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时间:2024-02-23 07:58:10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篇1

各系、基础部: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心理素质,根据《中共xx省委高校工委关于举办xx高校20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通知》(号)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悦人、悦己、悦成长

  二、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学生工作处

  2.承办单位: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基础部、机械与数控系、车辆与交通系、经济管理系、特殊教育系、风尚摄影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月17日—6月xx日

  四、活动内容

  1.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室及四级预警系统

  活动时间:月17日—月0日

  活动要求:系部学管主任或学生科长或有德育经验的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成员,每系抽调1—2位成员组成团队,建立德育工作室,同时健全宿舍、班级、系部、学院四级预警系统。

  2.开展优秀心理辅导电影赏析活动

  活动时间:月17日—月27日

  活动要求:各系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心理电影或宣传片,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

  3.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活动时间:月17日—月1日

  活动地点:微机房

  活动要求:按照各系人数,分批分次到学院电脑机房进行心理健康量表测试,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络员及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见《xx技术学院学生心理测评办法》

  4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月2日—6月8日

  活动要求:各班以“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调适心理,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正确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环境。各系、各班级可以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交流,推广新的做法。活动结束后将主题班会的教案及活动照片发至学工处邮箱。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放日活动

  活动时间:月2日—月26日

  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设施和提供的服务进行现场体验和参观。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6各系部团队沙盘游戏制作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6月xx日之前

  活动要求:每个系部至少带领学生团队做一个流程(每个流程不少于两次)沙盘游戏制作体验活动。将每个作品拍照留影,写上相应的名字,作品名,并以系部负责的老师将沙盘照片电子稿上交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由各系团队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描述(即:沙盘的.名字、故事写出)后整理成档、留存。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系部要高度重视,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抓好落实,认真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报送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网站进行宣传。

  2.精心策划,打造品牌。各系部开展活动要寓教于乐,注重实效,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要注重品牌活动的创建,积极打造校园化活动精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3.及时总结,巩固效果。各系部在活动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水平。各系部于6月xx日前,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总结(含活动照片)发至学工处邮箱。

  xx市技术学院

  20xx年月17日

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团结和凝聚青年团员的力量,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创造力,我单位决定举行“青春加油站”暨超龄团员退团仪式。“离团不离心”,使我所青年和团员不忘使命,积极进取,用勤学习、善创造、甘奉献的`实际行动,为单位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为青春加油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上午x点xx分 地点:会议室

  四、活动内容和程序:

  内容:举行超龄团员退团仪式 程序:

  1、宣布仪式开始

  2、奏团歌,重温入团誓词

  3、宣读退团青年名单

  4、退团青年代表发言

  5、团委书记讲话

  6、为退团青年颁发退团纪念品

  7、团旗下合影留念

  五、参加人员:

  1、团委成员;2、各团支部团员;3、退团青年

活动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尝试让孩子根据这首曲子创编与美猴王有关的其他游戏,如:选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促进东升镇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幸福感,推动东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东升镇首届文化艺术节总体工作安排,举办养生保健讲座。

  二、主办单位:中共东升镇委员会 东升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团 委

  协办单位:宣传办 教 办

  三、活动领导机构

  组 长:关 劲(党委委员、副镇长)

  副组长:占 伟(团镇委)

  成 员:梁永钊(宣传办)

  冼汝添(教 办)

  谭玉冰(团镇委)

  陆镜平(团镇委)

  王 瑾(团镇委)

  四、活动主题

  做个健康快乐人

  五、讲座安排

  (一)参加对象:

  全镇各界人士。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xx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2:30。

  地点:镇政府会议中心三楼。

  (三)讲座内容:

  健康、亚健康与中医养生。

  六、报名方式

  (一)发送或传真参加者姓名和手机号码至团镇委办公室即可完成报名。

  (二)联系人:关锦强、冯倩敏。

  (三)联系地址:东升镇政府大院G栋101室。

  附:1、东升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养生保健讲座报名表

  2、主讲嘉宾简介

  

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的意义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综合环境

  的产物,作为对孩子关注度最高的家长,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家庭环境,其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误区,怕孩子独立,亲子少沟通。只让孩子学习就可以,作为孩子的成长监护人,家长没有拿到育人的上岗资格证就上。通过“宠,溺,打”等不人性化的爱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家长也不知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或少有正确渠道来填补这个空白。学校作为正规的教育组织,通过家校合作才能实现家校教育目标一体化。借助打造一个共同成长的教育平台来整合,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的`优势,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下,让每个孩子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进而实现对周围环境,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人。

  二、活动主旨:家校合作,快乐成长

  三、活动日期:20xx年暑假 6月27日 至8月31日

  四、活动介绍:以20xx年暑假两个月作为试验期,老师通过设计一本学生个人成长手册,名为“我的快乐暑假”发放给每个孩子,让家长对孩子每天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

  如何打分有具体的量化阶梯,内容包括八大篇:健康篇、学习篇、阅读篇、特长培养篇、亲自沟通篇、娱乐休闲篇、品格培养篇、自由支配篇。既关注必备习惯的培养,有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和时间进行个性化培养。(具体量化标准见附件1)。通过开项目活动推介会和深入班级每个家庭进行具体化指导的草根研究法解决农村家庭留守儿童、文盲家长的种种实际现象,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活动的意义认识,引起重视。同时为了维持每个家庭的积极持续性,也是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养成习惯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建立了班级家校连接群,这个软环境,发挥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推进的目标。

  五、活动准备

  1、一本成长评价手册

  2、建立班级家校连接群(微信群)老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

  3、建立班级博客(心河韵-七彩队)

  六、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从一个依赖的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一家庭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借助三方面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积极学习氛围。

  七、活动进程

  1、设计学生个人成长评价手册

  2、开展活动方案推介会

  3、逐个家访,深入各家庭进行一对一本土化沟通,做好具体指导。

  4、建立家校微信平台,老师、学生、家长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软环境。

  5、家长将孩子平时的在家的具体表现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上传到家校微信互动平台。由其他孩子和家长对其进行评价,引导家长与家长进行互动,形成自主推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氛围。

  6、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自愿报名参与各习惯培养的活动开发和资料管理负责人,成为班级家长代表。

  7、老师整体把控,更多做家长背后的教育指导者,推动和提升家庭教育一步一步走上新台阶。

  8、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对学生和家长分别计分,推选出每周之星、模范家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让孩子从小拥有终身受用的综合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

  9、各家长代表定期整理活动情况,班级博客定期对活动进行报道和定期评价。

  10、开学前,进行活动前准备。

  11、老师作为活动组织者,由家长和学生开展成果汇报会,承担宣传和推广的工作。

活动方案 篇6

  一、方案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在幼儿期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基础。因此,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从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看,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来看,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个有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班集体之中,他们要按一定的要求从事分散的或集体的活动。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是,不仅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陶行知老先生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于幼儿个体以及国家前途的意义,十分注重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幼儿时代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幼儿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所以,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对于幼儿个体还是对于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方案的界定:

  1、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自身服务。

  2、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品德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三、方案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在新概念兴乐幼儿园小二班幼儿:幼儿人数25人,平均年龄3.5—4岁,。

  四、方案的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自助、他助、互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幼儿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来的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五、目标:

  1、饮食习惯:饭前洗手,不剧烈活动;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不用手抓饭,会使用餐具进餐,不挑食、不偏食,安静就餐,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饭后漱口擦嘴。

  2、衣着习惯:衣着舒适、整洁、朴素、大方、便于活动,能结合气温高低活动量大小变化增减衣物,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3、睡眠习惯:用右侧卧或仰卧;早睡早起,睡觉前不做剧烈运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前后不哭闹,不乱发脾气}。

  4、清洁卫生习惯: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早晚洗脸;洗手时不玩水能按正确的方法洗,不吃手指、不把不干静的物品放入口中;不随地大小便,不憋尿;不乱丢垃圾、不在地上、墙上、乱画;不爬、不踩桌椅;不随地吐痰。

  5、器官保护卫生习惯:

  (1)用眼卫生:看书姿势正确;每天看电视不超过两小时,不用脏手揉眼睛。

  (2)用嗓卫生:不高声喊叫,唱歌时用自然的声音唱。

  (3)用耳卫生:遇到噪音时知道捂住耳朵,不抠耳朵、不把异物塞入耳。

  (4)口腔卫生:知道饭后、吃零食后要漱口;早晚刷牙,不将异物放入口中,不吞咽异物。

  (5)鼻子卫生:不用手抠鼻孔;不将异物塞入鼻孔中。

  六、内容:

  (一)第一阶段:

  目标: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掉饭粒,形成良好的进餐模式。

  2、自我感知能力凸显,能及时入厕,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不憋尿;会把裤子提好,不露出小肚子。

  3、睡前不做剧烈运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前后不哭闹,不乱发脾气。4、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洗手时不玩水能按正确的方法洗,不吃手指、不把不干静的物品放入口中;不乱丢垃圾、不在地上、墙上、乱画;不爬、不踩桌椅;不随地吐痰。

  措施与内容: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1、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厕、午睡穿脱衣服、进餐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因此进过多方面参考,我将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

  2、利用各个一日环节间隙,进行餐前做回顾教育。

  3、总结实施情况。

  (二)第二阶段:

  目标:

  1、继续养成良好进餐习惯,会正确使用勺子会一口饭一口菜用餐,

  会细嚼慢咽,饭后会把碗勺放好,用自己的毛巾擦嘴。

  2、学习整理自己的衣服,会把他们折好放在指定位置。3、学习正

  确的方法唱歌。

  措施与内容:

  1、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

  2、让家长辅助孩子自己穿脱衣物,并学会自己整理衣物。3、游戏:给娃娃穿衣服。4、谈话:怎样唱歌才好听。

  (三)第三阶段:

  目标:1、口渴会主动喝水。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耳朵。

  3、初步学习给衣服扣子,拉拉链起床后会主动整理自己的衣物。

  4、会把学习用品、玩具分类归放。

  措施与内容:

  1、“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2、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赵子浩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

  3、利用家长园地、发放宣传材料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第四阶段:

  目标:1、学习大小便后会把裤子拉过肚脐,大小便后学习擦PP。

  2、继续学习自己盖被子,会把被子拉过肩,不蒙头睡。

  3、继续学习独立进餐,不掉饭粒,会把吃剩的骨头等放入指定位置。

  4、初步学会整理自己的仪表,如小手脏了会用流水洗手,会用手帕擦汗。

  5、学习自己穿鞋子。

  措施:

  1、利用各个活动环节进行教育,设计活动课程使幼儿更深入了解。

  2、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3、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独立进餐,餐后可让幼儿整理自己的桌椅,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区角投放一些练习自理能力的物品。

  5、评比小红花,个案分析记录。

  (五)第五阶段:

  目标:

  1、学习整理自己的仪表,会用手帕擦汗。

  2、继续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耳朵、嗓子、眼睛、鼻子。

  3、饭前便后主动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做到洗手时不玩水。

  4、学习归放学习用品,懂得物归原处的道理。

  5、天热会主动喝水,懂得喝生水会生病。

  6、继续学习穿鞋子。

  7、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措施:

  1、穿衣比赛。

  2、故事:鞋宝宝找朋友

  3、利用各个环节进行个人卫生教育。

  4、游戏:我送玩具回家。

  5、社会:情境表演。

  6、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谈话活动:我进步了。

  (六)第六阶段:

  目标:

  1、总结一个学期以来探索出教师、家长的教养观念及途径和方法。2、总结幼儿在家园共育中,身心获得的良好发展。

  措施:

  1、专题交流。

  2、撰写研究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4、成果展示。(成长发展档案、教养笔记、论文等)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以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与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方法并以以下几种方法相结合:

  1、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采取观察、谈话、访问、接触等多种方法,安排定量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技能训练。

  2、个案剖析法:建立幼儿行为习惯个人档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个案。

  3、调查研究法:进行团体、个体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信息,探寻实施策略,注重共性与个性相兼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提供便利。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资料准备;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实验班课题实践活动。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幼儿行为习惯追踪记录、家长调查问卷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本阶段属于课题的总结阶段,必须系统全面地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出课题研究的结论。

【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营销活动方案,营销活动方案11-19

汽车活动促销方案_活动方案01-13

活动方案(经典)08-03

活动方案(精选)08-08

活动方案【经典】08-12

【精选】活动方案07-31

活动方案[精选]08-19

活动方案[经典]08-17

(精选)活动方案08-20

(经典)活动方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