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

时间:2022-06-04 05:59:28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

  导语:评价标准是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明确要求,具体改进措施、规范教学行为的手段,是教学与评价教学必须遵循的常规,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评价教学时,要求评价人遵循科学的原则,对照评价标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事求是、客观认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效率,以便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积累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发挥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

  一、课堂教学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然性

  课堂教学的产生必然意味着教学管理活动的出现。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要使学生提高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具备应用技能,就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渗透着管理因素。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浑然天成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地就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师的管理能力方面找到原因。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强调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重视对课堂教学中管理问题的研究。早在17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针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许多十人小组,由教师委派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小组、考查学生”,[1]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二、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课堂教学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课堂教学管理学应是学校管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论所涉及的重要范畴。由于课堂教学管理学是从管理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说得具体一点,课堂教学管理学是教学论与学校管理学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因而,课堂教学管理学体现为教学论与学校管理学的边缘性学科。这一学科的性质不是教学论与学校管理学机械相加的关系,而是二者质的综合形成的具有新的研究领域的一门学科,即二者的综合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同时,课堂教学管理学又是教学论和学校管理学发展的深化及精细化的结果。近年来,在许多教学论著作中都辟有专章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如在田慧生、李如密合著的《教学论》中就有标题为“课堂管理”的一章内容专门来分析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在何志汉著的《教学论稿》一书中也设有专章“教师教学管理论”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在学校管理学著作中,同样有人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来论述,如刘文修、王恩铭合著的《学校管理》就专设一节来讨论这一问题,并以“课堂教学管理”作为节标题。这一方面说明了课堂教学管理学的边缘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课堂教学管理学产生的必然性。

  还必须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管理学是相邻学科没法完全囊括的一个具有专门研究领域和特定范畴的学科。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管理学有其特殊的矛盾性,这一矛盾性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素中。这几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这几个要素在课堂教学的动态活动中形成互动的若干对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就构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6]

  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学的这种特殊矛盾性所形成的专门研究领域,还可以从其在学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来认识。学校工作涉及的方面众多,但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这样,教学管理就成了学校管理的主轴。教学管理又分为学校行政系统的宏观管理和教师的微观管理。

  这就是说,学校行政系统对教学的管理主要是课堂外部的、宏观的和制度性的管理;而教师则通过课堂这一渠道与学生面对面地直接交往,把管理体现得更具体、更微观、更现实,通过这种直接交往,学生把个人的心理变化及行为活动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与管理的活动,以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必须主要由教师来承担,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课堂教学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堂教学管理学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关系和问题,需要一种科学理论来处理和解决,即课堂教学管理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它的立足点是提供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各种矛盾的思路、视角和方法。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学的理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离开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其理论也无从产生;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全部价值也在于指导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离开了这一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学同样无法存在。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学的价值全在于应用。

  学科性质决定着学科理论体系的取向,明确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利于认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利于保证所构建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性。

  三、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虽然为时不短,对课堂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探索活动也日益活跃,并且理论上也已有了丰厚的积淀。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学还未形成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甚至概念系统和研究范围还有待探讨。对此,有的人认为要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学框架体系为时尚早。笔者认为,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动力,既然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它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因此,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呼唤,也是教学论和学校管理学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应该不应该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问题,而是怎样构建这一体系。根据上面分析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笔者认为,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应由如下若干部分构成。

  (一)课堂教学管理学概述

  简要叙述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它的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等,从而使读者对课堂教学管理学在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这一部分主要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讨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管理应达到的标准等。

  (三)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7]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规律的特性、课堂教学管理规律体系等。

  (四)课堂教学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应遵守的准则和要求。制定原则的依据之一是规律,因此,原则和规律是密切关联的。只不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和遵循规律办事,而不能创造规律;而原则则是人们根据规律制定的。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既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要求,又体现了管理经验的作用。探讨和制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利于教师按准则和要求办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规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是这部分内容所要重点探讨的。此外,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还应讨论制定原则的依据、制定原则的方法、贯彻原则的要求等。

  (五)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类型、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层次和逻辑关系来说,管理规律处于上位,管理原则处于次位,管理方法则处于下位。

  (六)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带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这一部分主要对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含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特性、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意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

  (七)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制定方法、规章制度的内容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措施等。

  (八)课堂气氛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班集体的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气氛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等。

  (九)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矫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予以矫正。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特征、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等。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

  1.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的基本原则、课的结构和环节、教学的基本方法等都是属于教学的“统一性”问题。从这个基本要求出发,教师就要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来组织课堂教学,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要事前安排好课的结构及各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课堂教学上看,都应把握统一性原则,遵循其要求,并使之艺术化。反之,必然使课堂教学支离破碎,失去统一性。

  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完全可能出现千变万化的情况。教材内容有所不同,学生对教材各部分理解程度不同,学过知识的遗忘多少不同等多种情况要求课堂教学绝不能生搬硬套条条框框,而应视其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统一性前题下注意贯彻灵活性原则。所谓灵活性,是指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并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随时加以调整。各课时自然要设计好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序,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教案。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过分地受到课前设计好的模式及教案的约束,要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更改不适之处,临机处理各种问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节,用新的设想和方案予以补救,使教学更切近于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左右逢源,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方式要多样化,目的是使全班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如果教师只注意了统一性而忽视了灵活性,就表明课堂教学缺少艺术性的'组织。

  2.兴趣性与新颖性相促进原则

  教与学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总给人一种枯燥乏味之感,因此教师必须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保持课堂教学的兴趣性,所谓兴趣性,是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教学活动上。教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步步吸引学生深入教材,层层递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的活动上,探幽取宝。

  为此,教师须做以下努力:首先,在学习一门新课程之前,扼要叙述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阐明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尤其要着重讲一讲该学科中比较突出的、典型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事实,以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如开物理课之前,简要讲一下物理学家牛顿如何受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现象的启发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会初步诱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讲一讲学习方法。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努力钻研,虽然这门学科很难学,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使学生有一种轻松感。最后,在上每一节课的导言中要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集中在教学活动上。目前学校中学生“偏科”已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那门学科不感兴趣,不是学生没有能力学好。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但是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组合的过程中,都有学生本人的态度和兴趣问题。如果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不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一味灌输,学生无疑对所学的知识注意不够,所获无几。课堂教学秩序井然,但却未能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师在保持课堂教学系统性、科学性前题下,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富有新颖性。为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必须花费大量心血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抽象概括、归纳整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同时借助表情、动作、图片、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教材进行形象性描绘。教师应使学生在独特的新颖气氛感染下,兴趣盎然,情绪波澜起伏,仿佛置身于欣赏艺术的境界,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目前,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各科千篇一律,讲授的虽是新知识,但却没有新鲜感,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突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固定教学模式,增添一些新的方法与手段。

  我们时刻要注意,不是一提到增加课堂教学的兴趣性与新颖性,就是离开教学内容,故意穿插进去一些笑科去增加所谓的兴趣性与新颖性。教学中一定要有趣味性,但这不是“奇闻轶事”、“故事新编”、“涉新猎奇”,不能使学生“喜笑之后,一无所获”。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科开始讲授之际,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其发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化枯燥为兴趣,化“苦学”为“乐学”,使课堂教学既紧张又轻松愉快、既严肃又生动活泼。总之,只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紧紧地吸引他们,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教师也会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掌握连贯性增加应变性

  课堂教学无疑应按事前设计好的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运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从整个课堂教学看,课堂教学呈现连贯性,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前后连贯一致,脉胳清晰,鱼贯而下。

  为掌握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要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保持连续性。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给学生穿一条线,以便使学生能够以此为线索,逐步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表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教授的知识不成体系,不但破坏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不便于储存和提取。

  第三,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教师应保持大致一样。学生的适应性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手段,教师还在频繁变换之,学生无法适应,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哪些】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06-04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原则06-03

做好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策略04-08

网球的规则有哪些04-21

跳棋的规则有哪些03-30

围棋规则有哪些03-25

分手的原则有哪些04-21

跑步的原则有哪些04-19

围棋的规则有哪些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