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1
一、整合教材,省时高效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编排的内容,有些知识可整合学习。例如单元的基础知识——字词的学习,就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学习,为其它课时课文学习省出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给学生充分读书、分析理解、交流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写法。并跟进相应的练习题,当堂巩固,做到堂堂清,提高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二、调动学生,积极互动
学生要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题,实现主动发展,积极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语文教学就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对话就是指思想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主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语文中阅读的交流,都贯穿着人思维的碰撞,灵魂的交流,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提高思维理解的品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问题的提出过程。语文课文的学习,都是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如果学生能够从课题的揭示,提出自己乐于探索的问题,就会更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探讨交流,就会加深读书的兴趣,提升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2.参与问题的探讨过程。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心中有疑,才会有释疑的愿望。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读书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要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积极参与交流更有利于完善对问题的立即感悟。同时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3.参与学习的总结过程。语文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文章表达方法的掌握,应用写法提升习作能力等。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还要善于参加到总结知识学习结果的过程中来。只有会总结,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才能对自己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总结过程中来,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精设问题,启发思维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语文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语文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学习是通过读书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读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读书思考时间。实验表明,读书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浅显,但若把读书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的理解感悟就会深入一些,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读书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层次更深入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语文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深入的语文学习问题,为更深入的语文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语文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语文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把读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书,始终引领着语文课堂教学,带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行,更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语文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不动声色地默读,可以富有感情地朗诵,也可以快速的浏览。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识字,自学生字新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优美语句,在读中体会感情。《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而五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古文,在朗读上就是一道坎。因此,我在指导他们读通课文上就花费了好一番功夫。我给课文划清了节奏停顿后,先给他们范读、带读一遍,再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评读,再读,再评,接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检验、巩固。他们在多次的朗读训练中已学会了文中几个生字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几番读书后,在课文注释的帮助和我的点拨下,同学们也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而杨氏之子语言上的巧妙之处,也在他们的反复朗读中逐渐领悟出来了。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把读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以读代讲,把读落到实处,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才能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把握考点,强化点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硬把握知识的易考点,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掌握知识。在平时教学中,要针对考点设计多样性练习题,并锻炼学生的动笔答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笔答能力,以在测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分数成绩。
五、教会方法,提升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众所周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学好新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语文学习的方法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注重交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简单的介绍几种语文学习的策略。
1.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2.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3.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4.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六、精炼语言,提升效率
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平时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但正是经常使用,反而让我们对它视而不见,忽视了它的改进和锤炼。所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依据规定的教材,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为此,优化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认为优化教学语言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1. 利用重建课克服空洞无用的口头禅和废话。这种方法很有效,我们可以坚持给自己录课、录音,然后反思语言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下次课逐渐改进。一节课录音,反思,下一节课改进,再下一节课再录音,可持续性发展,多去听同事的课,可以起到学习和督促的作用。长期坚持,必能有很大改进。
2. 吃透教材,力争言简意赅,克服含混不清的表达。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语言精炼是指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那么精炼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语言。
3. 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修养。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所拥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教师清晰、简练、准确的语言,会使学生心旷神怡,产生积极的思维;反之,则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语文老师精炼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论你准备了多么好的教具,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语言没有条理,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课中语言要清楚、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简洁的文字,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训练 思维能力,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2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3
第一,兴趣是内驱动力,激励是推动力。
要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你的课堂,不一定要以“上课”来开场,可以是“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一起去果园看看,好吗?”等等,这些对低年级小朋友是最有吸引力的。孩子们就乐于去学习了,有了内在的需要才会有外在的动力。学习不光有兴趣就够的,还应该有目的意识,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比如我班小朋友大道理是根本无法理解的,那我简单化,“谁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谁是我们班最能干的小朋友?”“谁的进步最大?”等等,都是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第二,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预习加温习都抵不上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
首先,课前策划要创新,备课时要有的放矢,策划要有创新,为捕捉学生的注意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其次,课堂活动要有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比如,一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所占的比例相当的多,如果简单枯燥的读是肯定学不好的,而且还会产生倦怠情绪,更无趣味可言了,所以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摘果子、多红旗、闯关等等游戏,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达到识字目标。在此同时也有要选择地进行,没有效率的活动就要及时删除。
第三,课后辅导是巩固教学的重要手段。
孩子们年龄小,学习目的性还不是很强,也就是说根本还不
能很好地对自己课堂以外的学习作很好的规划,这就需要我们教师
给他们任务,养成自我学习和监督的习惯。我每天都要布置朗读、说话的作业,让他们明白,作业不单单是指写的作业,其实说、读、听都是你要提高的能力,久而久之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这些学习习惯。
作业的批改与订正也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检查的教学,就没有改正,没有成效,因此每天必须要做好当天教学任务的落实工作,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全面讲解,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对于低年级来讲,最好的方法还是一对一讲解。有些简单的,比如书写正确、工整与否,还可以由小老师帮助完成。
第四,抓好三个阶梯的不同教育
第一梯队的孩子学习自主性强,学习掌握较好,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然后要布置给他们额外的帮扶任务,协助教师。
第二梯队的孩子,教学任务掌握得一般,作业也能完成但是有时有较多错误,这一些孩子就要充分关注,抓好了就是优秀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重视起来,很容易变成差生,所以这些孩子可以组成学习伙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课堂中教师也要充分关注他们,适时检查监督。
第三梯队就是教师比较头痛的后进生,基础较差,学习掌握的速度相对较慢,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那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身上,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其次,将他们与第一梯队的孩子组成“小老师和小学生”,每月进行学习总结表扬,哪个小学生进步了?哪个小老师帮助的好?
第五,与家长通力合作。
一、是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而且必须检查后再出去玩,培养孩子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放学后督促孩子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不要让孩子一到家就是看电视或者到处打闹.。
二、家长每天查看孩子作业是否认真,有时有课外作业时,还需要念题,家长必须给她念一题,做一题,家长给她把题目念了,别着急给他把答案连忙说出来,要让他自己边想边做,这样才能提高她的成绩,做了后家长还要检查,看看读、写、算、默、背是否过关,有问题及时补救,并在书上或本子上签字证明;
三、放学后与孩子多交流在校学习了什么,以便家、校的配合,督促孩子更好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和课堂,在校时间要抓紧给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监督和检查。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去巩固每一个知识,只有把稳扎稳打才能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4
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它对学生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肩负着传承国民素养和经济发展等任务。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教学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从当前的小学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低年级更注重基础教学,高年级则开始注重作文等高层次的教学。小学语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要求其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实践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
一、提高写作兴趣,将被动写作变成主动倾述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作为提高实践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有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写、说、想等教学效果。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写什么?怎样写?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选择硬着头皮听老师讲解,以便模仿、上交作文,这样就出现了千篇一律、似曾相似的感受,甚至还有同学抄袭课外优秀读物或者作文。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说,将被动完成写作任务变成主动倾述,是当前小学作文老师必须解决的难点。一方面,它要求整合学生特点、兴趣以及写作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经历有机的整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想象未来,焕发他们对未来以及美好的向往,在达到迷恋与狂热的状态后,写出自身感受。这不仅是想和说的过程,更是充满激情的过程,它能有效激发情感,或者利用成就感,让学生达到乐于写作的目的。
如:写自己喜欢的人、事、物时。老师可以先帮助学生领会作文要求与题意,明确写作要求,在思路通畅的情况下,帮助其拓展思维,确立写作对象;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事物给自己留下的映像,同时自己为什么想写这个人或者事物呢?在和小组同学交流后,再点名或者自主发言。在这期间,老师应该老师每位学生将这件事情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现,以理清事物经过,再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方式叙述,其他同学对该同学描述的事物进行评点,最后由老师给予订正或者评价。因为学生所想是平时常见的,说的是自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在老师推波助澜的基础上,学生写作兴趣很容易被激发。
另外,还可以利用启发谈话、创设情境等方式,教会学生表情达意以及选材的技巧与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强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写作中,为了让学生敢想、敢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想象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拥有了多种想象力,学生才会进行作文表达,让描写内容更加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题目,具体如:《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一名律师》……在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练笔中,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天性。在写作中,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将所想、所见的写下来,并且引导学生将所想的内容进行升华,具体如:在欣赏某处美丽的风景时,由美丽的山川想到居民的幸福升华、祖国的繁荣昌盛,如此写出的文章才更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展现的情感更加开阔、深远。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量都很有限,所以在表达上经常出现不生动、不确切、不具体等现象。对于怎样改善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将写作和阅读有效结合是应用效果最好的途径之一。因为小学生写作实质上就是模仿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事物。生活作为写作思路的来源,只有学生走入社会、走进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感受,从而丰富写作题材。
在课外阅读中,帮助学生养成将妙语、好词语、佳句摘抄下来的习惯,并且在积累、整理中,让学生背诵好句、好词,感受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征,从学习中细细品味赏析。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自己感受、朗读,远比老师教学来的更加直接,读文学名著,直接与大师交流,在穿越历史和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爱上语文、爱上写作。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知识状态,在课文阅读时,老师应该推荐学生易于理解的读物,具体如:《格林童话》《绿野仙踪》《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茶花女》等。在写作中,引领学生学会迁移,活用教学素材,这样教学过程就不至于乏味、枯燥。在学生下笔时,内容根据思维涌动,滔滔不绝。
三、做好写作评语,培养学生习作感情
写作评改作为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写作水平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持续写作乐趣的途径。它体现了老师作文教学的思想,同时也决定着写作质量。写评语是评改写作的重要内容,是和学生对话的大好时机,它能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从现行小学作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评语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很多学生认为老师是在敷衍学生。对此,老师必须政治写作评语,关注学生学习细节,将赏识教育和教学技巧指导应用到写评语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开放性评价被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也就是将评改让给学生。在分组评价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特性,活跃课堂氛围,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种分组。在分层评价中,为了体现开放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对其做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作文作为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活动,它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展现。针对学生脑里无句、内心无词的现象,老师必须帮助学生积累词藻;通过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心理,利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相关文章:
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05-01
怎样提高化学教学质量05-01
怎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05-01
小学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02-10
怎样提高幼儿课堂教学质量08-29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09-05
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09-06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05-01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