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时间:2023-02-01 15:16:32 毅霖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美国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创造力,父母、老师、孩子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他们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是:

  1、鼓励孩子扮演演戏角色。家长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是很常见的,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

  2、鼓励孩子做小实验、搞小制作等。许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实验角”。“小科学迷们”做实验、搞制作、种花、植树、饲养小动物等,许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创造发明比赛。

  3、鼓励孩子自制不花钱的礼物。在孩子需要送给别人礼物时,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礼物,而不是花钱买,如新年贺卡、祝贺生日卡的节日小工艺品等,这些小礼物新颖、独特,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4、放手让孩子自办家庭小宴会。家长允许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伙伴和同学来家里办家庭宴会,房间的布置、装饰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设计,招待饭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选购的,孩子还跟妈妈一起下厨,并给自己做的菜肴起艺术名称,通过这些小宴会,孩子学会了交际礼仪和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5、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布置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星球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象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6、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游戏。搞一些单词连接、智力测验之类的游戏。他们鼓励儿童讲笑话、做各种运动游戏等。

  7、利用周围的环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例如:有时可以让儿童看一看,是否电视机出了故障?插头是否插好?看看家里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

  8、向儿童提出“假如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等问题。例如“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等等,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9、让儿童集中精力做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不妨让儿童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头、针线活儿、纺织活儿等。

  10、采用创造性解问题的方式。讲授科学知识,不妨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间里绘画的方法。在儿童睡前活动时间里,不妨让儿童猜猜,17世纪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

  11、示例直观模型。如让儿童雕塑鸭子,就领他们参观海洋馆的鸭子展览或者博物馆的鸭子雕塑等。

  12、为儿童的想象力加油鼓掌。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如在家里捏粘土团或者面团给儿童看,让儿童照此做各种形状,然后晾干,涂上颜色,交谈时给儿童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作用及方法。

  13、要常向儿童发问。比如“结果怎么样?”“与什么有关?”等问题。这样,儿童自然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力往往就是这一瞬间产生的。

  拓展: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时所面对的困惑和疑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我想这个必要性家长们都能够能达成共识了,家长们只要科学、完整地理解幼儿的创造力,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培养,就会有助于从实践和应用上加强幼儿创造想象的培养和训练。

  一、合理引导幼儿将想象转化为现实。

  尽管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多为一些创造想象活动,但是不能因此让幼儿的创造仅仅停留在想象的水平,应当鼓励他们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这些想象付诸行动。可以将幼儿的创造作品进行展览,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创造进行必要的奖励。

  二、促进幼儿的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尽管个体的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并非一个线性正比关系,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其他的认知活动也是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拓展幼儿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记忆表象,使其储备更多的原型以备创造。同时要注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学会转换视角,选择非常规思路,或将过去的经验应用于当前情境等等,从而保证幼儿的创造想象朝着合理性和现实性的方向发展。

  三、采用游戏的方式。

  游戏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同的游戏活动反映了幼儿创造力的不同水平。教师和家长也应当鼓励幼儿多参加一些假装游戏、表演游戏,让幼儿在假装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假想机会,促进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也就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四、积极创设利于创造的软环境。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关键还是在于幼儿园内外部的软环境,它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创造型的园长、创造型的教师、创造型的家长,在全园上下、内外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引导创新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利于创造的环境下,幼儿的创造行为才能够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积极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