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说课稿(推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会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们在生活中,他们会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一个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他们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教师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箩》是一首极具特色的民间儿歌。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内容很有趣也很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边念、边唱、边玩,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儿歌《拍花箩》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二、 活动目标:
正因为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么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一边玩一边学,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为
1、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尝试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诵。
2、 感知儿歌内容的滑稽诙谐,同时复习1---10的数概念。
3、 有兴趣进行儿歌表演,为游戏活动作准备。
重点:在学说、表演儿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这首民间儿歌的趣味性。
难点:儿歌内容的顺序和较难掌握的节奏(如抬着大花瓣儿呀)。
三、活动准备:
1、 丰富幼儿有关经验:招牌及其动作。
2、 数字卡片1—10及相关的形象图片10张。
四、活动设计: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示范表演儿歌"拍花箩",激发起他们学儿歌的兴趣。
这首儿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肯定会跃跃欲试。
在老师示范表演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对儿歌的'感受,"你喜欢哪一句呢"使孩子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回忆了儿歌的内容。尤其是几个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像"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掌握。难点自然地解决了。
(二)借助图片和动作学习儿歌,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儿歌的趣味性,理解并且掌握儿歌内容。
首先学习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在于后半句。但是借助图片和动作来记忆,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加上动作说)
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拍手的动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变快,后来熟悉后可以对拍,为后面两人的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在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习当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
在对儿歌的内容非常熟悉以后,开始指导孩子分组对诵练习。
(三)引导孩子加上动作,体会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组对诵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说一组欣赏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是怎样说的。然后鼓励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结伴进行儿歌游戏。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经典的小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游戏法是活动中的主要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体验出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体验到了这种趣味歌谣的独特魅力!
幼儿教师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或殴打能够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而来的一首幼儿歌曲,小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所选择的音乐将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活动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呕吐能够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脱班幼儿很喜欢一边哼唱一边做模仿动作,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及感兴趣,并好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对这首歌有强烈的兴趣成了游戏的基础,目标2是目标1的基础上进行,又是目标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戏的规则幽将是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二、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托班幼儿正处在听觉感官发展时期,听觉的发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对音乐能表示出明显的情绪反应,这一环节是幼儿的听觉感受及动作感受,使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印象。
三、听歌曲,讲解游戏规则。
1、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2、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3、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五、幼儿游戏
1、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未来的房子》是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节美术教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提出 :"能初步的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以及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过欣赏各式建筑物,提高审美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
本次活动重点为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由于幼儿年龄小,本园是乡村幼儿园,幼儿接触的新鲜事物不多,特别是各地各种有趣的房子。所以重点就是让幼儿多了解各种各样的房子,在这方面我准备了课件,里面有大量的房子图片。而活动难点就是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1、《房子大观》ppt课件
2、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演示法:通过ppt出示各种房子的形象,使幼儿获得感知。
2、讲解法:直观形象加上教师的语言指导,幼儿才会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总结房子共同特征环节,教师必须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加深幼儿印象,以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3、交流讨论法: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与发现表明他们真正融入了课程,才会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也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4、赏识激励法:活动过程中我会积极运用赏识激励法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展开想象,创造独一无二的房子。
四、说活动过程: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谈话进入——欣赏课件——畅想作品——设计作品——交流分享。
1、谈话进入。出示老房子的图片。
知道这是哪些地方的老房子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湘西的吊脚楼、安徽的老房子、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 激发幼儿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让幼儿更快的进入到主题之中。围绕着幼儿与教师的交流与对话,活动的开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并创设情境"认一认",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中来。
2、继续欣赏课件: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房子,它们像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房子吗?有趣在哪里? 你从哪里能看出它是房子?
小结:虽然这些房子都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功能,但他们都有一个房子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在平时的积累中,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构图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创作时还是会主题不鲜明,作品表现内容太零散。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据已有的经验,这里面就是希望幼儿能根据大量的有趣房子,发散性的想象创造出更多的房子。思维一定要打开,要不然就会局限在一个个死胡同里面。让幼儿逐步看到各种各样的房子,大量的房子是为下面的环节打下基础,加强了幼儿对各种各样房子的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讲解。
3、畅想作品。
看了这么多的房子,有老房子,有我们现代化的建筑,还有各种有趣的房子,那么未来的房子有可能是怎样的呢?
幼儿畅想,自由发言。这里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纲要》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4、设计作品。
提出要求:要考虑新颖、美观和它的作用是什么。但不管是什么房子,都要有房子的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幼儿设计房子。《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平时会画什么,今天想画什么样的房子""你想画什么?老师帮你看一看怎样能让房子变得更加漂亮。"这个环节,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主题较鲜明创作内容典型的案例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到大班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应该是能有目的的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这里的房子创作不是简单的绘画房子,同时也要幼儿加以一定的情节。同时也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运用颜色,冷暖色的搭配等,这些也是需要老师现场指导的。
5、交流分享。
你设计的是什么房子?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作品完成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能增强幼儿总结的能力,强化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技能技巧的掌握。《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家,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人人都爱上创造。
幼儿教师说课稿5
当幼儿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时,也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其中办家家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歌曲《办家家》就是根据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歌曲旋律简单、重复,有很强的表演情节;歌曲中说唱结合及分角色表演唱方式,给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充分体现了歌曲欢快的风格。
目标的确定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中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但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从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
(2)、根据角色情境及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3)、在表演时尽量用眼睛看着同伴,体验目光交流带来的快乐。
2、 在目标中提到"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创编表演动作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已有办家家游戏的经验 2、图谱3、游戏道具:眼镜、炊具、布娃娃等二、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提问法:主要是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3图谱演示法:通过形象的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三、说学法:四岁左右的幼儿更习惯形象思维,本节课我运用了角色表演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对唱和齐唱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说唱部分通过把难点前置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四、说活动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是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做游戏么?你们玩过办家家的游戏么?是怎样玩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游戏吧。"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来再现办家家游戏情境,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和动作。
(二)从游戏中提升歌词及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样做游戏的`?"有意识反馈并提升幼儿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并进行节奏训练:
切菜:χχ χχ │χ χ│χχ χχ │χχ│炒菜:χχ χ│χχχ│χχ χχ │χχ χ│炒小 菜 炒小菜 炒好 小菜开饭了这一环节主要是把活动重点分解并前置,通过积极引导幼儿再现自己游戏的经验来练习节奏学习歌词,为下一步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办家家不光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教师和幼儿一同听歌曲。
2、 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边贴图谱边唱出歌词。
3、看图,教师清唱歌曲。
4、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歌曲。
(时刻提醒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不要抢,不要喊)4、根据角色唱出歌曲中对唱和齐唱的部分。
"请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想一想,可以怎样唱这首歌?什么地方男孩子唱?什么地方女孩子唱?什么地方大家一起唱?"看图谱,指导幼儿分角色唱,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歌词,借助图谱的帮助让幼儿听音乐自觉学唱歌曲,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创编表演动作1、幼儿两两结伴,听音乐做游戏。(按幼儿扮演的角色分别进行打扮,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当中去)2、教师提升丰富幼儿动作,再次进行表演。
3、提高要求,表演时进行目光交流。
4、活动过程中注意要渗透热爱父母的思想教育。
(五)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提供歌曲伴奏带,让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创编替换新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幼儿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动物吃什么》是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五:有趣的动物中的活动内容。本活动是在了解了动物的外形之后,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选取《动物吃什么》作为活动素材是因为:
(1)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们眼中的动物是他们的好朋友。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内容易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的知识水平。进入大班,幼儿对一些动物吃什么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动物种类繁多,他们了解还很肤浅,而对草食,肉食,杂食知道的应该更少。《纲要》中说:教育内容的选择即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3)灵活性强。本活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执教者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准备。有足够的空间收集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只要本活动留着,什么时候都可以执教。
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本活动就是为达到目标1、2,这也是教材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什么我又加上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目标呢?因为我有时感觉到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了,也启发了,也探索了,然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同步发展。半句话,一个字,一个词的说,我觉得利用本次活动在充分完成目标1、2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空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动物小狗,开始小狗来动物园了——我想给小狗送骨头——我的好朋友是小狗,它喜欢吃骨头——我的好朋友是小狗,我把它放在3号桌上,因为它喜欢吃骨头。《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兴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本活动就为幼儿提供了语言交往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为了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动物卡片。20多种动物卡片。
青草、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
2.动物聚餐餐桌图三幅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本活动把幼儿带入动物园参观动物为情景,了解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与幼儿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思维碰撞或思维发散,本活动中讨论的内容是由教师发起的,动物园还有许多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呢?这样运用已有的经验,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对于吃杂食的动物也逐渐认识起来。
3.示范法。
即有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也有能力强的幼儿为其它幼儿提供的范例。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
当然教学中还灵活运用了其它教学法:如: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通了幼儿多种感知通道。这也正象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三、说学法
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呈螺旋上升,表达能力自然提高。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养。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过程
《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其基本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发现——组织讨论。扩散思维——动物分类。提升经验——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动物园又来了新朋友。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鼓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
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谢谢小朋友。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这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
部分能力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这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即了解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动物的种类繁多,前面几种只是代表。经过幼儿讨论想象,会说出更多的动物,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使本活动重点得到突破。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它又吃什么呢?当老师问讨论结果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些动物只吃草,有些动物只吃肉,这样就为下一步动物分类打下基础。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如果简单的让小朋友给动物分类,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动物联欢、共进午餐的场景。你的朋友是谁?它应该在几号餐桌上,为什么?为了减少盲目性,每号餐桌上先送上两个小动物。老师简单总结,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置其它小动物。每位幼儿都非常兴奋和愉快。兴奋和愉快是幼儿活动的最佳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敢说,敢做,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积极性比较高。在这里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落实化解了难点。
5.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动物范围的广大,让探索没有止境。如果就此结束。刚激起的兴趣也持续不了多久。本活动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动物不同,喜欢吃的食物也不同。请小朋友注意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带到幼儿园来,大家互相交流。
幼儿教师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太阳是什么颜色》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首先联想到散文教学《太阳是什么颜色》。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说教材
《太阳是什么颜色》这篇散文主题单纯,语言朴实,内容浅显,是一篇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告诉了幼儿太阳带给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植物晒过太阳后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给予了幼儿亲切的感觉。
三、幼儿情况分析
年龄在5岁左右的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生活经验贫乏,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集体发言时态度拘谨,语言表达不流畅。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四、说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散文的内容,学习用惊奇,疑问,兴奋的语气朗诵这篇散文。
能力目标: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散文中相似的句子。
情感目标:运用添画,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散文内容,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能用惊奇,疑问,兴奋的语气朗读散文。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句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准备
我在活动前做了如下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
2、教具、学具的准备:与散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大小图片(比如:小花,小草), 蜡笔若干
七、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趣味游戏法: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能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3、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跟诵的方法。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散文中的语句。
4、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
八、说学法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句型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我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句型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突破活动的难点。
九、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能真正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听、想,教师启发式的运用教具,理解散文的内容。
第二部分:提供幼儿一定的参考,让孩子在添画的基础上,学习仿编句子。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灰暗色的背景和没有颜色的'香蕉,苹果,小树,葡萄的图片。
——设计提问:这里怎么是灰灰的?香蕉,苹果,小树,葡萄它们怎么都没有穿衣服呀?
分析:简单的提问,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是没有太阳的关系,知道太阳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它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二环节:欣赏配乐散文。
分析:让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一定了解,幼儿在优美的乐曲伴随下也听得入情入画。为以下的环节作好铺垫工作。
第三环节:幼儿跟诵朗读,突破重点
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出示课件,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的内容,以及香蕉,苹果,小树,葡萄的颜色的变化。同时幼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感受理解散文。
——设计提问:香蕉,苹果,小树,葡萄各自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分析: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里我采用跟诵法,让幼儿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跟着老师的引导,能较好地把握散文安静,柔美的情调。读出兴奋,惊奇,疑问的语气。使幼儿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四环节:进行添画,仿编句子,突破难点。
1、教师提供给幼儿背景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给它们进行添画。
——设计提问: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离不开太阳的照射的,请小朋友将它们画出来吧!
2、待幼儿完成作品时,教师与幼儿进行趣味性互动游戏。在活动中,我请幼儿根据自己添画的作品去扮演各种形象,教师扮演太阳,手拿一根魔术棒,当这根魔术棒点到谁的时候,这位幼儿就说:太阳吻了一下XX,XX就变成了XX颜色,并做出生动形象的动作造型。
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让幼儿进行添画"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十、活动延伸
播放《种太阳》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随意起舞,进一步懂得太阳带给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让幼儿产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幼儿教师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 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
以游戏的
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 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幼儿教师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首先说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当我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首《秋天多么美》的时候,孩子们就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我,认真地问:"老师,你还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秋天的故事吗?"因为大班小朋友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还有小班、中班的基础,那么,我觉得把《欢迎秋爷爷》这首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诗带给小朋友就太合适不过了。它短小精悍,以优美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这一丰收的景象。诗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境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切合的联想,显得又具体又形象。诗中最后描写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为秋爷爷照明,让幼儿充分体会了爱心的美好。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鲜明的结构特点和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能更好的为大班幼儿所接受。
(二)活动目标
根据我园内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围绕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方法,对活动目标进行领域间有机的整合,制定了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散文诗中水果娃娃的高兴情绪,体会散文的美,并能创造性的学习散文诗歌。
2、引导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
3、学习仿编散文诗,初步掌握仿编散文诗的技巧。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学习仿编散文诗的技巧,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多媒体资料,创设了一种积极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想象,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二、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
1、积累幼儿对秋天的相关经验。
2、幼儿事先对一些比喻拟人等形容守法的接触。
教具方面:多媒体课件、录像、水果实物等。
三、分析教学方法:
1、分析教法
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景创设法
(二)情绪感染法
(三)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
2、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特点,学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学习;
(二)借助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四、分析活动程序
综上所述,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来组织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我想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很快走进秋天的情景,对秋天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散文诗中来呢?首先我设计了"秋爷爷做客"的环节。当我扮成"秋爷爷"提着水果篮,来到小朋友中间的时候。孩子们都眼前一亮,睁大眼睛上下打量我,兴奋极了!我学着"秋爷爷"的声音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啊!"幼儿立刻产生了极大兴趣,小朋友和秋爷爷马上生生互动起来。此时所有孩子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神情流露出对接下来内容的无限好奇和猜想,也由此引入了课题。根据幼儿之前对秋天的生活经验,采用提问法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那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纷纷举手回答:"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金黄色的"……
接着,我出示实物——各种水果。"小朋友们看,秋爷爷给咱们带来了那么多礼物,快来看!"这里采用情景创设法,依据是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秋天,进入情境。幼儿通过直观地看,很快就能说"苹果像红红的脸蛋""石榴像在咧嘴笑"这里实物的出现更能让幼儿直观清楚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点,渗透散文诗的内容,为幼儿在之后学习散文作了铺垫。
小朋友!今天秋爷爷还为咱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呢!你们想不想听啊?此时幼儿情绪高涨,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散文诗内容。
第二个环节就是基本活动,欣赏学习散文诗。
1、首先请小朋友第一次欣赏散文诗。
我了解,动画片、FLASH动画,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那优美的画面和动态的形象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所以我根据散文内容,也制作了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课件。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依据借助多媒体教育环境,创设意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认知的兴趣,使其如临鲜明的活动画面,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幼儿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较快地进入到诗歌意境中。
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优美的背景音乐。我看到孩子们完全被那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和丰收的喜悦所感染吸引了。如果说刚才的愉快情境为孩子们上演了一出生动的童话剧,那此时的FLASH课件就带幼儿走进了一本精致的童话书。孩子们几乎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有的跟随音乐摆动身子,有的跟着画面里的卡通形象模仿动作,已经完全沉浸在美丽的画面和诗中了。这时幼儿已经对散文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视、听对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接着是第二遍欣赏散文诗,同时向幼儿提出问题。
"诗中都提到了哪些水果娃娃?"水果娃娃们高兴地有了怎样的变化?""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又做了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开始有目的的欣赏第二遍散文诗。
这遍欣赏孩子着重于画面中各种水果在颜色、形状上的区别,有的已经开始凭着模糊的印象跟着念诗。在欣赏完毕之后,孩子们便就他们通过观看课件的发现纷纷争先恐后的`回答我的问题。告诉我他看见了什么,"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告诉我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帮助秋爷爷照路……
在这里看课件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记住散文诗的内容,有利于让幼儿抒发感情,通过观看让幼儿情感得到升华,借此向幼儿情感教育。"我们要做有爱心的好宝宝。接下来反复学说,跟读原句熟悉散文诗结构。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动作表演。
这时幼儿通过对散文诗有所了解后,需要更深刻理解体会散文诗,这时,我采用情绪感染法为幼儿做示范朗诵,依据是针对大班幼儿情绪波动比较大,易受成人情绪影响的特点,利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能更好的领会散文诗的美,使幼儿在理解上与我产生共鸣。我是这样为孩子朗诵的。在这里,我利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影响了小朋友,并没有生硬约束制止他们。在他们之后分组朗诵的时候就显得自主轻松了很多。
第三个环节是创编散文诗
在这一环节,我特地为小朋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录像。我利用课余时间把我们农科院蔬菜瓜果成熟的景象和在南部山区拍到的自然风景以及红叶谷的红叶有近及远的做成了录像资料,为孩子们在脑海里营造了一个更加丰满多元的丰收景象。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这里再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小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是秋爷爷的好朋友了,他也要带我们去看看他的家!"
在看过录像之后,小朋友分组进行讨论,你在录像中还看到了那些水果娃娃蔬菜娃娃?能不能把他们也写到我们的诗中来?在小伙伴中间,小朋友显得更加兴奋投入,这里使用分组讨论法的依据,也是想让"讨论"这种多向立体的输出取代单纯的对话,使幼儿更加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给别人。我在为小朋友做巡回指导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少小朋友极富亮点的句子。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编的诗句。他们很快说出"金黄的橘子""像小葫芦似的鸭梨""竹子一样的甘蔗".
这时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全体总动员。小朋友成为了真正的活动的主人,从而解决了难点。小朋友说起自己编的散文诗句,显得自豪又兴奋,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最后一个环节结束部分还是以秋爷爷为线索,紧扣主题,整个过程一直围绕从秋爷爷做客到秋爷爷送诗再到参观秋爷爷的家。"小朋友,秋爷爷看到我们小朋友学知识编诗歌,这么聪明,想邀请我们到院子里做游戏,好不好?"这时,响起歌曲《小树叶》,幼儿随老师边做动作边走出教室。
幼儿教师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身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们的身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学活动。《我们的身体》主要是介绍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引导幼儿了解并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要求,因此适合大班教学,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对身体感兴趣,培养其勤于锻炼、爱护身体的行为习惯。
2.认知目标:能够认识并描述身体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3.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游戏活动,发展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以上对活动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2.活动难点:通过“分角色”游戏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勤于锻炼的习惯。
二、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好动、好问、好奇心强。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我将会借助人体挂图,视频等直观教具,通过“分角色,说身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说活动方法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开放的理念引导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的是观察法、讲解法及电教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针对本次活动我将采用的是人体挂图及种类多样的帽子来开展,帮助幼儿清晰准确的认识我们的身体。
五、说活动过程
导入是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采用的是儿歌的方式导入,首先演唱《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下面是活动的基本部分,包括四个部分:认一认,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
首先认一认,我会展示一幅人体挂图,然后指几个常见部位依次向学生提问:“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部位呢?”逐步介绍五官、内脏等身体部位的具体位置,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
再是说一说。我先向大家提问:“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能干什么呢?”请幼儿自主作答,对于回答优秀的小朋友,我会给予表扬。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学习常见部位的基本功能,再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学习身体内部结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是想一想。鼓励幼儿多问多想,通过提问“为什么有人会戴眼镜,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长蛀牙呢?”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勤于锻炼、爱护身体的行为习惯。
最后一步是编一编。我将制作好的嘴、眼睛、耳朵、鼻子等身体部位的小帽子分发给小朋友,然后我先示范戴上眼睛的小帽子:“我是眼睛,我是用来看书的”,接着分组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于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认识并掌握身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下面是活动的结束部分。为了引导幼儿能够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活动,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结束部分,通过提问:“小朋友们,这次活动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呢?”这样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某一特定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采用的是家园共育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向父母讲述身体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幼儿教师说课稿11
核心提示:一、设计意图: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们因为成人的宠爱而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在与同伴、亲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独占,不懂得谦让和友爱。这些坏习惯使孩子们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
一、设计意图:
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们因为成人的宠爱而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在与同伴、亲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独占,不懂得谦让和友爱。这些坏习惯使孩子们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自己的心情变糟糕,生气、哭闹等现象屡现不鲜。可见,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带来积极的情绪影响,而坏行为和坏习惯,只会影响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我们在让幼儿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提升他们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和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产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进好习惯的发展。
伴随我园教育科研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之策略研究》的实施,我们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的情绪;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又必须配合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从绘本中寻找教育的契机,通过绘本活动:《苏菲生气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生气这个常态的情绪,了解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的时候怎么样的、生气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并揭示出如何寻找不生气的办法,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向上的人。此绘本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教育价值,也契合了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策略体现:
本次教学活动中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寓教育于绘本故事中
教学活动通过讲述一个绘本故事《苏菲生气了》让孩子们渐渐明白: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不懂谦让友好,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变糟,从而伴随着生气、发火的情绪。而生气会让我们皮肤变差,人变老;会让我们生各种各样的病,身体受到伤害;还会让我们周围的人也不高兴,从而失去好的伙伴。在画面的观察与阅读中,孩子们从画面中找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感受苏菲的喜怒哀乐,并深刻地明白了故事要告诉我们的生活道理。
2.寓教育于讨论式学习中
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让幼儿经过思考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它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让自己变得不健康;让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大哭一场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寓教育于社会情感中
孩子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说:家长不给自己买东西,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图书,等等。这些情况下他们总是会发脾气,他们会表现出砸东西、跺脚、躺地上不起来、不肯吃饭等冲动的行为,弄得家长很头疼。绘本故事里的“苏菲”就像我们身边的孩子,通过“苏菲”的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气对人造成的危害,和生气后家人对她的关心,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到虽然姐姐会跟“苏菲”抢玩具,但是其实姐姐还是爱着她的。从而联想到自己平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大家都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变得不快乐。但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及时控制好自己情绪就会变成快乐的人,和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三、教学法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绘本画面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通过幼儿的观察和老师的叙述,将故事发展分步呈现。帮助幼儿了解了苏菲生气的原因:苏菲一个人和玩具大猩猩玩了很久,姐姐也想玩,就跟她抢大猩猩玩具,但是苏菲不愿意把大猩猩让给姐姐,所以就发生了争抢,最后苏菲摔倒在地。这样的画面,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或是平日家庭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因为一件小事儿让自己生气,生气后又会让我们变成什么样?从课件的画面上可以观察到,苏菲的表情变得很凶,而且还大声的咆哮,嘴里喷出了红红的火,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了气的苏菲跑了出去,用了跑步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路上还哭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然后她爬上树去,看了远处的美丽景色,这才使得她心情完全恢复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幼儿对于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后造成什么后果、最后苏菲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心情平静的,这些环节非常清楚。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了。
2.启发式提问与讨论法
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讨论: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身体会变得不健康;没有心情去做好任何事情。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经验迁移法。
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开心的事情,通过讲述故事内容,孩子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生气的苏菲寻找一个让自己不生气的好方法。通过简单的绘画,将自己的意见跃然纸上,对比出自己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的经验。讲故事和幼儿生活融入一起,更好的指导幼儿生气的时候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4.情感迁移法
因为在苏菲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孩子们身上也会时常发生,所以当幼儿阅读故事后,就会将苏菲的情感和行为和自己发生过的事情联想在一起。苏菲和姐姐之间争抢玩具的画面,就想孩子们自己在和别人争抢玩具;苏菲生气的样子,就好像自己曾经也这样发火生气的样子……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与苏菲一起生气,平静,快乐,感动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活动综述
“生气了该怎么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当今孩子由于受到过多的宠爱,任性、独占、争抢……造成了孩子们会经常发火、生气,脾气都不太好。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从一个生气的女孩——苏菲身上看到了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联想到自己有没有生过气?为什么生气?以及生气的危害:生气会让自己变得不讨人喜欢,会失去很多朋友。从而萌发出想要控制情绪的欲望。通过倾听故事和讨论,知道了了解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友好地与朋友、家人相处,懂得谦让、合作,并珍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努力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永远得到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12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新《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画报》
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它用多彩的颜色和好吃的水果来描述秋天,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又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儿诗歌,不仅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引导幼儿感知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三)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从目标来分析,目标(一)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象力。目标(三)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动词和重叠词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结构尝试诗歌创编。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制订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的。为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 制作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果园》。
因为小班幼儿对秋天的观察是粗浅的,感受和了解更是模糊的。借助课件可以拓宽幼儿的原由经验。
(二) 多媒体背景图《秋天的画报》并伴有优美的音乐。
诗歌欣赏对幼儿最大的作用是美的熏陶,把音乐和美术相结合更能对小班幼儿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和享受。
(三) 制做一棵秋天的树,树上有多种水果图片。
为幼儿诗歌的创编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起铺垫作用。
五、说活动过程
(一)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进活动室
带着愉快的心情进活动室随意坐下,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用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秋天的果园,认识了各种各样水果,感受了秋天的丰收。为学习和创作诗歌埋下了伏笔。在这一环节,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观性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使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三) 美的意境中欣赏学习诗歌。
1、播放《秋日私语》和秋天的多媒体背景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提问巩固对秋天色彩的认识“秋天的梨/枣/苹果/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3、学习诗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4、第二次欣赏诗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培养其有意注意“风娃娃在干什么呢?”
5、学习动词:钻、翻 。请幼儿用动作做一做巩固对动词的理解。
6、师生完整朗诵诗歌。
7、表演诗歌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三)创编诗歌
1、游戏:摘果子。教师为幼儿创设丰收的果园的.情景,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让幼儿建立表象经验。并在次基础上进行诗歌的仿编。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从外型香味等特征进行创编。
2、集体创编。给幼儿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3、幼儿自由创编。请幼儿摘3个果子,并把他们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放手让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纲要》指出:在宽松的环境中要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尝试。
六、说活动特色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地掌握诗歌内容,同时获得诗歌以外能力的发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活动设计的特色是:
(一)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
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音乐美术的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二)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
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三) 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
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运用现代科技,充分发挥课件作用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对秋天的特征了解不多,印象也不深。通过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幼儿身临其景,加深对秋天的感受。不仅能让幼儿对秋天大自然的美丽产生深刻印象,还能激发其观察的兴趣。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幼儿教师说课稿13
20xx年5月17日上午,园级双高课比赛进行中。听了金老师的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雨点》。活动快结束前,孩子们积极、大胆地讲述着小雨点快乐的故事,活动快乐着孩子们,也快乐着我。
金老师上的是散文诗欣赏《快乐的小雨点》。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描述“小雨点落下的地点和落下时的状态”,老师通过图片等,和孩子们一起讲述、理解并学说。其中重点学说了这样一节: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大树上,是和树页在玩耍;小雨点,咚咚咚,落在池塘里,是和小鱼捉迷藏;小雨点,滴滴滴,落在花园里,花儿张开小嘴巴;小雨点,嗒嗒嗒,落在窗台上,是和蝴蝶打招呼。通过学说,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散文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为创编打好基础。
在初步欣赏后,老师设计了让幼儿尝试创编“快乐的`小雨点”。首先是让幼儿模仿学过的句式说说“快乐的小雨点”的故事。孩子们从一开始的“鹦鹉学舌”,到后来的基本领悟和掌握。于是在后来环节把“想说的画出来”中,孩子们都能大胆积极主动地参加和表达。一会儿,孩子们围着听课的老师,讲述着自己画的“快乐的小雨点”的故事……
黄羿小朋友走到我面前说,园长朱老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屋顶上,好象是在滑滑梯。沈祯楠小朋友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小河里,小鱼乐得跳起了舞。张亦文小朋友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汽车上,是给汽车洗个澡。
孩子们还在自信、高兴地说着“快乐的小雨点”的故事。画中的小雨点也都是拟人化了的……
那天,因为快乐的小雨点,而快乐着孩子们。也让我感受到了师生课堂之快乐!
幼儿教师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体验叫卖声音韵绵长、旋律上扬悠远的特点。
2、学习创编叫卖词,大胆表演、表现叫卖乐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幼儿已学过歌曲的歌表演。
3、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一次我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叫《小货郎》,今天
我们就来玩“小货郎”的游戏,好吗?我们都是小货郎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来仔细地听音乐。
(音乐响起,师生边表演唱边入室)
二、欣赏活动:
(我们坐下来休息会儿吧,小货郎唱歌的样子真神气,表演得真好。)
1、今天,我们是小货郎,那你们准备卖些什么好东西呀?(幼儿自由讲述)
小货郎想要卖的商品品种很丰富呢。可是我们手里没有真的商品,哎,不如把它画下来吧,怎么样?
在两边有纸和笔,大家画好了以后,比比谁最先回到老师身边。(老师指导:哦,你要卖**呀,……)
2、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要卖的东西,有**,有**,有**……,那怎样才能让很远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在卖什么呢,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自由讲述)
好,小货郎们说得很好,这些都是推销商品的好办法,真正的货郎呀就是要带着自己的商品,再新村里,用自己叫卖的声音来吸引顾客,告诉大家自己要卖什么。
现在你准备怎样叫卖自己的东西?(幼儿个别讲述)
3、你们叫卖的声音真好,让我想起了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声音。有个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做家务,就听到远远地传来卖酒酿的声音,还有卖豆腐花的、买小馄饨的叫卖声,你们听到过吗?他们是怎样叫卖的?谁愿意来学一学?
4、哟,我们真象小货郎呀,叫卖声音很响亮,音拖得很长,他喊的叫卖词简单、明确,所以大家一听就知道他在卖什么东西了,连很远的人也听得见。
三、创编活动:
1、现在我们把自己准备的商品拿出来,学着真正的货郎来试着叫卖一下吧,看谁叫卖的'效果好!(幼儿自由练习)
2、现在,我们都是快乐的小货郎!那,想不想把自己编的叫卖词唱进歌里去呀?听,薛老师想把“卖衣服”唱出来。(老师示范)
你们会这样唱出自己编的叫卖词吗,谁来试试?(个别幼儿尝试)
***唱的叫卖词真好听,我们再帮着他一起叫卖吧!
四、表演活动:
1、我们是能干的小货郎,现在,我们来把自己编的叫卖词跟着《小货郎》的音乐完整唱一遍吧。
2、唱得很好听啊,不过,薛老师说唱得好听还不行,要客人老师说你们唱得好听才行。谁愿意去问问客人老师,你们唱得好不好啊?
3、客人老师说我们唱得好,那我们再唱给客人老师听一听吧。
五、结束:
我们再到幼儿园各个地方吆喝一下,让别的小朋
友都知道我们这里有好东西卖,好吗?
幼儿教师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说课稿06-20
[精选]幼儿教师说课稿06-20
幼儿教师说课稿模板04-18
优秀幼儿教师说课稿12-11
【精】幼儿教师说课稿06-21
幼儿教师说课稿(热)06-21
【热门】幼儿教师说课稿06-21
幼儿教师说课稿【合集】06-21
幼儿教师说课稿精选15篇02-17
优秀幼儿教师说课稿范文12-01