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时间:2024-12-23 16:05:04 志华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欢迎阅读!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同时,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发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老师却说“你得意什么,和那些优秀的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了90分!”,而老师说“某某某还考了98呢!”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90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而班主任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多考几个90分!”,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地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二、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班主任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总之,班主任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因此,做班主任的,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孩子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有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发自肺腑的赞扬,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和鼓励呢?那孩子不夜一样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渴望过被人赞赏的欲望!那么我们作为班主任更要多用肯定性的和鼓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反之,将孩子毫无准备地置于新情景之中,突然推向自立,也会使孩子受到挫折、丧失信心。因此,班主任可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似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当然,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控制孩子,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误以为获得能力是按成人意志进行这样、那样的练习和学习。同时,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长必须懂得,儿童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适宜程度。因此,班主任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四积极反馈与鼓励:

  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成绩。

  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从中学习。

  五、提供展示机会:

  组织班级活动,如演讲、表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各类竞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六、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与学生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是具体、可衡量且可实现的。

  帮助学生跟踪进度,庆祝每一个小成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导学生如何独立学习,包括时间管理、资料查找、问题解决等技能。

  提供资源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掌握新知识。

  八、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

  营造一个包容、尊重和支持的班级文化,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九、关注个体差异:

  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其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追求卓越,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点。

  十、教授应对挑战的方法:

  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包括积极的心态调整、问题解决策略等。

  强调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

  十一、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家长在家中也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强化孩子的自信心。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关文章: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01-19

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07-19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1-07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02-11

怎样培养孩子的志气与气质12-19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01-02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性格01-28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10-15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推荐02-10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10-25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欢迎阅读!

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同时,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发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老师却说“你得意什么,和那些优秀的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了90分!”,而老师说“某某某还考了98呢!”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90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而班主任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多考几个90分!”,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地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二、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班主任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总之,班主任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因此,做班主任的,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孩子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有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发自肺腑的赞扬,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和鼓励呢?那孩子不夜一样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渴望过被人赞赏的欲望!那么我们作为班主任更要多用肯定性的和鼓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反之,将孩子毫无准备地置于新情景之中,突然推向自立,也会使孩子受到挫折、丧失信心。因此,班主任可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似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当然,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控制孩子,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误以为获得能力是按成人意志进行这样、那样的练习和学习。同时,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长必须懂得,儿童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适宜程度。因此,班主任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四积极反馈与鼓励:

  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成绩。

  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从中学习。

  五、提供展示机会:

  组织班级活动,如演讲、表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各类竞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六、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与学生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是具体、可衡量且可实现的。

  帮助学生跟踪进度,庆祝每一个小成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导学生如何独立学习,包括时间管理、资料查找、问题解决等技能。

  提供资源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掌握新知识。

  八、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

  营造一个包容、尊重和支持的班级文化,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九、关注个体差异:

  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其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追求卓越,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点。

  十、教授应对挑战的方法:

  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包括积极的心态调整、问题解决策略等。

  强调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

  十一、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家长在家中也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强化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