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11-11 11:30: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说课稿15篇

大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该教材选自南方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取之于生活,发展能力运用于生活,这是幼儿园所有课程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选择了本节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索,学会自觉地构建知识。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电子产品等司空见惯,但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入座常识却不怎么了解,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认识“排”和“座”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模拟买票看电影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的社会交往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排”与“座”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难点是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一张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标记;音乐磁带;动画碟;猫咪挂饰;贴有“排”、“座”标记的小椅子40把。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排__座”;小箩筐;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恰当地使用数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对序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尝试操作法自制座位票。运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法使幼儿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猫妈妈和猫宝宝们配戴胸卡)。

  2、情景导入。导语:嗨!亲爱的猫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妈妈想带你们去看电影,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妈妈知道我的猫宝宝们可聪明了,我们先来学学对号入座的本领,再去看电影。(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活泼好动,扮演小花猫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3、创设电影院场景:座位共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单双号)。

  (1)认识“排”,幼儿自制“排”号。

  (2)给每排贴上“排”标记。

  (师):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排”,看我们猫宝宝坐了几排呀?(师幼):1排,2排,3排,4排。(师):第一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鼓鼓掌,请坐下;第二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招招手(你们好),请坐下;第三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点点头,请坐下;第四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拍拍肩,请坐下。(师):现在请我的猫宝宝们从你的小箩筐里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排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3)认识“座”,幼儿自制“座”位号。

  (师):猫宝宝们我们再来认识第二个字宝宝:“座”,我们来看一下我的猫宝宝们坐了几座?(同时猫妈妈告诉猫宝宝们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单双数)。引导猫宝宝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并告诉猫宝宝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师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师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猫妈妈引导猫宝宝认清单双数并记住自己的座位号。(师):现在请猫宝宝们从小箩筐里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座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4)认读座位票。

  请个别猫宝宝认读自己的座位票,同时猫妈妈帮助猫宝宝纠正不对的地方。

  4、摸拟排队购票,按座位票找座位看电影。

  (1)猫宝宝有序排队购票。

  (2)看购到的座位票,找到座位。

  5、评价。猫妈妈给表现好的猫宝宝发奖。

  八、说预计效果分析

  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常识,在理解座位号是分单双号,左右分排上可能有一定困难。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将会得到锻炼,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在生活场景中自然获得知识的求知欲望。

大班数学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我们大班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研讨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是在上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开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儿园老师相同款式的两辆汽车直接导入,从而让幼儿想到车牌号码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数字组合,让本次数学活动渗透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在最后一部分我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再结合我们班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制定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3个数字的组合排列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尝试又快又全地排列组合。

  三、准备教学具

  1、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2、学具:作业纸,笔。

  四、活动过程

  《有趣的数字》这节活动我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在我们幼儿园老师中有两辆一样的汽车,于是我把它们的汽车拍了下来,通过提问:这图片上的汽车,是我们幼儿园里马老师和许老师的汽车,它们颜色一样,外形一样,那她们平时用怎么办法辨别哪一辆汽车是自己的'呢?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车牌号。并且车牌上的数字也有很多不同组合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发挥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首先我出示3个数字,提出数字组合的要求,让小朋友来写一写可以排列组合成哪些组合,先让孩子思考。然后教师将幼儿所说的数字组合展示出来,请将小朋友说的所有组合进行整理,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用红笔来特别标注,方便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

  第三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在这一块里面设计了一份操作活动,给孩子们3个数字,6辆汽车,让他们来给汽车制作车牌。

  在教师讲评部分,因为操作纸比较小,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将孩子们的操作纸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电脑里进行讲评,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数字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通过生活的拓展,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班数学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

  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接着请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幼儿再次操作

  4、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

  “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

  四、活动准备

  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各种积木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游戏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

大班数学说课稿5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I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1)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8

  一、说幼儿

  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周岁左右,平时喜欢探究问题,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特别是对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是小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也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和同伴一起玩。陈鹤琴曾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的确,玩具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玩具超市》。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实际,我将本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感知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和生活遇到的问题。

  3、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说内容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我通过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的玩具,让幼儿用所带的钱数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购买中,发现有的孩子拿的玩具的价钱多于自己所带的钱时,就会寻找不同方法解决,有的先选择买最喜欢的玩具,有的选择价格适宜又喜欢的玩具,有的会主动向老师求助等。例如:锟锋小朋友在付钱时,发现自己少了1毛钱,站在收银台前东张张西望望,不知该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跑过来向我借了1毛钱,才开心地拿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发动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幼儿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意愿给玩具标出高的价格或低的价格,通过布置一个漂亮的玩具超市,把玩具按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分类归放在货架上,例如:先把车类、棋类、动物等进行分类,再按高矮、大小、形状排在货架上。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到钱后逛逛自己的玩具超市。幼儿在游戏中购买玩具,更有灵活性,表现更自由,弹性也大。因此,依据本活动的目标,我将以上有数学内容的多少、大小、形状、高矮、棋类、分类、排序等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容,蕴含在《我们的玩具超市》中,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他们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开始。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到如何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做了以下相关的准备:

  1、与百货超市取得参观前的联系

  2、与幼儿一起收集玩具超市的材料:玩具、钱、钱包、货架、万能插塑、收银台、铅笔、标签……

  3、与幼儿一起起把万能插塑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并按高矮的规律建构成玩具超市的大门。把玩具分类、归放在货架上,将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有序地排在场地上。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改变过去传授性的'教,到提供主动的建构,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切合改革的方向上,建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努力构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学习方式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百货超市里的玩具,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玩具货架整齐有序地摆放,到各种玩具的分类、归放,和玩具的不同标价进行有顺序地观察,通过提问启发幼儿:你看到了什么玩具?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怎么玩?你是怎么知道玩具的价格?等等,引导幼儿相互交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2、操作法

  《纲要》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铅笔、标签、钱、钱包、玩具、货架、万能插塑等材料,引导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看玩具、买玩具、收玩具、标玩具、分玩具、摆玩具、选玩具、玩玩具的过程来建构数概念。如:“你想怎样给玩具标价呢”、“怎样把我们的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你需要取多少钱呢”?等等。小朋友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同是一种玩具不同小朋友就标出不同的价格;有的大玩具标出低的价格,而有的小玩具却标出高的价格;同样是取10元,有的拿两张,有的拿4张,有的只需拿1张,;把玩具分类归放看起来整齐、舒服、美观;买玩具时,需要经过多次挑选,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现象。操作中,孩子们不但享受成功的乐趣,且从中发展了求异思维能力。

  3、游戏法

  “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雨昕和君妍两个小朋友刚好都是买青蛙玩具,就一起玩青蛙的游戏,一会儿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一会儿编应用题: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又游来了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等等。通过轻松的气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六、说活动过程的组织

  我根据预定目标与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参观玩具超市

  第一次参观:

  1、谈话引入:今天的散游小朋友想去哪里玩呢?

  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建议去百货超市。

  2、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超市里的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站在玩具架前久久地讨论着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

  3、启发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让你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应该如何买?(小朋友们不但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还发现玩具的价格写在玩具的标签上。)

  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购买的欲望,引导幼儿尝试带钱到百货超市购买玩具的实际经验,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再次组织幼儿到百货超市的想法。

  第二次参观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如何购买玩具及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①购买玩具时要注意看清玩具上的标价,看钱包里的钱是否够买。

  ②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③选择玩具时,有不清楚的可以请问服务员。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如:在选择玩具时,伟楠小朋友因为没看清一盒动物拼图的价格是4元,而说是 3.5元,正和章晟小朋友争论着。发现后,我引导他们先看清标签上的价格再说,这时,伟楠小朋友看清了才低声的说是4元。

  3、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小朋友买到玩具后,有的开心地告诉同伴,自己买了什么玩具,付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比较着。)

  (二)开办一个玩具超市。

  1、为玩具标价

  ①出示玩具,提问:我们有这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建议说,我们也可以开一家玩具超市,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好吗?可是你们懂得给玩具标价吗?

  ②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玩具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小朋友给玩具标价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根据玩具的大小而标价的,有的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标高的价格,不喜欢的玩具就标低的价格。有个小朋友给一只小海豚标10元的高价,是因为自己到厦门亲眼看见海豚的精彩表演。小朋友对自己给玩具标的价格都感到很满意。

  2、布置一个玩具超市。

  ①提问:玩具标好了价,那怎样将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呢?(小朋友马上就想到用菜市场里的架子当货架,把万能插塑拼成超市的大门。)

  ②引导运用已有的分类、排序等经验布置超市。

  小朋友开始动手布置超市,有的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塑,有的把拼好的插塑按高矮的规律排成大门;有的根据玩具的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进行分类,有的将分类好的玩具按大小、形状、高矮、厚薄有序地排在货架上;有的把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排在场地上。

  ③与幼儿一起参观自己的玩具超市,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看到自己布置的玩具超市,情不自禁地边跳边拍手,高兴极了。

  (三)逛逛我们的玩具超市。

  1、以谈话引入:我们要去逛逛玩具超市,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钱,小朋友需要多少钱自己来取。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取钱。)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认真观察游戏情况,并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重点指导买卖双方的收、付款行为,提供一些方法帮助计算有困难的或遇到计算量较大的幼儿进行正确计算。

  (2)与幼儿进行交谈或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你买了什么玩具?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4、延伸活动: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9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准备了数学《照相》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草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以《动物园》为线索,将认识"10以内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了以下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确定10以内序数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方向排列时它所在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说重难点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认识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学习,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我准备了小动物若干。

  五、说教法本次活动我通过引导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亲自实践,主动的进行学习。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幼儿水平的发展。

  六、说学法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己相互讨论、合作做游戏,让幼儿在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目标。

  七、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是通过听音乐:照相,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是通过动物园的小动物照相排队引导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让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时小动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图片,幼儿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给水果排排队,然后按不同的方向说出各个水果分别排在第几。对第二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肯定。

  第四环节是完成幼儿用书中的题目。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使幼儿主动学习,达到认识"10以内序数"的目标。

大班数学说课稿10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

  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活动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活动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构想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一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大班数学说课稿11

  [说课内容]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在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对等长的距离进行判断和验证,在玩沙玩水活动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容器让幼儿去思考容量守恒的问题。”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正是有关长度守恒的大班数学活动:小兔子回家。

  [活动目标的设立及其依据]

  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设计构想]

  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而数学学习更是应该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长度守恒的内容如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并激发幼儿动手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呢?我设计了“小兔子回家”这样一个游戏活动。首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历险森林魔幻城堡》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身临其境,活跃思维;然后带领幼儿置身游戏场景,应用各种感官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幼儿表达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建立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活动构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设计以及为幼儿提供动手探究的材料准备,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溶入其中。教幼儿学习量的守恒有几种方法:

  1、可以运用各种量的多种变式,添入干扰因素,使幼儿做到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因此在游戏中我应用了绳子长度变式、纸板长度变式、火柴棍长度变式。

  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如在第一关的难题中,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

  3、用数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关思考哪条路更长更短的问题时,有的幼儿就会数数两条路各是由几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4、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如在第三关的难题中,5个小正方形纸板的长度连起来是和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儿作守恒判断时,让幼儿讨论并强调指出这一关系,既学了量的守恒,同时渗透了集合与子集关系的思想,为幼儿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中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准备了感性条件。

  在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训练幼儿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测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测量工具如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儿还可应用目测、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脚等,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思维广度,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测量水平。(由于不是测量活动,一次没有准备纪录表)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2、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3、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第一环节: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一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乐危机四伏)。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儿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时,介绍每一道关卡的难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允许幼儿小声议论、讨论,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答案。

  第二环节: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用一句话引出第二环节:“到底谁的答案才是对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试一试才知道。你们想当那只勇敢聪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来闯关吗?”这句话激起幼儿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带着幼儿(都戴上小兔头饰)进入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每一道关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第一关: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在幼儿充分议论后,引导幼儿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已正是它们的量是一样的。

  第二关: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和一条长度相等的弧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判断谁长谁短。提醒幼儿还可用身体的某部分作标准。

  第三关:判断5个分开的.小正方形纸板长还是一个5个连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纸板长。引导幼儿利用等长的一条长方形纸板作为中介。

  第四关:排成一条直线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线形状的10根火柴棍谁长。

  第五关:在格子图上,到小兔家的两条路哪条更长哪条更短。

  顺利闯关的幼儿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红旗。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在闯关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过程,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在需要时适当归纳总结,来使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表达和交流,幼儿会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怎样和为什么、与人讨论和争辩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幼儿都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数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动手操作及讨论交流,绝大部分幼儿应该形成初步的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幼儿能流利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班数学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6的分解与组成》。

  幼儿园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该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五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同时我把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与组成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中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和自由讨论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探索法来获得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第二环节,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第三环节是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我授课题目是6的分解组成,这个内容是在孩子们学习了2-5的分解后学的内容,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的。本节课以引出小螃蟹、小猪和小老鼠等到小动物,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整节课是以帮助小螃蟹解决送花的问题,引出6的种分法,并运用小圆圈和数字记录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6的分解。整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分析原因,可能存在:1、小朋友在帮忙送花时,我没有做到边分边记录,这就让后面孩子们在用圆圈记录时出现错误或者忘记的现象,这是我没有考虑到的。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今天的讲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我,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大班数学说课稿13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幼教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

  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和 “自问自答”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点~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局部:评聪明娃娃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 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 5点种到下班了 。

  3. 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经常会融入一些排序,如排队、坐座位等,并隐含着一些规律在其中,而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它巧妙地把一些排序的形式综合地融入到绘本故事中,让孩子通过对六种小动物特征的观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排序,让幼儿找出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及了解排序的正逆性。活动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通过有效设疑和幼儿的探索,关注幼儿的探究性学习,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绘本的互动中感知不同的排序方法,理解按照动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引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探索按动物的多种特征进行排序,了解排序的正逆性。

  2.通过观察和推理,比较动物的轻重。

  3.对数学排序活动感兴趣,体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三、重点:

  探索按动物的多种特征进行排序,了解排序的正逆性,通过观察和推理,比较动物的轻重。

  四、活动准备:

  PPT、图片(长颈鹿、猴子、犀牛、兔子、鳄鱼、毛毛虫)、幼儿操作材料、排序表。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动物不同特征。

  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吧。谜底是一种水果哦。(谜面: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血红好味道。谜底:桃子)

  师: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让人看了就想尝尝,你们想尝尝吗?

  师:有一群动物朋友也很想尝尝这个桃子,让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有什么特征?(出示课件和动物图片)。

  (二)操作探索,按照不同特征排序。

  1.讨论,寻找排序形式。

  师:这群动物都想先吃这个桃子,可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商量之后决定,谁排第一谁就先吃。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第一个说:“我的个子最高,我先吃。”

  问:长颈鹿想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呢?(幼儿回答)

  师:其他动物听了不答应了,它们也想最先吃桃子,那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它们才能排第一呢?大家来帮动物们想想办法。

  2.操作,体验排序形式。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动物们的想法,那就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按照各自的想法进行排序。我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张排序表,请你们分组合作,先商量一下你们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然后合作给动物排队,排好后每个人检查一下是否排对了。

  (2)幼儿分组操作。

  3.讲述,理解排序形式。

  (1)出示操作材料,讲述排序的形式。

  重点强调:个子排序中,比高矮时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2)通过观察、推理,比出动物的轻重。

  师:那体重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

  师: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

  跷跷板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出示动物比重图)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开始称体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分析推理,了解排序的`正逆性。

  师:听,不起眼的毛毛虫也发言了:“应该我第一个吃!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比个子,从矮到高我第一!”

  问:毛毛虫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那除了比个子,从矮到高,毛毛虫能得第一,比其他的,毛毛虫有什么办法的第一?(比重量,从轻到重;比嘴巴,从小到大;要说耳朵、尾巴,从短到长!)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毛毛虫?毛毛虫靠着它的聪明才智赢得了第一,它“嗖”的一下钻进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吃了一口后,大声的呼喊着:朋友们,这个桃子真的很美味,一起来尝尝吧。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四)迁移经验,说说生活中的排序。

  你们看,同样的六只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都排出了不同的结果,你还有其他办法来给他们排序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关于排序的现象,课后请小朋友自己找一找,找到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伴或者老师说一说。

大班数学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玩骰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大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说课稿11-11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12-12

大班数学排序说课稿12-03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06-26

大班数学《区分左右》说课稿11-20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06-27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06-25

【精选】大班数学说课稿3篇04-08

【精选】大班数学说课稿4篇04-07

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说课稿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