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时间:2022-07-22 10:40:4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问题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国家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解决这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欢迎阅读。

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下家庭教育中还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出在家长的教育观念上还是出现在家长的教育方法上,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长辈教育观点存在分歧

  随着多长辈、少后辈现象的凸显,家庭教育中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家长个人经历、生活年代、成长环境、所受教育、思想观念、素养等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长辈们的意见首先出现了分歧,这种不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父母不一致、父母与祖辈不一致和祖辈们不一致。在这种时候,孩子是最高兴的,他们往往会旁观这一切,并暗自高兴,最后倾向利于自己的一方。家长在对峙一教育失败而告终,时间久了,孩子学会了把利于自己的一方作为避难的港湾:

  案例1、孙子想要买个变形金刚:

  奶奶:“家里玩具堆成山了,还买。”

  妈妈:“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别人孩子都有,我儿子也得有。”

  奶奶:“赚钱容易吗?这样乱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怎么办?”

  妈妈:“一家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六个人赚钱一个人花,总不至于过得象你们那么辛苦。”

  经过这次争论,孩子记住了,妈妈是大方的,花钱的事只要找妈妈一定没问题,哪怕偶尔妈妈不在,只要跟奶奶说:“六个人赚钱一个人花,总不至于过的向你们那么辛苦。”奶奶一定无话可说。

  案例2、孩子不喜欢炼琴:

  爸爸:“就这一天不练,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我都没学过,不一样过的很好。”

  妈妈:“不要总提你小时候,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场争论中,孩子不知道谁对谁错,感觉爸爸更疼自己。

  家庭教育中长辈们的不一致,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所以统一教育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妨试试如下方法:

  1、长辈们应该共同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听一些家教讲座,让专家指出正确的教育方法。

  2、定期召开一些家庭会议,民主、和平的解决意见上的分歧。

  3、做长辈的不要在幼儿面前相互指责,暂时求同存异。

  二、忽视孩子的特点,用成人的要求衡量孩子

  长期以来,家长们都信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这句俗话,以为自己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实施教育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家长给予孩子们的都是他们需要的吗?为什么孩子总是不高兴、闹情绪?这正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们习惯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当成自己的某种精神寄托,期望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三岁学英语、五岁练乐器、6岁学奥数……孩子没上学就已经整天奔波于各种特长班,久而久之孩子厌烦这种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消极的做法——去上课却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被孩子辜负而极度失望。殊不知,其实孩子已经被这种痛苦折磨了很久,才做出了反抗。

  蒙台梭利教育提倡尊重儿童,把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鼓励他们的自主和独立。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幼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就是说要尊重幼儿独立的个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创造性、自己的想象力。他们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会用心去做。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需要,因此家长可以尝试一下3个措施:

  1、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喜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2、给孩子留有30%的自我空间。家长不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至少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他们的,他们有权利决定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喜欢的事情。

  3、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有教育专家制定的,其科学性、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当家长不懂得如何做衣服时,不妨作个会挑选衣服的人,科隆幼儿园的一些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家园共育。

  三、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我们的孩子唱的是《劳动最光荣》的歌,却从没有机会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成人的意识里劳动是辛苦的,孩子太小,不应该受这种苦。幼儿园曾对大班77名幼儿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想要自己动手拨煮鸡蛋的幼儿是62人,知道怎样拨煮鸡蛋的幼儿有57人,而真正自己拨过煮鸡蛋的幼儿只有11人。不仅如此,我们在对家长的调查中也发现397人中仅仅四、五十人回答“希望孩子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多数还是认为“家务活儿父母做就行了”。

  要知道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早在北齐,文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提出了“人生幼小当早教”的观点。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如果孩子不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长大了就会“眼里没活”“不会心疼人”“不懂事”。如果不想让孩子一辈子不爱劳动家长不妨尝试有计划的引导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

  1、如从小养成孩子自己整理日常用品,玩具玩过后,放回原处,并定期整理自己的玩具架。让幼儿逐步学会照顾自己。

  2、有计划的让幼儿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双休日全家人一同进行大扫除活动,让幼儿去做一些轻松、但可形成其秩序性的劳动,如图书分类等。

  3、让幼儿照顾家里的动植物:如给花浇水、给小鱼喂食等。这些劳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珍惜他人劳动。

  四、只重言传,忽视身教和环境影响

  家长往往会觉得,只有说透了,讲通了,孩子才会懂,懂了才会理解。所以家长习惯了把“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感觉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这种说教中表扬太少、批评太多,甚至有些家长会说:“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强多了”,渐渐的孩子却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轻者充而不闻,甚者将耳朵掩起,家长生气却束手无策。在这种时候,家长不妨采取三教结合的方法:

  1、言传。教育过程中考虑孩子的感受,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采取正面的,如:“老师说你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要是你能积极举手发言就更好了。”在家长说的同时要给孩子说的机会,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理、有例、有力、有节。

  2、身教。古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可见这种教育形式的重要。家长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的行为,孩子往往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真实的再现出来。大家常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3、环境。古时有孟母三迁择邻的佳话,足见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个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文化、心理氛围等,让孩子生活在轻松、祥和的氛围中。物质环境应力求质朴、大方,不要过于奢华。从而养成孩子朴素的良好习惯。

  五、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闹得满城风雨;西宁市18岁的魏某因不堪忍受家长要其在高考中考取本科院校的压力,竟连砸带掐,将生母杀害……让全中国人震惊,都说当今社会需要人才,这个人才一个重要的前提首先是有健全人格的,所以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1、家长要不断学习心理教育知识,用敏锐的洞察力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缩小了的成人,孩子有孩子的心理世界。他们的感知觉和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天下雨时,大人总是往屋里走,孩子却喜爱往雨里饱,淋个痛快;听见别的小朋友说到北京去了,没去过北京的孩子也会说自己去过,还看到了天安门……做父母的常常责怪孩子“不听话”,也会以为自己的孩子爱说谎,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难以理解往往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用成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来要求孩子所造成的。因此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要使家庭和谐、幸幅,家长必须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反映并及时与他沟通。有一次壮壮家长跟老师说:“我的儿子这几天总说如果芯子退托就好了,谁是芯子,他们有冲突吗?”老师一调查才知道,幼儿园的故事比赛,只要一个小朋友,结果在班级里选拔时壮壮不如芯子,失去的参赛资格。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谈了一次话,告诉孩子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应该多努力向人家学习,而且人是各有所常的,你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很多优势。

  这样有效解决了孩子刚刚萌生的嫉妒心理。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奠定于儿童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正如英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洛克主张:“孩子的德育必须从摇篮开始。”“及早形成的儿童精神,可以影响到他日后一生一世的生活。”“小胜在智,大胜在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六、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

  这是随着80后进驻家长行列出现的一个新的家教问题。现在很多的年轻父母已经是独生子女,到了独生子女的子女这一代,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怕自己的宝贝吃亏,所以经常灌输“自我知识”,习惯让孩子牵着自己的手慢慢长大。日积月累孩子们觉得外面危险很多,需要家长保护的思想逐步升级。另外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蔽护孩子的某些缺点(口吃、个子小、动作发育迟缓等)而不愿让孩子与人交往。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针对这种现状,采取相应的策略:

  1、多与孩子平等地交谈。

  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很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使孩子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朋友会在很多方面帮助自己,好孩子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同时,家长只能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平等讨论各种问题。

  2、创造交往的条件。

  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有与人交往的机会,在双体日一起参加某项趣味活动,让孩子在各种交往中得到乐趣,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互帮互助的乐趣。

  3、鼓励孩子的进步。

  对于存在着自卑心理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让他们合群的关键。一旦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进步就应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让“我能行”成为这些孩子的信念。

  4、相信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爆发期,但每个孩子的爆发期是不一样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表现不是特别棒,没关系。家长不能存在任何灰心意向,不能给孩子任何压力。

  改善家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㈠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1、家庭教育应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聪慧的智力和各种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家庭教育要面向未来,重在夯实基础。我觉得幼儿期家庭教育的着力点首先应该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家长应把握住孩子可塑性最大的幼年时期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就为孩子夯实了做人、成才的基础,这比教孩子识字、数数重要得多。

  3、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㈡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的“战争”影响孩子的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㈢在生活中进行非智力因素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要给孩子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应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再者,培育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适度地施以“挫折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具备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㈣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

  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并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㈤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意义重大。

  ㈥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由于近年来终生学习的理念正在深入千家万户,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明智选择。在学习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亲子之间能者为师,家长不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交流、分享。研究表明:在学习氛围浓厚、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㈦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1、充分发挥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指导作用。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2、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家庭教育。

  父母应该利用有关书籍、电视、广播、报刊学习知识,在遇到教育上的疑难问题时,通过媒体或咨询热线向专家请教。

  3、广泛开展社区亲子教育指导。

  充分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发动社区有关单位人员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根据家长需要,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开设亲子教育宣传专栏、咨询热线和家庭辅导站等,还可以利用社区中托幼机构的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以创造一种集咨询与教育为一体、游戏与指导融合、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亲子同乐的新景象。

  总的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不少的家长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现代家庭为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是唯一出路。即家庭教育应适应社会变革,优化家庭教育,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基于此认识基础上,运用适合孩子成长成才规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能使现代家庭教育活动奏效的。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才能让千百万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中国4万名父母和孩子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中国的4个省进行,最后发布了结果,在《中国教育报》上连载,大概有十个主要结论:

  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相关阅读:家庭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

  1、陪伴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在一起交流,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有着直接的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阅读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通过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藏在其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3、习惯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想也对,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实际上体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我们针对一个习惯无论是运动还是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在家庭里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个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在家庭教育当中,把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现代孩子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相关文章:

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7-19

关于孩子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4-30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3-01

我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4-12

幼儿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3-07

幼儿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03-03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03-31

中国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3-31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哪些问题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