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阔” “矗”等13个生字。会写:申 匹等10个生字。
2.读正确 、读流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课件,一张中国行政图,谁能找出北京在哪儿?
2、一名同学指出后,教师简介北京概况。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 多媒体放画面和录音。学生欣赏。
3、 自由的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由发表建议。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再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
2、 师出示课件(本课中的字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四、指导朗读,感受景美
1、 播发北京的画面,教师朗读课文。
2、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个地方?
3、 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师指导。
4、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课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比一比栏中展评。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苹果上的生字。谁愿意当老师领同学们读? 小老师当的真不错,谁还想当?
2、 下面让我们开起识字的小火车来和这些词语朋友打个招呼吧。
3、 小火车起来,轰隆轰隆开起来火车头就是你……
4、 这列小火车已经顺利到达终点了,我们再来开动一辆小火车,火车头就是你……,火车已经安全到
5、 达终点站了。词语朋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但生字宝宝可不乐意了,我们赶紧把它们也请出来吧
6、 出示课后练习题,读读记记。
7、 分段接力读课文,看谁读的好。
二、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 观察本课中的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棒。
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的习字本,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关键词,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扩展活动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上,写出景点的名称。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
二、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写字指导。
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此外,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兴趣。
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第一节大家读了课文,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生字词。哦 塔 罐 杜鹃 缝(指名认读)股 指名读。(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读)脆 我在课前看同学们的作业时,发现上节课学的生字中这个“脆” 字写得不太好,下面咱们再来写一写。
4、书写生字词:脆 天然水塔 杜鹃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1)过渡:下面咱们来读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回小老师,来分配分配吧。
(2)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谁还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能读好吗?谁能先给我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3)你们先自己练习练习吧。(自由读)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5)我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至五自然段
(1)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一起读读书,把答案画在书上,谁能给大家一点提示,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大家拿出笔来,可以边读边画。
(2)学生互读互说。你们读懂了吗?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我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帮我贴在黑板上,贴完后,还得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3)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泉水乐于助人的精神。)
(4)我们刚才在读书时,谁注意到学习伙伴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了。
(5)指名读学习伙伴的问题。
(6)学习伙伴不明白这个问题,你能告诉她吗?(理解天然水塔,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第一自然段中,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而不是流出来的。)
(7)谁还读懂了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8)你们看,这几位同学给我们拼出了好看的图画请你们自己看着板书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
(9)大家说得真起劲,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你们欢迎我吗?
(10)下面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我们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你们会加动作吗?火花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怎么照?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怎么喝呢?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小画眉们,让我看看你们怎么尽情歌唱。
(11)看来大家会加动作了,不过拿着书可不方便啊,谁有什么好主意?下面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开始练习。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12)我想请四个同学当代表到前面来领背。谁来领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如果读到你喜欢的那一段你就站起来和领背的同学一起读。
4、激趣说话
(1)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你们说得这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成文字。在班里的展示台上展示。
5、第六至七自然段
(1)(过渡)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2)我们看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内容)自己先读一读。
(3)自由读。
(4)齐读。
三、指导背诵
1、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师下去指导,加动作背。)
2、检查背诵。
四、扩展延伸
1、你们看我这里还有一首写泉水的小诗,咱们来读一读,女生读问的句子,男生读回答的句子。
2、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对见过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四、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唱一唱。播放VCD《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跟唱。
这首歌我们唱了好多年,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每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都会想些什么?
生谈感受。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题目代换:
这篇文章比较长,通过我们预习课文,你觉得文章还可以用什么题目来代换?
探讨结果:《我和爸爸》、《爱花的爸爸》、《父爱》……
2、解释课题:
同学们代换了这么多题目,那作者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课题?
探讨结果:
⑴ 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败落。
⑵ 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败落,爸爸离开人世。
3、略谈感受:
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你最初读完课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意见结果可能是感动、同情、敬佩等,要求说明原由。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最感动的地方:
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是饱含激情地读完这篇文章,你能否把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⑴ 自己练读。
⑵ 抽生单独读。
2、师生品读爸爸逼我上学的部分:
⑴ 我与爸爸的故事中,哪一件事写的最详细,对我影响最大?
明确:爸爸逼我上学。
让我们跟随英子的回忆,一起回到六年前,来亲身感受一下英子被迫上学的经历。以读为主。
① 生自己朗读。
② 选优秀选手,分角色朗读。
③ 小组扮演爸爸和英子,分角色朗读。
⑵ 从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讨结果:爸爸对我要求严格,但严中有爱。
3、品读爸爸去世一部分:
⑴ 英子就是在爸爸的这种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长大了?
明确:面对爸爸的死亡,英子表现出的是从容、镇定。
我们集体来欣赏,以读为主:
① 师范读。
② 生分角色读。
③ 男生扮老高,女生扮英子齐读。
⑵ 从英子和爸爸感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对英子的爱除了严格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成分?生到黑板归纳。
殷切的希望、温暖的关怀、热情的鼓励……
⑶ 看了同学们的归纳,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他的沉稳与厚重!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那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表达你对父爱的理解吗?
父爱如海……父爱如春风……如细雨……如阳光……
三、拓展总结
1、是呀,父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严厉的,有时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最终他是爱我们的,你和你的父亲之间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
生交流故事。
2、在爸爸花儿落了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子长大了,成熟了,假设英子一口气跑到医院,而爸爸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能模仿英子的口吻对死去的爸爸说说话吗?
生写作,并伴随音乐交流。
3、整篇文章跌宕起伏,一直是在不断回忆中调整心态,释放情感的,一会儿写现在的事,一会儿写过去的事,这种写法叫插叙。
4、在我们这堂课中,有一个环节也属于插叙,是哪个环节?
讲我与爸爸的故事一环节。
尾声:今天的文章让我们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用心声来唱一唱:世上还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改唱《世上还有爸爸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五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恐龙灭绝原因的五种说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相信的.一两种说法。
4.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出相信的恐龙灭绝原因的说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联系旧知《称象》谈谈大象有多大)
2.个别说自己知道的恐龙的知识。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恐龙博物馆)
1. 指导学生进入恐龙博物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2. 指名说说。
三.(在线影院)重温恐龙时代那美妙的世界
1. 看恐龙的动画片。
2. 请生质疑。
四.(识字园)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进入“识字园”自读生字,如有困难点击该字听示范读再读。
3.看大屏幕开火车认读生字。
五.(你说我说)再读课文,说说恐龙灭绝原因的几种说法。
1.请生说说文中说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
*若学生意见不统一,再引导读课文。同桌可互相交流:有几种说法。
2.请生分别读读书中关于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3.看连环画,说说自己最相信的一种说法。
师巡视指导同桌互说。
4.请个别同学反馈说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思维训练。
讨论:恐龙灭绝还可能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师鼓励生探究未知领域)
七.(勇敢闯一闯)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八.师生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莹、裹、篮”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半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世界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同时板书。)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莹、裹、篮、蔼、资、慷、慨、贡、滥、基、睹
过渡: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读音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莹”是后鼻音;“资”是平舌音;“篮”和“滥”是边音。“莹”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漏;“睹”意为“看”,和眼睛有关,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慷慨、贡献、滥用、基地
目睹、壮观、半径、有限、矿物、地质、无私、矿产、节制
开采、枯竭、毁坏、生态、设想、例如、破碎、子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自读提示:
(1)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
(2)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内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确: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r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r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r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r地球是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预设:如果学生的交流情况不错,可进一步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过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幻灯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结合课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观。
预设: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小品文虽然也是说明文,但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常常是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明确: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旧知,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过渡: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段落。)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加以巩固。
4.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3)师生合作,概括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2.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
(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
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小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它是多么无私啊!从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2.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领悟“忧虑”之情。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提示学生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所以课文是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关键字词,感受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严重后果。
预设:不加节制、枯竭、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生态灾难、严重的威胁。
(3)教师引入其他资料,或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感受地球所承载的重负与压力。
你听说过“地球生态超载日”吗?“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地球生态超载日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走势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态超载日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
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然而全球消费及人口数量都在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地球资源再生的能力,这一情况就是生态超载。大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1994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10月22日,20xx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20日,意味着在8月20日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资源,剩下的4个多月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20xx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态超载日:在这一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8日,比20xx年提前5天,这意味着本年度剩下的4个多月里,人类将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态欠债,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态产品和服务。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xx年的份额。20xx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每年消耗着1.5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并且到20xx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3.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过渡: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
(1)学生自读第5—7自然段,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预设:在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学生已了解到人类目前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关知识,这里可借机复习一下,加深认识。
(2)结合相关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四十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四十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4.再次体会课题的深意,提升情感。
过渡:由我们刚才的讨论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个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宇航员的话,体会地球的美丽与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贵。
(1)结合全文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预设: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可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课题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小结: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三、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文段,学生自读。
过渡: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一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或分发纸质材料。)
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阅读与交流。
(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
(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
(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4)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3)搜集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读出情感。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谁愿意也来试着读这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读这一段的一起读(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自己小声读读5、6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样?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3)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裸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把树木变成生活所需品,让日子富起来的是谁?把树木都砍掉,最终导致小山坡裸露,让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谁?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什么?
总结:感谢你们,老师代表这美丽的小山村感谢你们!!你们倒出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心声,你们是它们的知己,是它们朋友!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种鱼》是一富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语言流畅。全文共3段,前两段均为一句话,句式相同,只变动其中几个字,揭示春种秋收的规律。全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要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
设计理念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轻松、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有所体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初步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认识本课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不一样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课前谈话:你听说过种鱼吗?种鱼能有收获吗?
2.揭示、板书课题《种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标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你能帮他改改吗?)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感悟内容,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农民伯伯春天在地里播种、秋天收获的情景。
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植物的生长规律。(春播秋收、春种秋实)
2敝傅佳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表现出农民的`喜悦心情。
3.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小猫看见农民伯伯春种秋收后,是怎样做的?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4.出示课件:小猫种鱼动画。
教师旁白第3自然段内容,提出问题,谁能告诉小猫,它错在哪里?(动物和植物不一样,玉米和花生种在地里可以有收获;而鱼是动物,不能用播种的办法收获小鱼。)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汇报收获,谈感受、体会、想法、懂得的道理。(明白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
6.出示课件: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7.学生填空,读句子。
(让学生了解第1、2段的句式相似,有利于熟记课文。)
8.用上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在具体说话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9.男女生以分组比赛形式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10.阅读《小学生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木棉树的种子》。
四、巩固识字,全文
1.学生提出较难认读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2.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做趣味组词小游戏。(游戏规则:学生拿着卡片上台读字音,找朋友,如:我是“农”、我是“民”,“农”和“民”是朋友,“农民”“农民”。)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小组争第一。
5.教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