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时间:2022-09-26 14:35:4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

  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郑光祖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拓展: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之说,从以上各家的论述中,其含义主要指元杂剧有大成绩者,因此,准确地说“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应为“元杂剧四大家”、“元杂剧六大家”。

  元曲这个特定的概念,实际包括两部分:元杂剧和元散曲。虽然有时元曲也指元杂剧或指散曲,但完整意义是包括两部分。从今天角度看,杂剧主要影响了后世的戏剧,散曲主要影响今天的诗词。文学史上诗词曲三峰并峙的评说,也主要是指元散曲的成就。唐诗宋词与曲“并峙”,是与散曲“并峙”,而不是与杂剧“并峙”。散曲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韵文体而存在。因此,元曲仅指元杂剧的概念含义,已经不能包容元曲的全部内容了。

  那么,既有杂剧“大家”,也应有散曲“大家”。两者相合起来,才能叫“元曲几大家”。实际上,在“元曲六大家”中,前期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及后期的郑光祖、乔吉,其散曲成绩大者,前期当推马致远,后期当推乔吉。但在散曲成绩大者,还有一个重要的人,被漏掉了,这就是张可九。张可九为什么不被列入大家行列呢?

  张可久(1270前—1340后)元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

  张可久常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是元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 套,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是数量最多的一位。

  张可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吟咏颓放生活,谈禅送别,往来应酬。少数作品在悲诉身世时叹息“生民涂炭”。如《红绣鞋·天台山瀑布》、《醉太平·人皆嫌命窘》等,或揭露当时社会人心险恶,或讽刺崇拜金钱的丑恶风尚,尚具一定现实意义。《卖花声·怀古》写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现同情人民的思想,实属可贵。

  张可久创作上重形式格律,讲求炼字琢句,对仗工整,且使用诗词句法,常爱撷取前人诗词名句,虽有损害散曲质朴浅俗本色一面,但其清丽典雅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张曲写自然风景细致清丽,很富美感。《一枝花·湖上晚归》是其代表作。张散曲由于表现了闲适放逸的情趣和清丽典雅的风格,颇为明清以来封建文人所推重。

  著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四种,近人辑有《小山乐府》六卷行世。

  明戏曲理论家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称“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诚词林之宗匠也”。被排在元曲作家187人的第二位,紧接马致远之后。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可见其影响之大,地位之尊。

  但就这样一个人,几百年来,却一直被排在“元曲大家”之外,如果以杂剧而论,尚可解释,但以散曲而论,则没有道理。既然谈到“元曲大家”,则不能没有张可九。

  因此,根据“元曲”完整概念,在界定元曲大家时,应该是:

  “元杂剧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乔吉。以关汉卿最为著名。

  “元散曲三大家”:马致远、张可九、乔吉。以马致远最为著名。

  如果综合表述,则应该是:

  “元曲七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张可九、乔吉、白朴、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相关文章:

关于元曲四大家代表作12-05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07-18

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08-02

元曲四大家简介09-28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谁08-10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四篇10-20

关于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04-06

教大家挑选好梨的四个诀窍07-27

太阳是大家的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