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2-11-05 14:05: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说课稿通用15篇

幼儿园说课稿1

  设计意图

  《细则》中指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用各种美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连环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几幅图画来表现一个故事,对于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教材

  连环画创作这种形式也是幼儿在小班和中班没有接触过的,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画的图画,乐此不疲地讲着长长的故事,这是进行连环画创作的基础。在我们开展“小动物怎样过冬”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对歌曲《蚂蚁搬豆》故事很感兴趣,因此以这个幼儿熟悉的故事为内容,进行连环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创作,是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发展需要的。

  说活动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认知目标: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能力目标:能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连环画创作的乐趣。

  说重点难点

  因为孩子首次接触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我将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作为本节活动的重点。而我们班幼儿在表现事件主要情节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将能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作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说教法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艺术学习应该在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幼儿自主的探索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以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创作连环画的欲望,主动了解连环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

  说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发展水平,鼓励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自主探究、操作感知的方法,让幼儿自主的发现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尝试创作自己的第一幅连环画作品。

  说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自主探索,激发兴趣

  这个环节是完成重点目标的一个环节,主要采用幼儿自主探索的方法,主动发现连环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区别和创作方法。首先,我为幼儿出示3-4幅连环画作品,请幼儿来欣赏,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连环画直接引发幼儿对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的兴趣。待到幼儿充分的观察和感知连环画的内容后,通过提问“刚刚小朋友欣赏的这几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吗?”来引导幼儿自主的发现连环画的特征和内在联系。自主性的学习能使幼儿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所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就成了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主旨。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我的适时适当的引导,会发现连环画和他平时所接触的画有哪些不同。教师根据幼儿的整理和发现小结:原来,用有联系的几幅画来表示的一个故事,就叫做连环画。

  第二个环节: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这个环节是突破难点的一个环节,利用歌曲、图片等形式,让幼儿对“蚂蚁搬豆”故事的主要情节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播放幼儿熟悉的歌曲《蚂蚁搬豆》并提问“这首歌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幼儿来更清晰的掌握故事内容。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来创作成连环画?”来激发幼儿想创作连环画的欲望。

  通过启发提问“你想把这个故事分成几幅画?每幅画准备画什么内容?”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是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一些孩子会把故事分为四副图,还有的会分为六幅甚至更多,他们在设计每幅画的时候会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比如会有小朋友说想把豆子变成糖果,还有的小朋友想在蚂蚁共同合力搬豆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可能几个人也搬不动,他们还会想一些其他的办法,对于幼儿的这些想象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情感、想象。当然也避免不了有些幼儿会出现重复等特殊现象,老师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提示,帮助幼儿提高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翻页)

  幼儿在创作连环画之前教师提出要求:1,把一张纸进行平均分,这是幼儿的前期经验,本班幼儿已经可以独自进行;2注明顺序,因为是初接触连环画,也为了让其他人很好的去根据顺序欣赏;3构图合理,颜色鲜明,大班幼儿在构图合理和颜色搭配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4注意握笔和坐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幼儿明确要求后进行创作连环画,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的时候,幼儿在将纸张平均分和每幅图的内容上要重点关注。老师个别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故事,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充分展示 增强自信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每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个环节,教师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采用同伴互评、幼儿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位幼儿,围绕连环画的特点、情节进行评价。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创作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评价,使幼儿在第一次创作连环画的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欲望。

  说活动总结

  通过幼儿的自主观察,发现连环画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联系,有了连环画这一概念,幼儿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前期经验:比如将纸张平均分,绘画小蚂蚁,来进行连环画的创作。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发展了逻辑思维,建构了连环画形式的故事情节,对故事情节的掌控也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说活动延伸

  幼儿把自己的连环画作品放到图书区中,在区域活动中再让孩子去看一看、说一说,相互去欣赏,相互去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连环画这一绘画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故事再次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幼儿园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透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透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纲要》中提出:“教育资料的选取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必须的挑战性;既要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资料,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带给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潜力、发展水平与潜在潜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潜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认知目标:透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潜力目标:透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用心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二)难点:透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明白指纹的用处。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带给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简单、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状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透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带给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但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能够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观察法:整个活动一向都是幼儿在透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一)

  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二)物品准备:1、指纹印画一幅;2、印泥和白纸若干;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4、双胞胎指纹图;5、实物投影仪一台;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六、教学过程(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明白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搞笑,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透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这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1、认识指纹。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明白它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先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明白双胞胎长得个性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之后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透过几个层次的比较与观察,这样能够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三)观察指纹的类型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分析:在此环节中,透过食物投影仪,能够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忙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四)了解指纹的作用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忙?(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忙,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1)指纹考勤机(2)光学指纹鼠(3)指纹保险箱(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五)结束部分: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仅能够帮忙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仅能够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齐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仅但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能够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幼儿园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祖国在我心》,热爱祖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园现在使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台湾信宜基金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由于教材来源于台湾,在小、中、大班的教材中都没有关于"热爱祖国"方面的主题内容。但这个关于民族灵魂的教育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金秋十月,人们将迎来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祖国母亲六十周岁生日。"十月一日是谁的生日?""中国到底有多大?""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想了解的。于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以及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内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娃,知道中国娃的特征;了解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国旗、国歌、国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弘扬祖国的正气,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就本活动我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讲述巩固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幼儿能够理解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景游戏之中,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参加过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看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视等。

  2、教具准备:《祖国在我心》课件一套。

  3、心理和环境准备:

  培养爱祖国的情感,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注重创设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活动室的四周张贴中国地图;贴上国旗、国徽和各种抗日英雄故事的图片以及天安门、长城等有代表性标志的图片;做到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以"动情"到"晓理"过渡,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本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具有网络探索室后幼儿会操作电脑的有利因素,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有效落实于实践中。为幼儿理解抽象的内容展示一种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效辅助教学过程,将重点、难点内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结合运用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三、说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想一想、认一认,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活动中我还采用了体验法,让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由于幼儿亲身体验了升旗敬礼的情节,有直接的经验,当以后再听到国歌、再看到国旗国徽时会有一种神圣的特殊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人,终究是科技的灵魂!我这次说课时演示的课件,不是图教学使用时的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做的话,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幼儿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这样太程序化,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我选择的是多个按钮式组合课件,幼儿想到什么可以随时点击使用的单个独立小课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运用体验感受、信息交流、自主活动、积极表现等多种教育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一)开始部分:听听、寻寻,激发幼儿的兴趣。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听一听,知道祖国的全称。(播放课件《大中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幼儿边倾听热烈激昂的歌曲《大中国》边欣赏与歌曲内容匹配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初步了解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国家。

  2、寻一寻,我们的祖国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在哪里》)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在动手过程中不仅易于引发兴趣,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每一位幼儿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由于我园具有网络探索室,大班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于是我让幼儿观察电子地图的各个版面,并请幼儿逐一点击画面倾听电脑中提示的国家名称,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形成表象、建立概念。幼儿在点击画面、倾听声音、寻找自己国家的游戏中了解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国歌声声、国旗飘飘、国徽闪闪。本环节预设用时20分钟。

  1、想一想,中国地图像什么?(播放课件《祖国像什么》)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自由交流和表达,说说我国的地图像什么?待幼儿自由交流后演示课件,让幼儿明白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首都》)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充分领略视听效果,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是我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点击地图中的圆点,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着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3、辨一辨,雄壮的国歌。(播放课件《国歌声声》)在这个环节中,播放三种不同类型的乐曲,请幼儿辨别哪一首是我国的国歌,音乐鉴赏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幼儿通过辨别,知道这首乐曲叫《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唱的战歌,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心中升起对祖国的崇高敬畏与仰望。

  4、认一认,鲜艳的国旗。(播放课件《国旗飘飘》)

  (1)出示众多的国旗,请幼儿自由谈谈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并指认出我国的国旗。并讲解国旗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幼儿提供知识素材,使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2)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经历、感受、体验全部过程。于是组织幼儿开展电脑操作游戏--制作国旗。运用电脑给国旗填上合适的颜色--红色,添上一个大五星和四个小五星。

  (3)启发幼儿谈谈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在什么场合看到过升旗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设计这样的即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4)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我播放国歌,学习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国歌的情感。

  5、看一看,庄严的国徽。(播放课件《国徽闪闪》)演示课件,老师介绍国徽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知道国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尊重国旗、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音乐鉴赏、动手操作、口语交际、亲身体验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结束部分:共庆国庆节,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想一想,庆祝国庆节。

  讨论: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大家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开展庆祝活动?我们怎样庆贺我们国家的生日呢?

  自主讨论交流,让每个幼儿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别人的阐述中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庆一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结伴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这样,首尾呼应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结束本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应该留给幼儿更多活动的余地。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就是依据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优化幼儿的活动空间,以吸引幼儿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为次,安排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装扮教室,营造欢庆气氛,迎接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全园教师在升旗活动时,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国旗和升旗仪式的崇敬来感染幼儿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五)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经,它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于是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在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自己去建造天安门、长城等祖国名胜。在美术区中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材料,画画天安门、制作五星红旗等。

  (六)家长工作: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间带幼儿出去旅游,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家长和幼儿共同玩中国地图的拼板游戏;带领幼儿观看能理解的时事新闻,通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活动。

  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幼儿爱祖国情感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只有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幼儿园与社会携手,让幼儿听得见,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到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持之以恒,为幼儿从小爱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洒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愿在幼儿的心里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祖国光辉思想的种子,让他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幼儿园说课稿4

  一、选材

  《小熊砍树》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诗歌。它的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它又蕴涵着一些爱绿护绿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活动中,图谱的出现,又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想说、喜欢说、愿意说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小熊砍树》这个教学活动。

  二、目标

  《小熊砍树》这个活动的目标主要是根据选材和我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制订的,共设计了3个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语言的优美。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2、让幼儿学会体验小动物着急的心情,萌发幼儿爱绿护绿的情感。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育幼儿从小要树立起环保意识。

  3、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这也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语言教育“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一要求而制订的,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设计意图

  整个活动分四步走。

  第一部分是导入,即融音乐、动作于一体,向幼儿展示森林之美,绿色之美,从而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理解儿歌内容。大屏幕中小熊那憨厚可掬的`神态一下子就吸住了小朋友的眼球,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幼儿以小鸟、松鼠的身份和小熊进行对话,从而为幼儿

  创设了一个自由地、宽松的语言环境,人机互动,情境自然,并在不经意间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图谱的运用,使幼儿可以轻松地学会儿歌,并且让他们既感到好玩有趣,又可以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印象。这就区别于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

  第四部分是儿歌表演,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让幼儿再次体验小动物的着急之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活动显得更加完整、自然。

  四、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猜猜看,小熊会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小熊要砍树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又会怎么样对小熊说?”“小熊它会住在哪里呀?”。这些问题都可以使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在不经意间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也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我问到“小熊为什么不能砍树”这个问题时,小朋友的回答都局限于儿歌内容。如果我能在这时追问 “除了小动物没有家了,那还会发生什么情况?”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希望各位领导、同行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小乌龟上幼儿园》这个故事选自于小班上学期望整合

  (一),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安抚幼儿情绪,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大领域相结合。

  二、 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最主要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加上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倾听。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加深对小乌龟的认识。

  2、能力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和新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愿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重点。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情绪还未稳定,会有胆怯的心理。本次活动中的难点是: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头饰。

  五、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传统模式、角色扮演游戏及提问法。

  1、传统模式:主要使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2、提问法:幼儿认真倾听过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3、角色扮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己、大胆说话积极融入到集体当中。六、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我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园说课稿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

  二、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活动难点:

  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活动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提问法

  五、活动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

  六、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各形象头饰

  七、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了解形象特点

  师:(出示老鼠爸爸的形象)看!这是谁呀?

  幼:老鼠爸爸

  师:今天老鼠爸爸家在办一件大喜事,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世界上最厉害的人,那你们觉得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呢?

  幼:(大胆想象,自由回答)

  师:那到底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我们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儿》

  2.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讲至“把女儿抬上了花轿,一直抬到了老猫家”

  3.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分段提问的方式)

  (A)师:老鼠爸爸嫁女儿的要求是什么呀?

  幼:要嫁给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师:那最厉害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表演一下

  师:哦!原来神气是这样的,你真厉害!那老鼠爸爸他是怎么说的呢?

  幼:(自由回答,总结)

  师:“要嫁就嫁最最厉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鼠爸爸的话(反复强调让幼儿记住)

  (B)师:老鼠爸爸要把女儿嫁给最厉害的人,那他去找了谁啊?

  幼:太阳

  乌云

  大风

  围墙

  师:他第一个去找了谁啊?

  幼:太阳

  师:老鼠爸爸是怎么对太阳说的`?

  幼:太阳呀,你是世界上最最厉害的,我决定把女儿嫁给你了。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鼠爸爸对太阳说的话

  师:那太阳他是怎么回答老鼠爸爸的?

  幼:不,我不是最厉害的,乌云还会遮住我的,所以啊,乌云最厉害了。

  师:我们来学一学太阳的话

  (对话作为重点反复练习,用不同的方式,目的是为下文做铺垫,便于幼儿学习以下对话)

  师:恩,学的可真像!可是太阳说他怕乌云,你们猜猜接着老鼠爸爸会去找谁了呢?

  幼:乌云

  师:哦!老鼠爸爸去找乌云了,那他们会说写什么呢?

  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学一学他们对话的样子,还可以加上动作

  师:我们一起再来学一学

  师:可是乌云说他怕大风,那接下来你们觉得他会去找谁呢?

  幼:大风??

  师:哦!老鼠爸爸会去找大风,那他们两个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幼:自己讨论学习

  师: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可是大风他怕围墙啊,那怎么办呢?老鼠爸爸又会去找谁呢?

  幼:围墙

  师:老鼠爸爸找到围墙会说什么呢?围墙又说了些什么呢?

  幼:(自由回答)

  师:他们是这样说的呀,那我们一起学一学他们的话

  师:最后老鼠爸爸觉得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呢?

  幼:猫

  (C)师:老鼠爸爸把女儿嫁给了猫咪,那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呢?三个一组轻轻地说一说。

  幼:(自由回答)

  师:那结果是不是和小朋友们说的一样呢?请大家接着往下听!(讲到结尾)

  师:结果怎么样?

  幼:老鼠被猫吃掉了

  师:哟,真的被猫吃掉了,老鼠爸爸明知道自己最怕老鼠,为什么还会把女儿嫁给他呢?

  幼:因为他很笨

  师:恩!他呀真是一个老糊涂,它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老糊涂)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新的词:老糊涂

  师:真棒!你们想不想再来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啊?(完整讲述)

  八、延伸活动:

  角色表演:老师准备些相关的头饰,我想请小朋友们戴着这些头饰来表演这个故事的,你拿到的是太阳那么你就是太阳,拿到的是大风那么你就是大风,拿到什么你就扮作什么,怎么表演呢,听好要求,对话的时候轮到谁说就谁说,不是对话的地方就由老师讲,会讲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讲,明白了吗?那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园说课稿7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

  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

  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

  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幼儿园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幼儿园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动《陌生人我不怕》,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卖儿童,他们的罪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残,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陌生人我不怕》这节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学情

  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而如何辨别陌生人,灵活应对陌生人又对幼儿是一个考验。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将各领域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了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讨论交流、情境体验中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把目标定为:

  1、知道“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3、提高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歌曲《小兔乖乖》、视频课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种常见的陌生人骗小朋友的情境。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组织幼儿观看事例。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陌生人哄骗小朋友的过程。

  2、交流讨论法:在第二个环节中,设置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进行讨论,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讨论,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3、游戏教学法:在第五环节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如何应对陌生人,这种游戏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而且真正做到了将幼儿习得的经验转化为行为。

  此外,我还适时运用提问法、激励法、观察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运用情境体验法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做不仅是顺应幼儿游戏的天性,也是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模拟练习。

  2、辩论讨论法:通过讨论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辩一辩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应对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为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巩固认识、相互讨论、亲身体验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歌曲引题,了解哄骗

  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随音乐《小兔子乖乖》进入教室。中班幼儿对歌曲及故事比较熟悉,音乐唤起了幼儿对故事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我接着提问: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通过提问,幼儿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骗”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达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儿理解“哄骗”的含义。接着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思考判断。并追问:是所有人敲门都不开吗?进一步引导幼儿判别自己的亲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会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开门。为什么不给陌生人开门?我及时进行小结:陌生人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引导幼儿在讨论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环节:观看事例,引发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视频给幼儿呈现一个具体的故事情景。进行提问:如果你是小雨,会跟那位阿姨走吗?为什么?引发幼儿讨论。

  那我们来看一下小雨到底会怎么做。看完视频后接着提问:那位阿姨是怎么把小雨骗走的?小雨认识这位阿姨吗?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么方法救小雨呀?我们怎么判断陌生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呢?通过层层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进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步:想一想、辩一辩

  在这个环节,我接着提问:如果小雨真的被带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对后果进行推测,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幼儿的观点,并分享给全体幼儿,从而让幼儿明白跟陌生人走的严重后果,坚定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树立防范意识。

  第三环节:律动表演,巩固认识

  活动至此已经进行了10多分钟,孩子一直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我利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幼儿在放松思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达到警示幼儿不上当受骗的目的。

  第四环节:判断推测,引发讨论

  接下来,我为幼儿准备了三个情景,第一个:陌生人用玩具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第二个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第三个是陌生人哄骗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过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辨析,使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再次植根在幼儿心中。在幼儿讨论后我及时小结: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上当,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这一环节使幼儿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巩固了幼儿的已有经验。

  第五环节: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角色扮演活动“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接着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陌生人再次进行游戏,这样做正是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是在运用中建立起来的”这条原则,真正实现了幼儿由经验到行为的转化,增强了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八、说特色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学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以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情境式教学作为主线,鼓励、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分享,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互动的环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证。

幼儿园说课稿10

  说教材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时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班内幼儿在日常游戏时,我发现有不少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之间的游戏,不会友好地提出请求,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甚至有动手的现象。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不会和小朋友去沟通,往往先动手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加入同伴游戏的好方法,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说活动目标

  《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游戏时,能主动提出请求。”

  依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想加入同伴游戏时,能用多种方式提出请求。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同伴交往的乐趣。

  说重点难点

  依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和活动目标,活动的重难点也确定下来。

  活动重点: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礼貌交往的乐趣。

  活动难点:加入同伴游戏时会用多种方式表达。

  说教法

  《纲要》中提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采用了3种方法组织幼儿活动。

  1.情境教学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观察、体验,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孩子喜爱的卡通小熊猫形象带入情境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小熊猫攀攀的表情来引出活动主题。

  2.启发提问法:提问在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设计提问,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两种形式。如:小熊猫攀攀为什么伤心了?请你帮助小攀攀想一想加入同伴游戏的好方法等问题。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同伴示范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能与同伴友好游戏。

  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幼儿作为“主体”,把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试试等有趣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因此,我在活动中采用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通过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伤心的小熊猫攀攀引出如何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

  2.观察法:利用图片和儿歌结合、同伴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

  说活动过程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攀攀又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了,我们一起来跟小攀攀打个招呼吧!最近小攀攀有一件不开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什么事?”

  (二)通过情境,分析小攀攀伤心的原因。

  师:“哎呀,小攀攀躲在墙后面伤心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学习如何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

  师:“小攀攀伤心是因为小朋友在游戏时,没有发现小攀攀,小攀攀也想加入小朋友们的游戏,你能来帮帮他吗?”

  (四)利用图片,梳理加入好朋友游戏的方法。

  师:“小朋友帮助小攀攀想了很多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有用语言表达;玩具交换;抱一抱成为好朋友等好方法。”

  (五)鼓励幼儿在区域游戏时间,当你想加入同伴游戏时,去试一试加入同伴游戏的方法。

幼儿园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12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孩子们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一个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对食物的观察不够细心,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引导孩子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培养孩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指出:;教材的选择不仅要适合儿童目前的水平,而且要具有挑战性。它不仅要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而且要有利于儿童的长期发展。它不仅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而且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视野和经验。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将《指纹》作为儿童科学教育教材。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合理定位活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直观的操作、总结和归纳,鼓励孩子大胆沟通,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新大纲中指出,五个领域的教材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潜能、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因此,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潜能、发展水平和潜能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潜能和情感的目标,包括独立表达和相互整合。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潜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的'情感目标:有使用手和大脑的意图,体验发现的喜悦,形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辨别指纹的差异,了解指纹的有用性。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直观的教具和学习工具,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简单快乐的环境,有利于完成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教与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根据目标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操作法:活动开始时,通过指纹画介绍主题,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指纹。同时,带上印刷泥浆和纸张供孩子们自己操作。这样,它会更生动。活动结束时,向孩子们展示与指纹相关的科技产品图片,也能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

  总结与归纳:在“观察指纹”活动中,我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每次比较后,老师都会做出明确的总结,让孩子们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环境创作方式:以儿童指纹画创作为活动的终点,引导儿童在“指纹展”画廊张贴作品。“指纹展”的创作将让孩子们更有创造力。

  (II)整个活动以儿童为重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始终由孩子们通过自我观察得出结论。

  统计方法:在识别指纹特征时,我让孩子们记录和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便更好地巩固它们。

  五、教学准备

  (I)空间准备:将孩子们分成几组,围着桌子坐。老师的手术台布放在前面。“指纹画展”画廊布置。

  (二)物品准备:

  1。指纹画2。一些印刷泥浆和白纸3。放大镜(每个孩子一个)4。双指纹5。一台物理投影仪6。玻璃、钢笔、电话等。指纹相关科技产品图片8。案例解决故事。

  六、教学过程

  (I)展示指纹,激发孩子们对指纹的兴趣。老师:看,这是什么?你明白这是用什么画的吗?(指纹)很有趣。手指能画出如此美丽的图画。我们还要印个指纹吗?

  (让孩子们将手指蘸在印刷泥中,在纸上打印指纹,并给他们戴上大眼镜)分析:一幅美丽的指纹画引出了今天的主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识别指纹并观察指纹。

  1、识别指纹。

  老师:请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和线条,如圆形和黑色)老师:孩子们仔细观察。你明白这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孩子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老师:让我们互相看看。其他孩子的指纹和自己的指纹一样吗?

  小结:同龄人的指纹与我们的不同。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老师:(让孩子们拿出他们父母的指纹,并与他们自己的指纹进行比较)孩子伴侣的指纹与我们的不同。我们看起来很像我们的父母。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父母的指纹也与我们的不同。

  (3)就像两颗豌豆一样,指纹是一样的:(显示双胞胎的指纹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观察)孩子们理解双胞胎的性格相似,基本上是一样的。那么他的指纹是相同的吗?结论是双胞胎的指纹是不同的。

  (4)老师总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这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识别指纹和观察指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我比较了我周围的孩子,然后把它推广到我的父母身上,然后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双胞胎”,因为我不能马上找到活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前准备了双胞胎指纹的照片。通过几个层次的比较和观察,孩子们可以更生动地理解指纹的“不同性”。

  (三)指纹观测类型

  1、将几个孩子的指纹放在物理投影仪上,引导孩子观察指纹类型。

  2、找出两种常见的指纹类型并分别命名。(桶型,由许多同心圆组成,看起来像水中的漩涡簸箕,线条像簸箕,一侧有开口)

  3、老师:快看放大镜。有多少个手指是桶型的,有多少个手指是簸箕型的?(每个人统计各种指纹的数量,以巩固他们对指纹类型的理解)。

  分析:在这个链接中,通过食物投影仪,孩子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理解他们的指纹。最后,让孩子们自己计算并记录他们的指纹,这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和纠正,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辨别指纹的类型。

  七、了解指纹的作用

  1。演示用手指蘸墨水逐个触摸玻璃、笔、电话和其他物体。请告诉孩子们他们发现了什么。当我们的手指接触到物体时,会留下指纹。

  这在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可以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抓捕罪犯的证据,讲述一个简短的破案故事。

  2、除了帮助破案外,指纹还有什么用?

  老师展示了这幅图——向孩子们讲解与指纹有关的科技产品,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1)指纹考勤机

  (2)光学指纹鼠标

  (3)指纹保险箱

  (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讲一个简短的案例解决故事,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对“指纹破案”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V)结束:

幼儿园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在我们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同时,幼儿对区域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平时摆放区域材料时,幼儿知道3号盘子应该放在2号和4号的中间...)通过活动前的观察与评价,我班幼儿已经具备经验基础和认知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说教材

  《指南》中提出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相邻数对于4-5岁的幼儿还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原则,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技能目标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情感目标发展幼儿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说重点难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它设为本活动的重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对于幼儿年龄特征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确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说教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尊重幼儿的自主权,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启发探索法: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游戏法:通过游戏引来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有情节的`游戏,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

  3.操作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因此,幼儿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发现法:给幼儿留下问题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提问发现“邻居”间的关系。

  2.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对相邻数的掌握程度。

  3.学习区:将活动中使用的相邻数操作单投放到数学区,小朋友可以随时操作、练习。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保障目标的达成。

  第一环节(5分钟):导入,PPT课件动物搬家情景(10种小动物),通过提问让小朋友说一说每种小动物的邻居是谁,初步理解“邻居”关系(挨在一起的叫做邻居)。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并切入主题。

  第二环节(5分钟):出示PPT课件小动物搬新家的门牌号,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让幼儿从说出小动物的邻居,到说出邻居的数字门牌号码,并小结相邻数的概念,目的是完成本次活动的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第三环节(10分钟):出示1-10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圆圈点数,让幼儿以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排列规律,了解感受相邻的数字之间多一个、少一个的关系,目的是解决本活动的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第四环节(10分钟):游戏操作

  1.数字宝宝找邻居,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分数字1-5;6-10两组,幼儿自选完成卡片操作,找到自己卡片上的数字的相邻数;

  2.找朋友,小朋友人手一张数字卡片(1-10),大屏幕滚动出现一个数字,其对应的好朋友(相邻数)到台上来,如屏幕滚动数字“5”,那么对应的相邻数“4”和“6”的小朋友要到台上来,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来做评委,主要目的是观察幼儿对相邻数学习的掌握程度。

  说活动总结

  本活动设计思路清晰,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第四环节游戏操作,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及自己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当然活动还存在着不足:下次在游戏环节会将数字卡片贴在孩子身上,方便幼儿活动;活动中多关注能力弱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在知识、情感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

  说活动延伸

  将第四环节游戏的操作单投放到数学区,并制作3个层次的操作单,供不同能力的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园说课稿14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看,那边有个瞎子!”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过来,有的嘻嘻笑;有的无所谓;有的则表现出同情。通过这件事,我不断地思考:现代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能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和照顾,而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却略显不足。

  说教材

  幼儿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作了描述性的规定: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和社会公德行为等与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为。上述的情节中正说明了孩子缺乏同情、助人等亲社会行为,为了让幼儿能够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和适应社会,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看不见的世界》,从多方面、多层次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满足他们亲社会发展的'需要。

  说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盲人生活的困难和不易。

  2.技能目标:能主动去帮助盲人或身边有需要的人。

  3.情感目标:激发尊重、爱护残疾人的社会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说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残疾人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意识品质。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并能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说教法

  1.语言传递法。利用谈话法与幼儿进行交流,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引发思考盲人的生活有哪些不便;并将幼儿讨论的要点进行小结,了解帮助残疾人的各种方法。

  2.直观教学法。播放多媒体资源,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去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3.陶冶熏染法。通过观看视频、创建情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熏陶;活动结束后,通过榜样行为及环境创设等方式进行环境熏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助人、谦让等亲社会行为。

  说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从不同角度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盲人的生活。

  2.移情体验法。采用模拟盲人的游戏,幼儿能更加深切地体会盲人生活的不易,知道盲人与正常人在生活上的差别并产生同情之心。达到活动重点的需求。

  3.合作游戏法。通过“我来帮助你”的合作游戏,让幼儿体验在合作过程中,从中感受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体会到被别人帮助的好处,由此攻破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

  说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黑暗时刻”(8min)

  (一)谈话讨论,引发共情。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世界真是美丽而多彩,能看到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儿……。可是,有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是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盲人)但有的人叫他们瞎子,他们听了心里该有多难受,这是不礼貌的。

  师: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生活的吗?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二)游戏体验,在黑暗中初步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

  1.教师准备三个没有五官的脸蛋图片,请幼儿带上眼罩将五官贴在相应的位置。

  2.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谈一谈蒙着眼睛走路和做事情的感受。

  3.小结: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用手指触摸来做事情,所以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观看视频《盲人的生活世界》,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10min)

  (一)播放视频,师生交流讨论。

  师:1.盲人是怎样生活的?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谁的帮助?

  3.盲人上街走哪里?盲道起到什么作用?

  4.盲人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

  (二)小结:盲人的生活很不容易,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通过学习盲文,借助盲人用具(盲道、拐杖、导盲犬等)来生活和外出。

  三、情景游戏——“我来帮助你”(15min)

  (一)游戏玩法:

  A组幼儿带上眼罩当“盲人”;B组幼儿协助“盲人”回家,通过走、钻、跨等方式,穿越倒斜的桌子、椅子,把“盲人”送回家;两组幼儿互换角色体验。

  (二)游戏结束后,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情感迁移,建立亲社会行为意识。

  1.小组讨论:

  (1)遇到盲人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2)除了盲人还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

  2.小结:生活中还有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社会关爱群体,这些人统称为残疾人。人们都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设计了很多方便他们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出示图片。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马路上有为盲人设置的盲道,公共汽车上的爱心座位、奥运会场上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厕所里有扶手……)

  4.小结:残疾人在生活中要克服很多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带他们过马路、提醒他们小心危险等等。

  说活动总结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根据《指南》,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反映,因此,既要在课堂内营造社会生活的场景,又要善于把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之中,就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经验的结合。幼儿凭借对盲人的情感和理解,设想生活中各种可以帮助残疾人的方法,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说活动延伸

  在社会活动教育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爱的延续”这一延伸活动。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与幼儿一同制作爱心标语或提示,向更多的人们宣传全国助残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观看残运会向幼儿讲述残疾人的坚强不息、勇于拼搏的事例等。

幼儿园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五官》,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指南》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小三班,一部分孩子经常用手挖鼻孔,把东西放到嘴里,没洗手就去揉搓眼睛,很多时候时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教育课程,重在实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能正确说出五官的'名称,了解它们准确的位置。

  2.技能目标:知道五官的用途,以及懂得如何保护他们。

  3.情感目标:知道要爱护自己的五官。

  四、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五官的准确位置并知道他们的用途。

  难点:懂得如何保护五官。

  五、说教法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运用了三种教学法,分别是观察法、提问法以及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对这三种教学法的整合交替使用,让幼儿与多媒体中的人设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六、说学法

  (拟人化的形式、多彩的画面以及在情景中互动,特别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因此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学习法

  、倾听与表达学习法、情景游戏学习法,进而提高孩子们运用语言等能力。)

  七、教学设计

  一、韵律导入

  (活动通过韵律《五官歌》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引出主题。)

  二、情境导入(引导幼儿了解五官的作用)

  1.首先,老师通过PPT的播放,介绍出五位小客人,而这五位小客人都分别少了一种五官。

  2.接着,进入游戏环节“猜猜我是谁”,例如:老师提问,请问哪个小客人闻不到味道?孩子们找出没有鼻子的那个小客人,再提问我们的鼻子是用来干什么的?通过观察与提问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五官的作用,如此类推剩下的四种五官也是这样进行学习。

  三、设计“让我来帮帮你”的情景游戏(让幼儿学会对五官进行保护)

  首先,通过多媒体中的人物,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他们的五官分别离开了他。

  为了能让尽量多的孩子们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通过PPT图片以及音频的结合,每位小客人轮流出现,每位小客人都和孩子们进行问答对话。例如:

  师:我们先来帮助一一吧,一一请你再说一次鼻子为什么离开你?

  一一:因为我老喜欢挖鼻子,有一天力气太大了,把鼻子都挖流血了,于是,鼻子离开了我。

  师:平时我们鼻子痒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和孩子们一起探寻保护鼻子的方法。当孩子们回答出来并告诉屏幕中的一一后,一一的鼻子又会变了出来。通过的情景游戏方式,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四、手指小游戏(最后会通过一个手指小游戏结束我们的活动,再次巩固孩子们对五官的认知。)

  师说鼻子鼻子,在哪里?

  孩子们就变指着鼻子边回应,鼻子鼻子,在这里。

  (就这样,在韵律游戏中快乐地结束我们本次活动。)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您的聆听!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06-08

幼儿园经典说课稿10-27

幼儿园的说课稿11-09

幼儿园中班的说课稿08-12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08-17

书包幼儿园说课稿08-14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02-23

幼儿园动物说课稿03-11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02-17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