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这门学科首先是一门工具,是我们思维、学习、交流、生存发展的工具,小学语文工具性这一性质更为明显。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这字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也是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其次,小学语文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语言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情冶性。离开交际功能,抽去情和意,语文便成了空壳,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因此,语文是与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再次,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语文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使学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小之以理,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有很强的思想性。
一、语文教学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外在形式如语言文字、写作方法,既为通常听说的"文"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即为通常所说的"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思想内容就不会形成文字,产生作品;同样,只要作品一出现,必然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也不可能没有思想内容而说出一个意思或写成一篇文章。可见,"文道统一"是客观存在的。"文"与"道"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无论是叙事、写人、状物、写景的,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会学生读文章和写文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既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也有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教育,还有热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爱美情趣等等的品德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学习语文为基础的,是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特点,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空一些道理,就会使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如果离开思想教育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会使语文课变成说文体字课或单项的语言训练课。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过程中十分注重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的统一。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明白更多的道理。
其次,许多的课文可以进一步发掘内容的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格教育。例如:《詹天佑》、《爱迪生》、《青松》、《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这样的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或文中塑造的形象都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如《青松》的坚强、高洁;"詹天佑"的克服种种困难,为国争光的精神;爱迪生的探索创造精神,邱少云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都激励着学生永远奋发向上,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再比如《诚实的孩子》、《骄傲的孔雀》、《三人行》等,使学生明白诚实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也使学生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骄傲是不可以的,应予以批评。小学教材中有大量类似的文章,无不教育学生要谦虚向上、生活朴素、团结友爱。这样的课文实际上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的依托。
再者,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之后,要能使我们的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使他们形成一个初步的爱憎善恶、美丑是非观念。比如说蝴蝶与蜜蜂到底是认最美丽?为什么呢?为何要我们学习小蜜蜂?具体有些什么能让我们学习呢?《幸福是什么》一文中,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自己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应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幅壮锦》课文中的三个儿子中,谁值得我们肯定,为什么?《刘胡兰》、《方志敏》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敌兵的形象的对比中,我们应该爱谁?憎谁?又是为什么呢?像这们的文章本身都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或者联系生活实际,那么,它便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从中悟出不少做人的道理,从而纠正自己一些不良的看法、做法。
二、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做到打好知识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能力是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通常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等方式表现出来。知识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它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往往提倡"苦学","死学"到"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最终的结果、只要考试时写上既定的答案,就算万事大吉,这实际上就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广大教师应着眼于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并且养成良好的思考总是的习惯,把重点放在解决总是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把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积极形式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一位老师在讲授《司马光》一文时,让学生假设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学生立刻想到了:"我大人","拉上来"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所想到的方法一一进行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择最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他们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作出的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课文《小猴子下山》时,有的学生赞扬小猴子,不断追求更好的,则有的学生批评愚公:太愚,各有其理,我们都应予肯定。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放入课文之中,假想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这时,他的思考就更加广泛、更加深刻了。我们学习语文,最终就是要培养我们学生步入社会;怎样待人处事的思考能力。而决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一些词句。这就是说,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语文课是我们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
儿童的审美眼光是非常敏锐的,但是,大部分是从艺术形象中感知的,我们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中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语言美、创造美的重要国地,从而培养他们对各种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塑造他们优美的心灵,培养他们对各种美的问题、追求的品德和习惯,为社会主义两大文明建设服务。
小学语文课以浅显优美的语言,多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祖国南北、高山、草原、江河流水,秀丽的景色无不绕人以美的享受,会人心醉,会人神往,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异彩纷呈、炫丽多彩的世界。比如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十四个字,却写也了四种颜色:黄、绿、青、白,但却一点也为杂乱,十分自然和谐把明媚的春光和祥和的景致如淡彩画般呈现在我们眼前。此外,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万物,也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桂林的形态万千的山,燕子剪刀似的尾巴,甚至不同的树叶形态,都是极富蕴味的,还有声音,借助于听觉也可以给人以轻松娱乐的享受。儿童唱歌、小溪弹琴、雨打芭蕉、风过竹林、瀑布哗哗、黄河的涛声啦等,各种的声响在作家的笔下都是伟大的乐章,往往令人情不自禁地沉浸于其中。
大自然是很美的,然而,生活中的美呢?在哪?一位诗人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美的内容很多很多,什么人物美、劳动;科学的追求,奋斗都是美,并且联系生活,使人们的学生明白人之美有外貌美和心灵美之分。有时,外貌美与心灵美统一和谐,有时华丽的外貌下却隐藏着丑陋的灵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人们的学生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正如柏拉图所说的"应该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识真假、辨美丑,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培养出心灵、人格美的代新人,造就一种和谐的美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坚持正义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努力去开创更好更美的未来。同时,也可借助于教材,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课文中感受艺术之美,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观点,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腐蚀和影响。
总之,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要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教师,教语文,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把语文学科作为学生进行品德、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园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优秀品德,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的新世纪中新一代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至第十二册》
《中国教育报》<br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04-3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3-08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商05-30
实施素质教育心得02-18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3-15
如何在锻炼中让肌肉方式05-05
如何在面试中反问hr03-11
如何在抓拍中定格瞬间04-30
如何在excel中输入日期06-04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育随笔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