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2
在语文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提笔成章、语言优美、内容深动……)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而有的同学却搜肠刮肚,无从下笔?为什么有的同学走上讲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吞吞吐吐,表达不清?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轻松自如,有的却艰难费力?针对以上这三个问题我经过了一些调查,我问了一下好朋友段先梅同学。
我问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而有的同学却搜肠刮肚,无从下笔?”段先梅同学高兴地说:“这个原因可能是那些洋洋洒洒的同学平时能做到多看、多读、多写。多看就是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就是通过读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参考他人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多学别人的优点,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多写就是多练习,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而那些写起作文搜肠刮肚的同学也许就平时没有下功夫,没有多积累素材。”
所以想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那么唯一的方法是要多读、多看、多写。我又问了另一个好朋友陈梦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走上讲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吞吞吐吐、表达不清呢?她自信的回答说:“那是因为有的同学好词、好句、好段看的多、背的.多,故走上讲台就能做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
而有的同学却看也不看,背也不背那么走上讲台就会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我又问了袁威同学:“为什么你学习语文显得的轻松自如,而有的同学学得艰难费力?”他非常肯定的说:“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在底下做小动作或讲话,所以学习显得艰难费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通过这次班级语文学习状况调查,我感觉到只要平时课余时间,做到多读、多看、多写,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同时还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3
四年级第二册《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什么是调查报告。学完这一课,我让孩子们知道,写一份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很有必要的,即理性-调查-分析-结论-建议五个基本结构。学完这一课,百花园三有一节大语文课。这个语文大班的目的是让学生去社区、校园、乡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学习一份调查报告。我心想,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做好这个练习呢?为了时间和安全,我不能让学生休学几天,我们家长也没时间陪他们。站在老师的角度,不能用那么多的教学实践去做调查,那怎么办?不做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学生应该参加社会调查。至于调查报告写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写好调查报告更好。如果调查报告没那么理想,我们学生只要写出来,学会怎么写,以后就有基础了,写不出好文章。基于以上想法,我让同学们在那天的课上观察我身边的'同学。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发现了一个很胖的孩子,一个很瘦的孩子,一个又高又不胖的孩子。我让学生们再观察一下。他们发现了什么?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为什么有的孩子营养过剩,有的孩子营养不足,有的孩子健康。我找到了做调查的原因,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最后分配任务,记录每天晚上吃的东西。越详细越好,连续记录一周,然后我分析写了调查报告。
我觉得做调查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每个孩子都唾手可得的事情做,而不是把调查对象搞得太大,考虑班里每个孩子能不能有条件去做。这样大家才能做好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让每个孩子亲身体验,真正做好语文课的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4
通过对低、中、高段的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业反馈上存在一些弊端。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加上班主任的事务较多,每天要处理正常的日常工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对学生的作业施行全批全改,可能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就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去,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反馈缺少新鲜感
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老师面对几十本学生作业本,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完成情况。在采用了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老师一般给答题正确、作业书写认真的批上“优秀”、“良好”等的批语,长期采用这样一种批改方法,学生就会缺乏新鲜感,往往作业本发到身边,权当任务看一下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谈不上学生有内在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经过研究,我认为以下做法能减少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1.教师对课内作业的及时反馈
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不惜挤掉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绩。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
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课堂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如:跟课文相配套的课堂作业本,里边的作业大多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当然也有一些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及一些课外延伸等。以前,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师往往把这个作业让学生带到家里去做,把课堂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课堂作业是对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而如果让学生把作业带到家里做的话,我们教师就不能迅速、全面地掌握课堂中全体学生组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
又如:我们平时在教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这种作业我们认为最好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特别难的生字,老师在教的时候就让学生学着老师的书写认真地在田字格中模仿一遍,然后再让他们记住字形,自由地再写两遍,教师抽几本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在投影中进行讲评,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书写才是符合要求的,对写得规范的、比较漂亮的字进行表扬,对写得不够的指出意见,这种反馈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很好。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课内作业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确定,学生的有些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反馈是有利无弊的, 教师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有效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生对课内作业的及时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反馈的滞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他们思维的节奏比正常学生缓慢,来不及将思维中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时,教师已进入下一阶段的讨论,久而久之,知识结构中的空白点越来越多,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困难。
所以,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地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把自己的作业信息反馈给老师,真正使自己的知识从“懂”而达到“会”。
(二)课外作业的完成与反馈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虽然这个比例就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1.课外作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
(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
(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
我对这三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出现第一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出现第二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少教师怕学生作业不会做,所以对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
出现第三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
2.有效课外作业的一般特点
(1)讲究趣味性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
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如学了《新型玻璃》后可布置这样的一个作业:在五种新型的玻璃中,请你挑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玻璃,写一写广告词,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要抓住其特点和用途写,让人一听就想买你所介绍的玻璃,但不要“吹”过火。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巩固了“玻璃”的知识,体验了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注意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知识自然也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现在很多老师都喜欢设计“作业超市”,按易到难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的作业自主选择,也可自行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潜能得到发展。
(3)注重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讲,语文教学的着眼点,自然是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也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写春天的内容。学完了这一单元,可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学生集采、编、写、画于一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又如学了《比金钱更重要》这课后,可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生活中商人、厂家的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的人讲诚实、求信任。
(4)渗透开放性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3.课外作业的反馈
(1)课外作业的短时反馈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因此学生的作业我们要当天批改,当天反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下次作业的热情。
如果教师不批作业,学生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和了解,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他们到底学会了多少,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哪些学生是应该重点辅导或特别关照的,我们都不得而知,其结果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
如我们平时教完了一篇课文,让学生回去写几个词语、造几个句子,或者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我们就应该及时进行反馈。我们如果把学生做的作业放在一边,等过几天再来批改,再进行反馈,学生错误的地方已经印在自己的脑中,以后要想纠正是非常难的,因此,必须要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2)课外作业的长时反馈
我们现在的学生再过二十年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除了布置一些知识性的作业外,还可布置以下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收集性的作业: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如果你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抱着书本死读书,那以后进入社会,将会无所适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就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上网查资料,如:学习《李时珍》的课文时,教师事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李时珍的生平,《本草纲目》这部著作的大概内容,这些了解对学生学习课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5
一、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解你的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你的回答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改进学校语文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填表人基本情况:_________年级 填写时间:___________
1、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 没必要 B 有必要 C 说不清
2、你的预习是( )
A、老师的要求 B、自己的习惯 C、家长的要求
3、你平时经常预习语文吗?( )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4、你喜欢预习语文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5、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效果如何?( )
A、效果很好 B、一般 C、没有什么效果
6、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 )
A、15分钟 B半个小时 C一个小时 D一个小时以上
7、你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如何?( )
A、每次都能完成 B、有时候能完成 C、经常不能完成
8、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A、总会预习 B、有时会 C、不预习
9、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
A、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10、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A、自己主动预习 B、不预习
11、预习中你使用过课课通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 ( )
A、正常使用 B、不使用 C、 有时会使用
12、使用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 )
A、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B、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C、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1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
A、自学生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14、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喜欢做哪些?可以多( )
A、读课文三遍,家长打分。
B、抄写认读字及拼音,给读写字扩词。
C、标出自然段或小节。
D、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E、抄写词语及多音字。
G、给课文读划批注。
15、通过预习,你通常能达到下面的哪几个目标( )
A、能准确流利高声的朗读课文
B、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C、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词
D、 能简要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E、能搜集到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F、能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疑问,并尝试探究。
16、你知道为什么要预习吗?如果知道请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在本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
1、学生们预习主要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没有实在的内动力。
2、学生预习只是读读课文、查查字词,没有进行深入预习。
3、学生们通过预习达到的效果不够好。
三、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预习的主动性差。
学生们预习时没有足够的动力,大多数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尝到预习所带来的甜头。
3、学生不会预习,方法欠缺。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6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教师们重视、加强“课堂朗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调查分析 调查对策
引 言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那么,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此,我对我校四年级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本次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 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四年级两班部分学生每个班级30人共60人,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
(四)调查步骤
3月9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10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朗读并没有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朗读,这说明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70%的学生对展示自己朗读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不愿展示自己朗读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小,害怕读错了;喜欢大声朗读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怎样让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将是我们以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只有不到8%的学生被老师经常表扬他们的朗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没有采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方法;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多字、丢字问题和语气停顿和感情朗读的问题;有85.25%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胆怯和怕别人笑话而导致朗读中存在问题的;81.47%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早读的习惯,但是仍有近20%的比例的学生不能自觉朗读,那么在以后的朗读指导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早读的习惯;30%的学生能自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家庭作业,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回家朗读的习惯。80%的学生在家不会主动朗读课文,可见主动性朗读是学生兴趣使然的结果,这也说明在语文教学和朗读指导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觉性,是课题工作的重点。15%的人在家里根本不读书的,那么同样我们也看到只有21%的比例读书时间在30分钟以上,大部分学生回家读书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二)教师问卷分析
通过多我校8位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和座谈,我们看到90%的教师能清楚说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自己所任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多数老师对朗读指导方法掌握和运用不够成熟,缺乏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对布置的朗读作业不能及时检查;检查方式也大多是小组齐读或集体齐读,没有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班次较大,朗读时间不足,检查难度大;对布置的课外朗读更是流于形式,家长督促不利,学生很少主动朗读;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会视情况进行范读;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朗读技巧有待提高;除了偶尔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配合学校搞演讲诵读活动,各班基本不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
三、思考及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标准未落实到教学中,出现了认识和行动上的步调不一,应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把课标中对朗读要求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锻炼学生用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保证朗读的时间,做到充分朗读。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所以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读。
3.明确朗读的目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纵观朗读教学,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动的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朗读事倍功半。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4、精选练点,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切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再通过比较读、示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吸收、改进、提高。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常流水”,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是搞好朗读教学的关键。要加强学习,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结束语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五、附录
1、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汇总统计。
2、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汇总统计。
3、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8份。
4、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60分。
南教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1、您能清楚说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您所任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吗?
A、很清楚( 6 ) B、一般( 1 )
C、不是很清楚( 1 ) D、不清楚( )
2、上课时,您能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吗?
A、一直用( 8 ) B、有时用( )
C、很少用( ) D、从不用( )
3、您认为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吗?
A、很重要( 8 ) B、一般( ) C、不重要( )
4、您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吗?
A、经常( 2 ) B、有时( 4 )
C、很少( 2 ) D、从不( )
5、为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您常进行检查吗?
A、经常( 3 ) B、有时( 5 )
C、很少( ) D、没时间( )
6、您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时,喜欢采用什么方式?
A、指名读( 3 ) B、全班齐读( 3 )
C、男女生分组读( 2 ) D、其它( )
7、您常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朗读吗?
A、经常( 4 ) B、有时( 2 )
C、很少( 2 ) D、从不( )
8、您会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吗?
A、经常( 3 ) B、偶尔( 5 ) C、从不( )
9、在课堂上,您给学生留得朗读时间多不多?
A、很多( ) B、一般( 5 )
C、很少( 3 ) D、没有( )
10、您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怎样?
A、很高( ) B、一般( 3 ) C、还需提高( 5 )
11、您对朗读技巧掌握得如何?
A、很好( ) B、一般(3 ) C、还需提高( 5 )
12、您所带班级经常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吗?
A、经常( 1 ) B、有时( 2)
C、很少( 5 ) D、从来没有( )
南教场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现状的调查问卷 (学生卷)
南教场小学 夏艳艳
1、你喜欢朗读吗?
A、喜欢( 6 )B、一般( 10 )C、没兴趣(20 )D、不喜欢( 14 )
2、你觉得朗读重要吗?
A、重要( 16 )B、一般( 12 )C、不重要( 13 )D、没感觉( )
3.在语文课上,你喜欢展示自己的朗读吗?
A、喜欢 ( 10 ) B、一般(24 ) C、不喜欢(26 )
4、你平常会主动朗读课文吗?
A、经常(11 )B、有时( 25 ) C、从来不会( 24 )
5、你最喜欢怎样的朗读方式?
A、个人朗读( 8 ) B、小组朗读(1 5 )
C、全班朗读( 18) D、男女分组读( 19 )
6.你的朗读被老师表扬过吗?
A、经常有(18 ) B、 有过(26 ) C、没有 (16 )
7.你认为自己的朗读还存在哪些问题?
A、多字、丢字( 1 4 ) B、指读 ( 8 ) C、 声音不洪亮( 6 )
D、不能掌握好语气停顿 ( 12 ) E、 读不出感情( 20 )
8.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上述情况的?
A、紧张、胆怯( 27 ) B、马虎( 10 ) C、怕别人笑话( 16 )D、其他(7 )
9、语文课堂上,老师让你们朗读的时间多不多?
A、很多(7 )B、一般( 25)C、很少(28 )D、没有( )
10、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让你们以什么方式朗读课文?
A、全班齐读( 38 )B、跟录音读( 8 )C、同学带读( 6 )D、分角色读(8 )
11、语文课堂上,老师会专门指导你们朗读吗?
A、经常(10 )B、有时(15 )C、很少( 18 )D、从不( )
12、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吗?
A、经常( 18 )B、有时( 14 ) C、很少( 14 )D、从不( 5 )
13、早读课老师不在时,你能主动朗读吗?
A、不能( 38 ) B、能 ( 12 )
14、你对家庭朗读业的态度?
A、认真完成 (7 ) B、有空才读 ( 35 ) C、 基本不读(18 )
15、你在家主动朗读课文吗?
A、不能 ( 37 ) B、 能( 23 )
16、你所在的班级经常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吗?
A、经常( 5 )B、有时( 14 )C、很少( 23 )D、从来没有( 18 )
17、你有没有参加过班级举行的朗读比赛?
A、有,获过奖( 9)B、有,没获奖( 19 )C、从未参加(32 )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7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xx年10月年在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五年级做了一项关于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五年级九班学生52份,五年级一班10份,五年级二班学生10份,五年级三班学生10份,五年四班学生10份,五年级八班10份。收回92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阅读能力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3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7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80%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9.7%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9.4%的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60.6%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0%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较弱。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小学生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3.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9.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6.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知心姐姐》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阅读评价上下功夫,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2、推荐好课外阅读的书目
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浩瀚的中外文学,发展艺术上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信念等。课外阅读在丰富知识、提高涵养、培养兴趣等方面弥补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限性。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探讨选择课外读本的标准。它应该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文学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科学地推荐课外书,应该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注意课外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故事、传说、童话、寓言、传记、日记、游记、科幻小说等等,内容则应该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小学阶段的阅读应着重于博,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既指阅读数量之多,也指阅读范围之广,种类之全。大学阶段再在博的基础上精读。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精彩片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设制悬念等,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8
本次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目标,少走弯路,我们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内容:
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
一.选择
1.你认为课前预习重要吗?
A.重要 B. 不重要
2.你平时有预习的习惯吗?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3.你的预习是谁要求的?
A. 老师要求 B. 家长要求 C.自己主动
4.你的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 10分钟以下 B.10—20分钟 C.20分钟以上
5.你的预习有没有目的?
A.有明确目的 B.无明确目的
6.你预习时查过课外资料吗?
A.查过 B.没查过
7.你认为课文预习中哪些问题重要?(多选)
A. 字,词 B.句意 C.中心思想
8.你预习是怎样做的?
A.做记号 B.不做记号
9.你是否带着问题去预习?
A.是 B.不是
10.你预习的方法多还是少?
A.多 B.少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培养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9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和渠道。要关注教育质量,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过程。新三年伊始,在很多工作选择上,我们学校已经坚决把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鉴于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我校教师的50%左右,他们不仅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目前的专业成长也影响着我校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开学之初,决定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教师教学的亮点和特点,发现和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做好学校发展和新学科研究的基础工作。
一、研究方法和内容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一个研究工作组,主要由校长、评估小组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研究主要采用“听课-评价-交流-反思”的方法,采用推门听课的方法,主要考察课堂教学的常态,以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听课侧重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考察指标体系,见附录1。课题组必须三人听课,必须有学科专业人员。听完课,课题组评估后对班级进行评估,然后与正在上课的老师进行交流。最后,交流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课堂反思,在线完成反思表(见附件2)。
二、现状评价与分析
学校历时两个月,上了32节课,交谈交流了32人,收到了30份教案和23份反思问卷。被调查者的科目和年级分布如下:(略)
这次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具有覆盖面广、关注深度深、反思性强、评估体系详实、问题整改快等特点。广覆盖是指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深度关注是指调查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现状,但它要求从一个班级的问题开始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教师的个体行为开始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反思是指课后,我们与讲师就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深入交流,讲师从内容和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评价体系细化,即听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操作、可比、相对比较、合理、科学。问题快速整改,就是对讲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
在调查和总结分析中,我们发现对我校青年教师现状的评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存在四个悖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注重课程改革,已经显示出苗头,但教学行为的真正质变还需要时间继续努力
教育的唯一出路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因此,增强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动力。调查显示,我校青年教师主观上更重视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
教师的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角色转换意识。他们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教科书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三维目标意识逐渐形成:讲师基本能够理解课程文本所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并试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不是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实践和体验,这正成为教师的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目标似乎很容易在文科教学中体现出来。但值得称道的是,数学老师葛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的行为,做到了画龙点睛,提高了课堂质量。
问题意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9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问题意识。基本上所有的课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表明我们的青年教师正在努力与时俱进,适应教学形势的发展。但我们的老师毕竟是传统师范院校近亲繁殖,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当老师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质的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经常发生,即预设的新策略在实施时不自觉地回到老路,可见旧思维的惯性力是多么强大。然而,令人欣慰和有价值的是,我们的教师为走向课程改革的理想境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质的变化。
(2)注意预设,做好充分准备,但真正有效的设计需要突破
注意预设和充分的准备是本次调查最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首先来自于讲课评价数据的汇总,其中85%以上的课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评价,其次,这些评价来自于讲课人的实际感受:
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引用材料新鲜,不能造假。没有课前大量的案头工作是不可能做到的。
教师在课堂上自信的教学态度,有条理的推导和逐线分析,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实现的。
很多老师上课基本不看教材和教案,因为对这些东西已经很熟悉了,新教材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新旧老师,最多只能上两遍新教材,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正是这种准备让一些课程真正一蹴而就。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班级缺乏真正有效的设计。上课很顺利,教的都教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好像还听得懂,或者上课的时候听得懂,下课的时候听不懂;听老师讲解我懂,自己做我不懂。我们认为备课与否有不同的效果(因为发现注水课,敷衍课,甚至毫无准备的课都没有消失);不管制剂是否有针对性,效果甚至不一样。因此,我们认为青年教师课前准备的有效设计需要突破。
(三)注重过程,亮点,但形成真正的个人教学风格仍需努力
由于质量意义和效率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年轻教师更注重教学的实施过程,因此他们可以在教学中尽最大努力使课堂完美。为此,他们也花了心血和脑筋。所以调查还发现,有很多精彩的课,精彩的片段,可以用亮点来形容:
傅雅岑、孙立秋和老师的课量大、密度高、重点突出、手段多样。
叶明尽管参加了试卷分析课,但教学态度沉稳,语言机智,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会引起学生会心一笑。
袁文杰和顾若辉讲课清晰,衔接流畅,教学方法多样而简洁。
张老师有趣、实用、知识性强、教学效果好。
王小华先生分析的周到透彻等等。显然,这其中有很多亮点和巨大的潜力。但是亮点散了,终究形成不了晴天。也就是说,人格魅力持久不变的教学风格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发现,不利于他们个人和学校的发展。
(4)注重方法,运用得当,但整体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方法,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情境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来学校是担心拉外国片的教学方法,没发现。大多数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是适当的,熟练的和创造性的。
胡良平先生的网上工作和反馈系统的使用。
范静的动画实验。应该说代表了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较高水准。但是,我们也发现,传统板书的基本素养(功德)大大退化了。第一,粉笔字写得像样的在语文老师中很少见,其他学科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第二,就算有板书,也不是随意设计涂抹的。后来就分不清了。由此,提出了如何全面提高教师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命题。
本次调查共有32场讲座,其中5场被评为甲级;b类第26节;C班,没有D班,说明按照目前的评价指标,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应该在中等以上。这是青年教师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长期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结果。然而,这种情况与我们作为区重点中学的未来发展并不相称。除了以上四个缺点之外,这里还列出了一些问题,以引起注意。
1、专业基础不扎实。2、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3、教学随意性倾向依然存在。4、管理中忽视了课堂常规。
三、对策和建议: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学校有四点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阅读活动,提高课程改革意识。
2、加强学习情境的学习,坚持集体备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专业素养,坚持使用与教育相结合,打造教学风格。
4、加强技术培训,坚持同伴互助,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对年轻教师有一个建议:
每一个年轻的老师都要时刻思考;我理想中的好课是什么样的模式,怎样才能把每一节课都教好,积累,逐渐达到理想状态。不要满足于课堂一般能上能下,而是追求好的课堂,追求形成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不要满足于对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有很深的理解和掌控,尽量把这些东西变成学科智慧。下面是一首八度歌谣,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也就是说,预设的立意有高度,专业的语言有精准,例题设计有坡度,提问和思考有深度,作业要求有梯度(适度),反馈和反思有速度,个别辅导有温度。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缘由
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字词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建构符合青少年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读写,提前阅读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无庸置疑。“汉字难认,汉字难学”,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长期的努力,逐步接近这一目标。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具体内容
(1)课堂识字教学的方法
① 集中识字教学法的运用
② 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运用
③ 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运用
④ 韵语识字教学法的运用
(2) 课堂识字教学形式的运用
① 看图识字的运用
② 比较识字的运用
③ 形声归类识字的运用
④ 会意识字的运用
⑤ 反义比较识字的运用
⑥ 形义类识字的运用
⑦ 结合字词句识字的运用
⑧ 其他
(3) 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①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过程
②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
③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学习、生活中主动随机识字
2.调查的方法
(1) @@@市四小抽取十个班级,调查一、二年级
(2) 听课采取客观描述法和行为观察法。
三、 调查结果
( 一)识字形式比较单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随课文识字”中,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市四小一年级上的《小小的船》这一课,老师在教生字时,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脱离了课文,没能结合课文教学生字,使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二)识字过程的阶段性特点不明显
从“笔画分析”向“部件分析”过渡较迟,有些学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笔画分析,学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字得不到及时巩固。如《宇宙大飞船》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亮”这个生字时,学生对这个生字逐笔分析,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应按照学习过的部件来记住这个字。
(三)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3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如市四小上的《熊妈妈收菜》这一课,老师在教生字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其实有的生字学生能够理解,音、形、义掌握并不难。如果老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的话,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四)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
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如市四小上的《落叶》这一课,学生学习生字时,思维不够活跃,局限于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几种识字方法上,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
(五)大量机械的抄写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1-2行,多则十遍几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导,练习实效差。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字,但往往学生在抄写中容易写错字,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
(六) 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虽然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改革给识字教学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小学低年级语文,按目前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掌握455个生字。到二年级,增加到1108个生字,小学五年总识字量为2615个。也就是说,学生进三年级时,他们能以三千字以上的常用词汇阅读报纸、小说及其他刊物。学生并没有把识字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四、思考与建议
1. 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笔、减一笔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日”加一笔是“目”、“目”减一笔是“日”、“日”和“月”合起来是“明”。
(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
许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换部首又能变成另一个新字,老师可以把学过的字进行分类,让学生说一说某一个字是怎样由另一个字加、减或换部首得到的,充分发掘学生头脑中的迁移、联想功能。例如:“京”加日字旁是“晾”、“座”去掉广字头是“坐”、“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旁是“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4)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字形
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5)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忆字形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6)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记忆字形
除了让学生听、读和进行一定量的机械抄写之外,老师可以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太阳+月亮=?(明)、草一草头=?(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另外,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抓住字形特点,开展竞赛,多渠道、多形式,反复巩固,灵活运用,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3.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当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就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1)姐妹字,换偏旁记
像“泡、抱、炮”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学生称之为“姐妹字”。在汉字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换偏旁记便成了学生识记生字的主要方法。学习“苍”的时候,他们会与“抢”“枪”进行比较;学习“坦”、他们会联想到“但”……。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2)复杂的字,拆开记
对于笔画结构较复杂的字,会拆字组合、化难为易。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3)容易错的字,利用特点记
学习“兔”这个字时,学生容易把“、”忘了,可学生却想了个好主意:“老师,那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我们千万别把它忘了!”学习“串”这个字时,学生想到了羊肉串:“我最喜欢吃羊肉串了,那两个‘口’就是羊肉,那一竖就是穿羊肉的棒,合起来就是‘羊肉串’的‘串’。”多么形象生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串”这个生字,更增添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4)会意字,会其意,记其形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会意宇,却觉得这样的字确实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学生仔细观察,看有没有特别的发现。 “‘歪’这个字,上面是个‘不’,下面是个‘正’,既然‘不正’,那当然是‘
歪’的了!”对于这类特殊的字,学生领会了其意,便很快记住了其形。
在实践中,学生已养成了寻找最佳方法识字的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活、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识字能力。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识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复杂的字都能认识了。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可以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或挂在胸口,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可以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在教学生字时,可以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喀嚓、喀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音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猜字谜:根据这些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字,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一一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叫号:把生字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内,上面编好号,请一个学生起来问:某号是什么字其他学生应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字和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字,做完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字一竖的不同。
找朋友:要求学生把一些字找到正确的字进行搭配组成新的词语。
贴树皮: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写着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不准贴错。
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请学生练习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5.结合读和写综合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
综合训练要比只抓抄写和默写生字效果好得多,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一般可采用朗读、复述、用词造句、说话、写话、课外阅读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词。
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在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必须继之书写,才能牢固掌握字形。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写得对,还要写得工整。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识了字,就要让学生认真读书,多读、熟读。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首先要求把音读准,把每一句话的内容读清楚,然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得流利,能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1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调查对象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调查方法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六. 调查问卷原因分析。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 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 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 A经常, 16人选择了 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 A查工具书 ,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 A会,7人选择了 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从以下调查问卷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如:3.你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5人选择D。认为以上都有。
5.你一般在何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有17人选择了每天安排,15人选择了双休日,5人选择了放长假。
8.你认为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C随学校安排
有34人认为非常必要,1人认为没必要3人随学校安排。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要求能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周内和上学期间都有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1. 课外阅读书籍无选择,随意性强.
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他们选择的书籍对于自身的学习及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帮助,如《阿衰》,《查理九世》等,很少有人读经典的文学书籍。
2. 课外阅读时不会记笔记,写感受
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阅读书籍很多,但仍不会习作,理解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这说明孩子的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多少,也不会反思当然阅读和写作提高较慢。
3. 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
4. 将阅读积累不能运用于习作中。
学生们大都有摘抄,摘抄的都是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时不会将阅读到的精华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摘抄成了摆设。
调查小结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调查小结: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校语文教师已明显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不足。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定的策略。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推荐适合学生学段的课外书,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2.探索出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式。
3.课外阅读时间的调配。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自然就能自己挤时间阅读。
其次,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让学困生也有一定时间阅读。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2
引 言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 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
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三、调查对策(或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3
小学语文阶段的字词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既能达到识字量又能做到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但是字词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牛集镇中心小学、张沃小学,一、二年级六个班级100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1) 随机抽取十所学校,调查一、二年级
(2)听课采取客观描述法和行为观察法。
(3)测评法
(4)访问法。
通过 随机抽取十所学校,对学生问卷及日常课内外的观察、调查访问,统计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调查目的
可以提高对识字教学的科学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推动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
(1)课堂识字教学的方法
(2) 课堂识字教学形式的运用
(3)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五、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
(一)识字形式相对单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随课文识字”中,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如牛集小学上的《妈妈的爱》这一课,老师在教生字时,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脱离了课文,没能结合课文教学生字,使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二)识字教学的环节过渡不科学
从“笔画分析”向“部件分析”的环节过渡不科学,有些学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笔画分析,学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字得不到及时巩固。如《快乐的生活》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裳”这个生字时,学生对这个生字逐笔分析,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应按照学习过的部件来记住这个字。
(三)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3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如张沃小学上的《早发白帝城》这一课,老师在教生字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其实有的生字学生能够理解,音、形、义掌握并不难。如果老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的话,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四) 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
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如王楼小学上的《儿子们》这一课,学生学习生字时,思维不够活跃,局限于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几种识字方法上,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
(五) 大量机械的重复抄写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1-2行,多则十遍几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导,练习实效差。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字,但往往学生在抄写中容易写错字,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
那么对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
例如:“日”加一笔是“田”、“ 日”减一笔是“口”、“日”和“月”合起来是“明”。
(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
例如:“京”加日字旁是“晾”、“座”去掉广字头是“坐”、“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旁是“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
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另外,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抓住字形特点,开展竞赛,多渠道、多形式,反复巩固,灵活运用,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3.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活、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识字能力。 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爷、奶、爸、妈”等。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识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4.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以游戏巩固识字为例:
猜字谜:根据这些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点一横,俩眼一瞪”是什么字(六)。“皇帝的新装”是什么字(袭)。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添字游戏: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看谁添的快、多、准。
找朋友:要求学生给一些字找到正确的字进行搭配组成新的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5.结合读和写综合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
综合训练要比只抓抄写和默写生字效果好得多,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一般可采用朗读、复述、用词造句、说话、写话、课外阅读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词。
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在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必须继之书写,才能牢固掌握字形。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写得对,还要写得工整。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识了字,就要让学生认真读书,多读、熟读。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首先要求把音读准,把每一句话的内容读清楚,然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得流利,能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识字离不开用字,只有将识的字融入到应用中,才能巩固识字学习的成果。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4
20xx年6月,我校设计的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由我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制作。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
20xx年秋季学期伊始,我们对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5份,收回58份,占89.2%。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A.问卷调查结果
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深的占17.2%,知道一些的占72.8%,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
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和没有难度的都没有,但觉得有一些难度。
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
4.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占10.3%,了解一些的占89.7%,不了解的没有。
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占86.2%。
6.96.6%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7.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
8.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84.5%。
9.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8.3%。
10.全面掌握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占82.8%
B.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提出来好长时间了,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信息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用动画把它表达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东西,在它不是一件难事;情境的再现,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它的直观,它的动态,它的过程的体现,它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延伸,无不体现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魅力。
从答卷中,可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创设情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但从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发现,有些情境设计只有趣味,没有价值,这就失却了创设情境的意义了。因而,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产生比直接呈现给学生更大的效果,这才是情境设计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情,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最优化的。而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影响一堂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的行为,有学生学的行为,有教学目标的因素,更有评价的因素在里面,教学反思不能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对一名教师的进步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功的反思,会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成功的起点。
从问答题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着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教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使课堂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才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获,有了成功的喜悦,才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是使课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师们在答卷中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比如说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请专家来校讲学,这些都说明了,老师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大家都有一颗要搞好教学的心,都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效、高效。也有教师提出,要加强课改理论、课程理念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有效课堂的重视度,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是想研究教学的,他们也深深知道要想搞好教学,光有实践不行,还要从理论入手,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去检验理论。同时要不断的更新理念,紧跟课程改革的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落伍。有的教师还提出: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因为那里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思考了,进行研究了,并且提出的想法较有深度,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三、探讨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和请专家讲学,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比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美]加里·鲍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心理学》等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为“双基”和考试分数。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发展也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养成哪些行为品质,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教师在上课前都要非常清楚。整节课中,师生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才会使得所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进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
首先是“学生”,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要读懂学生。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第二个层次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堂自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样联系实际,怎样迁移应用等等,实践活动课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所有感觉器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3.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学习收获。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特别说明一点,潜能生尤其需要鼓励和表扬,对待潜能生,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以使他们对学习提高信心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就得乐学。
教学是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创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探索、创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新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高效而高质。
附: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任教年级任教学科年龄教龄
一、选择题
1.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
2、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C不需要技能
4、您对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
5、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
A优化教学目标B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优化教学结构
D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E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
A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B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C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D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A是否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B是否是关注所有学生发展的教学C是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D是否是能够很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
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的有效性
A教师教学行为B学生学习行为C教学目标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F教学评价G教学反思
10、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学生的()为目的。
A个性发展B全面发展C终身发展
1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出发
A课程需求B学生的兴趣爱好C学生的需要
12、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是()
A实用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趣味性原则
二、问答题
1.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您有哪些认识?
2.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5
一、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解你的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你的回答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改进学校语文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填表人基本情况: ( ) 年级 填写时间: ( )
1.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
A 没必要 B 有必要 C 说不清
选A 0人 选B 30人 选C 0人
2、 你的预习是 ( )
A老师的要求 B 自己的习惯 C家长的要求
选A 25人 选B 1人 选3人
3、 你平时经常预习语文吗? ( )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选A 10人 选B 20人 选C 0人
4、 你喜欢预习语文吗? ( )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选A 15人 选B 2人 选C 13人
5、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效果如何? ( )
A效果很好 B 一般 C没有什么效果
选A 8人 选B 22 人 选C 0人
6、 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 )
A15分钟 B半个小时 C一个小时 D一个小时以上
选A 23人 选B 7人 选C 0人 选D 0人
7、你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如何?( )
A、每次都能完成 B、有时候能完成 C、经常不能完成
选A 20人 选B 8人 选C 2人
8、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
A、总会预习 B、有时会 C、 不预习
选A 3人 选B 25人 选C 2人
9、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
A、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选A 20人 选B 8 人 选C 2人 选D 0人
10、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
A、自己主动预习 B、不预习
选A 12人 选B 18 人
11、预习中你使用过课课通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 ( )
A、正常使用 B、不使用 C、 有时会使用
选A 20人 选B 8 人 选C 2人
12、使用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 ? ( )
A、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B、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C、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选A 6人 选B 19 人 选C 5人
1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
A、自学生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选A 6人 选B 10人 选C 6人 选D 7人
选E 1人
14.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喜欢做哪些?可以多选 ( )
A、读课文三遍,家长打分。B、抄写认读字及拼音,给读写字扩词。
C、标出自然段或小节。D、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E、抄写词语及多音字。G、给课文读划批注。
选A 30人 选B 30人 选C 30人 选D 1 2人
选E 8人 选F 12
15、通过预习,你通常能达到下面的哪几个目标( )
A、能准确流利高声的朗读课文 B、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C、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词 D、 能简要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E、能搜集到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F、能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疑问,并尝试探究。
选A 9人 选B 8人 选C 8人 选D 3人
选E 1人 选F 1人
16、你知道为什么要预习吗?如果知道请简单地写一写。
17、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在本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1、学生们预习主要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没有实在的内动力。2、学生预习只是读读课文、查查字词,没有进行深入预习。3、学生们通过预习达到的效果不够好。
三、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预习的主动性差
学生们预习时没有足够的动力,大多数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尝到预习所带来的甜头。
3、学生不会预习,方法欠缺。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02-04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11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09-13
中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问卷调查报告12-14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08-29
小学的调查报告03-28
小学调查报告06-07
初中语文教育调查报告03-16
关于小学调查报告09-28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