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知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 1
一、 常规管理为班级创造有序生活环境
班级是一种集体学习、生活的组织。既然是集体,就需要建设一套有序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学生在班级集体中从事学习、锻炼、交往活动,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依据一定的程序。有了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集体活动才能有条不紊,个人在集体中活动才既“自由”,又有所遵循、不触规。而班级里要按课程计划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要以做好常规管理为前提。可以说,常规管理是班级的“开路”工作或奠基工程。
某一常规管理为班级开展的某一方面的教育创设环境和条件。纪律常规是班级一切活动必需的行为秩序条件。有了一定的纪律规范,才能保证班级的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学习常规保证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上课、自习、作业、考试等,有一定的学习常规才有一定的学习质量保证。活动交往常规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间及与其他人之间交往的一般规则,它既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生活道德的内容与能力,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的条件。环境卫生常规则是为了学生身体健康和顺利学习而产生的要求,等等。可以想象,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行为守纪,教室窗明几净,师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秩序井然,学习气氛浓厚,那么,这个班级一定朝气蓬勃,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有坚实的保障。所以,每个班级都需要有效的常规管理。
二、 抓常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入手处”
班主任面对班级里几十个学生开展工作,其职责是要对全体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负责,工作的任务重,内容多,千头万绪,工作量十分繁重。面临千头万绪,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从何入手进行工作呢?答案是:常规管理就是其“入手处”。常规管理是对班级学生一般因素、通常状态的管理,常规是班级教学、纪律、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与每一个学生相关联。因此,班主任抓好常规管理,就在班级建立了基本的秩序,为全班学生创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班级常规管理内容为日常行为,具体细小,看得见,摸得着,一旦认真抓,容易出成效。班级工作走上了正轨,老师、学生既有成就感,又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后首先抓的就是常规管理。
三、 实施常规管理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都是些具体的日常“小事”,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准时完成作业、保持教室环境卫生、课间不要追打疯闹等。这些小事很平常,以至于每个班级里每天、每人都会发生,对老师、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用学校教育无小事的观念看问题,这些小事恰是学生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透过他们细小外部行为,可以推测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和情绪高低。如,准时到校,不缺课是热爱学习的表现;对人有礼貌,是文明素养的表现之一等。正是这些具体行为,构成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日积月累,逐渐积淀形成人的一项项品质。如果学生大部分日常行为都能按要求去做,规范有序,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在校生活就有质量,否则,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得出结论说:“教育无非就是练习正确的行为,练习从广义来说就是组织青年合理的、有明确目的多方面的活动,使他们习惯于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因此,班主任进行常规管理就是对学生实施基本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儿童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他们的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品质的活动。养成教育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入手对儿童进行训练,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一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欲积日常行为的涓涓细流,而后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养成教育强调从小进行训练,养成习惯,打好做人的基础。养成教育要求进行经常性练习,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方能形成稳固的好品格。我国自古有“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格言,意指严格的养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班级常规管理也是着眼于班级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言、行、心态进行指导、规范、训练,因此,与养成教育具有同样的目标与功效;从教育手段的角度看,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的第二高峰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身、心表现的突出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但其思想行为都还在形成过程中,还很不稳定,也未成型,因此仍是培养优良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然,初中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与此阶段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通过训练他们按时到校、坚持出勤,培养学生守时惜时、努力学习的品质;通过训练他们遵守课堂、自习、课间操等纪律的行为,养成他们自律、文明守纪的习惯;通过训练他们做好清洁值日、保持教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培养他们认真负责、讲文明讲卫生的素质等。而这些好习惯、好品质一旦形成,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四、 在常规管理教育中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在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对于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代表,构建起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界。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一生致力于“礼”的传播和建设,他建议国君对老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而对青少年的成长及教育而言,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把礼仪、礼貌作为做人的基点。因而,他要求其弟子首先学习掌握对待各种人的态度及行为准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对父母讲孝道,对兄弟讲友爱,对朋友要讲信用,对大众要有爱心和仁义。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概括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字道德规范,成为民族后世两千余年做人行事的标准。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 2
一、要想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每个学生终生有益,从幼儿园刚入小学一年级必须有一段适应的过程,对此方面作为班主任我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条理的常规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每一个课间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齐全,放到课桌左上角,然后再出去玩;
②上课不可以随便乱讲话,有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举手,老师允许方可发言并要起立;(记得有一堂课,我提了个问题,学生的积极举手精神我很赞可,但有几个同学由于站起来把手举的很高,并喊到“我我”,这时我便过去对他们说:“举手回答问题要把手放到桌上身坐直等待老师去叫,这是我们开学不久强调过的”,顿时全班都把自己的手和身子做了一次检查,做的很好……
③上课要身坐直专心听课,积极回答问题;
④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间活动不可追逐打闹,要玩或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或事情,进到校园要讲普通话,并会用礼貌用语比如“您好、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
在上一周时,在一节数学课堂上正做练习题,有一位同学忘记带橡皮,悄悄向同学借,当用后对同桌说:“谢谢”,同桌悄悄说声“不客气”,当我不料听到后心里对这两位同学的礼貌交流高兴了一股。
见到师长要主动问好,不乱扔纸屑和杂物,要做到校园与教室整洁,拾到东西要主动交予老师,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东西和痰,不损害校园和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
这些规矩需要我每天多提醒多说,让孩子们记到心里,会常抓不懈。①抓纪律上课边讲课边要把纪律反复强调穿插几次,即便学生坐的一动不动认真听讲我也要随时提醒几次;②抓典型促进步小学一年级最善于模仿,比如,在课堂上谁做的最好,我就找机会表扬谁,其他学生立刻就向这位同学学习起来;③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先做到,并要做好。(记得有一次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师门口飞过来一片小纸屑,我便随手捡起扔到院中垃圾桶内,接着我们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看到院中有废物就主动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
二、每位学生应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爱,如同他们的“妈妈”。
每天学生来到学校接触的是老师,需要我们对他们的爱护,每日在学校只要有点时间,就去和同学们交流说说话,让他们感到老师很亲近,如同他们自己的父母。
三、培养班干部
形成班级的核心力量离不开班干部,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长,在很多程度是展示班干部能力的一番,因此对班干部选择培养和使用,我十分重视。
经常对同学们进行“虚心使进步”教育,使每一个同学严于律已,虚心学习,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班干部威信。
四、形成良好班集体需竞争意识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那班就得有班规,为了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整体综合素质需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约束每位学生的言行。
同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来督促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我有具体几点做法: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派组长来汇报各个小组的学习、卫生、纪律、行为习惯、仪表、课外活动等情况。每周对小组竞赛情况评价一次,并评出红花小组。②每天每周的竞赛就是落实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班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 3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 4
一、身教重于言传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当然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的传统之中历来都重视身教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以自己影响学生的过程。为此,这就需要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教师教师的我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具体到班级管理中也就是需要教师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毕竟初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单纯、向上道德青少年。这群孩子独具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谚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看到的是什么他们就会学到什么。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包括适宜的言谈、得体的穿着、积极地态度、文明的举止以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做到,甚至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影响学生的关键。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以及带头作用的影响,学生逐渐也就出现了学习的意向和模仿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重视班委带动班风建设
事实证明良好的班风是带动一个班级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在良好的班风之下班级中会自觉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凝聚力和和谐和谐的人际环境。而在培养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建设一支优秀的班委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多种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班级除了班主任的用心组织外,还需要一支用心的班委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不仅需要品学兼优,富于责任心。而且还需要他们具备为同学效劳的意识,进而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从班委的选举、考察以及任用无一不在考验教师的能力。就以班委选举为例如果我们一味的提倡所谓的民主,如让学生完全自决,选择自己心仪的班委,这样一些学生往往会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使自己今后得到照顾,这样必然会存在有缺乏。而我采取的方法那么是让学生先自己参与竞选,然后由学生进行民主投票选举局部同学,最后再由教师权衡确定班委人选,再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会组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且选出的干部往往又比拟理想。而且这一局部同学不仅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而且也容易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除此之外,我还会对选拔出来的这批班委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树立他们为集体效劳的责任感和荣耀感。即使他们出现工作失误,我也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然我也不会把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
三、通过确立班规树立班威
我们通常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因而制定一定的班规班纪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落实到实际中问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草拟一份班规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最终确定。其次,制定一份量化考核表,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内容包括违纪违规行为和值得表彰的行为两个大的局部。每一局部又具体的罗列清楚各项事宜,实行量化考核。也就是给以一定的标准好的行为给以加分,坏的行为那么给以扣分,到达一定的值进行处分或是奖励的政策来约束和鼓励学生的行为。并且还实行组内合作和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彼此监督的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通过屡次的实践我发现通过对学生的进行量化评比,小组合作竞争,我的班级学风更浓了,班风也更正了,学风更浓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管理起班级来也更轻松了。除此之外,对于班规班纪的制定和落实,我都会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并不断鼓励学生向着自己理想中的班级努力。一旦发现问题,我便及时的组织学生召开类似于学习方法、经验交流等主题的班会,同时改良班级管理方法,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适合于本班学生的管理方法。
【分享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知】相关文章:
中学班级管理的经验分享06-03
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6-24
强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经验分享06-03
初中班级管理的经验分享06-04
初中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4-30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经验分享06-03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4-30
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分享06-04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经验分享06-03
班级常规管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