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

时间:2023-06-16 14:13: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资源、事先准备好发芽的小豆芽。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小豆芽,请幼儿说一说小豆芽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课件《小豆豆发芽了》,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豆豆每一步的变化,并尝试用动作模仿。

  (2)教师根据课件说儿歌。

  3.组织幼儿学说儿歌《钻泥巴》。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说儿歌。

  (3)引导幼儿加上动作学说儿歌。

  小豆豆,种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发了芽,钻泥巴。(双手合掌蹲下)

  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

  动一下。(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钻呀钻呀钻的快,(双手合掌变左右扭动边站直)

  钻出两片小芽芽。(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芽芽)

  (4)请幼儿分组扮演小芽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

  活动延伸:

  在种植区种植“小豆豆”,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看它们什么时候能钻出泥巴来。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2

  设计意图:

  "钻泥巴"这首歌曲,内容有趣,旋律是孩子们熟悉的"两只老虎"的音乐,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孩子们朗朗上口。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日常生活中只认识了几样简单乐器名称外形和使用方法,对于乐器音色的辨认和正确的演奏方法今天还是初次接触。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对打击乐的兴趣。我选择了碰铃和串铃两种乐器让幼儿演奏乐曲"钻泥巴",从中感受到节奏乐的快乐,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感受歌曲中简单的节奏类型。

  2.根据图谱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并用简单乐器的配合表演打击乐。

  3.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

  2.乐器人手一个。如:碰铃、串铃。

  3.豆芽图片。

  活动内容:

  (一)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豆芽图片,让幼儿猜测。

  教师:看,这是什么?

  教师:春天到了,小豆芽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环节解析:活动一开始,出示豆芽图片,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教师:豆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节奏图)

  教师:原来,故事讲了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它是怎样钻泥巴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豆芽怎样钻泥巴的。(师幼共同念歌词)

  (环节解析:孩子们对豆子发芽的过程不是很了解,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使用了形象的故事,并出示相应的节奏图,也便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容。为下一个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尝试用各种声势动作拍出乐曲的固定节奏型

  1.为不同的节奏型配上相应的动作。

  教师:豆芽是怎么钻的呢?请你来学学。(引导幼儿认识"钻呀钻呀钻呀"的节奏型)

  教师:我们一起来为小豆芽芽加油吧。(引导幼儿认识"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的节奏型)

  教师:用什么动作为它加油呢?(教师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曲)

  教师:开出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个别幼儿做得动作集体学)

  教师:结出的瓜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个别幼儿做得动作集体学)

  2.完整地拍出乐曲的节奏。

  教师:我们一起用来用身体动作来讲讲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

  3.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节奏。

  教师:我们在加油时,除了可以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

  幼儿:还可以拍脸、拍头、拍肩、拍腿、拍腰、跺脚……

  带领幼儿练习数遍,加强记忆。

  (环节解析:本环节通过为小豆芽加油,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徒手打节拍,让幼儿学学小豆芽"钻呀钻呀钻呀"的节奏型,幼儿的兴趣很浓,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不同的节奏。)

  (三)师幼共同讨论,为乐曲选择合适的乐器。

  1.出示乐器,辨别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师: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两样乐器宝宝,看看他们是谁呀?(碰铃、串铃)

  教师:今天请小乐器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为小豆芽加油我们选择哪种乐器呢?为什么?(碰铃)

  教师:小豆芽钻呀钻呀用哪种乐器呢?为什么?(串铃)

  2.请幼儿拿出碰铃和串铃,分别拍出节奏型。

  (教师参与,引导幼儿注意碰铃的节奏,和摇串铃的方法。)

  (环节解析:在引导幼儿分辨碰铃、琴鼓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四)游戏体验 乐器演奏

  教师:我们一起用乐器宝宝来讲讲小豆芽钻泥巴的故事吧。

  1.第一遍:边清唱乐曲边用乐器演奏。(一半幼儿拿碰铃,一半幼儿拿串铃。)

  2.第二遍,看图谱,单纯使用乐器伴奏。(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 )

  3.听音乐 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性质。)

  4.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环节解析:这一环节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乐器碰铃和串铃,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达到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扮演区继续投放更多的乐器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还可以用哪些乐器为小豆芽钻泥巴加油,继续听音乐用乐器进行演奏。

  资料附录:

  歌曲:钻泥巴

  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开花花,结瓜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小豆芽钻泥巴的过程;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看老师演奏到看图谱演奏再到听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看图谱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在听音乐演奏播放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乐器,我想,这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在以后这方面还是值得我继续探究。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3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2、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向幼儿进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以及活泼向上的教育。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教学过程: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附儿歌:钻泥巴

  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呀钻呀钻的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效果分析:

  幼儿园的操场一角盛开的迎春花为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方便。由于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对此已有印象,在上课进行认识的时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场上开的花。经过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大多都了解认识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义。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观察时主动提醒在后面向前挤的小朋友:“别挤了,别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师上课所折的几枝开了的只有六朵花,其余上面满是花骨朵,课后将其插到了花盆里,孩子们每天都来观察、数数,发现:第二天开了十二朵,第三天开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开放,孩子们那细心的眼神、认真而小心翼翼的点数以及发现每天不同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了惊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个时候到户外已能寻找到好多春芽了。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种种子进行观察得到感性认识,我们组织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种子,指导孩子通过亲手操作,种上了种子。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又学会了种植的基本常识,我们又组织孩子在沙盘中种上了蒜瓣。孩子们那积极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浓是我们所料不及的,之后将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们每天都来观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种子发出小芽芽。终于,在种上种子的第四天,孩子们发现了第一盆刚刚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观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第二个活动,诗歌《钻泥巴》的教学。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资源、事先准备好发芽的小豆芽。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小豆芽,请幼儿说一说小豆芽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课件《小豆豆发芽了》,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豆豆每一步的变化,并尝试用动作模仿。

  (2)教师根据课件说儿歌。

  3.组织幼儿学说儿歌《钻泥巴》。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说儿歌。

  (3)引导幼儿加上动作学说儿歌。

  小豆豆,种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发了芽,钻泥巴。(双手合掌蹲下)

  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

  动一下。(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钻呀钻呀钻的快,(双手合掌变左右扭动边站直)

  钻出两片小芽芽。(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芽芽)

  (4)请幼儿分组扮演小芽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

  活动延伸:

  在种植区种植“小豆豆”,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看它们什么时候能钻出泥巴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小豆芽钻泥巴的过程;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看老师演奏到看图谱演奏再到听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看图谱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在听音乐演奏播放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乐器,我想,这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在以后这方面还是值得我继续探究。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教学资源,《钻泥巴》。

  活动过程

  1.认识小豆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什么?(是豆子)你们知道小豆子是怎样发芽的吗?

  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豆芽,小朋友们来看一下,你看到的小豆芽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小豆芽的样子。

  2.了解豆子发芽的'过程。

  师:小朋友老师带了一段有关小豆芽的生长全过程的视频,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小豆芽是怎样发芽的。

  教师播放课件《小豆豆发芽了》。

  3.学唱儿歌,并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师:小朋友,小豆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泥土里钻出来的)谁能来学一学小豆芽钻出泥土的样子?(个别幼儿模仿一下)小朋友们学得真像,都能把小豆豆发芽的过程表现出来,那今天老师也把小豆豆从泥土钻出来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儿歌,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儿歌《钻泥巴》。

  4.组织幼儿学习儿歌《钻泥巴》。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图文并茂表现儿歌《钻泥巴》,便于幼儿学习。(3遍)

  (3)引导幼儿加上手的动作学说儿歌。

  “小豆豆,种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发了芽,钻泥巴”。(双手合掌。)

  “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

  “动一下。”(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钻呀钻呀钻得快,”(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钻出两片小叶叶。”(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叶叶)

  5.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6.请幼儿分组扮演小豆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随音乐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的动作。

  延伸: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到外面去种豆豆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小豆芽钻泥巴的过程;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看老师演奏到看图谱演奏再到听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看图谱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在听音乐演奏播放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乐器,我想,这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在以后这方面还是值得我继续探究。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 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小班打击乐钻泥巴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钻泥巴教案06-10

小班游戏教案:《钻山洞》04-02

小班体育教案钻山洞11-28

小班游戏教案钻山洞01-21

小班游戏钻山洞教案03-21

《钻山洞》幼儿小班体育教案09-23

小班游戏课教案:钻山洞01-20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10-01

小班体育教案钻山洞4篇11-28

《玩泥巴》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