐住30分钟,真是不易的事情。(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征,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3的加法计算。

  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3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3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奥运福娃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2只合起来一共有3只。然后,我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再引导幼儿同桌讨论,交流算式的含义,在幼儿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1只小鸭合起来是3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1相加就是把2和1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 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3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因为我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准备: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

  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 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过程:

  一、复习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 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

  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 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 )7 5+3( )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3.如果老师没有说开始,小朋友抢答了,那么这一组要扣1分。

  4.最后评出冠军,进行表扬。

  五、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小朋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学会了在活动中运用。知道,张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时间。

  2、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明白时间长短与自身努力有关。

  3、知道要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钟。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幻灯片、铅笔,本。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60秒。

  一匹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谜: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说完钟表秒针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60秒。

  总结:60秒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游戏《木头人》:静静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了就是小淘气。)当老师说到动了就是小淘气时,只许做身体坐直的动作。而且,要停一分钟。幼儿做游戏一遍。

  教师提问:停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提问:谁来说说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觉?那这一分钟你感觉是长还是短呢?

  (2)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

  我们一起来玩个一分钟说古诗的游戏,你觉得这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感觉却不一样呢?

  (3)总结:同样是一分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很长,有的时候又会觉的一分钟很短。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请幼儿说说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或者痛苦时就会觉时间很长,而很高兴地时间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三、挑战一分钟

  1、“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猜这些活动在一分钟内能不能挑战成功?”播放视频。

  2、“很厉害,对不对,你觉得,她为什么会挑战成功?”做事要专心。

  3、幼儿猜测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1)幼儿自由猜测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在一分钟分别能跑多少米、写多少个字?(上网上查了些资料,一分钟跑400米,写70个字。

  4、分组活动:挑战一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图片上的人物他们利用一分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挑战一分钟,看看我们能和一分钟挑战?

  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数多少个数,多的获胜。

  看谁能在一分钟内写数字最多,多的'获胜。

  看看一分钟能拍多少下手,多的获胜。

  5、检查幼儿情况并总结。

  (1)幼儿体验结果,选出获胜者。

  (2)小结:一分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短,只要抓紧时间,我们一分钟可以做的更多;原来一分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一分钟是很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可以完成许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怎样珍惜时间呢?”

  做事要专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时间。时间宝贵,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不要浪费它。精彩的度过每一分钟,每一天。

  6、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小百科: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排序活动是幼儿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推断出排列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大班排序活动已进入二维以上排列,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排序活动,此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能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能迁移到其它排序活动中。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五道城门,智慧爷爷脸谱一个。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若干,浆糊、棉签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图形卡片、纸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放录音(老爷爷说话:“喂!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这时,教师提问:“是谁在说话呀?”“噢!原来是智慧爷爷,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宫,那里有许多的智慧星,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必须闯过几道难关,每道难关都有不同的`题目,但要求是一样的:请你们接下去做。”

  2.介绍规则:(一看、二想、三摆、四粘贴)你们看,老师把几道难关的题目都藏在智慧宫里,我们先找出题目,看看题目上有哪两种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检查,对了,沾上浆糊粘好;不对,再想一想,摆一摆。做完后一起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就闯关成功。

  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1.集体闯第一关:师:“第一道难关就在前方,让我们骑摩托车出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到第一道城门后,教师取出第一道题并读规则:“老师做动作,小朋友接下去做。”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拍二下手,跺二下脚,并按此规律接下去做。

  2.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域进行闯关活动,教师进入各区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找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看看题目上有哪些图形,想想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又该怎么排。

  例: □△□△△□△△△——————

  (2)幼儿动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检查。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4)师生一起归纳排列的规律并读一读: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

  (5)幼儿按此规律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进行更正。

  第三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减,另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进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请小朋友自己给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五关:幼儿仔细观察卡片,说出有多少个什么图形不见了,然后把它补上去。

  例:(1)□○□□○□□□○————○□□□□□○

  (2)○○○○○△○○○○△○○○△——△○△

  (3)□□○○□□□_________□□□□○○○○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意图: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特点,安排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活动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加法。

  2.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动物图片、幼儿活动手册三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练组成

  2—10各数的组成。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

  ②8的组成有哪几组?9的组成?10的.组成?

  教师一一列举。并验证正误。

  二、换礼物

  1、小牛这里有一张卡片7分,请你为小牛选择礼物?

  □○□=□找出:3+4=72+5=71+6=7

  任意选择礼物与小动物连线,并列式计算,看看两种礼物的分值是否与奖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对应的数。

  □○□=□

  三、幼儿操作

  看准题、算对数。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04-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磁性教具若干、数字积木、数字卡、数题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的叫声》复习3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动物的叫声》游戏,好吗?小鸭小鸭叫3声,我的小鸭叫1声,你的小鸭叫几声?1和2合起来是几?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叫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个奥运福娃,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福娃奖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福娃多。

  2、出示背景图:

  A、草地上有1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草地上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呢?

  a.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 为什么用加法?(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1+2=3

  b. 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1只小兔,2表示2只小兔,3表示一共有3只小兔)“+、=”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B、 池塘里有2只小鸭,又来了1只小鸭,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

  a.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2+1=3

  b.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意思?

  C、教师编加法应用题,幼儿摆算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送信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送信的游戏?请2位小朋友来扮邮箱,谁愿意?(点2名幼儿戴上邮箱头饰?)再请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谁愿意?老师发算式卡片,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小朋友把信送对了,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们。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邮箱。

  4、教师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已有了3以内分与合的基础,计算本身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要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坐住30分钟,真是不易的事情。(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征,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3的加法计算。

  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3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3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奥运福娃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2只合起来一共有3只。然后,我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再引导幼儿同桌讨论,交流算式的含义,在幼儿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1只小鸭合起来是3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1相加就是把2和1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 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3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因为我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准备: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

  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 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过程:

  一、复习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 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

  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 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 )7 5+3( )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3.如果老师没有说开始,小朋友抢答了,那么这一组要扣1分。

  4.最后评出冠军,进行表扬。

  五、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小朋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学会了在活动中运用。知道,张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时间。

  2、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明白时间长短与自身努力有关。

  3、知道要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钟。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幻灯片、铅笔,本。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60秒。

  一匹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谜: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说完钟表秒针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60秒。

  总结:60秒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游戏《木头人》:静静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了就是小淘气。)当老师说到动了就是小淘气时,只许做身体坐直的动作。而且,要停一分钟。幼儿做游戏一遍。

  教师提问:停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提问:谁来说说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觉?那这一分钟你感觉是长还是短呢?

  (2)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

  我们一起来玩个一分钟说古诗的游戏,你觉得这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感觉却不一样呢?

  (3)总结:同样是一分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很长,有的时候又会觉的一分钟很短。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请幼儿说说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或者痛苦时就会觉时间很长,而很高兴地时间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三、挑战一分钟

  1、“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猜这些活动在一分钟内能不能挑战成功?”播放视频。

  2、“很厉害,对不对,你觉得,她为什么会挑战成功?”做事要专心。

  3、幼儿猜测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1)幼儿自由猜测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在一分钟分别能跑多少米、写多少个字?(上网上查了些资料,一分钟跑400米,写70个字。

  4、分组活动:挑战一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图片上的人物他们利用一分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挑战一分钟,看看我们能和一分钟挑战?

  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数多少个数,多的获胜。

  看谁能在一分钟内写数字最多,多的'获胜。

  看看一分钟能拍多少下手,多的获胜。

  5、检查幼儿情况并总结。

  (1)幼儿体验结果,选出获胜者。

  (2)小结:一分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短,只要抓紧时间,我们一分钟可以做的更多;原来一分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一分钟是很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可以完成许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怎样珍惜时间呢?”

  做事要专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时间。时间宝贵,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不要浪费它。精彩的度过每一分钟,每一天。

  6、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小百科: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排序活动是幼儿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推断出排列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大班排序活动已进入二维以上排列,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排序活动,此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能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能迁移到其它排序活动中。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五道城门,智慧爷爷脸谱一个。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若干,浆糊、棉签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图形卡片、纸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放录音(老爷爷说话:“喂!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这时,教师提问:“是谁在说话呀?”“噢!原来是智慧爷爷,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宫,那里有许多的智慧星,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必须闯过几道难关,每道难关都有不同的`题目,但要求是一样的:请你们接下去做。”

  2.介绍规则:(一看、二想、三摆、四粘贴)你们看,老师把几道难关的题目都藏在智慧宫里,我们先找出题目,看看题目上有哪两种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检查,对了,沾上浆糊粘好;不对,再想一想,摆一摆。做完后一起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就闯关成功。

  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1.集体闯第一关:师:“第一道难关就在前方,让我们骑摩托车出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到第一道城门后,教师取出第一道题并读规则:“老师做动作,小朋友接下去做。”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拍二下手,跺二下脚,并按此规律接下去做。

  2.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域进行闯关活动,教师进入各区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找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看看题目上有哪些图形,想想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又该怎么排。

  例: □△□△△□△△△——————

  (2)幼儿动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检查。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4)师生一起归纳排列的规律并读一读: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

  (5)幼儿按此规律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进行更正。

  第三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减,另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进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请小朋友自己给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五关:幼儿仔细观察卡片,说出有多少个什么图形不见了,然后把它补上去。

  例:(1)□○□□○□□□○————○□□□□□○

  (2)○○○○○△○○○○△○○○△——△○△

  (3)□□○○□□□_________□□□□○○○○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意图: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特点,安排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活动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加法。

  2.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动物图片、幼儿活动手册三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练组成

  2—10各数的组成。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

  ②8的组成有哪几组?9的组成?10的.组成?

  教师一一列举。并验证正误。

  二、换礼物

  1、小牛这里有一张卡片7分,请你为小牛选择礼物?

  □○□=□找出:3+4=72+5=71+6=7

  任意选择礼物与小动物连线,并列式计算,看看两种礼物的分值是否与奖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对应的数。

  □○□=□

  三、幼儿操作

  看准题、算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