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案

时间:2024-08-14 10:31: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看》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四川少儿出版社小学生信息技术4年级上册第二课《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文件夹在“我的电脑”中的存放情况 学会从“我的电脑”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打开、浏览等操作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以及对文件、文件夹重命名 过程和方法:通过“想一想、试一试” 让学生体会一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用演示法和讲授法讲解本课。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公用机房上机习惯 (不乱改别人的文件和文件夹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我的电脑”中对文件、文件夹的浏览、新建、重命名

  教学难点:新建文件、文件夹的名称输入

  四、教学准备:

  “我的电脑”图标、多媒体广播系统或投影系统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引入

  ① 任务1:试一试、找一找,我们以前所做的作品有哪些?它们放在你所用计算机的哪个磁盘?哪个文件夹?里面的(找到后结果请写在纸上)并说说你的操作方法

  ② 观察、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小结

  ③ 引入课题:板书《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

  试操作并写出结果

  说出自己的操作方法

  倾听思考

  设置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自然引入本课学习的课题

  在“我的电脑”中对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① 任务2:同学们试试从“我的电脑”去完成任务1(通过看书或提示简单的操作步骤)

  ② 观察、帮助、指导学生的操作、评价

  ③ 任务3:通过自己或合作的方法完成书上的“想一想、试一试”

  ④ 观察、帮助、指导,根据情况作讲解

  看书、或按提示尝试操作

  自己尝试或合作完成任务3

  完成任务并提出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的实践探究并解决问题

  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及对文件文件夹的重命名

  ① 过渡:我们的文件都是存放在已有的文件夹里面的,能不能在磁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给自己的文件安个新的“家”呢?

  ② 讲解: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的方法,强调名称输入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

  ③ 引入文件、文件夹的重命名知识(注意不要随意改动他人的文件、文件夹名称)

  ④ 任务4:完成书上的“想一想、练一练”

  ⑤ 观察、帮助、指导

  倾听、思考

  倾听

  倾听

  完成任务4

  激趣

  大多数学生没有新建文件夹的知识,直接讲述效果会更好些

  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① 在“我的电脑”中对文件、文件夹的浏览、新建、重命名

  ② 不随意更改他人的文件、文件夹名称

  学生倾听

  知识再现

  《我看》教案 2

  一、知识目标: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二、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2、重点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种类、网络设备及连接方式。

  四、教法教具: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若干段网线,一小段光缆,网络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3、相关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a、用投影机投放出我们正在使用的网络教室的拓朴结构图。

  b、让同学们在头脑中首先对我们正在使用的网络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

  2、任务分步:

  第一任务: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相关性的网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屏幕上显示的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网络,它们的形成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帮助?

  (第小组以报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并由小组长进行发言汇报)

  注意:要引导学生归纳出“网”的特点,就是资源的融会贯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从广泛的、现实生活中的“网”引申到计算机网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小组成绩比较)

  第二任务:教师通过屏幕和实物展示简单常用的网络设备。

  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网线的内部结构。要求各组回答:你们组所看到的网络在你的大脑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网线内部还有好几种颜色的线,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认为交换机有什么用处?

  注意:要让学生认识网线及交换机的作用和网线采用色彩分类的作用。d在此部分可采用学生自先分组理解,教师最后讲解和总结的方式。

  (小组成绩比较)

  第三任务:让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现实网络,让他们分析我们教室里的网络,大家上网时的互联网络,以及我们整个学校的网络,它们这些网络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按网络规模分类方法,从而把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并能对不同的网络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小组成绩比较)

  随堂综合任务:让学生对现有教室里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认识,并让大家回忆开始上课时给大家的一张网络分布结构图,提供如下图标,让大家地行联接成为一张正确的网络结构图。

  (小组成绩比较)

  3、学生自评:

  4、评价及成果展示:

  评选本节课最优小组,予以小组表扬。

  展示优秀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予以个人表扬。

  5、课后讨论:

  a、网络比单机有哪些优势?

  b、你知道有哪些无线网络技术呢?

  c、你认为网络还会向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继续延伸?

  教学反思:

  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第一节网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internet,认识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课了。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

  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80%,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我觉得应该提倡"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我看》教案 3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一位先哲说过:养成一个好习惯固然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比养成好习惯更难。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小,应变能力差,遇上与机动车交会是常常手忙脚乱,更容易发生事故。如何使他们从身边的实例中清醒地认识到危害,防止事故的发生,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这些都是本课力图渗透、完成的。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能针对学习的内容,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资料,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能知道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安全知识。

  3、 能亲自动手动脑做安全宣传标语。

  4、 能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同时,孩子们都喜欢从视觉上来感受外面的世界,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认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好好保护自己,做一个文明、合格的小市民。

  案例叙述:

  (一)运用多媒体及课前的资料收集,创设体验情境,揭示课题。

  课开始时,我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并交流课后收集的资料(如:据说汽车从发明以来到1979年,因“行无序”死亡2000万人,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统计到目前早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就我国而言,198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万起,死亡不到一万人,1990年则已增到25万起,死亡5万人。而我们生活的浦东新区1996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70人,平均每两天死1人,其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区县;等等。)从视觉及一连串的数据上,我们认识到:“行无序”带来的危害实在是让人怵目惊心。所以,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走路吗?”起初,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故作惊人之态,心里正嘀咕着:除了老弱病残,谁不会过马路?除了第一次从山乡来到城市,谁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通过这么多惊人的实例后,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会过马路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幻灯片的展示和动手制作,认识交通设施及其作用。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接触周围事物已经不少了。可以这么说,家庭里,父母很早就已经把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多多少少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可这些都还不系统、清楚、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小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很有兴趣地从幻灯片,即交通设施平面图(例如:人行横道线、红绿灯、人行护栏、隔离墩),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议一议及亲手做一做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及作用。在交流后,我对各种交通设施及作用做了小结。这样,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知识更系统化一点。

  (三)结合插图、演示,创设情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

  在一定的情景中,自己去动手演示。在玩中轻松的学习,是学生再喜欢不过的一种学习方式了。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们观察幻灯片(即文中的插图),结合我所提出的问题,如:有红绿灯,兰兰该怎么过马路呢?为什么红灯亮了要停下,绿灯亮了才能从横道线上走呢?如果兰兰还要过一条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横道线的马路,怎么办?为什么要“先看左,后看右”?等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师生共同来演示,在一定的情景中,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及表演,身临其境一般地学会过马路。最后,我将他们的学习心得编成儿歌,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

  红绿灯,绿灯行。

  有红绿灯,走横道最放心。

  先看左,后看右,看清车辆才可走。

  当然,交通规则远远不止这些。小学生的思维经验是丰富的。随后,我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你还知道哪些?小学生们四人一组交流开来。我从中也受益匪浅。

  我们知道,学生对一些行为的判断上,还具有“两可性”。要么只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接下来,我出示了几组图片,让学生来辨一辨,说说他们都错在哪里,有什么危险?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学生们同桌交流,派代表指出,并给予改正。这样,使学生们又进一步加深认识。

  (四)制作、朗读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结束本课。

  如何来提醒自己和他人?我发动起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制作一些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来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幸福,请大家动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学生们奇思秒想,制作出许多标语,并进行交流。如:“一路平安,永远平安。”、“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安全小帽紧紧根”、“人与车和平共处”等等。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多媒体中出示这些宣传标语),结束了这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制作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视觉上、听觉上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以及一连串惊人、严酷的数据,给学生创设一个体验的教学情境。所谓体验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去实践,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悟,加强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让学生在较好的情境中及活动中加深体验,加深认识,特别是课前资料的收集,交通安全标语的制作,小组的讨论、交流,以及师生的共同演示上。通过实践,我发现在玩中学,在小组中学,在师生之间学,很大程度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与学互为一体,互相促进,很好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自觉地充当交通安全的小卫士,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伙伴的合作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我看》教案】相关文章:

《看菊花》教案09-16

《看大戏》教案01-01

《看月亮》教案02-12

看冰灯教案02-09

《看雪》教学教案02-10

小班看朋友教案03-18

小班教案看朋友02-21

《看云识天气》教案08-31

动手做做看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