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10 08:26: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在制作、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动准备:纸蝴蝶、橡皮泥等

  活动重点: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在多次的尝试、调整后,能初步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蝴蝶",引起幼儿的兴趣。

  1、关键问题:你能想办法让"纸蝴蝶"停在我们的`指尖上吗?

  2、教师演示,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3、小结:只要在"纸蝴蝶"的翅膀上加两块橡皮泥,就能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二、幼儿尝试制作

  1、关键提问:这两块橡皮泥应该怎样摆放呢?

  2、鼓励幼儿反复尝试、调整橡皮泥摆放的位置。

  三、交流讨论

  1、关键问题:你是怎样摆放橡皮泥,让"纸蝴蝶"平稳地站立在指尖上的?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交流尝试操作的过程。

  3、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实验现象。(平衡木、跷跷板等)

  4、小结:保持平衡,"纸蝴蝶"就能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时间:

  6.14

  活动名称:

  科学:夏天真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投影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室外观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动,让幼儿感觉夏天天气的特点,自由讨论:小朋友,刚才在室外活动感觉怎样?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

  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

  师:夏天天气炎热,树上的知了会怎样呢?小狗会怎样让自己凉快呢?水牛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

  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

  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表示数量为5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一个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5数字卡片、火车图、动物图卡、《送动物回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森里中的小动物搬新家了,它们要坐火车去新家。

  二、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1。引导幼儿选择队伍的起始方向,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引导语:动物们没有排好队伍,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提问:谁排在第x?你是怎么数的?

  师:哦,他是按从左往右的'方向数,x动物站在在第x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我们可以用这个箭头符号表示。那按从左往右的箭头方向数,熊猫站在在第几个?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用来说顺序的第一、第二…这个第几就是序数,你们会说吗?

  师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然后依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师以其中一只动物的口吻说:“我个子小,让我站第一。”依上述方法改变动物的排

  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练习和巩固。

  3。引导幼儿从反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将队伍的起始方向反过来,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2)讨论:谁排在第x?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我们要想知道动物排在第几,要看看是从哪边开始数,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动物的排列位置也会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谁不见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只或两只动物,请幼儿找找看排在第几的动物不见了。

  2。送动物上火车。

  从正反两个方向,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为它们找到相应的车厢。

  师:请第一组从前向后数的第5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火车,如此依次送完小动物。

  评价幼儿操作情况,请幼儿讲讲:你是从哪个方向将动物送上哪节车厢的?

  四、幼儿操作材料:送小动物回家。

  根据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标记和数字提示,把动物送回家(取出黏黏纸,将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材料与纸板游戏,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发现生活中“顶”的现象,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废旧纸板。

  2、薯片罐、牙膏盒、雪碧瓶、游戏棒、纸筒芯、塑料棍、固体胶、长纸筒、酸奶瓶等各种废旧操作材料。

  3、多媒体课件:有关“顶”的现象。

  活动过程:

   1、顶一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设置情境:教师和幼儿开心地外出郊游,遇上了下雨,一时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意外发现了许多纸板,于是大家把纸板顶在头上当作小伞,由此引出活动。

  2、试一试,用身体的其他部分顶纸板。

  师:除了可以用头和纸板做游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玩纸板呢?(手、脚、背、膝盖……)

  3、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顶起纸板。

  师:原来身体的好多部位都可以和纸板做游戏,真有意思。瞧,这里还有许多材料呢(出示薯片罐、牙膏盒、大游戏棒等操作材料),请小朋友们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和纸扳玩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用哪些材料玩了游戏,初步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2)启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面”大的物体容易顶起纸板,“面”小的物体不容易顶起纸板。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顶起纸板?(薯片罐等)哪些不容易顶起纸板?(游戏棒)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来试一试。(幼儿自由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引入难题,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师:怎样才能用游戏棒顶起纸板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①幼儿尝试每人用一把游戏棒顶纸板:②幼儿尝试每人用三根游戏棒顶纸板(原理:三角支撑);③鼓励幼儿分组游戏,合作用游戏棒玩“顶纸板”的游戏。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存在“顶”的现象。

  师:“顶”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5、结束活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小朋友回到家中可以找一找。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最喜欢阅读绘本故事,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中渗入抽象的数学概念,1到10的点数,比较多少都很好的在故事中有趣的表达了,符合幼儿形象化的思维方式。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在故事中理解生活中数学的10以内的.点数,比较多少的概念。

  2.幼儿能听懂故事情节,并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幼儿在故事中意识到要保护野生动物,培养幼儿有爱心。

  三、活动准备:

  1.编写故事《禾苗的秘密》

  2.制作PPT动画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你们想知道禾苗的秘密吗?

  幼儿:想知道。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故事把这个秘密找出来。

  2.教师讲故事:

  春天来了,1株禾苗上有2只虫子,3只青蛙又吃掉了2只虫子,接着出现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最后,动物们四散逃跑,猎人被警察抓走了。

  3.说一说故事中的数字规律

  1株禾苗2只虫子3只青蛙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总共10个数,每次都递增1,每次比前一次多。

  4.说一说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幼儿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虐待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爱心。

  5.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听了今天的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请你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纸作品了解纸制品。

  3.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手指游戏《大拇哥》

  二、新课导入

  1、请幼儿欣赏各种纸做的作品,并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讲述给大家听

  2、认识各种纸

  (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三、操作活动

  (一):运沙

  1. 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 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教案【荐】02-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在制作、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动准备:纸蝴蝶、橡皮泥等

  活动重点:初步感受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在多次的尝试、调整后,能初步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蝴蝶",引起幼儿的兴趣。

  1、关键问题:你能想办法让"纸蝴蝶"停在我们的`指尖上吗?

  2、教师演示,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3、小结:只要在"纸蝴蝶"的翅膀上加两块橡皮泥,就能让"纸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二、幼儿尝试制作

  1、关键提问:这两块橡皮泥应该怎样摆放呢?

  2、鼓励幼儿反复尝试、调整橡皮泥摆放的位置。

  三、交流讨论

  1、关键问题:你是怎样摆放橡皮泥,让"纸蝴蝶"平稳地站立在指尖上的?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交流尝试操作的过程。

  3、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实验现象。(平衡木、跷跷板等)

  4、小结:保持平衡,"纸蝴蝶"就能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时间:

  6.14

  活动名称:

  科学:夏天真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投影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室外观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动,让幼儿感觉夏天天气的特点,自由讨论:小朋友,刚才在室外活动感觉怎样?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

  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

  师:夏天天气炎热,树上的知了会怎样呢?小狗会怎样让自己凉快呢?水牛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

  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

  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表示数量为5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一个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5数字卡片、火车图、动物图卡、《送动物回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森里中的小动物搬新家了,它们要坐火车去新家。

  二、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1。引导幼儿选择队伍的起始方向,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引导语:动物们没有排好队伍,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提问:谁排在第x?你是怎么数的?

  师:哦,他是按从左往右的'方向数,x动物站在在第x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我们可以用这个箭头符号表示。那按从左往右的箭头方向数,熊猫站在在第几个?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用来说顺序的第一、第二…这个第几就是序数,你们会说吗?

  师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然后依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师以其中一只动物的口吻说:“我个子小,让我站第一。”依上述方法改变动物的排

  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练习和巩固。

  3。引导幼儿从反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将队伍的起始方向反过来,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2)讨论:谁排在第x?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我们要想知道动物排在第几,要看看是从哪边开始数,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动物的排列位置也会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谁不见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只或两只动物,请幼儿找找看排在第几的动物不见了。

  2。送动物上火车。

  从正反两个方向,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为它们找到相应的车厢。

  师:请第一组从前向后数的第5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火车,如此依次送完小动物。

  评价幼儿操作情况,请幼儿讲讲:你是从哪个方向将动物送上哪节车厢的?

  四、幼儿操作材料:送小动物回家。

  根据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标记和数字提示,把动物送回家(取出黏黏纸,将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材料与纸板游戏,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发现生活中“顶”的现象,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废旧纸板。

  2、薯片罐、牙膏盒、雪碧瓶、游戏棒、纸筒芯、塑料棍、固体胶、长纸筒、酸奶瓶等各种废旧操作材料。

  3、多媒体课件:有关“顶”的现象。

  活动过程:

   1、顶一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设置情境:教师和幼儿开心地外出郊游,遇上了下雨,一时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意外发现了许多纸板,于是大家把纸板顶在头上当作小伞,由此引出活动。

  2、试一试,用身体的其他部分顶纸板。

  师:除了可以用头和纸板做游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玩纸板呢?(手、脚、背、膝盖……)

  3、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顶起纸板。

  师:原来身体的好多部位都可以和纸板做游戏,真有意思。瞧,这里还有许多材料呢(出示薯片罐、牙膏盒、大游戏棒等操作材料),请小朋友们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和纸扳玩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用哪些材料玩了游戏,初步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2)启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面”大的物体容易顶起纸板,“面”小的物体不容易顶起纸板。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顶起纸板?(薯片罐等)哪些不容易顶起纸板?(游戏棒)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来试一试。(幼儿自由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引入难题,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师:怎样才能用游戏棒顶起纸板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①幼儿尝试每人用一把游戏棒顶纸板:②幼儿尝试每人用三根游戏棒顶纸板(原理:三角支撑);③鼓励幼儿分组游戏,合作用游戏棒玩“顶纸板”的游戏。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存在“顶”的现象。

  师:“顶”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5、结束活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小朋友回到家中可以找一找。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最喜欢阅读绘本故事,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中渗入抽象的数学概念,1到10的点数,比较多少都很好的在故事中有趣的表达了,符合幼儿形象化的思维方式。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在故事中理解生活中数学的10以内的.点数,比较多少的概念。

  2.幼儿能听懂故事情节,并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幼儿在故事中意识到要保护野生动物,培养幼儿有爱心。

  三、活动准备:

  1.编写故事《禾苗的秘密》

  2.制作PPT动画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你们想知道禾苗的秘密吗?

  幼儿:想知道。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故事把这个秘密找出来。

  2.教师讲故事:

  春天来了,1株禾苗上有2只虫子,3只青蛙又吃掉了2只虫子,接着出现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最后,动物们四散逃跑,猎人被警察抓走了。

  3.说一说故事中的数字规律

  1株禾苗2只虫子3只青蛙4条蛇5只老鹰,6个猎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个警察。总共10个数,每次都递增1,每次比前一次多。

  4.说一说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幼儿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虐待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爱心。

  5.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听了今天的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请你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纸作品了解纸制品。

  3.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手指游戏《大拇哥》

  二、新课导入

  1、请幼儿欣赏各种纸做的作品,并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讲述给大家听

  2、认识各种纸

  (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三、操作活动

  (一):运沙

  1. 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 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