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

时间:2024-08-21 13:10:34 飞宇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

  一、营造氛围,请教提问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底数,提出的问题便于学生联系已掌握旧知识,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回答或基本回答,长期以来农村的孩子已失去了回答的信心和兴趣,害怕回答一个令全班哄堂大笑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现代心理学也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紧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摈弃教师权威,以人为本,还有教师允许学生回答的结果与教师想象的不同。

  二、因课制宜,提问关键

  提问题要选在节骨眼上,使问题能够统领全局,揭示重点,或突破难点,或综合概括,其次要注意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又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对问题反复的持续的进行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就应该使我们的问题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教材,发现真谛。同时在寻求结论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培训和训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因避免提一些琐碎的问题和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思考的信心。

  三、精心备问,难易适度

  小学提问要把握提问的难易度,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领域主要有识记,领会,应用,创新等层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规律,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同时还要把握时间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要急于评价,给其他学生流出评价的时间,然后再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准备问题时,也应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

  四、以问促读,问读结合

  为了引起学生读(包括朗读的兴趣)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这往往比无目的让学生去读效果好。例如在教授《夹竹桃》这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读课文,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夹竹桃是美丽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后,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是乐于完成的,即使他读过课文,他不忙着回答,一定会在朗读文后或朗读重点部分之后再回答的,这样提问就能促使学生去读课文。

  五、变换角度,一例多问

  有些语句和段落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讲得过死,往往压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语句或段落可以搞“一例多问”所谓“一例多问”就是对同一个例句或例段从多种角度去提出的问题,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声情并茂,富感染力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由学习语文活动本身和学习语文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为什么“学习”却总是与枯燥、考试、惩罚、家庭作业、浪费时间、厌恶、恐惧联系在一起前者通过玩而学,孩子们是通过具体而生动体验进行主动学习的,而后者则在一种“紧张”、“压力”的氛围中被动学习。小学语文应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声情并茂,用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提问,激起学生由于应试压力而几近干涸的情感,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领悟认识人世真情。

  七、语动结合,化难为易

  体态语是人的内在信息在身体上投射,鲜活的语言若辅之生动传神的体态语将使学生更能理解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涵。如我在讲蓄势待发这个成语意思时我拿了一块砖放在讲台上,然后做气功大师运气状,接着问学生这个动作教什么?有些学生说是“运气”,而有些大胆的说出这是“蓄势”,这样一个较有难度的概念学生在轻松愉快过程中很快便掌握了。提问的语言与动作相结合就能起到化难为易的结果。

  八、面向全体,鼓励参与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参与问题。教师提问与聆听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都要用温和和友好的语调及关注的目光与学生交流。此外,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提问,多采用随机点名回答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问既要重视优秀学生的高层次的发展,又要重视中等生和落后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设计问题要面向不懂程度的学生,对优秀学生的提问要体现出培养综合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教师尽量不要打断他们或代替他们讲,对学生能力差的学生多有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及时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同时,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可能都具有相同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有层次性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远不是为了学生的答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发挥教材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予以整体的优化,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妙趣横生,经历丰富的课堂。

  趣味导入,生成问题

  课程导入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以游戏、视频、故事等形式做“开场白”,然后再引入所要教授的内容。有效的课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消除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隔膜感,提升其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程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课文阅读,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就以《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之前,从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三幅图片,第一幅是长满嫩叶的绿油油的葫芦藤、第二幅葫芦叶上有几只小蚜虫,还挂了几颗小葫芦,第三幅是满藤的蚜虫后变黄掉落的小葫芦。

  学生们在看完这几幅画之后,必然会对其中发生了什么感到好奇,脑海中也会形成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及时地消灭蚜虫呢?”而这个问题正是课文学习的关键。

  举一反三,引出问题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教也”。因此,在语文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举一反三与问题教学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问题来让学生引出其他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家乡的红橘》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写景状物的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红橘的特征。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提出了如下的问题:春天的红橘有哪些特征?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得出了春天的红橘具有旺盛、绿油油的特征。

  紧接着,笔者以此为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想如下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夏天、秋天以及冬天的红橘有哪些特征的问题,并在阅读全文之后指出夏天的红橘花朵绽放、香气扑鼻,秋天的红橘果实肥实、又酸又涩,冬天的红橘色红汁甜的结论。

  逐层递进,深化问题

  探索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层次性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考能力。

  就以一年级下册《老人与苹果树》的教学而言,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老人栽种苹果树却不求回报的故事,因为,在老人看来,自己虽然可能吃不到苹果的果实,别人能吃着开心就很好了。

  对此,笔者分别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第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人的行为;第三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其实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第二问题则要求学生从感恩的角度来看待老人的行为。

  换言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三个问题则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老人的这种信念坚持下来,养成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

  触类旁通,拓展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文章内部的不同自然段以及不同文章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写景文同样采用了时间顺序,又如文章结构同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等,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从文章的相似性出发,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拓展问题的内涵,升华问题的教学效果。

  以三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的教学而言,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辞优美,并且作者在写景中采用了不少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于展现桃花水的美景、深化文章的主题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诵读全文,并找寻出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学生马上便找出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紧接着,笔者以比喻为例,如“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这里既从外形上表达了桃花水与竖琴的相似之处,又隐含着涓涓水流近似于竖琴的美妙之音。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此一思路出发,探讨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06-3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07-10

幼儿园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04-02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04-25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02-12

小学数学教师提问的有效方式11-19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09-13

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的方法03-29

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介绍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