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

时间:2022-10-12 11:41:1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

  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谈话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或者只是一个起点,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孩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欢迎阅览。

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

  家长可学习四点,帮你的孩子恢复正常情绪

  焦敏指出,走出考场,吃、睡、玩成了考生们最关心的事,家长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应尽量地做好以下几点:

  一、考试结束后,考生及家长应将期望值调低,因为挫折感与期望值成反比,低期望值产生低挫折感,这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保护策略。

  无论孩子是一贯不努力,还是发挥失常,家长都要做到不埋怨、不训斥、不责备。因为孩子此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责备和埋怨只会让他们的压力更大。

  二、考后切不可完全放松,由考前的高度紧张感,转变为完全放松后,考生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情绪,会引发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应适度放松,合理安排生活,为即将面临的选择作准备。

  三、建议试试“呼吸放松法”,在紧张的时候,将关注点向自己的一呼一吸间转移,以转移紧张。

  四、家长及亲友的心理支持很重要。父母应多听孩子述说,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还可以带孩子看心理科,让孩子向大夫适度倾诉,卸掉心理包袱。另外,运动和外出旅游都是最有效的情绪疏导方式。

  拓展:高考后的焦虑心理缓解办法

  “高考后”的四类不健康心理

  【放纵型心理】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高凯是去年高中毕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广西某高校就读。据他回忆,在去年高考考完最后一科后,他先是与同学狂欢了一夜,接着下来的几个星期,他不断放纵自己:喝酒、上网、睡懒觉、外出旅游等。他当时认为,终于等到了解放的时候,应把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他已经无暇顾及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生活规律全被打破。高凯提到自己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一度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特别在军训的那段时间,因生物钟没调整过来,他吃了不少苦头。

  有些家长面对这些行为,虽心感不妥,但都会纵容,使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抑郁型心理】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孙宁是前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抑郁型心理学生。他在考完试之后情绪非常低落,整天都关在家里哪里都不去。父母去上班,家里只剩他一个的时候,他便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考试时的情景,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高考题目,想着那道做错的题,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事实上证明孙宁确实是发挥不好,家里人为他东奔西跑,最后自费到香港城市大学上学。而就算去到好的学校,孙宁还老是不开心,他总担心香港同学会看不起他。

  【茫然型心理】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现在一所高校就读的婷婷在去年高考结束后,先是美美地睡了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了一下。但过了几天,婷婷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每天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无所适从,时常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脱离了整天都面对考题的日子,婷婷觉得自己的智商降到了最低点,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往日充实的学习生活云消雾散,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婷婷的几个同学也都有这种感觉。婷婷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一开始她是每个社团都有兴趣参加,但一两天后发现没有动力支持,于是她整天猫在宿舍上网,将茫然进行到底。

  【焦虑型心理】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去年参加高考的刘薇虽然顺利考上了中山大学,当她回想起高考后的那段时间,依然大谈“难熬”!首先,她对自己的成绩充满期待,总体感觉自己发挥正常,会考个不错的学校,但她又很担心自己万一失利怎么办。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她实在心中没底,加上家长和亲戚不断过问考得怎么样,让她越发焦虑、烦躁,严重的时候晚上还会失眠。

  针对“高考后”不健康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高考后学生易现心理问题,需学会自我调节。考后心态和身体调整同样重要,考生在休息的同时,切莫放松过度。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是因为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给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提个醒:考后放松要有节制,尤其要注意安全,谨防出现考后综合征。考后放松应该是一种积极休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出外旅游,还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性学习”,以便早点实现角色转换。

  考生高考结束后,可以适当保留一段时间复习期间的生活和作息规律,利用这段时间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一个总结,对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一些“设想”,都可以让考生能够平稳度过高考后的时间。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结伴外出。考生自己也可以在高考结束后,在家里抄写一些经典名著,既让心态平静,多看看平时没有机会看的书。

  考生要理性看待高考,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在处理方式上,建议考生,“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抱侥幸心理。考生可以征求老师及往届生的意见。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走出家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希望媒体把高考后的这种暂时性‘混乱’状态过于渲染,甚至制造出什么‘某某症’。社会、媒体可以组织讨论高考后如何平稳度过这段时间的讨论。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对于高考考生的心理调适很重要,相关媒体不应过度渲染“后高考心理”,甚至危言耸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话题,多给考生们一些疏导和调适心理问题的建议。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另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做些有益身体健康的事情,例如旅行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这样既能让考生跟社会多接触,也对未来进入大学生活学习有利。

  高考过后,家长最好不要再代替孩子过多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学生也应该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家务,这不仅对自己未来生活是一个锻炼,更是孝敬父母的好机会。 专家提醒家长和考生,最忌讳过度紧张后突然极度放松,通过喝酒、上网打游戏等方式宣泄压力不可取。放松不能放纵,家长要适度引导,出门游玩散心、爬山、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

  过度放松,易降低免疫力。考后仍无法脱离紧张,如果家长不放松考生会更紧张。在等待成绩的过程,要学会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抵制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估分成绩不是很理想,也不必自卑或焦虑,应及时与师长商量,根据个人情况做好人生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最重要的是考生应当正确自信,理性看待考试和成绩。

  “高考后”放松小建议:

  有些考生在高考后,选择外出旅游或探亲的方式放松。到了可能并不熟悉的外地,首先要注意的是交通安全。“黑车”手续或者牌照不齐全,司机的驾驶资格和水平也无法保证,在乘车期间发生车辆碰撞等意外情况,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高考后的假期正值高温,应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外出剧烈运动,特别是爬山,太激烈时也会出现中暑、呼吸困难甚至气胸等症状,这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而不是坚持。另外,安全问题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外出游玩最好是两人以上同行,以免意外发生。

【如何帮孩子度过考后的心理焦虑期】相关文章:

如何帮孩子度过幼小衔接08-10

家长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小升初05-12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08-25

宝宝怎样度过入园焦虑期09-01

如何度过恋爱的平淡期12-20

新婚磨合期如何度过08-21

异地恋如何度过瓶颈期12-20

帮宝宝度过入园适应期的妙招08-27

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心理问题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