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

时间:2024-05-28 16:09: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1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本书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书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书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书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书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书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读后感2

  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人们发现太阳将在四百年后发生一场因“氦闪”引起的剧烈爆炸,变成一个又大又暗的淡红巨星,地球将会因此变成灰烬,那么人类该怎么办?他们的命运又会怎么样?这就是《流浪地球》最初为我们呈现的场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联合政府天文组发现地球将面临灭亡的命运,为了拯救地球,政府开启了“流浪地球”的计划,在亚洲和美洲的大陆版块上建造了行星发动机,打算用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拉到比邻星,变成比邻星的行星。而这时,随着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不得不住进地底的地下城,等待地球的搬迁。未来的一切都不可知,希望非常渺茫。

  书中的很多情节我都特别喜欢,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被木星吸住的.那段。

  那一次,地球从木星身旁掠过,却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吸住了,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被吸向木星,“我”在地球上看见地球的大气层被木星的“眼睛”——暴风圈,给吸了过去,就在“我”焦急万分、地球命悬一线的时刻,行星发动机把火焰全部对准暴风圈,同时,一艘宇宙飞船向火焰中心撞击而去,瞬间爆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撞,让地球脱离了木星的吸力,拯救了地球。后来,“我”才知道,那个驾驶飞船的人是从“我”出生就离开“我”去执行任务的父亲。为了拯救地球,父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父亲这种舍己为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黄继光为了让战友可以冲上敌人的阵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排雷英雄杜富国对着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保护了战友,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冲进火场的消防英雄……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大公无私,他们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流浪地球》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地球与人类未来的命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努力降低对地球的伤害,那就不会出现最后那么危急的一刻了。而我们也应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珍惜每分每秒,努力学习,让自己能够成为文中“父亲”那样的人,为祖国做出贡献,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流浪地球》读后感3

  昨天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首映那天没剩好位置就多等了一天。

  大刘的原著是很久之前看了的,看完电影后又回来看了一遍小说。

  电影中整体世界观背景和原著相比几乎没有太大改动,人物和故事情节则基本可以说是再创造了,可以尝试这么理解:电影展现的是在逃逸时代Ⅰ中发生的事件——有一次过近日点时,地木距离过近引发灾难,所以有了电影中的故事。

  在看电影前,我的期待并不高(之前没看任何预告片)毕竟载体不同,表现方式必然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也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所以走出影院后反倒挺惊喜的。

  相比之下电影的视角更温情些,突出的不是科幻色彩,而是在科幻色彩下,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在危机下的不同表现和选择。

  其实这点说到底和大刘是一致的.。大刘科幻作品中的世界构建确实是完整宏大,但不管是《三体》、《带上她的眼睛》还是《赡养人类》,故事包裹的内核仍然是人性和人的处境。只是电影表现的稍微有点过度,以至于科幻有点成了背景板的意思。另外电影和小说的情感基调不同也是显而易见了。

  总的来说,光特效和场景就值回票价,节奏不拖拉,内容充实,没有尿点,演技过关,略显煽情,能提前猜到大致情节走向(比如谁要领便当)。总体观影体验良好。

  不敢期待什么科幻元年,只希望这次《流浪地球》票房表现好一些,能带动以后这个领域的投资。毕竟上一个有姓名的国产科幻片可能还是1988年的《霹雳贝贝》......

  期待大刘的其他作品搬上荧幕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4

  短短薄薄几十页一本书,我居然断断续续看了3个多小时,艰涩辛苦追完实属不易。许多情节过程要停下来慢慢琢磨理解体会,想象出来实际的画面会是怎样。

  比如地球发动机的样子,位置,他们从石家庄那边的太行山口登入地球发动机。

  比如人类的大城市早已毁灭,高楼在大海上面,想了好久也没搞清楚是怎样的画面。

  比如参观完毕他们要从南半球回到自己的家,我就没明白,从大海直接上了地球发动机再下来不行吗?

  这脑洞开的太大,我一时想不通。读起来真是千辛万苦,觉得我需要至少再看两遍才能勉强明白。

  故事梗概:

  从三个时代说起: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

  刹车时代。太阳要发生氦变,科学家、设计家、星际舰队、联合政府合作起来千辛万苦造好的地球发动机,可以替代太阳给人类暂时送去光明和推动力。在地球发动机的推力下,地球停止自转,在公转加速度的前提下,在远日点接近木星处,依靠木星的超巨大引力,脱离太阳引力螺旋飞出太阳系。

  逃逸时代。飞出太阳系之后,愚蠢的人类凭所谓放大镜和若干数据,就开始自作聪明,认为科学家设计家联合政府都是骗纸,认为太阳不会爆炸。暴力处死联合舰队,擅自停止发动机的`运行。

  流浪时代。剧情开始狗血反转,太阳爆炸了![捂脸][捂脸]人类终于又一次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把地球航行到了半人马星系,一个有三颗太阳的三体星系。而地球也停不下它永远的流浪命运,流浪地球终于活了下来。

  和三体类似,有无数个罗辑一样的英雄受到冤屈牺牲,成全了一群弱智[捂脸][捂脸][捂脸]真是悲痛到无语

《流浪地球》读后感5

  “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

  在那个家园危如累卵,人心惶惶的年代,想要做一个高贵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名利和金钱,紊乱的秩序中,希望远比这些可贵。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不仅把震撼人心的科幻场面渲染得气势恢宏,还把复杂的人心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恒星氦闪的恐惧,对氦闪结论的猜忌,飞船派引起的叛乱之火……流浪旅途几经波折,全人类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被泯灭。理性是脆弱的,人性的光辉、软弱在这一刻相继绽放……

  想要让一个人保持理性和希望不难,但想要让几十亿人延续希望至五百代就难了。是什么让身处末世的人们坚持生的希望?是蓝天,白云,翻腾的海浪,更迭的四季,是我们身边寻常而又正常的一切,被遗忘的原来的地球。人类对原来家园的思念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会越来越根深蒂固,地平线上的太阳,足以让末世的人们疯狂。

  “人类在宇宙间离开了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中离开了母亲。”地球是全人类的母亲,是人类不能放弃的希望。小说中透露出浓浓的中式家国情怀,“希望”是全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推动行星发动机运转的是万吨的燃料,推动人们拯救地球的是这些希望。尽管被叛军攻陷,逼入绝境,流放寒冷的地表,生死存亡之际,联军还是坚守前往比邻星,恢复地球生机的.信念。坚守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为了后世千秋万代的缤纷,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在坚守不同的希望,希望的可贵,在于它能给人们坚持走完自己所选道路的无穷动力,给予人们毫不退缩的勇气。

  而我们呢?我们坚守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我们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未来必定得为国家扛起新时代的大旗。处于优越的教育环境,享受国家带来的优渥资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该是我们要坚守的希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朝,我们把目光投向夜空,以希望为方舟,滑动坚守的双桨,追逐不可触碰的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读后感6

  千年之后,太阳即将毁灭整个太阳系的星球,而我们不愿坐以待毙,决定带着地球寻找新的太阳,展开一场流浪之旅。我们发动了地球引擎,将地球带向新家园,这个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的伟大冒险。当我们抵达木星时,我们打算利用其巨大的引力将地球从太阳系中推出去,但由于发动机燃料不足,却意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地震。所有人都拼尽全力阻止灾难的发生,可惜无法逃脱木星的吸引力。就在危急关头,主角刘启想到了一个疯狂的办法:点燃木星,使其爆炸并推离地球。于是,地球开始了更加艰难的流浪之旅......

  没有人听从他们,只顾返回与亲朋好友做最后的告别,刘启和朋友们的计划陷入困境。看到这儿,我在想:人类终究自私。相互斗争,除了失败以外,没有好处,人类又何时能放下分歧达成一致呢?何时又能把大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执战争、极寒、地震、缺氧,让地球发动机无法运转,无法得到原料,让地球向木星坠,人类将会加快进步。

  当人们意识到拯救地球的重要性后,他们努力让地球上的发动机点燃能够将我们推向木星的火焰。虽然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但正当我们临近成功之际,领航员刘培强,就是刘启的父亲,选择引爆了领航员空间站和木星,最终英勇地牺牲了。这是一个悲剧,也是刘启与他父亲的最后一次告别。然而,这也是一个美丽的悲剧,因为人类得救了,地球得救了。地球开始了新的漂泊之旅。刘培强知道,在“领航员”空间站上等待是绝对安全的。但他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他知道人工智能莫斯已经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将执行“火种计划”并逃离地球。相比于那些只想回家,不愿浪费一点时间的人,他宁愿与儿子永远告别,为了拯救世界而牺牲自己。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身边的警察、消防员、医生......还有许多热心人也是如此。在危急时刻,他们选择勇往直前,拯救生命,而面对的是绝境甚至死亡。我们万万不要等到那时才珍惜亲情,放下琐事,再多的仇恨和抵触都抵不过亲情的重要性。

  在火种计划中,人工智能莫斯放弃地球,想带着人类以及动物植物的`受精卵逃跑,繁衍新的人类。我想这样的人类毫无感情,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父母。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不想那一别成为我与儿子的最后一别。”人类守护的不仅是这个星球,更不是人类的生命,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这样人类的历史传统美德,才能祖祖辈辈的,发扬下去。

  看完这部影片,我没有陌生的感觉。千万年之后,说不定“流浪地球”会成为现实。流浪是遥远的,而感情和热血是现实的。珍惜与亲人的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流浪地球》读后感7

  身为一个不称职的刘慈欣的粉丝,电影的热度让我在看完《流浪地球》电影后翻开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体》和《时间移民》的关系吧,总觉得大刘的作品应该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很长时间的过程,几代人的变迁,又如何会拘泥于一个时间点写一部英雄向的小说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达和电影毕竟是不一样的。

  电影《流浪地球》:美国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哟,我对科幻电影的爱日月可鉴(虽然如今穷到买不起电影票),当看到这样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动的,看电影的第一眼便知道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场景里冰冻着的著名建筑,刘培强刘启父子间的情感连接,王磊上尉对于职责的坚持和生命的责任无不令人动容。作为一部2h的电影,带着一份东方特有的对故土的眷恋流浪,何其浪漫。可是这样一部电影还是令我遗憾的,从韩朵朵那偶像剧般的'呼吁到洛希极限计算的错误,我期待着更加成熟的国产科幻片。

  小说《流浪地球》:小说的情节那自然是比电影丰富的,以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时间跨度,以一个人的经历反映时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看电影时其实是有疑惑的,为什么要带着地球流浪?为什么希望那么珍贵?而文字是给了答案的,一个小小的生态球实验,一段绝望的滑雪比赛中邂逅的婚姻,一声“我的流浪地球”的呐喊。。。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灭的智慧,太阳氦闪,变轨加速,弹弓效应,让这部画面感极强的硬科幻小说耐人寻味。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坐在井底的青蛙虽然看到的蓝天很小,可是它抬头了,它想看,不是吗?

  真的很喜欢大刘耿直的硬科幻小说,也很看好中国的科技和电影业,《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读后感8

  阅读《流浪地球》,缘于它的同名电影,我也因此认识了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刘慈欣。

  小说和电影的出入不大,大体情节类似。讲述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内核极速老化,将发生氦闪,会导致太阳系毁灭。人类为了生存,给地球安装上了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脱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刘慈欣笔下那跨越时光的奇妙文字所吸引,脑海中不断闪现地下城、行星发动机、太阳系等图景,心潮不断起伏,像有很多种声音在敲击心坎。

  “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记得在看到地球在经过木星那一阶段的时候,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学过地理的人应该都知道,质量大的行星对质量小的行星会有吸引力,而地球在经过木星的时候又刚好遇到了木星风暴,导致引力增强。于是地球被木星不断的.吸引,到最后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即将被木星撞上。面临此灭顶之灾,很多成年人放弃希望,是做出了自杀、抢劫等过激行为。但在此时只有一个小女孩没有放弃希望,说:“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她用自己对希望的坚定信念,唤醒了一部分对希望的坚持,经过不懈努力,使地球“活”了下来。

  所以说,不论什么时候,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要放弃希望。试想一下,如果小说中面临危难时,人们都放弃了希望,那结果可想而知。小说让我明白了:不管遭遇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因为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有了它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小说打动我的还有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与用于担当的精神。如果大家将这部小说与西方的同类小说作对比的话,你会发现面对地球毁灭这种极端情况时,中西方作家笔下人们的方式截然不同:西方人可能造多少多少架飞船直接“跑路”了,而中国人呢?那就是带着家人,带上“家”,一起走;如果家没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家”不仅仅是一所房子,更是父母妻儿等亲人朋友;“园”不仅仅是故园故土,还是自己籍贯所属的区市省国,更是我们的蓝色星球——地球啊!“带上地球去流浪”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情怀。

  此外,小说中体现的我们中国人那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深深令我感动。当人们在为地球脱离木星的计划做出一步时,却遇到了困难了。这时中国领航员刘培强毅然驾驶飞船冲向火焰,使计划成功实现,但也牺牲了自己。难道他没有家人,不想好好活着吗?但在“大家”与“小家”的取舍中,他最终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为国捐躯体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与勇于担当、不畏牺牲的精神,自古以来亦如此!

  合上书本,我才知道那一刻,我是多么珍爱我们的地球——她是我们所有人类乃至于所有生物的家园啊!“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我的心底有声音呐喊。如果某天小说一语成谶,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流浪呢?浩瀚宇宙,茫无涯际,我们又能托身于哪一颗星球呢?也许我们会发现地球有多美好,可她又是多么的脆弱啊!我们不要白色垃圾遍地飞,我们不要黑色污水入海流,我们不要海水上涨陆地降,我们不要天气恶化物种绝……我能做的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颗粮,爱护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倡导环保绿色的出行,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护地球,刻不容缓;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我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下这本小说,它通过精彩的情节向我们展示了深刻的道理,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也有属于世界的!我也希望,我们的地球可以长久安宁,永远不要成“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读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一本已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名为《流浪地球》。它讲述了一个从太空技术的视角探讨地球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把地球当成交通工具,向宇宙深处航行、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所讲述的未来,是生存环境非常严酷的未来;在种种有关与地球未来的设想中,“流浪的地球”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设想。但是,《流浪的地球》也对未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让更多青少年读者和科学家们来提供答案。

  对于《流浪的地球》这本书,我比较推荐“超新星际元”和“流浪地球”两段。因为“超新星纪元”写出了人世间的善与恶;“流浪地球”写出了地球人民面对危难时众志成城和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不放弃的精神。

  “超新星纪元”讲的是一颗直径为太阳的23倍、质量为太阳的67倍的恒星爆炸于离太阳系很远的宇宙中,但因为爆炸后产生的能量过大,那庞大的能量进入到太阳系,并对地球造成了伤害,令整个地球上13岁以上的人在它到来的几天后会死亡,届时,整个世界就只有13岁的和13岁以下的人了。

  这本书给了我面对挫折时那源源不断地勇气,也告诉了我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10

  得知电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说看了一遍,气势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是我的初次感觉。

  今天,看了电影,前面的铺垫很长,故事也完全改变了,其实一开始我是失望的,但后面慢慢渐入佳境,到了韩朵朵通过广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情节老套,但画面唯美深邃,苍凉悲壮,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动容。

  回来后,又看了一遍小说,觉得修改故事也很正常,小说中的原故事确实不适合搬上大银幕,用上这个故事,虽然是老酒,也算用了个新瓶。只是不知道大刘对于这个改编是否满意?

  再说句题外话,得知这篇小说是《三体》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里面寻找它的影子。当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刘的名字时,我甚至为他感到骄傲,那么多年的`坚守,最后的成名,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一个心中有着整个宇宙的人,应该不觉得写小说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应该不只有赚钱和买房吧!但是,他肯定是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书的。

  硬科幻,我无法企及的领域。我甚至已深深觉得能将自己写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这小说,不是小情小爱,而是———硬科幻。

《流浪地球》读后感11

  寒假里,爸爸带我去看了《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太阳在未来将会氦闪爆发,为了避免灾难,人们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飞离太阳系。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无数的人为此丧失性命。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如钻石一样珍贵。”是啊,如果没有了希望,地球就无法飞离太阳系;如果没有了希望,人类就可能灭亡。影片里,人们造出了行星发动机,因为人人心里都想着让自己的子孙一代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希望。虽然许多人倒下了,一些人更是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倒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走下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死亡,人们不敢行动,坐以待毙。为了希望,全球都组织起救援队,把“火石”运送到行星发动机上,给行星发动机提供能量。

  当地球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地球即将撞上木星而毁灭,很多国家的'救援队都选择了放弃,只有中国的救援队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颗坚强的种子,它的名字叫“希望”。影片最后,刘培强中校在太空驾驶着飞船撞向了木星。在韩朵朵一番感人肺腑的鼓舞之下,全球人民又看到了希望……最终,地球被拯救了。

  影片中的地球已经成了一块不毛之地,人类的生存环境又回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代,但人人相信地球一定会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因为人们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遇到灾难,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选择“希望”,勇敢坚强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流浪地球》读后感12

  我们就退一万步说:人类将自豪地死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被这句话感动,一直相信这是人类面对浩劫时最大的骄傲。就像那5000名科学家一样,即使真的死去,依然像雕像一样站立!

  想起电影《绝世天劫》里的一段台词,我想这不是大刘笔下人类的傲慢,而是文明层面上,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今晚不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向各位发言,我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而是人类的一员,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圣经上说这是世界末日,万物毁灭。不过这是地球历上人类首次有能力避免遭到毁灭,我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已经尽一切努力避免这场浩劫,人类追求的知识结晶,对科学的苦心钻研,冒险飞向太空的努力,现代科技的`成果和想象力,甚至来自战争的经验,都为这场生死战提供利器,在多灾多难的历史上,人类曾经犯过多少错,人类曾经受过多少苦难,经过这么多年。只有一种情操,能让人类继续存在下去,那就是勇气,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十四名勇士身上,他们将飞向太空。让全球的人类目睹你们的英雄事迹,愿上帝保佑,祝你们好运。”

《流浪地球》读后感13

  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二天我便去书店买下了刘慈欣的这本原著——《朝闻道》。

  《流量地球》是书中九篇独立科幻小说的第五篇。刘慈欣以宏大瑰丽的想象作翅膀,飞跃千年的漫长时光,向我们展开了以生命与人性为基调的史诗级画卷。作为科幻文学爱好者,我的心在翻开书页的那一时起便被牵绊住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论语·里仁》中的一句经典。其中“道”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文中角色物理学家丁仪在面对“在知识密封准则下宇宙是不可知的,那么余生已无意义”的情况时,脱口而出“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义无反顾地走上真理祭坛,用生命交换了宇宙大统一模型的奥秘,最终化为璀璨的'火球升上天空。也许所有为科学之美着迷的人,都是愿意用生命去交换真谛的人,他们的双眼在望向银河时,一定会映着晶莹的星光,也映着余生的梦想。正如文中的排险者所言:“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也许文中频繁出现的理科词汇会让作为文科生的我有如堕五里雾中的感受,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放飞绮丽的想象力,我可以用想象来弥补许多奥义。粒子加速器,宇宙坍缩,真空衰变,中微子通讯系统……科学的美有时候并非一定要通过工整机械化的文字说明来了解,闭上双眼,在意识勾画的世界里,科学的美依然可以如烟花般绽放开来。

  这样一本科幻小说集,尽管充满了刘慈欣的非凡想象与各式各样的于普通人而言的晦涩知识,但又不乏真情与感触。读到文中的人们对于人马星系那新的生存家园的渴望时,那就像期待着某一肆虐已久的癌症的解药的研制成功一般,不禁感同身受;读后感·读到“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时,我的心仿佛瞬间被灌了铅,重重地沉入无边深渊,滞后的真相如海潮般席卷而来,我不禁屏息,慨叹有些东西真的只有失去了才会知道珍惜;读到“像往常一样,上帝低头站在那里,那扫把似的雪白长胡须一直拖到膝盖以下,脸上堆着胆怯的笑,像一个做错了事儿的孩子”时,又不禁被这幽默笔调给逗地噗嗤一声笑出来。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难以触及,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念想,甚至是一个梦罢了。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追寻它的权力。正如即使在地大外语系,对科学怀有爱的人也不能让心中对于科学的渴望被磨灭。无论身处何处,仍需奋力追寻。正如“梦想越远越好,因为它一直在前方的某个地方”。

  但愿我们都可以找到内心的“道”,一朝闻道,便可言夕死而矣,无悔。

《流浪地球》读后感14

  今天,当我信心满满地保证一定不会哭时,走出影院大门,俨然已泪流满面。当我们也面对这样的绝境时,我们,又会如何选择?

  而影片中的中国人,选择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这部影片泪点很多,当刘启刚刚出场时,我以为他是一个叛逆少年,甚至嘟嘟囔囔地说:刘启咋都不明白他爹的苦心呢?可是在刘启与妹妹朵朵的相处中,这个中二又不失温暖的少年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上海那幢大厦里避难时,刘启的.姥爷在临死前还在千叮咛万嘱咐:户口(刘启),带着朵朵回家。这就是中国人啊,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当开着车经过那些标志的小店时,我的眼中盈满了泪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不珍惜的话,也许会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也许我们会在地底下生活。

  在地木相撞,地球即将解体的关键时刻,李一一想到了一个方案,但需要推动一个大撞针,可仅凭三个人是推不动的。朵朵向全球发出紧急通告,请求他们赶回来帮助自己的团队。当原本在往家赶的人们,纷纷调转车头返回时,我终于明白:人类的力量其实丝毫不渺小,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最后几分钟,成败在此一举了。但加上朵朵的四个人还是推不动那沉重的撞针。在濒临绝望之时,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陆陆续续都赶到了。人们一起推动了那沉重的针,伴着科学家老何的牺牲,火,终于向太空升去,在距木星500万米之时,到了极限高度。坐在护航者号里的刘培强(刘启的父亲),毅然决定引爆空间指挥中心,帮助引爆木星。

  木星终于爆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将将地球缓缓推离自己。地球终于活了过来,人类又一次战胜了将灭亡的恐惧,继续生活。

  电影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在俄罗斯宇航员临死时,对刘培强喊:"我相信你,贝加尔湖总有一天会解封的,冰,总会化成水。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在湖面上钓鲑鱼的!是啊,地球上的冰,一定会化成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完成这个任务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彼此紧密相连的团队。人类,一定会以自己的团结精神战胜光明与黑暗。在流浪地球时代过后,在几百年后,人类找到一颗新太阳时,回想起这段时间,一定会为当时的团结而自豪。

《流浪地球》读后感15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梦压星河”,浩瀚的宇宙中埋藏了许多神秘。有黑夜中抬头望去的繁星闪烁,有五彩斑斓太空流浪的星球家园。发生在茫茫宇宙的科幻大戏,被定格在《流浪地球》电影之中。

  原作出自刘慈欣大师之手——这位科幻界的大师级人物,与电影导演郭帆强强联手,凭借深入的联想与想象,结合实际与未来,对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展开了深刻的剖析。

  未来某一天,太阳急剧膨胀,人类要想办法逃离太阳系。“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人类安装上万个行星发动器,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伴随猛烈的爆炸与震撼的音效,我们更能感受到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助,同时也有坚强。

  眼看就要撞上木星,机智的人们想到点燃木星上的易燃物质使其爆炸,把地球推向另一侧。主人公刘培强思忖过后坚定地驾驶空间站点燃木星,让地球脱离危险,可自己却英勇牺牲。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个个平凡人挡在其他人面前;也许当耀眼的光辉过去,生命的闪烁才历历可见。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真诚地帮助他人,为社会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又有多少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持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

  镜头落在土地的贫瘠、空气的混浊、植物凋零、人类藏匿的场景时,是人类无休止地浪费资源,肆意破坏环境,摧毁了原本脆弱的生态,也摧毁了自己生存的家园。当今,庚子鼠年的大疫就又提醒了人类,威胁生命的不仅是病毒,还是人们对生态破坏的放纵。果不其然——“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不要等到灾难降临,再感到无助与悔恨。我们要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禁食野生动物,普及节能措施。只有立即着手保护生态,才不会让地球的伤口流出人类的血。相信在筑成绿水青山的道路上,人类能与自然握手言和,看夜空的流星,品清幽的稻香;相信《流浪地球》的波澜起伏,唤醒了大家的勇气与担当,让更多的人们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奋斗的宇宙中荡漾。

【《流浪地球》读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02-05

流浪地球读后感05-18

《流浪地球》读后感06-26

流浪地球读后感04-06

流浪地球读后感(必备)02-11

《流浪地球》读后感(15篇)04-19

《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26篇)09-20

《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25篇)10-16

《流浪地球》读后感集锦15篇04-21

《流浪狗和流浪猫》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