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时间:2024-05-18 09:34:51 赛赛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如果发现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重视平时训练,激发口语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对语言的表达是不规范的,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拖泥带水。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常下句接不上上句,句与句之间重复不连贯。因此,平时就要重视学生口语训练。

  小学阶段是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期,低年级学生喜动好胜,发言积极,期待老师能提问自己,把回答问题看作是老师对他的奖励和信任。老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对语言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训练学生能说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平时在课堂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他发言的积极性,然后以不同形式给予纠正,千万不能打击或批评,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口语表达方式上,不能以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应围绕主题广开思路,自主创新,汇学生之思维,集问题之拓展,随题而变,意离师导。这样会使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口语训练充满信心。

  二、 注重课堂训练,讲究训练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是较好口语训练方法。但往往由于老师不重视口语训练,学生不积极交流,对问题回答单调,表达不清,没有延伸问题的训练,造成语言交流效果不佳。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法的补充训练,不管学生说错了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问题,都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扩词,扩句,按顺序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提出连贯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说连贯流利的话。如扩句练习“升旗仪式”,让学生观察升旗的情景后,把这一句扩展成“星期一的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全体师生神采奕奕地等待着升旗的开始。瞬间,四位旗手昂首挺胸,心潮澎湃地护着国旗向旗台阔步前进,同学们举手向国旗敬礼,并高昂同唱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的旋律冉冉升起,在空中迎风飘扬。”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从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一段连贯的话。

  三、准确朗读范文,学会复述课文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复述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理想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范文准确的朗读甚至背诵,然后把学过的内容,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反复练习,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实践证明: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迅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初学时,首先要对课文进行准确的熟读或背诵,然后进行复述,复述要从易到难,从句入手,以段为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复述的基本方法。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课文的理解较浅,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针对这种情况,复述练习要从句段开始,由简单的语句到文章片断,然后拓展到全文。引导学生依照对课文的记忆,恰当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常用的复述方法有三种:

  (一)、详细复述课文:就是按照范文的内容顺序,清楚连贯地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二)、简要复述课文:是对课文内容加以整理压缩、删除次要的内容,把主要内容情节,简明扼要地复述出来。

  (三)、创造性复述课文:这种复述具有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和独立见解,改变人称文体,刻画人物形象等等。在一般情况下,详细复述适用于低年级,简要复述适用于中年级,创造性复述适用于高年级。复述是运用连贯性语言叙述的训练,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复述的示范和指导尤为重要。复述前要提出具体要求和课题说明,复述中要多加辅导,多为学生提示帮助,复述后要合作讨论,相互纠正,学生自查,老师点评。

  四、 加强语音训练,确保口语标准

  一篇好文章,需要读出好语感,才能读出作者的心声和情感,所以语音训练不能忽略。在日常教学中,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师生的语音不够准确,与标准的普通话有所差别,往往出现年轻的比年老的准,甚至有的学生比老师准。这是因为地域区别和年龄差异,因南方方言语系复杂,特别是我们兴化语音的平仄和卷舌音重,给口语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方法得当,勤学苦练,定能学好。那么,应该让学生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课内课外都要讲普通话,可以分组训练,成立兴趣小组,好的带差的,每天都要有计划地完成训练目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电视新闻,注意主持人的语感和读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办语音室和广播室,多举办普通话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达到训练目的。

  五、开展有趣活动,多讲生活见闻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变化,把那些新鲜,感人的见闻编成小故事,拿来练讲。讲故事前,一般要求学生练讲,低年级学生可以先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先自己练讲,后找同学朋友试讲。

  课堂上,人人都要准备,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当众讲,在指名讲述前,要给少许时间,让全班同学先在坐位上练讲,这样既做好了出场的心理准备,又增加了演练机会,学生讲故事后,要组织评论,看材料选得怎样,讲得是否通顺完整。有语病或不通顺的要及时纠正,有口头禅要避免,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鼓励。

  此外还可以在班级或年段举行故事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多演练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6种日常训练方法

  1、游戏法

  讲完一个故事之后,把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重新设计和改编成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的老鹰捉小鸡、抢凳子游戏、丢手绢、捉迷藏等等小朋友喜欢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在游戏中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景动作。目的就是让孩子主动去说话、合理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2、图形联想

  进行孩子语言思维的发散性表达训练。比如,从一个圆能联想到什么呢?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会不知道,认为就是一个图形。

  经过训练之后,孩子看着圆形,就会想到圆形之外的东西,比如篮球、地球、锅子啊等等。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孩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就能编出一段或者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3、复述法

  先绘声绘色的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孩子跟着去复述。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因人而异设置难度。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采取片段化的方式,一段一段去复述,孩子说的故事不完整、不全,一定不要责怪孩子,并且还要大力的去鼓励他。通过三五遍之后,孩子不停的练,效果会非常好。

  4、角色扮演

  让孩子挑选喜欢的故事或名著,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即兴的表达,要积极地去鼓励孩子,千万不要因为他说错了而急于纠正他或者责怪孩子。因为文学就是需要积极的想象。

  5、场景法

  让孩子通过不同的场景联想出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训练孩子不同场景下即兴的表达能力。比如,在草原上,孩子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发生什么?会做什么?用这种训练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切换,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他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快了。

  6、模拟法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道具进行训练。训练他们与不同道具之间不同的语言表达。家长一定要注意,要不断提醒孩子,每个道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样的人,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与道具发生的关系。训练孩子就不同道具之间,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对话的能力。如果你按这样的方式去训练自己的孩子,孩子看到一个苹果,他就能讲一段非常棒的故事。

  二、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处

  1、敏捷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就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2、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所要表达的感受和观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在长期的训练下,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形成在演讲、交流中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灵敏反应机智贴切,或语流畅达颇具风采。

  3、灵活的应变能力

  灵活的应变能力是以敏捷的思维能力为依托、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一定会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出现时,就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部署,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把握住控制局面的主动权。

  三、练习技巧

  1.朗读朗诵

  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一定受益匪浅。

  2.对着镜子训练

  建议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办公室某一墙面安装一大镜子,每天在朗读过程中,去对着镜子训练,训练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

  3.自我录音摄像

  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4.尝试躺下来朗读

  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5.即兴朗读

  平时空闲时,你可以随便拿一张报纸,任意翻到一段,然后尽量一气呵成的读下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下,上半句看稿子,下半句离开稿子看前面(假设前面有听众)。长期以往,你发现自己记忆力加强许多,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也在加强。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0-16

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08-09

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05-25

职场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07-25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11-21

父母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1-03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12-18

如何锻炼腹肌08-24

如何快速锻炼腹肌10-26

如何调整锻炼姿势06-04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如果发现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重视平时训练,激发口语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对语言的表达是不规范的,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拖泥带水。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常下句接不上上句,句与句之间重复不连贯。因此,平时就要重视学生口语训练。

  小学阶段是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期,低年级学生喜动好胜,发言积极,期待老师能提问自己,把回答问题看作是老师对他的奖励和信任。老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对语言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训练学生能说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平时在课堂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他发言的积极性,然后以不同形式给予纠正,千万不能打击或批评,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口语表达方式上,不能以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应围绕主题广开思路,自主创新,汇学生之思维,集问题之拓展,随题而变,意离师导。这样会使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口语训练充满信心。

  二、 注重课堂训练,讲究训练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是较好口语训练方法。但往往由于老师不重视口语训练,学生不积极交流,对问题回答单调,表达不清,没有延伸问题的训练,造成语言交流效果不佳。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法的补充训练,不管学生说错了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问题,都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扩词,扩句,按顺序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提出连贯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说连贯流利的话。如扩句练习“升旗仪式”,让学生观察升旗的情景后,把这一句扩展成“星期一的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全体师生神采奕奕地等待着升旗的开始。瞬间,四位旗手昂首挺胸,心潮澎湃地护着国旗向旗台阔步前进,同学们举手向国旗敬礼,并高昂同唱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的旋律冉冉升起,在空中迎风飘扬。”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从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一段连贯的话。

  三、准确朗读范文,学会复述课文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复述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理想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范文准确的朗读甚至背诵,然后把学过的内容,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反复练习,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实践证明: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迅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初学时,首先要对课文进行准确的熟读或背诵,然后进行复述,复述要从易到难,从句入手,以段为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复述的基本方法。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课文的理解较浅,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针对这种情况,复述练习要从句段开始,由简单的语句到文章片断,然后拓展到全文。引导学生依照对课文的记忆,恰当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常用的复述方法有三种:

  (一)、详细复述课文:就是按照范文的内容顺序,清楚连贯地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二)、简要复述课文:是对课文内容加以整理压缩、删除次要的内容,把主要内容情节,简明扼要地复述出来。

  (三)、创造性复述课文:这种复述具有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和独立见解,改变人称文体,刻画人物形象等等。在一般情况下,详细复述适用于低年级,简要复述适用于中年级,创造性复述适用于高年级。复述是运用连贯性语言叙述的训练,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复述的示范和指导尤为重要。复述前要提出具体要求和课题说明,复述中要多加辅导,多为学生提示帮助,复述后要合作讨论,相互纠正,学生自查,老师点评。

  四、 加强语音训练,确保口语标准

  一篇好文章,需要读出好语感,才能读出作者的心声和情感,所以语音训练不能忽略。在日常教学中,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师生的语音不够准确,与标准的普通话有所差别,往往出现年轻的比年老的准,甚至有的学生比老师准。这是因为地域区别和年龄差异,因南方方言语系复杂,特别是我们兴化语音的平仄和卷舌音重,给口语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方法得当,勤学苦练,定能学好。那么,应该让学生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课内课外都要讲普通话,可以分组训练,成立兴趣小组,好的带差的,每天都要有计划地完成训练目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电视新闻,注意主持人的语感和读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办语音室和广播室,多举办普通话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达到训练目的。

  五、开展有趣活动,多讲生活见闻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变化,把那些新鲜,感人的见闻编成小故事,拿来练讲。讲故事前,一般要求学生练讲,低年级学生可以先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先自己练讲,后找同学朋友试讲。

  课堂上,人人都要准备,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当众讲,在指名讲述前,要给少许时间,让全班同学先在坐位上练讲,这样既做好了出场的心理准备,又增加了演练机会,学生讲故事后,要组织评论,看材料选得怎样,讲得是否通顺完整。有语病或不通顺的要及时纠正,有口头禅要避免,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鼓励。

  此外还可以在班级或年段举行故事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多演练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6种日常训练方法

  1、游戏法

  讲完一个故事之后,把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重新设计和改编成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的老鹰捉小鸡、抢凳子游戏、丢手绢、捉迷藏等等小朋友喜欢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在游戏中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景动作。目的就是让孩子主动去说话、合理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2、图形联想

  进行孩子语言思维的发散性表达训练。比如,从一个圆能联想到什么呢?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会不知道,认为就是一个图形。

  经过训练之后,孩子看着圆形,就会想到圆形之外的东西,比如篮球、地球、锅子啊等等。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孩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就能编出一段或者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3、复述法

  先绘声绘色的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孩子跟着去复述。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因人而异设置难度。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采取片段化的方式,一段一段去复述,孩子说的故事不完整、不全,一定不要责怪孩子,并且还要大力的去鼓励他。通过三五遍之后,孩子不停的练,效果会非常好。

  4、角色扮演

  让孩子挑选喜欢的故事或名著,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即兴的表达,要积极地去鼓励孩子,千万不要因为他说错了而急于纠正他或者责怪孩子。因为文学就是需要积极的想象。

  5、场景法

  让孩子通过不同的场景联想出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训练孩子不同场景下即兴的表达能力。比如,在草原上,孩子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发生什么?会做什么?用这种训练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切换,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他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快了。

  6、模拟法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道具进行训练。训练他们与不同道具之间不同的语言表达。家长一定要注意,要不断提醒孩子,每个道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样的人,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与道具发生的关系。训练孩子就不同道具之间,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对话的能力。如果你按这样的方式去训练自己的孩子,孩子看到一个苹果,他就能讲一段非常棒的故事。

  二、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处

  1、敏捷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就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2、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所要表达的感受和观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在长期的训练下,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形成在演讲、交流中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灵敏反应机智贴切,或语流畅达颇具风采。

  3、灵活的应变能力

  灵活的应变能力是以敏捷的思维能力为依托、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一定会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出现时,就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部署,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把握住控制局面的主动权。

  三、练习技巧

  1.朗读朗诵

  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一定受益匪浅。

  2.对着镜子训练

  建议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办公室某一墙面安装一大镜子,每天在朗读过程中,去对着镜子训练,训练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

  3.自我录音摄像

  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4.尝试躺下来朗读

  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5.即兴朗读

  平时空闲时,你可以随便拿一张报纸,任意翻到一段,然后尽量一气呵成的读下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下,上半句看稿子,下半句离开稿子看前面(假设前面有听众)。长期以往,你发现自己记忆力加强许多,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也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