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1 11:28:56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小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 3 0 或 2 5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入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方法、规律等,再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乒乓球兵团囊括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赛场次与球队数量之间的关系,会画示意图,会计算比赛场次。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在他人的鼓励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

  了解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也就是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猜谜语。

  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钟面。

  引导:小朋友,在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认识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

  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呢?谁是分针,谁是时针呢?

  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过渡:刚才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但是你们知道她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请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这只表是几时?(教材第76页的钟表,是2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提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呢?(教材第76页都是5时的三只钟表)为什么?

  (4)略讲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

  (5)“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会认时间以后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大家看看: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6)引导:你们真聪明!请你们试着在小闹钟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7)教师拨时间,学生说是几时,并说明是如何知道的。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商量。学生汇报交流:7时不到一点,接近7时……

  (3)7时刚过一点。

  指名交流:刚过7时,7时过一点……

  (4):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

  (5)提问:这三只表分别是大约几时呢?(“想想做做”第3题)

  4.。

  今天在钟表店里你学会了什么?

  三、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

  学会了就要用,我们来矫正一下小闹钟上的时间。

  学生拨3时、9时、大约5时、12时、大约6时。

  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手最巧。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3.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

  先后出示两张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质疑: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

  演示时针一天转两圈。

  四、延伸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l~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l.教师准备10的主题图和练习九第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10朵花(模型)、10根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l~9的数,不仅能够正确数出l~9,还能读、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数数和认数。

  (l)在屏幕上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教师:画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我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数出10人。

  教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提问: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10只)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再数画面上的人数和鸽子的只数,数后交流。

  教师:刚才同学们又数了人数和鸽子的只数,结果怎么样?在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我又数了几遍,还是10人和10只鸽子。在数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数不漏数,结果总是一样的。

  (4)让学生试着两个两个地数,看结果是多少。

  (5)让学生观察第64页上的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这个数。

  (7)学生摆学具:在桌面上摆出10朵花。

  2.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l)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

  (2)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①在屏幕上出示第65页上面的直尺;②让学生在直尺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③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 10比9大。

  (4)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①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中小圆点的个数。

  ②先让学生在9○□和10○□中的方框里填数“10”,然后在○里填“<”、“>”。

  ③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重点说出填写时“想”的过程。

  3.学习10的组成。

  (l)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8和2……

  (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3)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的组成。

  教师:看到上面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我马上就想到了。

  学生由推想出另外几组组成。

  (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推想10的组成的过程,怎样去记忆10的组成?

  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4.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l”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l”,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l”,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10,教师作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1)数实物(数10根小棒、10个小圆片等)。

  (2)抽象数数:从l数到10;从10数到1。

  2.完成第65页“做一做”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第1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2.完成第2题。在屏幕上出示卫星发射情景的画面,并由学生模拟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卫星发射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完成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然后在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 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对全课作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学习内容: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

  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

  自主学习: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 )并且( )的( )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学习卡

  探究二: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 )的长度。

  (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必做)

  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 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

  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

  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

  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