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2-04-05 12:14: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

  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子对所有人进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识灌进孩子稚嫩的头脑。教育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谓的真理强加给他们。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应仅仅是对他们进行说教。教育过程是一个培养人、开发人的过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开掘和充分的体现,那么,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就会成为一桩差事,成为一种负担,厌弃学习,厌弃老师。

  我们不能埋怨教育的差异,应该研究差异。学生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学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结合自身合作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在小组活动中,虽然采取了小组成员课堂发言积分单并规定组长最多只能发言两次。这样一来小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员的参与,调动了全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由于本身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环节。因此还需要教师更细致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提高。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

  前段时间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针对自身的实际,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

  一、学习:

  实现自我超越。未来的教师应当成为学习型的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二、实践: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响着个人如何对待外在客观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决定自己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到底怎样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创新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三、培训:

  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实现专业发展。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与新课程培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培训目标的达成休戚相关,自觉地把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培训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加快角色转变,改进工作方式,始终实现专业提升。

  四、合作:

  整合团体智慧。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在合作中,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自由交谈,并且要在思想碰撞中发现别人的远见,发现有碍团体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而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来加以解决。

  五、研究:

  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科学研究,从宏观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发展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冯校长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3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习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获很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4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

  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5

  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

  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所以说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6

  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

  作为一位教师,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能给学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班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学生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社会,流行团队合作。真实这一观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级管理中。通过我这几年我试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挺显著的。其实真正自觉的学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让他做到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简单。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现象,不求上进,只求一般,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淡。怎么样采取措施改变这些现象呢?道理学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简单。为改变这一现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评价表。从遵守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班干部组长完成工作、劳动、卫生方面,分别说明各项的加减分情况。另外,通过抽签形式,分成5人一组为一团队,各个学生的表现加减分,不光和自己有关,也和自己所在的团队有关。每月评选一次,分别给予团队总分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一名奖励。奖励的钱是班上每月积攒下来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换来的钱。这样一来,有些作业拖拉、不认真的学生,进步许多,因为他扣分,他所在的团队会相应扣分,因此他的团队成员就会批评他,督促他。其实学生还是要面子的,这一招比老师批评强。而且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你做得好,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且为自己的团队加分。避免一些学生以前的一些想法“这么认真有什么用,不也是一样做作业吗,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现在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设法做得更好,因为在他们心时时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还能得到团队成员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就减分,还要拖团队的后腿。团队里的各个成员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争取第一。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06-15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后感06-22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02-26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04-19

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05-05

什么是创造教育05-25

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04-10

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小学数学教育04-10

怎样教育孩子去创造美好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