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时间:2022-11-10 14:01: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合集15篇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我将从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定位;三、活动准备;四、教学法运用及教学流程,五、活动延伸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社会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事幼教工作几年以来,一直听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儿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声音,同事之间也经常会为“放养好”还是“圈养好”争论不休,我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自主与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也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在具体情况中,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课《

  我们不拥挤》。本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开展的,从而进一步体现《指南》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

  二、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于: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难点: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完成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幼儿能力、兴趣和需要相适应。因此,我作了如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平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拥挤的情景,为活动积累相关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倒计时器,投影仪

  拥挤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报声。

  四、教学法运用及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环节: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下面我做具体的阐述:

  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

  1、出示装有彩球的塑料瓶,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自选装有彩球的塑料瓶分成五组进行操作。

  3、记录比赛成绩。

  4、分析失败原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球为什么堵在瓶口?

  5、讨论解决办法:怎样让球不挤在瓶口?

  6、总结拉球方法: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瓶中取球”的.游戏一下子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了游戏经验: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

  1、幼儿分组尝试一个一个地拉球。

  2、记录比赛结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为什么一个一个拉球之后,一分钟内取得球还这样少?

  师生共同总结:拉球时不能着急,要看清楚球的颜色和拉绳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来后,才能拉下面的球,这样一个接一个,速度才能变快。

  4、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拉球过程,幼儿观察分析:怎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总结拉球儿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后不着急,团结协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

  1、提醒幼儿遵守取球规则,自主练习合作方法。

  2、分组比赛,记录比赛结果。

  3、比较三次比赛结果,进一步感悟遵守规则,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

  1、观看录像(1):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

  师:他们做得对吗?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如果像这样人人拥挤,没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会带来很多危险呢!

  2、观看录像(2):人们有秩序的乘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他们没有拥挤,一个接着一个乘车、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处处遵守秩序。

  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

  1、讲诉四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全体学生顺利逃生的故事。

  2、讲解“地震撤离演习”的方法。

  师:当警报声响起时,我们要冷静、有序地撤离。

  3、师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练习有序地紧急疏散撤离。

  (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而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始终遵循这一理念:1、游戏情境法:通过玩“瓶中取球”的游戏引出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

  2、自主讨论探索法: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3、提问法。结合几次瓶中取球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起来解决重难点。

  4、比较法。活动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组视频案例: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人们有序乘车,通过两组视频的播放,让孩子在场景比较中将自主构建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以此指导后面的演习行为,这也是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以上是我对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社会活动课应该符合社会领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原则。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本次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说课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播放视频),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有所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缺角的圆一直想要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历尽千辛万苦,但是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快乐!终于他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弥补了自己的缺陷,但满足于拥有,他就再也享受不到从前的快乐,所以,他终于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完整”,从容的继续前进,去体会追寻的快乐!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就深深地被吸引,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让我感受一份不简单,那么,它的不简单表现在哪里呢?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追寻中不断接近完美,而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有酸甜苦乐,我们更惬意于追寻这个过程,品尝着其中的乐趣。《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想对于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孩子来听一听,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个故事的寓意,对他的一生都是会有帮助的。但这个故事较长,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绘本做了一些删减,使绘本的主题更加突出、脉络更加清晰化。

  (一)说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体悟故事丰富的寓意,体会“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必有所获”的道理。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体验追寻的过程,体会追寻的快乐。

  (二)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的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简笔画图片一套,配合故事讲述时演示,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2、跟故事内容相匹配的轻音乐,在故事讲述中,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置身于故事情境,更好的体会追寻中的酸甜苦乐。

  3、缺角的圆和失落的角共20份,让幼儿在实际的情景对话中,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语言示范法、游戏情感体验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话的过程:(说清目的)

  活动过程是实施活动的具体操作部分,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将孩子放在首位,做到心中有人。总的设计思路是:绘本阅读——情景对话——体会寓意。

  第一环节是绘本阅读,初步体会人生要有追求。

  引起动机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这个起点能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地深入进行。活动一开始,我就直接出示缺角的圆,让幼儿看看,猜猜这是什么?

  然后配合轻音乐直接导入到绘本阅读的前半部分:他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于是他动身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侯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有时侯闻闻花香;有时侯和甲虫赛赛跑,一会儿他超过了甲虫,一会儿甲虫也超过了他,最愉快的,就是这样的时刻。

  边讲述绘本边出示相关的图片。我采用以下提问,让幼儿感受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的快乐心情。

  缺角的圆找到失落的一角了吗?

  那他快乐吗?为什么?

  接着顺着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在寻找的路上,当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他会遇到哪些不顺心的事?引导幼儿猜测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

  最后小结:有时候,他要忍受暴晒;有时候冰雪把他冻僵了;有时候飘洋过海;有时候翻越高山;有时候穿过沼泽和丛林。

  第二环节是情景对话,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新《纲要》在总则里非常明确地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鉴于此,我接下来根据绘本情景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游戏:缺角的圆和失落的一角,让幼儿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我是这样导入的:缺角的圆碰到了这么多不顺心的事,好辛苦,那你们猜,他会放弃吗?

  缺角的圆继续前进,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嗨,你是我那失落的一角吗?”“哦,太小了!”“对不起,打扰了!”偶然,又碰到了一角(出示一个大一点的角),猜猜他们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有礼貌地对话。接下来引导全体幼儿分组找失落的一角,找到了两个朋友坐在一起。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环节是绘本阅读,体悟丰富寓意“在追寻的过程中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就好。”

  教师继续讲述绘本:缺角的圆终于找到了他那失落的一角。他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所以越滚越快,从来没有滚过这么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说话。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我懂了。”他想。“这里头有点道理。”他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接着引导幼儿体会绘本丰富寓意。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接着提问:缺角的圆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他那失落的一角,为什么又放弃了呢?如果你是缺角的圆,你会不会放弃?为什么?

  我们自己就像缺角的圆一样,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会失去很多。知道吗?老师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知道老师追寻的“一角”是什么吗?我一直在追寻如何让我们每一小朋友都变得很能干,来,说说你正追寻的“一角”是什么?有目标,真好!在追寻的路上,会有开心的事,当然也会有不顺心的事发生,你准备怎么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这一部分由他人到自己、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结论,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各位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还并不成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像《失落的一角》的主人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享受追求的过程,寻找我们的“失落的一角”。在此我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他们给我指点迷津,给我在追求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谢谢!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3

  一、活动设计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活动难点

  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3.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5.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7.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4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亮点:

  整个活动,有三大亮点。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动当中,我整合了社会、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第三、活动中我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把交通警察请进课堂,给孩子们讲交通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活动中因为有交警的参与,幼儿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是好帮手》是主题“冬季幻想曲”中社会领域的内容。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动手参与家务的意识较弱,而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正是我们的教育契机,因此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机会,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是社会活动的根本所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满足了平时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愿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充满自豪感,会加倍珍惜。

  我将本次的活动目标定为:

  1、给幼儿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

  3、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充满自豪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做以下准备:

  1、幼儿做家务事的各种图片。

  2、积木、衣服、碎纸条及垃圾袋装在大篓子里。

  3、活动前通过调查知道一些幼儿的“特殊”技能,并约好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演。

  4、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难点是:能认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二、说教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观察、讨论及操作等多种方法,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给幼儿创造喜爱做事的情景,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勤劳的小姑》,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二、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会帮助大人做哪些事。

  师:在家里,你是像小姑一样,还是像大姑一样呢?

  师:那你们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结合挂图,幼儿回答。

  师:教师依据回答逐一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图片。

  师:除了图上讲的这些,你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请约好的那几位幼儿进行表演,比如擦皮鞋、晾衣服等。

  二、“家务事小能手”大比拼。

  师:你们会做的事情可真多,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是做事的小能手。

  师:将幼儿分成六组,每组六人,教师下令后,六人同时做三件事情。

  1、将篓子里的衣服折好放桌子上。

  2、将积木整理整齐放篓子旁。

  3、将篓子里的碎纸装进垃圾袋里扔出去。

  师:做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进入第二轮比赛,最后选出前三名,(在比赛间隙,教师点评幼儿好的或者不妥的地方,并且教幼儿最佳的做事方法,如折衣服时要摊平,先将袖子折进去,最后将衣摆往上折。)

  三、教育幼儿爱惜劳动成果。

  师:我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整齐清洁的家心里真高兴。如果有人翻乱了我们的衣服,弄脏了我们辛苦拖过的地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我们要爱惜劳动成果,不论是自己做的,还是别人做的,都要保持,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会让大家觉得很舒服。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6

  此次说课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六方面来说。

  首先,活动设计的意图出自于对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年龄段发展外现情况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步加强,在社会交往上表现出对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识上的界定,他们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有自己“讨厌”的同学,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负”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干坏事”。针对上述种种孩子的表现,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中对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己的好朋友,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等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我相当重视这一点,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观察、讨论、并做到幼幼、师幼交流共同形成社会认知,达到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选材及设计意图是活动开展的源动力,但活动的具体实施还得有赖于活动目标的导向性指引,针对此次活动我从能力及情感两个维度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

  一是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帮助周围人或动物的情感;

  二是能力目标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想法。把情感目标定位于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因为社会交往本来就是孩子情感外显的学习与体验。而此次活动的难点则为从活动开展中延伸对好朋友的拓展认识,将幼儿情感融合进大自然内皆朋友这一点,它需要进行后续活动进一步体现。为了很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作了如下准备:PPT及轻快的音乐。

  在明确了设计意图、拟定了活动目标及做好了活动相关准备后,我把活动的过程分为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结束活动三个大环节,其中在导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跟随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师提出要求后开始活动,环节预设问题为: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起心里是什么感觉?该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为了给孩子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是为更好地过渡到基本活动环节,在两环节的过渡时师可用很轻松的言语即可过渡,过渡环节预设问题为: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觉都这么好,那我们来看看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你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看PPT,顺利过渡到基本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在孩子们形成基本的情感认同后展开基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说说自己喜欢的朋友。通过说达到能力目标的实现,再回到对重点目标的突破即讨论他们怎样才能交到朋友。最后让幼儿进一步发展思维,说说自己要怎样去结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把基本活动设计为四个步骤递进主要是想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发展幼儿情感,伙伴交流发展幼儿语言表述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幼儿情感。结束活动是与导入活动相呼应的设计,即听着音乐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并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总之,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位置是我在设计活动过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纲要》对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就是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同时我还将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即在活动引导中,提出恰当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好的师幼互动。当然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效

  果上,为了保障孩子更好地学,在此次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和体验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就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观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为了让幼儿对朋友间的有更深的认识,同时采用游戏体验法,在寻找新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交往成功的快乐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交流、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当然,活动的开展会有一些生成性的东西随时发生,再好的活动方案预设也没有活动过程的变化快,所以我会在开展活动后再深刻反思,找出方案设计中的不足再改进,敬请大家多指导。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抽到的社会领域中的目标: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抓住其中一条目标: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因为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他们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孩子在规则的时间方面还是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了,但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会违反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遵守规则但还是会出现孩子违反规则的现象,使得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整个活动我始终以游戏贯穿,从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玩游戏——拓展延伸,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游戏中有很多规则需要大家来遵守,难点是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条目标:

  1、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其中活动重点是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难点是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三、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铃鼓、亮眼人、小猴子头饰、游戏规则标记、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ppt、纸、记号笔。

  2、经验准备:幼儿已会玩游戏《谁是领头人》。

  三、环节设计

  环节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共分为五大环节:

  1、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趣玩游戏、体验乐趣——拓展延伸、渗透生活之中。

  四、突破策略

  (一)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活动重点)

  策略1:

  我主要是通过一起回忆已玩过的游戏《谁是领头人》,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请幼儿自己说说出现了哪些问题,违反了哪些规则。

  策略2:

  教师出示相应的游戏规则标记让幼儿能比较直观地知道并理解游戏规则,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遵守。其中在出示标记时我将规则标记进行了分类:亮眼人要遵守哪些规则,领头人要遵守哪些规则,其他小朋友要遵守哪些规则。这样孩子们就能较清楚的理解各个角色需要遵守的规则,更加清晰明白。

  策略3:

  教师通过ppt《墙》的呈现来进行小结,让幼儿更加直观地加深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墙来比喻游戏,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就像抽掉墙的其中一块砖头,墙就会不牢固,如果再有人违反规则就如又抽掉一块砖头,墙就更加不牢固,要是人人都违反规则就像抽掉很多砖头,墙就会全部倒塌。以比喻的形式及ppt《墙》的呈现,使得幼儿加深理解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策略4:

  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幼儿重新玩一遍《谁是领头人》,与之前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相比较,体验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乐趣。

  第一个环节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知道游戏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体验遵守游戏规则的快乐,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活动难点)

  策略1:

  我选取了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玩的一个游戏《播种子》,讲述游戏内容,让幼儿了解这个游戏的主要玩法。

  策略2:

  引导幼儿了解这个游戏中的各个角色有哪些: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引导幼儿清楚游戏中的每个角色,分别给这三个角色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策略3: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因此我将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协商,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每组都有一张画有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的纸,请幼儿将制定的游戏规则画在相应的空白处。这样规则就显的比较清楚明了。

  策略4:

  大班孩子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规则,也能像同伴们介绍游戏规则,因此我请幼儿自己介绍制定的规则,并征求其他孩子的意见,及教师的提炼,引出幼儿制定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虽然孩子们会很感兴趣。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趣玩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策略1:

  让幼儿体验玩自己制定的规则的游戏,

  策略2:

  教师进行小结:原来小朋友自己也可以给游戏制定规则,这样游戏变得更有趣了。

  (四)延伸活动、渗透生活之中。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到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我从遵守游戏规则延伸到幼儿园里的各个活动之中,让幼儿了解在我们幼儿园里及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地方也需要小朋友来遵守规则,我用的策略是播放ppt,出示幼儿园里各项活动的图片,提问:在幼儿园里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让孩子带着问题,课后一起来说说并制定各个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活动名称:

  社会《一分钟》。

  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不少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有有磨蹭习惯的幼儿很多。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特别是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所以来园时间晚,有30%的幼儿每次晨间桌面操作材料都玩不到。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这个社会学习活动。

  二说学情:

  我们大一班的孩子大多都在6岁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较为活跃,也喜欢操作活动,乐于思考,大胆发言、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虽然一部分幼儿发言韩还是比较被动,但通过操作体验后,我想能够表达他们的想法。

  三说目标:

  1、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大班幼儿逐渐开始理解时间和生活的关系,如知道每个星期那天玩大型器械,哪天开展角色游戏。

  知道几点上学、几点午餐,几点放学,但是对具体的时间长短的概念是模糊的。我设计上述目标适合班

  内孩子目前的年龄特点和近期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目标具体,可操作。

  四说准备:

  1、故事中元元晚起床导致迟到的系列图示。

  2、一分钟沙漏一个。

  3、幼儿操作用材料:衣服、被子、绳子、图书、剪纸材料等人手一份。

  4、事先完成的.幼儿早晨起床、刷牙洗脸、吃早点时间调查表每人一份其中物质准备是前面三项,

  第一项是帮助幼儿理解元元迟到是因为浪费时间;第二项沙漏在开始和操作部分都要用到,这个教具可

  以让幼儿清晰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和流逝过程,从而督促幼儿抓紧时间做事;操作材料是让幼儿体验时间

  的长短。第三项是知识经验准备,先让幼儿对做具体事情需要化多少时间有个粗浅的认识,为活动中的

  交流讨论提供材料。

  五说流程:

  整个活动一共有三个环节。

  一是初步感受时间运用故事《一分钟》导入,初步了解故事中的元元小朋友因为懒床一分钟导致迟到20分钟的结果。

  二是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这个环节是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这个环节分两块,先是认识一分钟沙漏,让幼儿静静地感受一分钟时间;然后说说一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接着幼儿操作交流教师总结。

  三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这一环节通过交流调查表,明白同样做三件事,为什么有人用的时间长,有人用的时间短。从而知

  道时间不等人,学会抓紧时间做事。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包含:

  直观图示法、提问法等,学法包含:操作体验法、讨论法等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初步感受时间。在讲述故事后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明确晚起床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的,我再用直观的图示法让幼儿明白元元是因为浪费了时间而迟到的。

  图示为:①晚起床一分钟→②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③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④上课迟到20分钟。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呢,其实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是不清晰的。

  在第二环节中我运用体验和操作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我提问: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

  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接着让幼儿自由讲述:一分钟是长长地还是短的?一分钟可以干什么事情?

  然后向幼儿介绍准备的材料,请幼儿自选一份材料,计时操作一分钟操作。操作后交流:我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

  老师小结:

  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第三环节中重点运用讨论法交流自己的调查记录表。首先交流调查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干完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并根据幼儿所说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大小。让幼儿通过比较得出:做同样的事情,用的时间越短越好。

  教师总结: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

  活动延伸:

  开展制定作息时间表活动,强化珍惜时间的行动。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体现《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主要流程为:活动导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学划龙舟——赛龙舟——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第一环节:活动导入

  幼儿坐成半圆,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吗?

  第二环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先出示屈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叶、赛龙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第三环节:学划龙舟

  十四名幼儿分成两组,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带领一组幼儿示范、讲解划龙舟的基本规则和动作要求,使幼儿既知道游戏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划龙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环节:赛龙舟

  此阶段运用了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技能,同时通过比赛增加游戏的乐趣,确保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第五环节: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幼儿坐成半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知识点并进行活动总结。 我的说课反思到此结束!谢谢!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我的本领》选自山东省编教材大班主题《我就是我》中的次主题二《能干的我》。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幼儿园与与小学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帮助孩子在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游戏激将法,不仅说出自己也说出漫画人物的特征及本领,也清楚认识自己的本领,建立自信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本领。

  二、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2、能力目标:能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示自己的本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现自己的本领

  难点: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

  了解每位幼儿的本领,并请幼儿准备才艺展示。视频、音乐、摄像设备等。

  六、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将运用电教法、直观法、游戏法的教法以及观察法、提问法的`学法来引导孩子完成活动目标。

  七、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见根据我的教学过程详细地介绍我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法,来引导孩子们解决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的。

  1、导入部分

  采用游戏激趣法,引导幼儿说出漫画人物的外形特点及他们的本领。

  2、基本部分

  采用交流展示法和赞赏激励法,引导幼儿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展示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很棒,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1)采用小游戏"快乐大搜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2)鼓励幼儿自信的说出自己的本领。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本领。

  3、采用观察分析法和设疑提问法,通过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同时也离不开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1)分三段播放动画视频。

  第一段重点提问:小鹰为什么要学飞?它学会飞了吗?为什么?

  第二段重点提问:鹰爸爸对小鹰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小鹰推下去?爸爸把小鹰推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段重点提问:这次小鹰为什么会飞了?

  这次小鹰为什么能勇敢的跳下去?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学习本领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得到过谁的帮助和鼓励。

  4、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1)观看录像,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妈妈在学本领中对自己的期望。

  (2)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鼓励幼儿学好本领,树立自信!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活动《 我们不拥挤》。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指南》中明确指出:“活动选材要符合幼儿现实发展的需要,又要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内容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而《纲要》中指出,社会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事幼教工作几年以来,一直听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儿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声音,同事之间也经常会为“放养好”还是“圈养好”争论不休,我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自主与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也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在具体情况中,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课《 我们不拥挤》。

  本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开展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从而进一步体现《指南》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主导作用,它既是活动的起点又是终点。为此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将本次的活动目标定位于:

  1、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情况,我把重点定位于: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难点: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倒计时器,投影仪 拥挤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报声。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而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情境法:通过玩“瓶中取球”的游戏引出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

  2、自主讨论探索法: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提问法。结合几次瓶中取球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起来解决重难点。

  比较法。活动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组视频案例: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人们有序乘车,通过两组视频的播放,让孩子在场景比较中将自主构建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以此指导后面的演习行为,这也是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

  1、出示装有彩球的塑料瓶,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自选装有彩球的塑料瓶分成五组进行操作。

  3、记录比赛成绩。

  4、分析失败原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球为什么堵在瓶口?

  5、讨论解决办法:怎样让球不挤在瓶口?

  6、总结拉球方法: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

  1、幼儿分组尝试一个一个地拉球。

  2、记录比赛结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为什么一个一个拉球之后,一分钟内取得球还这样少?

  师生共同总结:拉球时不能着急,要看清楚球的颜色和拉绳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来后,才能拉下面的球,这样一个接一个,速度才能变快。

  4、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拉球过程,幼儿观察分析:怎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总结拉球儿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后不着急,团结协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

  1、提醒幼儿遵守取球规则,自主练习合作方法。

  2、分组比赛,记录比赛结果。

  3、比较三次比赛结果,进一步感悟遵守规则,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

  1、观看录像(1):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

  师:他们做得对吗?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如果像这样人人拥挤,没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会带来很多危险呢!

  2、观看录像(2):人们有秩序的乘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他们没有拥挤,一个接着一个乘车、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处处遵守秩序。

  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

  1、讲诉四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全体学生顺利逃生的故事。

  2、讲解“地震撤离演习”的方法。

  师:当警报声响起时,我们要冷静、有序地撤离。

  3、师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练习有序地紧急疏散撤离。

  (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以上是我对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社会活动课应该符合社会领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原则。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本次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春暖花开的季节,鸟儿又开始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孩子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常常问我:“老师,这是什么鸟,它爱吃什么?它飞的快吗?”因此,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我们都知道:鸟是害虫的天敌。近些年,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乱捕乱杀,我们周围的鸟越来越少,至使森林和粮食遭受严重的虫害。因此,保护鸟类,珍爱害虫的天敌,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这里,我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体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

  (2)、通过幼儿想保护小鸟的各种办法,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3)、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有爱护、关心鸟类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为寻找保护鸟类的办法。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发动幼儿和家长搜集关于鸟的资料和图片,了解关于鸟的知识。2.物质准备:课件—群鸟飞舞、唱歌,啄木鸟、信鸽、猫头鹰几种鸟的活动习性和本领的`动画、小鸟受伤图、环境破坏对小鸟的伤害。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幼儿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不同的鸟类图片,使幼儿与图片互动,获得了鸟类的知识。

  3,启发引导法: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发展。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对小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5、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中学有所获。

  6、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中,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7、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讨论谈话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下,了解相关知识。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鸟儿的关爱,我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故事,播放了群鸟飞舞图。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程序,具体流程为: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情感体验——讨论实践——分享快乐,情绪升华——反馈延伸。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直入主题让幼儿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的资料,激起幼儿的兴趣;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在第二个环节观看课件,让幼儿重点了解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主要特征、习性和本领,增长了对鸟类知识的掌握,目标(1)在这里自然完成。

  情感体验:

  接下来,利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鸟和它的妈妈》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指导语:老师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故事说了什么?教师生动的讲述,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听后,提出:小鸟为什么被关起来?它的妈妈做了什么?小鸟喜欢笼子吗?为什么?小鸟问什么受伤?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检查幼儿倾听情况,又让幼儿更好地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说出来。目标(2)在这里完成。

  讨论实践:

  从小鸟为什么受伤引出: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寻找保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首先看课件,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通过提问:小鸟受到了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来激发思考,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最后再看课件,了解更多保护鸟类的知识,激发环保意识。目的(3)在这里完成。

  分享快乐,情绪升华:

  在群鸟飞舞的画面引领下,师生的模仿鸟儿自由飞翔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反馈延伸:

  为了让幼儿学有所用,我让他们争当小鸟的朋友,向更多的人介绍鸟类知识,进行环保宣传。这次的活动后,肯定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根据需要开展相关活动,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5

  一、说活动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回家”是“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订以下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③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教学课件、教学录象2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播放录像(整洁美丽的小区,家园又脏又乱的小区的景象), 提问讨论: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教学软件: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游戏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实现了空间、时间上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五、说活动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阅读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09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03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15篇)11-10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5篇11-10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5篇)11-10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06-26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汇编15篇)11-10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通用24篇)04-13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通用17篇)04-2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合集15篇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我将从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定位;三、活动准备;四、教学法运用及教学流程,五、活动延伸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社会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事幼教工作几年以来,一直听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儿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声音,同事之间也经常会为“放养好”还是“圈养好”争论不休,我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自主与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也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在具体情况中,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课《

  我们不拥挤》。本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开展的,从而进一步体现《指南》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

  二、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于: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难点: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完成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幼儿能力、兴趣和需要相适应。因此,我作了如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平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拥挤的情景,为活动积累相关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倒计时器,投影仪

  拥挤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报声。

  四、教学法运用及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环节: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下面我做具体的阐述:

  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

  1、出示装有彩球的塑料瓶,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自选装有彩球的塑料瓶分成五组进行操作。

  3、记录比赛成绩。

  4、分析失败原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球为什么堵在瓶口?

  5、讨论解决办法:怎样让球不挤在瓶口?

  6、总结拉球方法: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瓶中取球”的.游戏一下子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了游戏经验: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

  1、幼儿分组尝试一个一个地拉球。

  2、记录比赛结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为什么一个一个拉球之后,一分钟内取得球还这样少?

  师生共同总结:拉球时不能着急,要看清楚球的颜色和拉绳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来后,才能拉下面的球,这样一个接一个,速度才能变快。

  4、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拉球过程,幼儿观察分析:怎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总结拉球儿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后不着急,团结协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

  1、提醒幼儿遵守取球规则,自主练习合作方法。

  2、分组比赛,记录比赛结果。

  3、比较三次比赛结果,进一步感悟遵守规则,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

  1、观看录像(1):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

  师:他们做得对吗?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如果像这样人人拥挤,没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会带来很多危险呢!

  2、观看录像(2):人们有秩序的乘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他们没有拥挤,一个接着一个乘车、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处处遵守秩序。

  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

  1、讲诉四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全体学生顺利逃生的故事。

  2、讲解“地震撤离演习”的方法。

  师:当警报声响起时,我们要冷静、有序地撤离。

  3、师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练习有序地紧急疏散撤离。

  (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而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始终遵循这一理念:1、游戏情境法:通过玩“瓶中取球”的游戏引出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

  2、自主讨论探索法: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3、提问法。结合几次瓶中取球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起来解决重难点。

  4、比较法。活动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组视频案例: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人们有序乘车,通过两组视频的播放,让孩子在场景比较中将自主构建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以此指导后面的演习行为,这也是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以上是我对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社会活动课应该符合社会领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原则。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本次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说课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播放视频),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有所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缺角的圆一直想要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历尽千辛万苦,但是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快乐!终于他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弥补了自己的缺陷,但满足于拥有,他就再也享受不到从前的快乐,所以,他终于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完整”,从容的继续前进,去体会追寻的快乐!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就深深地被吸引,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让我感受一份不简单,那么,它的不简单表现在哪里呢?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追寻中不断接近完美,而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有酸甜苦乐,我们更惬意于追寻这个过程,品尝着其中的乐趣。《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想对于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孩子来听一听,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个故事的寓意,对他的一生都是会有帮助的。但这个故事较长,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绘本做了一些删减,使绘本的主题更加突出、脉络更加清晰化。

  (一)说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体悟故事丰富的寓意,体会“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必有所获”的道理。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体验追寻的过程,体会追寻的快乐。

  (二)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的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简笔画图片一套,配合故事讲述时演示,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2、跟故事内容相匹配的轻音乐,在故事讲述中,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置身于故事情境,更好的体会追寻中的酸甜苦乐。

  3、缺角的圆和失落的角共20份,让幼儿在实际的情景对话中,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语言示范法、游戏情感体验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话的过程:(说清目的)

  活动过程是实施活动的具体操作部分,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将孩子放在首位,做到心中有人。总的设计思路是:绘本阅读——情景对话——体会寓意。

  第一环节是绘本阅读,初步体会人生要有追求。

  引起动机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这个起点能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地深入进行。活动一开始,我就直接出示缺角的圆,让幼儿看看,猜猜这是什么?

  然后配合轻音乐直接导入到绘本阅读的前半部分:他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于是他动身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侯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有时侯闻闻花香;有时侯和甲虫赛赛跑,一会儿他超过了甲虫,一会儿甲虫也超过了他,最愉快的,就是这样的时刻。

  边讲述绘本边出示相关的图片。我采用以下提问,让幼儿感受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的快乐心情。

  缺角的圆找到失落的一角了吗?

  那他快乐吗?为什么?

  接着顺着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在寻找的路上,当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他会遇到哪些不顺心的事?引导幼儿猜测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

  最后小结:有时候,他要忍受暴晒;有时候冰雪把他冻僵了;有时候飘洋过海;有时候翻越高山;有时候穿过沼泽和丛林。

  第二环节是情景对话,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新《纲要》在总则里非常明确地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鉴于此,我接下来根据绘本情景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游戏:缺角的圆和失落的一角,让幼儿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我是这样导入的:缺角的圆碰到了这么多不顺心的事,好辛苦,那你们猜,他会放弃吗?

  缺角的圆继续前进,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嗨,你是我那失落的一角吗?”“哦,太小了!”“对不起,打扰了!”偶然,又碰到了一角(出示一个大一点的角),猜猜他们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有礼貌地对话。接下来引导全体幼儿分组找失落的一角,找到了两个朋友坐在一起。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环节是绘本阅读,体悟丰富寓意“在追寻的过程中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就好。”

  教师继续讲述绘本:缺角的圆终于找到了他那失落的一角。他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所以越滚越快,从来没有滚过这么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说话。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我懂了。”他想。“这里头有点道理。”他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接着引导幼儿体会绘本丰富寓意。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接着提问:缺角的圆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他那失落的一角,为什么又放弃了呢?如果你是缺角的圆,你会不会放弃?为什么?

  我们自己就像缺角的圆一样,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会失去很多。知道吗?老师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知道老师追寻的“一角”是什么吗?我一直在追寻如何让我们每一小朋友都变得很能干,来,说说你正追寻的“一角”是什么?有目标,真好!在追寻的路上,会有开心的事,当然也会有不顺心的事发生,你准备怎么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这一部分由他人到自己、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结论,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各位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还并不成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像《失落的一角》的主人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享受追求的过程,寻找我们的“失落的一角”。在此我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他们给我指点迷津,给我在追求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谢谢!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3

  一、活动设计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活动难点

  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3.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5.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7.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4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亮点:

  整个活动,有三大亮点。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动当中,我整合了社会、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第三、活动中我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把交通警察请进课堂,给孩子们讲交通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活动中因为有交警的参与,幼儿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是好帮手》是主题“冬季幻想曲”中社会领域的内容。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动手参与家务的意识较弱,而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正是我们的教育契机,因此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机会,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是社会活动的根本所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满足了平时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愿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充满自豪感,会加倍珍惜。

  我将本次的活动目标定为:

  1、给幼儿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不断感知,不断调整,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

  3、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充满自豪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做以下准备:

  1、幼儿做家务事的各种图片。

  2、积木、衣服、碎纸条及垃圾袋装在大篓子里。

  3、活动前通过调查知道一些幼儿的“特殊”技能,并约好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演。

  4、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难点是:能认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二、说教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观察、讨论及操作等多种方法,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给幼儿创造喜爱做事的情景,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勤劳的小姑》,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二、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会帮助大人做哪些事。

  师:在家里,你是像小姑一样,还是像大姑一样呢?

  师:那你们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结合挂图,幼儿回答。

  师:教师依据回答逐一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图片。

  师:除了图上讲的这些,你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请约好的那几位幼儿进行表演,比如擦皮鞋、晾衣服等。

  二、“家务事小能手”大比拼。

  师:你们会做的事情可真多,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是做事的小能手。

  师:将幼儿分成六组,每组六人,教师下令后,六人同时做三件事情。

  1、将篓子里的衣服折好放桌子上。

  2、将积木整理整齐放篓子旁。

  3、将篓子里的碎纸装进垃圾袋里扔出去。

  师:做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进入第二轮比赛,最后选出前三名,(在比赛间隙,教师点评幼儿好的或者不妥的地方,并且教幼儿最佳的做事方法,如折衣服时要摊平,先将袖子折进去,最后将衣摆往上折。)

  三、教育幼儿爱惜劳动成果。

  师:我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整齐清洁的家心里真高兴。如果有人翻乱了我们的衣服,弄脏了我们辛苦拖过的地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我们要爱惜劳动成果,不论是自己做的,还是别人做的,都要保持,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会让大家觉得很舒服。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6

  此次说课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六方面来说。

  首先,活动设计的意图出自于对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年龄段发展外现情况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步加强,在社会交往上表现出对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识上的界定,他们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有自己“讨厌”的同学,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负”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干坏事”。针对上述种种孩子的表现,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中对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己的好朋友,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等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我相当重视这一点,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观察、讨论、并做到幼幼、师幼交流共同形成社会认知,达到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选材及设计意图是活动开展的源动力,但活动的具体实施还得有赖于活动目标的导向性指引,针对此次活动我从能力及情感两个维度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

  一是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帮助周围人或动物的情感;

  二是能力目标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想法。把情感目标定位于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因为社会交往本来就是孩子情感外显的学习与体验。而此次活动的难点则为从活动开展中延伸对好朋友的拓展认识,将幼儿情感融合进大自然内皆朋友这一点,它需要进行后续活动进一步体现。为了很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作了如下准备:PPT及轻快的音乐。

  在明确了设计意图、拟定了活动目标及做好了活动相关准备后,我把活动的过程分为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结束活动三个大环节,其中在导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跟随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师提出要求后开始活动,环节预设问题为: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起心里是什么感觉?该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为了给孩子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是为更好地过渡到基本活动环节,在两环节的过渡时师可用很轻松的言语即可过渡,过渡环节预设问题为: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觉都这么好,那我们来看看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你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看PPT,顺利过渡到基本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在孩子们形成基本的情感认同后展开基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说说自己喜欢的朋友。通过说达到能力目标的实现,再回到对重点目标的突破即讨论他们怎样才能交到朋友。最后让幼儿进一步发展思维,说说自己要怎样去结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把基本活动设计为四个步骤递进主要是想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发展幼儿情感,伙伴交流发展幼儿语言表述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幼儿情感。结束活动是与导入活动相呼应的设计,即听着音乐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并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总之,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位置是我在设计活动过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纲要》对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就是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同时我还将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即在活动引导中,提出恰当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好的师幼互动。当然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效

  果上,为了保障孩子更好地学,在此次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和体验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就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观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为了让幼儿对朋友间的有更深的认识,同时采用游戏体验法,在寻找新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交往成功的快乐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交流、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当然,活动的开展会有一些生成性的东西随时发生,再好的活动方案预设也没有活动过程的变化快,所以我会在开展活动后再深刻反思,找出方案设计中的不足再改进,敬请大家多指导。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抽到的社会领域中的目标: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抓住其中一条目标: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因为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他们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孩子在规则的时间方面还是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了,但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会违反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遵守规则但还是会出现孩子违反规则的现象,使得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整个活动我始终以游戏贯穿,从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玩游戏——拓展延伸,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游戏中有很多规则需要大家来遵守,难点是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条目标:

  1、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其中活动重点是知道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难点是学习共同协商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三、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铃鼓、亮眼人、小猴子头饰、游戏规则标记、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ppt、纸、记号笔。

  2、经验准备:幼儿已会玩游戏《谁是领头人》。

  三、环节设计

  环节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共分为五大环节:

  1、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趣玩游戏、体验乐趣——拓展延伸、渗透生活之中。

  四、突破策略

  (一)发现问题、理解游戏规则。(活动重点)

  策略1:

  我主要是通过一起回忆已玩过的游戏《谁是领头人》,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请幼儿自己说说出现了哪些问题,违反了哪些规则。

  策略2:

  教师出示相应的游戏规则标记让幼儿能比较直观地知道并理解游戏规则,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遵守。其中在出示标记时我将规则标记进行了分类:亮眼人要遵守哪些规则,领头人要遵守哪些规则,其他小朋友要遵守哪些规则。这样孩子们就能较清楚的理解各个角色需要遵守的规则,更加清晰明白。

  策略3:

  教师通过ppt《墙》的呈现来进行小结,让幼儿更加直观地加深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墙来比喻游戏,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就像抽掉墙的其中一块砖头,墙就会不牢固,如果再有人违反规则就如又抽掉一块砖头,墙就更加不牢固,要是人人都违反规则就像抽掉很多砖头,墙就会全部倒塌。以比喻的形式及ppt《墙》的呈现,使得幼儿加深理解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策略4:

  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幼儿重新玩一遍《谁是领头人》,与之前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相比较,体验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乐趣。

  第一个环节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知道游戏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体验遵守游戏规则的快乐,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共同协商,制定游戏规则。(活动难点)

  策略1:

  我选取了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玩的一个游戏《播种子》,讲述游戏内容,让幼儿了解这个游戏的主要玩法。

  策略2:

  引导幼儿了解这个游戏中的各个角色有哪些: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引导幼儿清楚游戏中的每个角色,分别给这三个角色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策略3: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因此我将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协商,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游戏规则。每组都有一张画有小猴子、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没被猴子碰到过的小朋友三个角色的纸,请幼儿将制定的游戏规则画在相应的空白处。这样规则就显的比较清楚明了。

  策略4:

  大班孩子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规则,也能像同伴们介绍游戏规则,因此我请幼儿自己介绍制定的规则,并征求其他孩子的意见,及教师的提炼,引出幼儿制定的合理的游戏规则。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虽然孩子们会很感兴趣。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趣玩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策略1:

  让幼儿体验玩自己制定的规则的游戏,

  策略2:

  教师进行小结:原来小朋友自己也可以给游戏制定规则,这样游戏变得更有趣了。

  (四)延伸活动、渗透生活之中。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到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我从遵守游戏规则延伸到幼儿园里的各个活动之中,让幼儿了解在我们幼儿园里及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地方也需要小朋友来遵守规则,我用的策略是播放ppt,出示幼儿园里各项活动的图片,提问:在幼儿园里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让孩子带着问题,课后一起来说说并制定各个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活动名称:

  社会《一分钟》。

  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不少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有有磨蹭习惯的幼儿很多。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特别是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所以来园时间晚,有30%的幼儿每次晨间桌面操作材料都玩不到。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这个社会学习活动。

  二说学情:

  我们大一班的孩子大多都在6岁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较为活跃,也喜欢操作活动,乐于思考,大胆发言、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虽然一部分幼儿发言韩还是比较被动,但通过操作体验后,我想能够表达他们的想法。

  三说目标:

  1、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大班幼儿逐渐开始理解时间和生活的关系,如知道每个星期那天玩大型器械,哪天开展角色游戏。

  知道几点上学、几点午餐,几点放学,但是对具体的时间长短的概念是模糊的。我设计上述目标适合班

  内孩子目前的年龄特点和近期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目标具体,可操作。

  四说准备:

  1、故事中元元晚起床导致迟到的系列图示。

  2、一分钟沙漏一个。

  3、幼儿操作用材料:衣服、被子、绳子、图书、剪纸材料等人手一份。

  4、事先完成的.幼儿早晨起床、刷牙洗脸、吃早点时间调查表每人一份其中物质准备是前面三项,

  第一项是帮助幼儿理解元元迟到是因为浪费时间;第二项沙漏在开始和操作部分都要用到,这个教具可

  以让幼儿清晰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和流逝过程,从而督促幼儿抓紧时间做事;操作材料是让幼儿体验时间

  的长短。第三项是知识经验准备,先让幼儿对做具体事情需要化多少时间有个粗浅的认识,为活动中的

  交流讨论提供材料。

  五说流程:

  整个活动一共有三个环节。

  一是初步感受时间运用故事《一分钟》导入,初步了解故事中的元元小朋友因为懒床一分钟导致迟到20分钟的结果。

  二是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这个环节是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这个环节分两块,先是认识一分钟沙漏,让幼儿静静地感受一分钟时间;然后说说一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接着幼儿操作交流教师总结。

  三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这一环节通过交流调查表,明白同样做三件事,为什么有人用的时间长,有人用的时间短。从而知

  道时间不等人,学会抓紧时间做事。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包含:

  直观图示法、提问法等,学法包含:操作体验法、讨论法等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初步感受时间。在讲述故事后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明确晚起床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的,我再用直观的图示法让幼儿明白元元是因为浪费了时间而迟到的。

  图示为:①晚起床一分钟→②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③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④上课迟到20分钟。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呢,其实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是不清晰的。

  在第二环节中我运用体验和操作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我提问: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

  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接着让幼儿自由讲述:一分钟是长长地还是短的?一分钟可以干什么事情?

  然后向幼儿介绍准备的材料,请幼儿自选一份材料,计时操作一分钟操作。操作后交流:我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

  老师小结:

  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第三环节中重点运用讨论法交流自己的调查记录表。首先交流调查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干完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并根据幼儿所说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大小。让幼儿通过比较得出:做同样的事情,用的时间越短越好。

  教师总结: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

  活动延伸:

  开展制定作息时间表活动,强化珍惜时间的行动。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体现《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主要流程为:活动导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学划龙舟——赛龙舟——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第一环节:活动导入

  幼儿坐成半圆,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吗?

  第二环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先出示屈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叶、赛龙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第三环节:学划龙舟

  十四名幼儿分成两组,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带领一组幼儿示范、讲解划龙舟的基本规则和动作要求,使幼儿既知道游戏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划龙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环节:赛龙舟

  此阶段运用了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技能,同时通过比赛增加游戏的乐趣,确保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第五环节: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幼儿坐成半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知识点并进行活动总结。 我的说课反思到此结束!谢谢!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我的本领》选自山东省编教材大班主题《我就是我》中的次主题二《能干的我》。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幼儿园与与小学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帮助孩子在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游戏激将法,不仅说出自己也说出漫画人物的特征及本领,也清楚认识自己的本领,建立自信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本领。

  二、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2、能力目标:能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示自己的本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现自己的本领

  难点: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

  了解每位幼儿的本领,并请幼儿准备才艺展示。视频、音乐、摄像设备等。

  六、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将运用电教法、直观法、游戏法的教法以及观察法、提问法的`学法来引导孩子完成活动目标。

  七、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见根据我的教学过程详细地介绍我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法,来引导孩子们解决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的。

  1、导入部分

  采用游戏激趣法,引导幼儿说出漫画人物的外形特点及他们的本领。

  2、基本部分

  采用交流展示法和赞赏激励法,引导幼儿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展示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很棒,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1)采用小游戏"快乐大搜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2)鼓励幼儿自信的说出自己的本领。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本领。

  3、采用观察分析法和设疑提问法,通过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同时也离不开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1)分三段播放动画视频。

  第一段重点提问:小鹰为什么要学飞?它学会飞了吗?为什么?

  第二段重点提问:鹰爸爸对小鹰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小鹰推下去?爸爸把小鹰推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段重点提问:这次小鹰为什么会飞了?

  这次小鹰为什么能勇敢的跳下去?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学习本领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得到过谁的帮助和鼓励。

  4、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1)观看录像,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妈妈在学本领中对自己的期望。

  (2)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鼓励幼儿学好本领,树立自信!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活动《 我们不拥挤》。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指南》中明确指出:“活动选材要符合幼儿现实发展的需要,又要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内容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而《纲要》中指出,社会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事幼教工作几年以来,一直听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儿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声音,同事之间也经常会为“放养好”还是“圈养好”争论不休,我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自主与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班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也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在具体情况中,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课《 我们不拥挤》。

  本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开展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从而进一步体现《指南》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主导作用,它既是活动的起点又是终点。为此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将本次的活动目标定位于:

  1、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情况,我把重点定位于: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难点: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倒计时器,投影仪 拥挤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报声。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而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情境法:通过玩“瓶中取球”的游戏引出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

  2、自主讨论探索法:通过“瓶中取球”的三次实际操作,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提问法。结合几次瓶中取球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起来解决重难点。

  比较法。活动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组视频案例: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人们有序乘车,通过两组视频的播放,让孩子在场景比较中将自主构建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以此指导后面的演习行为,这也是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首次比赛:分析失败的原因

  1、出示装有彩球的塑料瓶,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自选装有彩球的塑料瓶分成五组进行操作。

  3、记录比赛成绩。

  4、分析失败原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球为什么堵在瓶口?

  5、讨论解决办法:怎样让球不挤在瓶口?

  6、总结拉球方法:四个人不能同时拉球,要一个一个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赛:构建取球的规则

  1、幼儿分组尝试一个一个地拉球。

  2、记录比赛结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为什么一个一个拉球之后,一分钟内取得球还这样少?

  师生共同总结:拉球时不能着急,要看清楚球的颜色和拉绳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来后,才能拉下面的球,这样一个接一个,速度才能变快。

  4、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拉球过程,幼儿观察分析:怎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总结拉球儿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后不着急,团结协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赛:体验规则的重要

  1、提醒幼儿遵守取球规则,自主练习合作方法。

  2、分组比赛,记录比赛结果。

  3、比较三次比赛结果,进一步感悟遵守规则,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感知拥挤危害

  1、观看录像(1):人们拥挤着上车,小朋友挤成一团滑滑梯。

  师:他们做得对吗?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如果像这样人人拥挤,没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会带来很多危险呢!

  2、观看录像(2):人们有秩序的乘车,小朋友排队滑滑梯。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会怎么样?

  小结:他们没有拥挤,一个接着一个乘车、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处处遵守秩序。

  五、模拟演习,练习紧急撤离

  1、讲诉四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全体学生顺利逃生的故事。

  2、讲解“地震撤离演习”的方法。

  师:当警报声响起时,我们要冷静、有序地撤离。

  3、师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练习有序地紧急疏散撤离。

  (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以上是我对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不拥挤》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社会活动课应该符合社会领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原则。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本次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春暖花开的季节,鸟儿又开始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孩子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常常问我:“老师,这是什么鸟,它爱吃什么?它飞的快吗?”因此,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我们都知道:鸟是害虫的天敌。近些年,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乱捕乱杀,我们周围的鸟越来越少,至使森林和粮食遭受严重的虫害。因此,保护鸟类,珍爱害虫的天敌,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这里,我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体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

  (2)、通过幼儿想保护小鸟的各种办法,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3)、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有爱护、关心鸟类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为寻找保护鸟类的办法。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发动幼儿和家长搜集关于鸟的资料和图片,了解关于鸟的知识。2.物质准备:课件—群鸟飞舞、唱歌,啄木鸟、信鸽、猫头鹰几种鸟的活动习性和本领的`动画、小鸟受伤图、环境破坏对小鸟的伤害。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幼儿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不同的鸟类图片,使幼儿与图片互动,获得了鸟类的知识。

  3,启发引导法: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发展。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对小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5、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中学有所获。

  6、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中,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7、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讨论谈话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下,了解相关知识。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鸟儿的关爱,我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故事,播放了群鸟飞舞图。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程序,具体流程为: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情感体验——讨论实践——分享快乐,情绪升华——反馈延伸。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直入主题让幼儿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的资料,激起幼儿的兴趣;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在第二个环节观看课件,让幼儿重点了解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主要特征、习性和本领,增长了对鸟类知识的掌握,目标(1)在这里自然完成。

  情感体验:

  接下来,利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鸟和它的妈妈》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指导语:老师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故事说了什么?教师生动的讲述,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听后,提出:小鸟为什么被关起来?它的妈妈做了什么?小鸟喜欢笼子吗?为什么?小鸟问什么受伤?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检查幼儿倾听情况,又让幼儿更好地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说出来。目标(2)在这里完成。

  讨论实践:

  从小鸟为什么受伤引出: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寻找保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首先看课件,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通过提问:小鸟受到了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来激发思考,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最后再看课件,了解更多保护鸟类的知识,激发环保意识。目的(3)在这里完成。

  分享快乐,情绪升华:

  在群鸟飞舞的画面引领下,师生的模仿鸟儿自由飞翔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反馈延伸:

  为了让幼儿学有所用,我让他们争当小鸟的朋友,向更多的人介绍鸟类知识,进行环保宣传。这次的活动后,肯定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根据需要开展相关活动,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5

  一、说活动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回家”是“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订以下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③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教学课件、教学录象2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播放录像(整洁美丽的小区,家园又脏又乱的小区的景象), 提问讨论: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教学软件: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游戏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实现了空间、时间上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五、说活动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阅读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