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1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制作了 3 年时间。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管对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
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李白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性格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李白如此、高适如此,我们每个人亦如此。
李白才华横溢,年轻的时候也非常想为国效力,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因为家庭出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想被伯乐举荐又遭碰壁,于是变得狂放不羁,纸醉金迷。我们经常用智商和情商来形容一个人,李白应该属于智商特别高,但情商较低的那类人。李白对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事后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李白有点像长不大的孩子,肆意挥洒自己才华的同时,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总是处理不好。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点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几十年不离不弃的.友谊。双方可以 10 年不联系,但是只要听到对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对方,内心这种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让我动容。李白和高适性格差距这么大,但一点也不妨碍两个人的友谊。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切磋,总是替对方着想的友谊弥足珍贵。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2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讲述的,把高适从年少到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的经历讲的淋漓尽致。
文中还出现了很多的诗人如高适、李白、王昌龄、杜甫、孟浩然……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李白了!因为李白有个爱好,那就是喝完酒之后必须要写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非常有气势,让人啧啧称奇。
在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他写的《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首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高适的眼里,重心是“材”和“有用”可在李白,重心是“天生”和“必”。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派的诗人,而高适却是豪放派的诗人。虽然这两个派听起来大差不差,可实际却有一些不同。豪放派是一种风格,是指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的特定总特点,是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的形象显现。浪漫主义则是作家创作时再现与表现生活理想的特定原则与方法,其内容比豪放的.风格要广泛得多。
电影看似是借高适之口,来写李白的一生;但实际上是借李白的沉浮来写高适的一生。悠悠千载,高适的确成了求的功名的诗人,而李白却成为了被更多人记住的人。正如高适最后说的,李白,还是李白。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3
相比于李白、杜甫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唐朝著名诗人来说,高适这个名字,在我们看来是较为陌生的,对他的一生也是少有了解的。但随着《长安三万里》这一影片的热映,我重新了解了高适这位伟大的边塞诗人。
这部影片是从老年高适的视角来回忆其与李白相遇、相识、相知一生的往事。青年高适初遇李白,便被李白那洒脱不羁的个性所折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展翅翱翔的大鹏下,他们策马狂奔,心中充斥着一腔热血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在长安见识了人情冷暖、在扬州见到了美名远扬的李白后的高适,励志回乡苦读,沉淀自我。多年以后,境遇大相径庭的高适与李白再次相遇,怀才不遇、心系家国的高适写下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江辞家破残贼”这一家喻户晓的《燕歌行》。之后,高适投军,一边在边塞记录战争的'种种,一边仍不忘提笔作诗,最终成为了三地节度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高适的冷静稳重和李白的潇洒随性造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我敬佩善良朴实、勤奋刻苦、永不言弃的高适,也佩服自由乐观、随遇而安、才华横溢的李白。“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同样的,只要我们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就能渊源流传。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选38篇)11-03
长安游玩攻略04-29
《长安十二时辰》观后感11-04
长安管理制度07-27
长安汽车怎么样03-18
组长安全承诺书06-02
八月长安经典语录02-24
家长安全承诺书06-09
队长安全承诺书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