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时间:2024-06-09 16:40:04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购物高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通用11篇)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1

  活动目标:

  1、能注意物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2、能说出要买的物品与数量,学会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购物小超市ppt。

  2、学具:与超市里玩具相对应的.图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钱币若干;购买玩具的表人手一张;骰子一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掷筛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筛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点子)

  师:我们来玩掷筛子游戏,一组上的小朋友轮流,掷到数字几你就从盘子里拿出与点子数一样的钱,如我掷到点子4,就拿4元钱。

  2、幼儿轮流掷筛子。

  3、交流。

  师:小朋友说说你掷到数字几,拿了几元钱,是几元钱和几元钱合起来的?

  幼儿:4元钱,是两个一元和一个两元合起来的。

  二、10以内物品的买卖。

  1、出示ppt。

  师:在我们小区里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钱呢?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物品的价格。

  3、6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掷筛子的方法获得了一些钱币,现在就用你手里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说说够不够,说对的把相应的物品的图片拿走。

  4、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10元钱,你还要从盘子里拿多少钱才凑满10元呢?请小朋友从盘子里继续拿钱凑满10元。

  师:现在小朋友的钱更多了,每人买一个物品,想想你可以买什么呢?

  请幼儿带上10元钱来买东西,如果是一张整的10元,让幼儿自己想还要找多少钱?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件。

  1、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购物高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一张10元钱的记录单,我们要把10元都用完,所买东西不能超过10元,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能买几样物品呢?

  师:请小朋友选择想要买的东西,贴在记录单里。

  2、交流。

  师:你买了几样,买了哪些物品,有没有超过10元?

  幼儿介绍自己的各种购物方法。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2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3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小朋友在玩“买卖游戏”时,总会清点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凑数买东西,少则三、五元,多则十来元。他们慢条斯理、聚精会神地数着,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机不言自明。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凑钱买东西的游戏。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摆弄教具,而是把自己当作“钱”,直接参与其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活动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团队成员合作的快乐。

  2.感知“钱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能用多种方法进行10以内凑数购物的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凑数购物的活动。

  活动难点: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玩具、价格标签、人民币代用券、白色即时贴、地垫2块

  学具: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经验准备:幼儿有用替代物进行游戏的经验。

  环境准备: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集体谈话讨论“玩具店”。

  (1)师:你们有愿望吗?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师:彭老师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玩具店”。

  (3)师: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卖“毛绒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们呢?

  2.自主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准备出售。

  (1)师:在我们的教室周围也有一些玩具请你们帮我把他找出来放在我们的柜台上。

  (2)师:根据玩具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

  二、尝试参与

  1.教师引导小朋友自主分组。

  (1)师:在玩游戏之前教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两组。

  (2)要求:每组7个人,两组人数相同;每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组完成后在白线后举手示意。(幼儿自主分组。)

  (3)师:分组完成了吗?请每组的排头点一下人数。现在人数都一样多,你们两队在人数上是公平的。

  2.初步尝试凑数购物。

  (1)师: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凑钱买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代表“钱”的代用券。

  (2)游戏规则:听到我报出“×元钱”以后,能凑出这些钱数的人站到自己组的垫子上,其他队员站回线后,全队举手示意才算确定答案;先举手且凑数正确的队才算优胜队,才能拿走商品

  3.师幼共同游戏。

  (1)教师任意出示,观察幼儿的凑数方式,指导幼儿相互检查别组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依次完成玩具价格为“6元”的玩具。

  (2)对于两队凑数方法不同、但都正确的情况。

  师:现在已经出现两种正确的凑数方法了,如果哪一队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就有权利确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师:对于两队凑数方法、速度相同的情况。

  师:我说“变”以后,如果哪组先变化出另外一种凑数方法,就获胜。

  三、巩固提升

  1.师:现在,还剩下不少商品。接下来,我准备两件商品一起卖。

  规则是:每队站到垫子上的队员凑出的钱数要正好能买下两件商品,其他规则跟前面一样。

  (教师同时报出两个数字,要求先计算总数再凑数。第一次的要求是:两件商品的总价为9。幼儿分出胜负后,教师引导。)

  师:虽然这组已经赢了,但我要对你们两队继续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如果你们两队组合起来凑数会怎么样呢?(将两块垫子合在一起,让幼儿继续游戏,尝试9的几种凑数方法。)

  师(小结):你们任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买走我这里的玩具,必须有同伴的帮助。请你们先和自己小组的队友拥抱一下。同时,我们后来遇到的比较大的数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戏不仅需要本组队员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请你们和今天的对手拥抱一下。

  2.拍卖游戏

  (1)准备材料: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2)幼儿在桌子两边面对面而坐,中间一侧放玩具卡牌,人民币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铃摆放在两人中间。

  (3)两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数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发出口令将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铃两侧。

  (4)迅速观察骰子上的数字,例如,数字骰子上显示“6”、物品骰子上显示“玩具卡车”,则说明只要一方先凑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车”卡牌。

  (5)确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铃。没有按铃或后按铃的一方检查对方所拿出的代币是否符合凑数要求。

  (6)检查确认后,最先按铃的一方获得一张玩具卡牌。最先获得4种不同玩具卡的为胜利方。

  四、活动延伸:

  1.将本节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

  2不断更新物品调整价格,加强各活动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总结

  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标上价格而是让孩子根据物品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在钱币的运用上教师没有把10元、5元、2元、1元钱发给孩子而让幼儿自主去取,既照顾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幼儿能够情绪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中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这说明教师确实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当前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点有机结合。此外,多种方式的凑数游戏体现了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引发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尤其是两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发了新的认知冲突,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会及语言领域的多个教育目标。

  整个活动中教师将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学习自然融合,使幼儿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游戏性的操作过程中。游戏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及趣味性。教师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正确地认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数学,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数学。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5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认识常见的货币(如人民币的元、角、分),了解其价值及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应用于购物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幼儿体验购物过程,包括选择商品、询问价格、付款找零等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的经济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模拟货币(可以是特制的塑料币或纸币)、各种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收银机(或简易替代品)、购物篮/袋。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简易的`“超市”角落,摆放各类“商品”及“收银台”。

  角色扮演道具:店员胸牌、顾客帽等,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活动流程:

  1. 引入话题(约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或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介绍购物的基本概念,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提问引导:“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都买过什么?”激发幼儿的共鸣和讨论。

  2. 认识货币(约10分钟)

  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讲解它们的名称、图案及价值。

  通过小游戏,如“快速识别货币”、“货币排序”,加深幼儿对货币的认识。

  3. 简单计算(约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例如,“这个苹果5元,那个香蕉3元,一共要多少钱?”

  引导幼儿用货币进行实际操作,理解计算与支付的关系。

  4. 模拟购物(约2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另一部分扮演店员。

  “顾客”挑选商品,询问价格,进行计算,然后“付款”给“店员”,“店员”负责收钱、找零。

  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并体验到每个环节。

  5. 总结分享(约5分钟)

  集体讨论:分享购物过程中的有趣经历,讨论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强调节约用钱、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6. 延伸活动(可选)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愿望清单”,并讨论哪些是必需品,哪些可以以后再买,培养计划消费的习惯。

  组织一次实地参观附近的超市或市场,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实践所学。

  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参与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注意安全,尤其是在使用模拟货币时,避免小物件造成吞咽等意外。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认识货币:让孩子能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

  购物技能: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学会购物的基本技能,如选择商品、比较价格、付款等。

  社交技能:通过团体活动,培养人际交往、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能力:通过购物实践,提升孩子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购物前的准备:

  学习熟悉人民币,介绍人民币的不同面额。

  让孩子能够在购物时分清价值,了解购物必须要有钱才能进行。

  购物中的实践:

  准备模拟商店,让孩子按照商品列表进入商店购物。

  让孩子体验货品的实物和小硬币收款的过程。

  购物总结和反思:

  让孩子分享购物的经历和感受。

  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步骤

  认识货币:

  引导孩子一起数钱,出示人民币各种面额的可视化图片。

  让孩子触摸人民币的纸币和硬币,增强真实体验。

  购物实践:

  准备模拟商店,设定商品和价格。

  将孩子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引导、协助、鼓励孩子完成购物过程。

  购物总结和反思:

  观看购物视频,让孩子回忆购物经历。

  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数学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社交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理财意识:初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了解金钱的价值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

  认识商品与价格:

  向孩子展示各种商品图片和价格标签。

  让孩子了解商品的用途和价格差异。

  比较与选择:

  引导孩子根据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进行比较。

  让孩子学会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记账与理财:

  让孩子记录自己的花费和储蓄。

  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理财意识。

  三、教学步骤

  引入与讨论:

  向孩子介绍购物的主题和目标。

  引导孩子讨论购物的.经验和感受。

  分组活动:

  将孩子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每组进行商品比较和选择活动,记录选择理由和花费。

  分享与交流:

  每组分享自己的购物结果和理由。

  老师和孩子一起评价每组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记账与理财:

  引导孩子记录自己的花费和储蓄。

  让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消费计划,培养理财意识。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8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货币(例如人民币的元、角、分),了解货币的基本用途和价值;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在购物情境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购物游戏等互动方式,体验购物过程,学习如何根据预算做出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会礼貌待人,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假币(或教学用的人民币模型)、商品图片或实物(如玩具、水果模型等)、购物篮、收银台道具、价格标签。

  环境布置:将教室一角布置成“超市”,设置不同的商品区,如食品区、玩具区等。

  角色分配:提前告知孩子们将进行角色扮演,分配好“顾客”、“收银员”、“导购员”等角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小熊去超市买东西”的故事,引出购物的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二、认识货币(约10分钟)

  展示货币:使用教学用的人民币模型,介绍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讲解它们的名称和价值。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孩子们对货币的认识,如“一张五元可以换几个一元?”。

  三、模拟购物(约20分钟)

  规则说明:讲解模拟购物的规则,包括选择商品、查看价格、使用货币支付、找零等步骤。

  角色扮演:孩子们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模拟购物。教师和助教作为引导者,在旁协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预算练习:给每位“顾客”设定一个预算,让他们在预算内做出购买决定,学习合理消费。

  四、计算练习(约10分钟)

  简单计算:利用购物情境,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如计算总价、找零等。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小游戏,如“快速算账比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五、总结交流(约5分钟)

  分享体会: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模拟购物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如学会了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教师总结:强调购物时的礼貌行为、金钱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价值。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制定一份周末购物清单,并在实际购物中实践所学知识。

  亲子活动: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真正的超市体验一次购物,让孩子亲自挑选商品、付款,加深对购物过程的理解。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数学应用:通过购物活动,让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计算进行购物。

  社交技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互动能力。

  理财意识:初步建立幼儿的理财概念,如“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二、教学准备

  环境创设:模拟超市环境,包括货架、商品、价格标签等。

  教学材料:人民币代用券(不同面额)、购物清单、收银台、购物车等。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幼儿。

  三、教学过程

  引入:

  谈话导入,讨论购物的乐趣和重要性。

  展示超市环境,介绍商品和价格标签。

  活动一:认识货币

  展示人民币代用券,让幼儿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

  通过数数游戏,加强幼儿对货币面值的认知。

  活动二:分组购物

  每组发放购物清单和等额的代用券。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根据清单选择商品,并计算总价。

  小组内讨论,确保所选商品总价不超过代用券总额。

  活动三:结账体验

  每组派一名幼儿担任收银员,其余幼儿进行结账。

  收银员核对商品总价,收取代用券。

  老师观察并引导幼儿正确进行结账操作。

  总结与反思

  分享购物体验和感受,强调理财和社交的重要性。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体验真实的.购物过程,并学会运用数学计算进行购物。同时,活动还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互动能力,初步建立了幼儿的理财概念。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商品认知:让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商品及其用途。

  比较能力:培养幼儿根据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比较商品的能力。

  购物技能:提升幼儿的购物技巧和策略,如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二、教学准备

  商品展示: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包括食品、玩具、文具等。

  价格标签:为每个商品贴上价格标签,包括原价和促销价。

  购物任务卡:设计不同难度的购物任务卡,如“用10元购买两样商品”等。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商品,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介绍价格标签和购物任务卡。

  活动一:商品认知

  老师介绍每种商品的基本信息和用途。

  幼儿自由观察商品,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二:购物挑战

  每名幼儿抽取一张购物任务卡。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根据任务卡要求选择商品。

  幼儿需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和品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组合。

  活动三:分享与讨论

  每名幼儿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并解释选择理由。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购物策略的优点和缺点。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商品认知和比较能力的重要性。

  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商品及其用途,并学会根据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比较商品。同时,活动还锻炼了幼儿的购物技巧和策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11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货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游戏,体验购物过程,学习如何根据预算做出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观念,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假币(纸制或塑料的元、角、分)、商品图片及价格标签、购物篮、收银机玩具等。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小型“超市”区域,摆放各种商品图片及价格标签。

  角色分配:提前和孩子们商量好,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比如小熊去超市买东西,遇到了选择困难和预算管理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二、认知新知(约10分钟)

  认识货币:展示不同面额的假币,教授孩子们认识元、角、分,并简单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加减运算:通过具体例子,如“我有5元钱,想买一个3元的玩具,还能剩下多少钱?”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

  三、模拟购物(约20分钟)

  分组进行: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

  制定预算:给每个“顾客”一定的预算(可用假币表示),比如每人有10元。

  选购商品:“顾客”需在设定的“超市”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预算选择商品,并计算总价。

  结账过程:“收银员”负责核对商品价格,计算总金额,接收付款并找零。

  四、分享与讨论(约10分钟)

  分享经验:邀请几位孩子分享他们在模拟购物中的经历,比如如何做出选择、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等。

  讨论总结:引导孩子们讨论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比如不超支、比较价格、选择需要的商品等。

  五、延伸活动(可选)

  制作购物清单: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购物清单,并在下次真实购物时使用。

  设计自己的“超市”:鼓励孩子们用图画或手工材料设计自己的小超市,包括商品、价格标签等。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购物教案02-14

大班教案购物12-23

大班数学购物教案02-03

小班教案《清洁高手》11-01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是猜拳高手》10-22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03-31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破译高手04-07

大班数学我们去购物教案05-29

篮球行进间高手运球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